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曾洪波,2018年底我主動請纓,爭取到為人民服務的最基層去、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去、到決勝全面小康的第一線去。
看望慰問重病貧困戶(中)
2019年1月,我來到黔南州荔波縣,任朝陽鎮洪江村第一書記。到洪江後,我堅定理想信念,堅守「文軍扶貧」路子,積極呼籲社會各類「文軍」關注洪江、關愛洪江,紮根當地全心全力辦實事。 鞏固扶貧成效 文軍助力脫貧 雖然洪江村在2018年底脫貧出列,但底子薄,脫貧攻堅任務依然艱巨,我藉助自己多年在教育系統工作中積累的知識,充分利用「文軍」優勢,鞏固扶貧成效。 開展就業扶貧。積極動員入駐洪江藝術家修復老房,幫助群眾實現本村就業。2019年以來,藝術家支付村民的勞務費約200萬元。同時,開展思想扶貧。聯絡貴州黔劇院、「開心幫」演員、黔南「山地文藝輕騎兵」等隊伍進村舉辦了4場演出,用文藝「成風化人、凝聚人心」的精神火炬,點燃貧困群眾的致富希望。
入戶宣傳政策
開展技術扶貧。先後組織兩批村民赴貴州建設職院學習陶藝,建設布藝館、陶藝館、光雕館等,帶動村民發展。 厚植文化底蘊 打造藝術村落 洪江發展以藝術為魂、教育為根,需要綿綿用力,久久為功。在打造藝術村的過程中,我努力向外推介,引進「文軍」入駐。 2019年以來,入駐和常駐藝術家數量雙雙實現大大提升。我經常與村支兩委、攻堅隊開會討論,有選擇性地將藝術家的觀念及態度融入村莊發展,融入村民生活。我經常與藝術家溝通交流,強化本地文化挖掘,通過提煉農耕文化、布依族文化和喀斯特文化等本地文化元素,打造了「福馬蠱布」本地文化品牌。
開展洪江國際藝術村寫生、研學活動
我積極爭取到中國—東協教育交流周落戶洪江,在洪江建設美育研學基地並開展系列活動,將洪江正式推向國際視野;納入「十四五」文旅發展規劃盤子,致力於打造文旅融合示範;積極參與謀劃「洪江論壇」、洪江藝術節、洪江文學詩會等系列交流活動,推動廣大文藝愛好者在洪江創作、交流、活動,讓洪江國際藝術村有著「藝術」的名字,更有著「藝術」的實質。 強化基層治理 機制激發乾事熱情 駐村期間,我發現鄉村治理是農村工作的短板和弱項,很多問題與不足都根源於此。我積極發揮「文軍」參謀作用,構建新時代鄉村治理體系。 我與村支兩委動員和發掘10名大學畢業生、退伍軍人、致富帶頭人等作為後備村幹,借支書主任「一肩挑」契機多爭取了1個常任村幹名額,充實村支兩委力量。2019年,洪江村發展了2名正式黨員、1名預備黨員和2名入黨積極分子,加強了支部力量。實行「一肩挑」、組管委制度;邀請洪江入駐藝術家參與、參謀本村事務;完善「三會一課」制度,定期開展活動,提升支部戰鬥力和凝聚力;建立並落實村支兩委會議制度,採取常規問題定期開會研究、特殊問題隨時集中討論等方式,做到每一件事情有充分的商討、有明確的思路、有具體的責任人,確保工作落到實處。
與群眾開院壩會
加強思路謀劃。結合脫貧攻堅時代特點、洪江國際藝術村發展特點,我有針對性地對村支兩委進行分工。穩步推進「村社合一」工作,幫助梳理出合作社的種養殖、民宿酒店業、勞務服務業、農耕民族文化體驗以及藝術村衍生產業等5大業務板塊。 注重全面發展 多方聚力培育洪江未來 教育是最長遠的民生,孩子是民族的未來,孩子更是一個村莊的未來。我始終給村民灌輸這種理念,將孩子培養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2019年,我積極聯絡南通大學、江蘇第二師範學院等支教團隊到洪江開展3期支教活動,改變孩子們的學習理念,提升孩子們的學習技巧。爭取深圳樂唐公司為洪江的孩子們免費提供10個夏令營名額,與沿海發達地區的孩子們同學同吃同住,一起學習交流,開闊視野。 同時,積極促成入駐藝術家與孩子們全方位互動,指導孩子們寫作繪畫、對話交流、進入工作室參觀等,讓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藝術薰陶,得到人格魅力的感染,並組建洪江少年足球隊,由入駐洪江的專業足球教練每個周末進行公益指導,並贈送足球、衣服球鞋等裝備,增強身體素質,培養團隊意識、競爭意識,訓練抗逆境能力。 打造藝術「矽谷」、人才搖籃、文化聖地,建成鄉村振興示範,我奮鬥在決勝全面小康第一線,帶著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和闖勁不忘初心,不負韶華、鏗鏘如前。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張雲開
編輯 韋一茜
編審 王璐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