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責任在身,不忘初心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板寨村駐...

2020-12-17 天眼新聞

我叫羅繼蘭,2018年3月12日,我來到貴州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板寨村駐村幫扶,現如今已經三個年頭了,回首這幾年,心中感慨萬千……

最初的板寨村,唯一一條砂石公路不僅道路窄、彎道多、還坑坑窪窪的,一下雨滿褲腿都是泥濘,也沒有能直接開車到村委會的路,要步行走上幾分鐘才到。

開展低保入戶核查中

駐村工作隊員入住村裡以後,白天協同村支兩委班子多次向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以及縣交通局請示,報告申請修路項目。晚上入戶農戶家做群眾思想動員工作,因為修路需要佔到部分群眾田土,而項目資金沒有徵用賠償金,需要群眾無償付出,所以工作難度很大。本著「要想富先修路」的原則,我幾乎每晚都和村支兩委的班子成員入戶苦口婆心做群眾思想工作。   經過大家近一年的共同努力,裡根——板寨——王同鄉級公路終於修好通車,通往村委會的機耕道也修建完畢,給後面各項產業發展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羅繼蘭(左)給老人送棉被和食用油

三年多以來,我把板寨當成自己的第二個「家」。全身心投入村裡,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能坐得了辦公室,還得下得了田間地頭,前一秒還在辦公室認真地填寫各類表格,下一秒就已經背著背包,提著公文包走在通往上寨組的小路上。入戶走訪是我最開心的事,因為又可以和群眾交心,了解他們的所想所盼,了解群眾的吃、穿、住以及經濟的主要來源,做到心中有數,確保精準。   其次,我常與脫貧攻堅隊長、村支兩委、黨員幹部交流,了解板寨村的發展狀況,找出短板,尋求脫貧路子並一起制定脫貧計劃、貧困戶致富發展規劃。在匆忙的春耕時節,我與群眾同勞動,拿著鋤頭翻土、栽種百香果苗。

姚賢軍入住搬遷房,送去生活必需品

「我是我們上寨組的網格員,相當於半個組長,大家有什麼困難可以給我說。我會根據你們的需求進行諮詢解決,我解決不了的,我會報給村支兩委或者鄉政府。」不管何時,我都隨身攜帶記事本,裡面記載著每一戶的困難、需求、意見。  「自從羅姐來之後,我的工作輕鬆了很多。」姚舉福支書說。  「羅姐對我們上寨組真的是盡心盡力,時刻想著群眾,她包保上寨組以來,變化是有目共睹的。」上寨組組長姚賢鋒稱讚道,看到一點一點的改變,群眾露出了欣慰的笑容,我的付出是值得的。   駐村三年多以來,我不僅時時刻刻把群眾掛口中,記心上,而且還用實際行動來結下與百姓的情。

指導群眾種植百香果產業

2018年6月,貧困戶姚賢軍入住荔波易地扶貧搬遷房之時,電梯還未開通,我和同事黃萱等同事爬了11層樓送去了生活必需品,即使腳已酸,背已疼卻也堅持著。  臨近春節,我掏錢購買了水果、衣服、對聯等送給自己幫扶的貧困戶,給他們送去春節的慰問和溫暖。95歲的何妹老人常拉著我的手說:「你真是我們的好幹部啊,對我們這麼好。」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境遇,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我選擇了脫貧攻堅,選擇了群眾、選擇了認真和付出,重任在身,不忘初心。從「訪」到「解」再到「結」,一步一步走入群眾的心中,每次走入農戶家,群眾都會親切露出笑臉相迎。我們的用心,群眾心裡都是亮堂堂的,記得住我們黨和政府的好政策、記得住幫扶幹部的用心良苦。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雲開 整理

編輯 楊羽

編審 楊儀 肖慧

相關焦點

  • 「我的脫貧故事」乘精準扶貧好東風 做勞動致富帶頭人丨荔波縣黎明...
    我叫姚加旭,是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久安村坡恆組村民。當你來到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久安村坡恆組山腳下遊覽「拉灘瀑布」「螃蠏溝」時,便會聽到頭頂山巔傳來陣陣悅耳動聽的雄雞「歌唱」聲,若你好奇,想一睹為快,沿著蜿蜒的林蔭小道向深山緩緩而上,步行約20分鐘,便可發現成群結隊歡快可愛小雞時而追逐、時而覓食,熱鬧非凡。
  • 「我的扶貧故事」用行動詮釋擔當 用責任實現價值丨荔波縣黎明關...
    2018年3月12日,我來到黔南州荔波縣黎明水族鄉木朝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工作中的覃曉貴剛來到村裡面,為了儘快了解我所包的網格情況。因此我主動學習中央、省、州、縣、鄉關於駐村幫扶脫貧攻堅工作的文件會議精神和政策法規,深刻領悟政策,不斷提升自身本領,增強自身能力。  我定期與村支兩委組織召開扶貧工作會,通過「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群眾工作會議以及走家遍訪的形式開展講解工作,不分形式進行宣講、不走過場進行傳達。
  • ...村裡開了一家幸福的農家樂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堯所村村民全修熙
    我叫全修熙,是貴州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堯所村甲乙組的村民。我1979年出生的,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年少時曾在家裡種過地、養過牛,每天和父母面朝黃土背朝天,勉強能夠吃飽肚子。近幾年來旅遊慢慢地發展起來了,遊客多起來了,我覺得我家在甲乙組開個餐飲店或者酒店是個不錯的機會,我與家人商量後,家裡也支持我的想法,但由於資金不夠就一直耽擱著,僅僅是一個想法而已,後來我和包保幹部說了我的想法,看目前有沒有什麼政策可以支持的,我包保幹部聽了後,很支持我的想法,並積極幫我想辦法。
  • ...的笑臉是我最大的動力丨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太吉村駐村幹部蒙利仙
    我叫蒙利仙,是黔南州荔波縣黎明關水族鄉太吉村攻堅隊員。我在整個脫貧攻堅工作中認真負責的完成每一次統計、每一次入戶,爭取把每一項工作做到最好。2018年9月,經過工作調整,我包保7戶貧困戶,扶貧路上,有喜有憂,有苦有樂,每次走進貧困家庭,看到貧困戶自身點滴的變化,總會由衷地高興。
  • 「我的扶貧故事」不忘初心 扶貧路上見真情丨羅甸縣逢亭鎮新光村駐...
    我深知,這樣的工作機會本就難得,尤其是現在正值脫貧攻堅關鍵時期,能夠成為脫貧攻堅路上的一員,更是前所未有的挑戰和機會,所以我一直秉承著自己的堅持:在工作中不負青春,不負韶華,以一名中國共產黨員的身份真真切切為人民服務。
  • 「我的扶貧故事」鏡頭裡的點滴 是我最珍貴的駐村回憶丨荔波縣甲良...
    我叫蒙炳帆,是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益覺村駐村幹部。翻閱相冊,回憶過往,我到脫貧攻堅戰線上已近一千個日夜。駐村期間,我用鏡頭記錄下了扶貧工作隊和貧困群眾攜手奔小康的精彩瞬間。2018年4月13日,我參與脫貧攻堅的第32天:脫貧攻堅隊與益覺村的群眾同勞動,期間,第一書記蒙建骨的鬥篷歪斜幾次差點掉落,一旁的農婦見狀過來幫第一書記繫緊帽帶,兩人四目相對,信任喜悅之情自然流露。這個圖片解答了我心中長久的疑惑,駐村工作能換來什麼?從群眾的笑容中我看到了答案,真心能換真情!
  • 「我的扶貧故事」全心全意做好「文軍扶貧」聯絡員丨荔波縣洪江村...
    看望慰問重病貧困戶(中)2019年1月,我來到黔南州荔波縣,任朝陽鎮洪江村第一書記。到洪江後,我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文軍扶貧」路子,積極呼籲社會各類「文軍」關注洪江、關愛洪江,紮根當地全心全力辦實事。  鞏固扶貧成效 文軍助力脫貧  雖然洪江村在2018年底脫貧出列,但底子薄,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我藉助自己多年在教育系統工作中積累的知識,充分利用「文軍」優勢,鞏固扶貧成效。  開展就業扶貧。
  • 「我的扶貧故事」駐村之地是故鄉丨荔波縣佳榮鎮岜鮮村第一書記潘...
    我叫潘建豪,一個土生土長的黔南州荔波縣佳榮人。2017年2月,單位派我到佳榮鎮岜鮮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雖說自己是個佳榮人,但我這二十多年並未到過岜鮮,就連岜鮮在哪裡都不知道,但是想到脫貧攻堅工作能為岜鮮的老百姓帶來好日子,我毫無怨言地收拾行囊,開啟了我的扶貧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我把群眾當家人 群眾把我當親人丨荔波縣茂蘭鎮洞...
    我叫覃令,是黔南州荔波縣茂蘭鎮派駐洞流村的一名脫貧攻堅隊員。2019年,根據工作需要,我和10名隊友來到洞流村駐村,開始了我的駐村幫扶工作,從此我和2個網格組群眾、10戶包保戶結下了不解的情緣······剛到村裡時,我一片茫然,不知從哪裡開始上手工作,為了儘快熟悉扶貧工作,準確掌握包保戶和網格組內每家每戶的信息數據,我虛心向老隊員們請教學習,認真的整理原有的扶貧資料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戰「疫」 家是「遠方」丨黎平縣雷洞鄉細儀村...
    我叫吳華康,是貴州省黎平縣雷洞鄉細儀村的駐村幹部,截至現在已駐村兩年。吳華康與群眾一同開展老舊房整治工作細儀村位於雷洞瑤族水族鄉西北部,與廣西接壤,從鄉裡到村,騎車需要1個小時左右。為此,我們駐村工作隊走訪排查,和農戶溝通了解,因戶施策,對髒、亂,差的老舊房開展整治工作。在整治過程中,我與鄉親們一起拉水泥、拌沙石、挑水、運磚,風風火火開展房屋整治。  除房屋整治外,低保評議也是我們面對的要事之一,因為低保評議要精準,才能更好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入戶調查、民主評議、交叉檢查。
  • 「我的扶貧故事」不忘初心勤為民 甘做百姓「孺子牛」|普安縣南湖...
    2018年12月,我下派到普安縣南湖街道十裡村駐村,擔任半個箐組網格員。  走出辦公室的我,始終秉承「不忘初心勤為民,甘做百姓『孺子牛』」的思想,結合駐村工作,當好一個真扶貧、扶真貧的駐村幹部。  擔任半個箐網格員後,我記掛最多的是村裡的貧困戶,就連身處孕期即將臨產的妻子,我也來不及照顧,這是我對妻兒最大的虧欠。  駐村工作就是要學會跟老百姓打交道,既要能說,更要能幹。
  • 「我的扶貧故事」一心一意抓扶貧 真抓實幹解民憂丨荔波縣甲良鎮甲...
    我叫覃錦雪,是貴州黔南州荔波縣甲良鎮甲良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甲良村是甲良鎮一個大村,有22個村民小組,全村貧困戶218戶740人,雖然是非貧困村但工作量確不亞於深度貧困村。入戶動員群眾,解放群眾思想為了準確把握甲良村的現實狀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扶貧工作,我深入田間地頭查看各組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作物種植等情況。
  • 不忘初心 扶貧路上砥礪前行
    正是有這千千萬萬扶貧幹部的投入,讓脫貧攻堅戰捷報連連, 桑植縣司法局駐龍潭坪鎮龍潭坪居委會第一書記陳才權就是 這扶貧大軍中的普通一員 ,他不忘初心,恪盡職守,舍小家顧大局,以堅強的意志和崇高的品質,全身心地投入到脫貧攻堅戰的前線,確保各項任務穩步推進 。
  • 「我的扶貧故事」讓幸福的微笑,洋溢在每一個貧困戶的臉上丨荔波縣...
    2018年初春,當我背著行囊踏上貴州黔南荔波縣福利村的土地,映入眼帘的畫面使我驚訝:一片寬廣的壩區,綠油油的砂糖桔花香氣撲鼻,在微風的吹拂下搖曳,仿佛在歡迎我的到來。一瞬間,我便愛上了這個小村莊。看到群眾臉上的笑容我也很開心,這是我入村參與做的第一件好事。  按照街道指揮部扶貧工作要求,我結對聯繫了5戶貧困戶,每星期我至少到每戶貧困戶家走訪一次,同他們拉家常、問冷暖,與他們一起分析查擺致貧原因,幫助制定有針對性的脫貧致富措施。
  • 「我的扶貧故事」從陌生大叔到夥計大伯丨荔波縣小七孔鎮架橋村駐...
    我叫韋明誼,2017年8月,我來到黔南州荔波縣小七孔鎮架橋村擔任駐村工作幹部。從最初的「陌生大叔」到後來「夥計大伯」,我成就感滿滿。駐村之初,我留意到了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21戶,因病因殘就有32戶,佔全部貧困戶的26%。
  • 「我的扶貧故事」站好最後一班崗丨冊亨縣坡妹鎮同心村駐村第一...
    2018年6月,我所在單位冊亨縣人民醫院,選派我到冊亨縣坡妹鎮同心村任駐村第一書記。我有幸參加這次脫貧攻堅工作,我深知脫貧攻堅是為民之舉,為善之勞,功在千秋,作為黨員幹部,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時間如白駒過隙,一轉眼,駐村幫扶已近三年。兩年多的基層磨礪,我更深知脫貧攻堅的重要性,更加堅定當初深入一線的選擇。有單位作為後盾支持,我的駐村幫扶也更加有力量。開展義診活動學醫為民,深入一線幫扶。駐村期間,我始終堅定「學醫為民,醫路跟黨」的信念。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七載春秋丨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駐村...
    我叫黎昌盛,是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沫陽鎮平巖村一名駐村隊員。從2013年脫貧攻堅戰役打響的第一槍開始,我就開始扶貧路了。幾年時間,我見證了平巖村從一個「吃水看天、走路靠摸」的小鄉村到今天的自來水到戶,串寨串戶路到家的美麗鄉村。
  • 「我的扶貧故事」退伍不褪色 扶貧亦脫貧丨從江縣加榜鄉平妹村駐村...
    我叫餘江民,苗族,中共黨員,大專學歷,是從江縣加榜鄉黨扭村三組村民。2010年12月至2012年12在部隊服役,退伍後,於2018年被聘任為加榜鄉扶貧助理,2019年7月,經組織安排,擔任加榜鄉平妹村駐村幹部。
  • 「我的扶貧故事」把小事做好就是最大的扶貧|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拉片...
    我叫韋景躍,是黔南州衛生健康局的一名幹部。2020年5月,正是脫貧奔小康的關鍵時刻,我向局黨委遞交了申請書,申請到荔波縣瑤山瑤族鄉拉片村任第一書記,成立一名駐村幹部,邁上了駐村幫扶的新徵程,和這片土地上依然奮力脫貧的父老鄉親工作、生活、學習。
  • 「我的扶貧故事」兩洋村裡的「駐村人」丨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
    我叫趙仕平,是雷山縣大塘鎮兩洋村駐村第一書記,2017年,我積極響應組織號召,踏上了駐村扶貧之路。村民收入主要來源是種養殖業、進城務工……」「好記性不如爛筆頭」,我把駐村的一點一滴都記在了筆記本中。駐村第一書記幫助貧困戶搶收稻穀一本、兩本、三本……三年多的時間,我的筆記本記了12本,從剛來的些許彷徨到現在的輕車熟路,甚至還能簡單地用苗語同村民打招呼,我現在就是妥妥的「兩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