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會命運多舛?1940年東京奧運會就曾被取消過

2020-12-22 澎湃新聞

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的持續擴散,2020東京奧運會變得命運多舛。

北京時間3月23日,加拿大奧委會和帕運委官方發布聲明,加拿大將不會派隊參加今夏的2020東京奧運會。聲明表示,「沒有什麼比運動員和國際社會的健康與安全更重要」。

隨後,澳大利亞奧委會全體執委也一致表示:由於選手們不能保障正常訓練,代表團將無法在今年7月集結;澳大利亞已通知選手,提前做好奧運會延期一年的準備。

接著,瑞士、挪威、英國,也都紛紛要求推遲舉辦奧運會。

在此國際壓力下,昨日晚間,國際奧委會與東京奧組委發表聯合聲明,確認2020東京奧運會將推遲至2021年舉行。

據悉,國際奧委會主席託馬斯·巴赫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進行電話會議,雙方達成共識,為確保運動員、所有東京奧運會的參與者乃至國際社會上每一個人的身體健康,東京奧運會應推遲至2020年以後但不晚於2021年夏舉行。但東京2020年奧運會和帕運會的名稱還繼續保留。

不久前,安倍首相還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奧運會將如期舉行,奧運聖火也已經從希臘的奧林匹克山上點燃了。如今,因東京奧運會延期舉辦,原定3月26日開始的東京奧運會火炬傳遞取消。

32年前,日本曾上映過一部名為《阿基拉》的科幻動畫電影。裡面有一處細節:2020年日本東京奧運會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影響下停辦,畫面中倒計時的廣告牌永遠停頓在了「距離奧運會還有147天」。

這部如今已經被奉為賽博朋克(Cyberpunk)經典電影的《阿基拉》,根據大友克洋的同名漫畫改編,講述1988年東京發生毀滅性爆炸的31年後,重建的「新東京」燈火輝煌,繁華之下卻又充斥著無所不在的醜惡。經濟蕭條社會政治局勢動蕩不安,全市即陷入空前的革命暴動。小型幫派之間的毆鬥,示威者與警察、軍隊間的衝突,新東京除了暴力,似乎只有頹廢。而國家的命運,掌握在最高委員會的手中。人們對謠傳即將有世界末日的到來感到十分害怕,加上經濟蕭條社會政治局勢動蕩不安。而軍方一直在秘密進行著一項名為「阿基拉」的研究。研究的內容就是日本科學家以40名人類作為活體實驗,他們刺激人類腦袋,觸發人腦的不同部份,引出人體深藏的潛力,成為超能者。對超常能力的人類進行培養,使其意志力變得極為強大,甚至可以對抗軍隊,摧毀整個城市。從而培養出新的一代人類,以領導人類走上光明之路。讓日本再次成為世界強國。

去年這部電影在2019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展映時,就因其強烈的魔幻感掀起過一波高潮,如今因為對2020東京奧運會將被取消的神預言,再一次火爆起來。

人們之所以反應這麼強烈,是因為1940年東京奧運會曾經被停辦,它和1916年的柏林奧運會、1944年的倫敦奧運會都因為世界大戰而停辦。

1936年柏林奧運會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尚未發生。國際奧委會仍在進行下屆奧運會的準備工作。運動會期間,國際奧委會討論了第12屆奧運會會址問題。當時提出申請的總共達14個城市。經過幾輪投票,東京、赫爾辛基兩市獲得預選權。最後表決時,東京以37票獲勝。第12屆奧運會原定1940年9月21日-10月6日舉行。

1937年7月7日發生盧溝橋事件,隨後爆發長達八年的第二次中日戰爭。翌年7月,國際奧委會於開羅舉行會議,中國奧委會代表抗議日本侵略中國,破壞世界和平,違反奧林匹克精神。並要求剝奪日本東京、札幌兩市夏季與冬季奧運會主辦權。日本則宣稱:保證如期舉行奧運會。國際奧委會接受日方說法,採取了觀望態度,但在隨後的國際奧委會執委會秘密會議上,決定將赫爾辛基和奧斯陸作為夏、冬季奧運會候補地。

但在1938年國際奧會開羅總會後不久,日本奧委會在軍方壓力下,宣布1940年日本為了紀念神武紀元2600年,要在1940年舉行大規模的軍事演習而無法舉行奧運會。

文津獎獲得者馬國川在《國家的歧路:日本帝國毀滅之謎》一書中再現了1940年東京奧運會被取消前後軍方控制下的瘋狂的日本:

以下為書摘:

如果我們穿越歷史,回到1940年上半年的日本,就會發現,日本朝野上下都在說 「不要錯過這班車!」。這不是電影裡的流行語,也不是對這個國家發展的期盼,而是希望日本搭上法西斯主義的車,與希特勒的德國、墨索裡尼的義大利結盟。

當時日本認為,這是一班通往民族復興、大國崛起的快車,千萬不能錯過。只有後人才清楚地看到,日本要搭上的這班車,其實正在駛向民族災難的不歸路。一位記者在戰後反思說:「那時整個日本都瘋了!」

1937年日本全面入侵中國,受到英美等民主國家的強烈反對。日本一方面在國際社會備受孤立,另一方面因為中國的頑強抵抗而深陷戰爭的泥沼。恰在這時,希特勒通過威嚇等手段,取得了蘇臺德地區。德軍進駐捷克斯洛伐克,一時威勢赫赫。日本願意加強與德國的合作,藉此加強國際地位,孤立中國。希特勒為了實現自己的野心,需要日本在牽制英法軍事力量方面發揮作用,承認了「滿洲國」,同時策動強化德國、義大利、日本三國的合作。

1938年初,德國外交部部長提議,結成三國同盟。此事成為日本政治和外交的最大議題,全國輿論分裂成贊成和反對兩派。內閣更換了5次,有關的內閣會議也重複了70次以上的沒有結果的馬拉松式的討論。

海軍是反對力量的大本營。和封閉而自大的陸軍不同,日本海軍高級將領頗有世界眼光,深知英美等國實力強大,日本絕非對手,三國同盟會「把英美變成敵人,招來日美戰爭」,導致大局潰敗。海軍大臣米內光政、次官山本五十六、軍務局局長井上成美三人挺身而出,積極反對。右翼對三人恨之入骨,密謀暗殺。面對各種暗殺消息,三人不得不小心翼翼。山本五十六為防不測,還專門在自己的房間裡放置了機關槍。最終,三人都離開了海軍總部,日德意軍事同盟主張開始佔據上風。

在走向三國同盟的同時,日本還掀起了排英、反英之風。此時的媒體已經完全成為陸軍的傳聲筒,它們一方面指責明治時期以來日本外交「缺少自重」,存在「恐英論」「軟弱論」,把本國政府貶得一無是處,另一方面攻擊英國的國體和英國歷史,辱罵英國國民的品性。8家最有影響力的報紙竟然聯名發表對英共同宣言,強硬地宣稱:「英國自中國事變爆發以來,一直曲解我帝國公正的意思,並策劃實施援蔣戰略,至今不改,導致了多起不幸事故的發生,對此我們深感遺憾。」

輿論煽動起民眾的反英情緒,軍部趁機鼓動人們上街。以1939年4月在中國天津的英國租界裡發生的所謂「抗日恐怖襲擊」為藉口,右翼團體展開打倒英國的活動。內務省也動員自治團體和「在鄉軍人會」等右翼勢力,開展全國性的集會和遊行。警保局的一位警官拒絕反英遊行的要求,結果被咒罵為「海軍養的狗」。

這些行動導致英日兩國關係緊張,陸軍藉此賣力地推動三國同盟。可是就在這時,德國卻戲耍了日本。德國與日本籤訂《日德防共協定》,本來是以蘇聯為潛在敵人,然而1939年8月23日,希特勒違反《日德防共協定》,單方面與蘇聯締結《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日德同盟的談判因此陷入僵局。

1939年9月1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締結一星期後,德國入侵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德軍勢如破竹地佔領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法國,震驚了整個世界。德國的羞辱被迅速忘記,日本報紙全部都在報導德國最終將取勝的消息,進行有利於德國的宣傳。大多數日本人相信,德軍不久將在英國本土登陸,歐洲將成為希特勒的天下。美國駐日大使格魯在日記裡說,德國的「輝煌成功在日本人的頭腦裡起了烈性酒那樣的作用」。於是,「不要錯過這班車」就成為日本的口號。日本國民在中國的泥沼裡已然筋疲力盡,夢想在與德國的同盟中求得光明。

就在這樣的背景下,新一屆內閣首相近衛文麿任命松岡洋右為外務大臣。松岡洋右曾在美國西海岸的俄勒岡大學學習,深知美國的國力是不可估量的,向來討厭德國。在德國違背《日德防共協定》與蘇聯締結互不侵犯條約後,他曾說:「德國善於利用別國滿足自己的欲望,即使違約也不幹被他國利用的蠢事。和他們接近的國家,幾乎無一例外都上過當。」

可是甫一上任,松岡洋右就一馬當先,奮力執行軍部的政策,積極推動與德國結成以美國為假想敵的軍事同盟。松岡洋右自己解釋說,這樣做是為了「曲線救國」,美國因德日同盟而不敢與日本開戰,會調整與日本的關係,最終增進日美兩國的親善關係。這位自負的外交大臣說——

現在,日本的政治家如果公開反對軍部的意志,將會失去其實現政治理想和外交策略的機會,這已有許多前車之鑑。表面上隨聲附和軍部的方針,暗中糾正他們的方針,不使國家越軌,這也是必要的謀略。據說軍人頭腦簡單,這也就使我們有運用這一謀略的餘地。

我所說的改變國策,意指通過這種國際政治和國內政治的融合而提出的新策略。我承認,欺騙第三國、欺騙軍部這樣的謀略絕非值得稱讚。但是,日本現今處於生死存亡關頭,採取這種權術也是迫不得已啊。

2003年外務省發表的《日本在戰爭中的外交失敗以及外交過錯》研究報告指出,日本外交的失誤之一是 「沒有決斷力和執行力」,「特別是外務大臣本可以用職務為賭注起來堅決反對軍部,那樣就可以制止事態的發展,但外務大臣卻沒有勇氣」。對於松岡洋右來說,這段批評是完全正確的。松岡洋右在國家大事上竟然沉迷於「權術」,妄圖以瞞和騙的方式來達到反對軍部的目的,這不就是「沒有勇氣」的懦夫行為嗎?

當時,樞密院議長質疑松岡洋右的做法會適得其反,「勢必導致美國極力加強對日施壓」。松岡洋右辯解道:「我認為,美國誠然會強硬一時,但會冷靜地權衡利害得失,恢復冷靜態度。」不過在質疑者的步步緊逼下,他也不得不承認,「美國是越來越強硬從而導致更險惡的事態呢,還是冷靜地進行反省呢?其可能性各佔一半」。

就是懷著這樣的「賭徒」心態,松岡洋右將外務省的有識之士清除,迫不及待地尋求與德意的結盟。在他擔任外務大臣兩個月後,1940年9月27日,日、德、意三國同盟籤字。日本如願以償,沒有「錯過這班車」。

社會各界為此歡欣鼓舞,即使有一些媒體人質疑三國際聯盟盟,但是沒有一張報紙把心中的反對意見用筆寫下來,而是為三國聯盟歡呼。《朝日新聞》政治記者熊谷正彌後來回憶說:「日、德、意三國同盟是走向世界大戰的重要一步。但對此狂熱支持和歡迎的言論、進行報導的人是很多的。我認為這是和夢遊病差不多的心醉狀態。」

「心醉者」用文字留下了「夢遊症」的證據。一家報紙的社論說:「這是國際史上一次劃時代的壯舉,為此感到無比歡欣。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應該全國上下一心努力突破。」另一篇社論則用詩一般的語言說:「在世界的黎明之前,新世界的王者日德意三國進一步加強了密切聯繫,這決定了將來的歷史,同時像春風播撒種子一般,把新的希望撒在了地球上。」

可是後來的歷史證明,這不是什麼「春風」,而是一股邪惡的「颶風」,它們將世界卷進了二戰的驚濤駭浪中。

相關閱讀

《國家的歧路:日本帝國毀滅之謎》

 

《國家的啟蒙:日本帝國崛起之源》

相關焦點

  • 從1940—2020,命運多舛的東京奧運會
    圖源網絡命運多舛的東京奧運會2013年9月7日雅克·羅格宣布2020年奧運會的主辦城市是東京。2016年,據英國《衛報》12日獨家報導,為成功申辦奧運會,東京申奧小組曾支付國際田徑聯合會前主席之子帕帕·馬薩塔·迪亞克130萬歐元。這起醜聞的一方當事人國際田聯前主席拉明·迪亞克因涉及受賄調查目前已被禁止離開法國。再加上現在,國際奧委會高級成員放出可能取消奧運會的言論,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命運,不禁讓人捏一把汗。
  • 1940年日本東京奧運會曾取消,還有哪些奧運會取消了?
    不過這些觀點都遭到了日本的反對,日本還是傾向於舉辦奧運會。最近又冒出一個「段子」,說因為疫情,2020年東京奧運會可能取消。其實歷史上還真有這麼回事,但說的不是2020年東京奧運會,而是1940年東京奧運會。1938年,入侵我國的日本和我國的英雄們在武漢打了一仗。
  • 被取消的東京奧運會,時間1940年
    2020東京奧運會計劃於7月24日至8月9日在日本東京舉行,但隨著日本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人數上升至755人,日本新冠肺炎確診人數僅次於中國居世界第二。於是,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行」成為全球熱議話題。如果最終因疫情被迫取消,那麼東京奧運會將成為現代奧運會歷史上第4個被取消的奧運。
  • 命運多舛!從2020年東京奧運會延期說說那些坎坷的奧運會
    ,只在1916年、1940年、1944年因為兩次世 界大戰三度取消,但仍計入奧運會的屆次。除此之外,夏季奧運會尚未有過沒能如期舉行的。 東京奧運會成為現代奧林匹克124年歷史上,首屆延期舉行的奧運會。與之前三屆因戰爭而取消的夏奧會一樣,本屆賽事屆次保留,依舊是第32屆夏季奧運會。而即便推遲到明年,賽事名稱依舊是「東京2020年奧運會和帕運會」。 在奧林匹克百餘年的歷史上,還曾遇到政治因素幹擾、恐怖襲擊、疾病、腐敗、金融危機、興奮劑醜聞等等,但最後都挺了過來。
  • 東京奧運會或將取消!1940年的一幕再現?
    由於我們眾所周知的原因,東京奧運會即將面臨被取消的窘境。自1896年雅典奧運會以來,奧運會曾經3次遭遇停辦。但這三次停辦都恰逢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如果本屆奧運會再次被取消,將是奧運會史上第四次停辦。而這次停辦也是東京第二次和奧運會無緣。
  • 1940年東京奧運會為什麼會取消?發生了什麼事情?
    為了將延期損失降到最低,延辦的奧運會將繼續沿用2020年東京奧運會名稱,而日本奧組委也吸取1940年東京奧運會被取消的經驗,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買了取消險,如果不幸被取消,將得到高達5億美元的賠償。日本歷史上曾多次申辦或主辦奧運會,但沒有一次稱得上順心。1922年第一次申辦1928年奧運會,因為1923年關東大地震被迫放棄。
  • 奧運會曾三次停辦,一次是在1940年,戰火導致東京奧運會取消
    奧運會最早起源於公元前7世紀的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但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奧運會誕生於19世紀末,由法國人顧拜旦所創立。在1896年,首屆運動會在希臘雅典舉行,按照每4年一屆的原則延續。但由於20世紀的兩場世界大戰,使三場奧運會被迫取消。
  • 1940的的東京奧運會為何未能如期舉辦?
    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東京奧運會的命運也開始變得搖擺不定。今年的夏季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行?是否會被延期還是會遭到取消?外界的猜想和擔憂越來越多。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最終是否會落得個1940年奧運會的命運?
  • 歷史上東京主辦的奧運會就被取消過,這次將如何呢?
    11 min目前,日本的疫情比較嚴重,更嚴峻的問題是,7月24日,奧運會即將開幕,如果疫情得不到控制,奧運會很可能被取消。截至3月2日,日本有24個都道府縣都出現病例,情況不容樂觀。在之前的2月25日,國際奧委會高級官員迪克·龐德在接受美聯社專訪時表示,如果疫情在5月下旬還得不到控制,東京奧運會可能將被取消,而不是推遲或更換舉辦城市。有網友發現:「1938年6月抗日戰爭時期,日軍侵略武漢,7月因為戰事擴大,取消了原本計劃在194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
  • 在疫情面前一次次妥協,命運多舛的東京奧運會憧憬重生
    然而在東京奧運會確定推遲後,五環標誌在8月被移走進行為期四個月的檢修。這座五環標誌的歷程正是東京奧運會在2020年經歷的縮影。「延期」與「簡化辦賽」是日本在新冠疫情面前作出的妥協,但至少,這場一度舉辦前景成謎的體育盛宴已走在回歸之路上。疫情面前只有對現實再三妥協新冠疫情讓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命運幾經起伏。
  • 1940年的東京奧運會為何會被取消?這一屆會怎麼樣?
    日本首都東京市在歷史上,曾申辦過三次奧運會,分別是在:1940年、1964年、2020年。1936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尚未爆發,奧運會在德國柏林成功舉辦。在奧運會期間,國際奧委會就在討論1940年的奧運會舉辦城市。
  • 1940年,東京奧運會為何停辦?
    有人扒出1938年6月,日軍侵華期間,日軍侵略武漢。7月,因戰事擴大,取消了原本計劃在1940年舉辦的東京奧運會……雖然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日本已經四次發表奧運會不會取消的聲明。不過,當前奧運會前期的部分相關活動已經被叫停。看現在的態勢,這次日本的奧運會恐怕又要因為武漢而受到影響了。
  • 東京奧運會或因疫情取消?
    斷章取義IOC更想表達「一切如常」此前,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各方曾質疑將在7月24日開幕的東京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行。2月6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國會曾表示,疫情並不會對東京奧運會及帕運會的舉辦產生影響。東京奧委會也一直對外確認,奧運會不會取消。
  • 1940年取消東京奧運會,2020年會因為疫情再次取消嗎
    雖然目前來看確診人數還不算多,但是作為一起公共衛生事件,新冠肺炎對兩國的影響著實不小。其中日本方面就被提出質疑,在疫情之下是否要停止舉辦原定在東京的2020年第32界奧運會。要說奧運會停辦,其實並不是史無前例的。
  • 日本副首相稱奧運會被詛咒 1940年東京奧運會為什麼取消
    導讀:受到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東京奧運會的命運也開始變得搖擺不定。今年的夏季奧運會能否如期舉行?是否會被延期還是會遭到取消?外界的猜想和擔憂越來越多。近日據環球時報報導,東京奧組委表示如果因為疫情的關係導致東京奧運會和帕運會無法順利舉行的話,已售門票將不可退還。
  • 東京奧運會或取消?只剩下3個月的時間決定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命運
    日本的問題比較大,因為東京今年5月份要舉辦2020年夏季奧運會,如果到時候疫情依然嚴重,最壞的結局可能就是取消奧運會,因為其他國家是沒有能力在短時間內接手這麼大規模的盛會。東京奧運會是否如期舉辦要視疫情情況而定。)國際奧委會資深委員迪克·龐德日前接受採訪時稱,未來將有3個月的窗口期決定2020年東京奧運會的命運。
  • 東京奧運會面臨3種無奈選擇!德國之聲:1940年的東京奧運...
    奧運會的各項預選賽也無法按期舉行。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帕運會應該也無法正常舉行了。在近代奧運史中,自1896年第一屆雅典奧運會以來,包括二戰期間的冬奧會在內,總共有過5次取消。與全球蔓延的病毒戰鬥,就如同與人類共同敵人的「戰爭」。與20世紀上半期不同,成為全球最大商業活動的奧運會存在國際奧組委、舉辦城市、運動員、電視臺、贊助企業等各種利害關係者。
  • 中國奧委會曾經抵制1940年東京奧運會
    這是一幅宣傳1940年東京奧運會的廣告畫,比較罕見。追溯歷史,1936年柏林奧運會期間,就確定了1940年舉辦東京奧運會,但是,1937年爆發了七七蘆溝橋事變,1938年中國奧委會要求剝奪1940年東京和札幌奧運會主辦權,而日本奧委會堅持如期舉辦,國際奧委會採納了日本方面的主張。
  • 2020東京奧運會或將成為首屆因疫情而被取消的現代奧運會
    根據國際奧委會委員迪克·龐德(Dick Pound)的說法,目前還有三個月的時間來確定2020東京奧運會的命運。根據國際奧委會委員迪克·龐德(Dick Pound)的說法,目前還有三個月的時間來確定2020東京奧運會的命運。他承認2020東京奧運會確實可能受到nCoV-2019的明顯影響。
  • 2020年東京奧運會延期,日本還有兩次奧運會被取消,你知道嗎?
    3月24日,國際奧組委宣布:由於新冠肺炎感染患者數量急劇增加,國際奧委會需要在不同的狀況下採取措施,在與東京奧組委、日本政府和東京都政府討論後,完成疫情對奧運會衝擊的評估,決定推遲東京奧運會至2021年夏天舉行,延期後的奧運會名稱仍保留「東京2020奧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