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離岸風電:政府作莊的豪賭

2021-02-25 U臺說

離岸風電兩階段標價差異大,外界質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臺灣的能源政策一直在迷宮中摸索,警報不時響起,政府卻力圖用更多的花招來粉飾太平。中華信評最近發表下半年產業信用展望,「能源政策風險」被列為產業面對的主要風險之一;內政部最近提出公墓開放發展太陽光發電方案,則被網民譏為「請鬼發電」。至於環評未過的天然氣第三接受站,中油正力拚要在九月翻盤,專家擔心政府將採取「深澳模式」強渡關山。

 

過去一年,我們的電力供應被形容為在「走鋼索」。但實際的情況,其實比走鋼索還糟,更像「盲人騎瞎馬」。當內政部都要為能源供應絞腦汁,而提出「公墓種電」這樣天馬行空的計畫,其錯亂可知。「走鋼索」指的只是備轉容量率的多寡及停電的機率,但更大的問題是,供電風險已影響到產業的投資意願,而綠能走到「公墓發電」的歧路,也已是飢不擇食了。反觀深澳電廠及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的強設,則是汙染空氣、破壞環境,亦毫不足惜了。

 

讓人遺憾的是,臺灣能源政策竟成為政治賭盤上的籌碼!陳水扁時代宣布核四停建,三個月後又宣布復建,種下核四施工困難和品保脫序的嚴重內傷。馬英九政府面對反核及林義雄絕食的浪頭,先以核一二三不延役當籌碼,又以核四封存作賭注。蔡英文政府則罔顧電力供應不足,強將二○二五非核寫入《電業法》,要以廿%再生能源取代核能進行豪賭。這些,都是拿人民用電的權利為賭注,在輪盤上押取執政者個人的政治利益。

 

為達成二○二五年非核目標,政府必須投資興建二七四○萬瓩再生電力,取代現有的五四○萬瓩核能機組,這也是核四兩部機組二七○萬瓩的十倍。其中,離岸風電原本規畫三百萬瓩,後又追加至五五○萬瓩,進行先遴選、後競標的兩階段招標。而兩次價格因差異太大,競標的每度價格不及遴選之半數,因此被質疑每年將造成四五五億元的價差,廿年等於拱手讓給海外廠商累積近兆財富,是「喪權辱國」。

 

對於競標與遴選的費率差異,經濟部的解釋是,遴選價格因內含基礎建設與扶植本土產業的成本,所以代價較高;而競標廠商則無須負擔國產化義務,且可共享遴選風場打下的基礎設施,因此價格較廉。基礎設施共享可以節省的成本其實不難估計,但扶植在地產業,是否值得花上兩倍價錢呢?離岸風電產業主要分為風力機組、水下基礎、傳輸變電和海事工程等四大塊,而政府所謂「在地化」,究竟包含哪些項目?境內業者和人才的配合度和技術成熟度如何?更重要的是,遴選風場的完工併聯是配合二○二五非核期程,時程相當急迫,這麼短的時間是否能讓境內業者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在地化,恐怕不無疑問。

 

近年來股市在萬點以上平穩成長,唯獨風電相關產業如坐雲霄飛車,顯示投資大眾是缺乏信心的。對這些問題,政府有必要清楚說明,不容它自己帶頭作莊,讓海內外廠商共同豪賭!

 

離岸風電的另一大賭局,則是銀行的融資風險。離岸風電的授信屬於「無追索權專案融資」,和一般融資不同的是,離岸風場最值錢的就是業者與臺電公司簽署的購電合約,專案融資還款來源靠的是「售電」。也因此,融資案控管的不是擔保品,而是現金流。風險就在,萬一風機沒有發電或者發電不足,那麼廠商賣電所得可能連利息都難以支付,融資銀行極可能血本無歸。立法委員在考察銀行聯貸時,就質疑此案是否將成為「慶富案第二」,原因在此。

 

許多金融機構擔心的是,離岸風電到底是政策下的「產物」,還是實務上可長可久值得積極支持「產業」?政府急推風電政策,多付上兆元高價收購風電已是豪賭;銀行要在短時間內決定承接相關融資,更是賭上加賭。

相關焦點

  • 評論│風電撞桃機,政府荒誕的演出
    這些荒誕的局面,凸顯主導離岸風電的經濟部能源局及主持機場擴建的交通部民航局,各行其是;行政院缺乏橫向溝通,為政策明確定調,也荒誕到極點。 桃機在新冠疫情前吞吐量近年四千九百萬人次,遠超過設定的三千餘萬人次,增建不只是迫切而已,民航局自然卯足全力推動;而綠能則是蔡政府努力的方向,離岸風電開發更是重中之重,達德的投資規模近六百億臺幣,能源局自然全力推進。
  • 觀察│離岸風電訂價離譜 如何解套?
    圖/本報系資料照 經濟部上月底公布離岸風電「競標制」結果,外商平均每度電的得標價低於2.5元,有一標案甚至低於2.23元,顯示這才是完全競爭下,外商仍有正常利潤合理的國際或市場價格。相對於4月的「遴選制」,政府訂定的躉購費率每度高達5.84元,不但是歐洲、東南亞離岸風電平均電價的兩倍以上,也就是外商投資風電的超額利潤每度高達3.3元之多,政府風電的訂價策略大錯特錯,也讓臺灣人民當了冤大頭。
  • 評論│經濟部不可要求離岸風機環評限時完成
    問題源頭當然是蔡政府能源轉型政策,二○二五非核家園再生能源發電佔比百分之二十目標,其中離岸風電是關鍵角色,須有八百架離岸風機完成架設且併聯發電,難度極高。能源局為把握進度,一改過去業者個別選址,由政府規劃三十六個潛力風場,以區塊來開發。但糟糕的是,第一個示範風場因為資料欠缺,環評至今還在補件重審。
  • 評論│風電開出第二標,才知誰「喪權辱國」
    記者高詩琴/攝影 經濟部最近開出離岸風電第二階段競標結果,由加拿大北陸及丹麥沃旭兩家廠商得標,取得一六六萬瓩的容量。令人震驚的是,這次競標開出來的風電價格,每度電僅在二.二二元到二.五四元之間,遠低於政府訂定的五.八元躉購價格。偌大的價格差異,表面上說是風電價格有走低之潛力,實則是政府原先的躉購價格訂得太高,根本是在當凱子。
  • 觀察│發展風電 別讓全民當冤大頭
    經濟部即將在周三拍板2019年離岸風電躉購費率。
  • 評論│「風電隊」別淪為外商啦啦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風電開發一波三折。因政府眼高手低,價格及發電目標遊移不定,最近傳出外商沃旭能源可能「撤資」的消息。事實上,沃旭宣布暫停開發計畫並非真的要撤出臺灣市場,而是要在經濟部本月底召開躉購電價費率審議前對臺施壓,希望爭取到更高的費率。亦即,沃旭是想「以戰逼和」,逼迫政府提高風電躉售價格並兌現綠能開發承諾。
  • 觀察│政府「能源偏食」 何不歸零思考
    趕在農曆年前,經濟部先後拍板兩項攸關臺灣未來的能源新政策,一是上調今年度離岸風電躉購費率,每度電是5.516元;第二是因應去年底「以核養綠」等能源公投過關
  • 評論│看蔡政府如何野蠻推動能源轉型
    搶救大潭藻礁行動聯盟在行政院前抗議政府忽視藻礁保育。
  • 評論│臺電大虧損,但不必為它哭泣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公布政府四家事業單位上半年獲利情形,其他三家公司皆有盈餘,唯獨臺電虧損高達二九七億元。臺電說,除國際燃料價格上漲,主要是天然氣發電比例上升,導致整體發電成本增加。臺電上半年的鉅額虧損只是開端,隨著非核、減煤、風電及光電擴增步調加快,發電成本勢必快速飆升。屆時,蔡英文保證能源轉型不會衝擊電價的承諾就會破功;屆時,再多的「電價平穩準備」基金也不夠用。大家不必為臺電的虧損哭泣,因為最後不論要從哪裡找錢填補,所有虧損終將轉嫁到民眾身上。
  • 臺灣人口老齡化嚴重 「極限村落」增多│聯合報臺商版0406曬新聞
    全球知名的離岸風電開發商都想在本次搶拼博弈中分得一杯羹。圖/西門子提供經濟部四月底將公告離岸風電遴選結果,也決定哪些開發商可以取得未來廿年的風場門票。離岸風電目前是臺灣成本最貴的一種再生能源,若以一○七年的躉購費率試算,初步估計一○九年起廿年內,臺灣將付出兩兆元作為購買電力的費用。政府為推動非核家園,經濟部規畫將再生能源的電力配比,從二○一六年的百分之四點八拉高到二○二五年的百分之廿。
  • 世大運完美落幕│聯合報臺商版0831曬新聞
    過去從未評論新國會議事的立法院前院長王金平,昨天首度公開批評現任院長蘇嘉全曲解議事規則。蘇嘉全反批,所有做法都是按議事規則,王金平應「摸摸自己良心」,看過去國民黨都怎麼處理議事。為抗議民進黨違法表決,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費鴻泰、曾銘宗在立院外持續禁食。
  • 蔡英文、朱立倫 同天花蓮觀光│聯合報臺商版0331曬新聞
    對於民進黨政府讓核二廠二號機再轉,國民黨立委羅明才在總質詢質疑,「民進黨曾說臺灣根本不缺電,為何要再轉?」對此賴清德說,二號機是因為大修之後,經作業程序申請,原能會也查核無虞才讓它再轉,都符合自然程序。1.風電18案場送件 淘汰一半
  • 評論│鄭南榕也絕不會苟同蔡政府的作法
    但在此法未完成前,民進黨政府以「打假訊息」為由箝制言論自由的行動已如火如荼,蘇宏達案只是其一。近一年來,民眾因隨手在手機轉發訊息或在網上發表評論而遭約談的案例,堪稱遍地哀鴻。南部有七十多名農民,因轉發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在記者會發言的影片,而分別收到地檢署的傳票,簡直禍從天降。再如,高雄市裡長陳清茂之助理因轉發綠委蔡易餘與楊蕙如之照片,也被警方帶著傳票登門,而她只是同案五十名被告之一。
  • 禁限建近半世紀 北市社子島開發案有條件過關│聯合報臺商版0627曬新聞
    由於草案第六十九條,政府捐贈補回基金差額,以捐助財團法人回歸政府管理的「買回條款」,因民進黨內並無不同看法,預料若協商破裂進入表決,法案最終仍將三讀通過,包括蔣經國基金會、中技社等過去政府捐助但出資低於五成的財團法人,將在政府補回基金差額後,回歸政府所有。
  • 北市立委缺額補選 藍綠白開跑│聯合報臺商版1216曬新聞
    至於臺苯經營權和吳乃仁的事情,目前因民進黨內不想讓事態擴大,對相關議題均低調以對,不願提出看法,只說尊重吳乃仁的決定;新系成員也說,對臺苯經營權問題,沒有任何評論。 5. 卓榮泰:民進黨一個朋友都不能少
  • 重大醫療疏失 臺大爆洗腎接錯管路│聯合報臺商版0624曬新聞
    至於管中閔有無考量此行將可能面臨民進黨政府或泛綠人士的攻擊?管中閔助理表示,這半年來,當權者政治力全面介入校園,對兩岸學術交流大搞麥卡錫主義,臺灣學術圈與大學內部的寒蟬效應,已無所不在。如果管中閔還懼此一步,只會讓統治者更無所忌憚。 5.
  • 評論│「非核家園」若變「缺電家園」,誰負責?
    諷刺的是,就在臺電送走核四燃料棒的同一天,日本政府的原能會批准了位在距東京首都圈一百餘公裡的「東海第二核能發電廠」重啟。加上這座電廠,日本在福島事件後關閉的核能電廠,已有八座、十五個機組恢復運作。換言之,蔡英文的「非核家園」政策,正是藉由日本福島核災事故而發展成形,並以日本馬首是瞻。
  • 臺灣「世界球後」戴資穎 全英公開賽再稱霸 │聯合報臺商版0319曬新聞
    記者張芮瑜/攝影政府力推深澳設火力發電廠,影響宜蘭甚鉅。前宜蘭縣長陳定南之子、陳定南教育基金會執行長陳仁傑向當政者喊話表示,此舉形同環保退步,這已不只是環境問題,而是當政者的良心問題。「核四封存、停建成功,是往前邁進一大步,那麼重啟火力發電廠,等於倒退兩步。」
  • 臺大促教部「速聘管中閔」│聯合報臺商版0513曬新聞
    1.離岸風電遴選剛結束 最大股東麥格理要釋股經濟部才剛完成離岸風電規劃場址遴選作業,臺灣離岸風電產業進入新的裡程碑,但臺灣首座離岸風電示範風場「海洋風電」最大股東麥格理資本,打算釋出百分之十七點五到廿五持股。銀行團昨天證實此事,將要求接手的新股東也要有風電開發經驗,例如由歐洲或日本的離岸風電開發商接手。
  • 柯文哲:九二共識也被標籤化 很難用│聯合報臺商版1222曬新聞
    內政部營建署昨天通過四家開發商所屬離岸風電開發計畫,未來一周內若能通過許可審查,將有望拿到今年每度五點八元的購售電合約。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內政部營建署昨天一口氣通過沃旭、CIP、海龍、中鋼等四家開發商所屬離岸風電開發計畫。接下來,若能在未來一周內通過能源局電業籌備許可審查,將有望拿到今年每度五點八元的購售電合約。經濟部日前預告二○一九年離岸風電躉購費率每度五點一元,較今年每度五點八元降幅達百分之十二點七一,引發外商大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