成吉思汗的親屬、後人,不僅結束了南宋王朝,建立了位居東亞的大元王朝,還曾在西亞、中亞、南亞建立過政權,叱吒風雲,威重天下。
一、旭烈兀建立了伊爾汗國。
十三世紀中葉,蒙古大汗蒙哥(成吉思汗之孫、拖雷長子)派旭烈兀(成吉思汗之孫,拖雷第六子)率軍遠徵西亞地區。1258年,旭烈兀攻陷巴格達,徹底消滅了阿拔斯王朝(阿拉伯帝國的第二個世襲王朝,古代中國史籍中稱之為黑衣大食)。
之後,旭烈兀進軍敘利亞。1260年,佔領了大馬士革。當旭烈兀正準備繼續西進時,蒙哥去世,旭烈兀隨之停止前進,回師亞塞拜然。
忽必烈繼任大汗後,封旭烈兀為伊爾汗(意為波斯的統治者),統治其所徵服的地區,伊爾汗國隨之建立。
伊爾汗國,連同成吉思汗生前分封的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以及拔都(成吉思汗之孫、朮赤之子)所建的欽察汗國,合稱蒙古四大汗國。
最初,這些汗國名義上都臣屬蒙古大汗,但後來逐漸變成獨立的國家。十四世紀初,窩闊臺汗國併入察合臺汗國。後來,察合臺汗國分裂,其東部(新疆)併入中國,西察合臺汗國於十四世紀被帖木爾所滅。
伊爾汗國以大不裡士(伊朗古城之一)為首都,領土包括伊朗、兩河流域、阿富汗和阿姆河以南的廣闊地域。
境內有蒙古人、突厥人、庫德人、波斯人等。其中蒙古和突厥軍事貴族是統治階級,他們堅持傳統的遊牧生活方式,忽視農業和手工業生產,對於城市和農業居民實施掠奪性統治政策。
十四世紀末,伊爾汗國被崛起的帖木兒帝國所滅。
二、帖木兒建立了帖木兒帝國。
帖木爾是西察合臺汗國突厥化的蒙古貴族的後裔。據《蒙古秘史》記載,成吉思汗的八世祖乞顏·蔑年土敦的第三個兒子叫乞顏·合赤兀,又叫乞顏·巴魯剌岱。
乞顏·巴魯剌岱組建了著名的巴魯剌思部落,其後人形成了巴魯剌思氏。巴魯剌思的後裔哈拉察爾是帖木兒的五世祖。
青年時代的帖木兒,由於機智勇敢,具有軍事才能,權位不斷提升,一直到做了察合臺汗的大臣。1369年,帖木爾聯合其他軍事貴族,推翻了早已衰弱不堪的西察合臺汗的統治,自立為蘇丹(伊斯蘭教歷史上一個類似總督的官職)。
帖木兒野心勃勃,發誓效法成吉思汗做天下的君主。因此,帖木兒竭力進行擴張戰爭。1380年,攻佔呼羅珊(西南亞古地區名。大部分在今伊朗境內,一部分在阿富汗赫拉特一帶和土庫曼斯坦境內的馬雷一帶。),然後南下。
1388年,帖木兒消滅了伊爾汗國,把整個伊朗和阿富汗併入版圖。1390年以後,帖木爾多次進攻北方的欽察汗國,並揮戈向東,入侵印度,攻陷德裡(印度北部重要城市)。
自十五世紀起,開始西徵亞西亞一帶。1402年,帖木爾和奧斯曼帝國蘇丹巴耶塞特在安格拉附近展開決戰,雙方動員的軍隊達百萬之多,結果巴耶塞特全軍覆沒。
隨著徵服戰爭的不斷勝利,帖木兒帝國的版圖也變得幅員遼闊:東起印度河,西到小亞細亞,北自裏海,南達波斯灣。但帖木兒尚嫌不足,妄圖徵服中國(明朝),不料死在戎馬徵途之中,夢想未曾實現。
1500年,帖木兒帝國被來自北方的遊牧部落的烏茲別克人所滅。
三、巴布爾建立了莫臥兒帝國。
二十六年後的1526年4月,帖木爾的後裔巴布爾(帖木爾的六世孫)消滅了由古爾王朝的總督在北印度建立起來的德裡蘇丹政權(建立於1206年,史稱德裡蘇丹國。),在德裡建立了莫臥兒(「蒙古」的音轉)帝國。
後來,經過三年的徵服戰爭,巴布爾於1529年5月,統一了北印度,夯實了莫臥兒帝國的基礎。
到帖木兒的後代、第三代皇帝阿克巴時期,莫臥兒帝國達到極盛,版圖超過以前任何王朝,南方達到瓦利河,北方包括阿富汗和克什米爾,西止俾路支(巴基斯坦西南部地區),東抵孟加拉和阿薩姆。
阿克巴死後,日益腐化墮落、窮奢極欲的莫臥兒帝國,在各地人民起義的不斷打擊下,逐漸衰落下去,後於1857年被英國殖民者侵佔。
時至今日,亞洲大地上還時常迴響著蒙古人強勁的鐵蹄聲,飄動著成吉思汗後人彪悍的身影,追憶著那些動人心魄的故事……
主要參考文獻:《蒙古秘史》、《中亞通史:古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