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勞動光榮的種子 從小播撒在孩子心中

2020-12-22 澎湃新聞

「參加完學農活動後,孩子回家後居然給爸媽像模像樣地做了一頓飯,我們感動得譁譁的。」一位家長這樣總結孩子參加勞動教育之後的變化;

「自從參加了學校的餐餘垃圾搬運服務工作之後,我深感到浪費一粒糧食都是令人心疼的,我發誓不再浪費任何食物。」一位參加完學校勞動課後的學生這樣表達自己的感受;

「每個學生都有自願選擇的勞動崗位,每個崗位上的學生都幹得有滋有味。班級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學生們在勞動中找到了存在感,也找到了幸福感和成就感。」一位學校校長這樣總結自從開展勞動教育之後,孩子們出現了超乎預料的進步;

……

自從勞動教育進學校、進課堂之後,給孩子們帶來了怎樣的變化?帶著這個問題,午報記者近日深入到北京市的部分中小學探訪,得到了讓人欣喜的答案——

每個學生都有勞動崗位 每個崗位都幹得有滋有味

北京市育英學校

拖地、關門窗、養花、管維修……北京市育英學校一直堅持把勞動教育和德智體美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在校內設置了崗位服務課程,通過校園日常勞動,學生可以學習到必要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從而形成健全人格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

從小學二年級到高三年級,育英學校採取班班實施、人人參與崗位服務課程的勞動教育方式。學生可以自主選擇服務崗位,包括掃地、拖地、擦黑板、關門窗、關電燈、養花、養魚、管維修等不同類型,班級大小事務都設有崗位,數目多於學生人數,保證每個學生至少有一個崗位,並自己設計崗位名稱、職責、標準、操作流程,以及入職宣言。班級將每個學生的崗位匯集起來,進行不同形式的公示。

比如養花崗位,崗位職責是給教室和家長接待室的花澆水,有的學生就為之取名為「花神」,宣稱「要讓每一盆花都生機勃勃」。為了做到一盆不枯的崗位標準,學生動起了腦筋,隔一天給花澆一次水,遇到問題就及時解決問題,並保持窗臺整潔,第一時間清理落葉。

2019年,當時的四年級有一位「午餐管理員」,他會把香蕉、紙巾、餐盤、勺子等物品按照人數擺放得整整齊齊,方便同學按照流水線一樣拿盤子、勺子、紙巾、水果,進而打飯,這樣不僅有序,還提高了效率。

暖氣片不好清理,四年制初三年級的一位「暖氣片管理員」卻想點子創造了很多工具,像是用鐵絲做的專門鉤暖氣片裡雜物的鉤子,用水瓶做的專門清洗暖氣片裡土的噴水器等,既提高了工作質量,又減輕了任務難度。

早上來了收作業,中午去食堂收拾碗筷、擦桌子,放學後掃地、墩地,做值日,同學離開後關燈、關門窗、關電源……學生們各司其職,在崗位服務中體驗,在勞動中創造。由於是自己選擇的崗位,自己制定的標準,自己做出的承諾,學生們在勞動中特別認真,幹得熱火朝天。

按照學校要求,每學期學生要進行期中期末兩次述職和評價,全班同學從服務態度、服務質量、服務技能三個維度對每個崗位進行評價,每個崗位服務的評價結果以等級和積分的形式記入學生綜合素養,結果要在班上公示,學生和家長可以通過學生成長服務平臺查詢。每學期期中,學生還要輪換崗位,避免有人產生其他崗位輕鬆自己崗位辛苦的想法,增加體驗範圍。

在勞動後,每個人的收穫都是滿滿的,通過體驗不同崗位,他們理解到崗位工作無貴賤,認識到每個崗位需要承擔的不同責任。勞動讓學生學會基本技能,學會勇於擔當,尊重普通勞動者,敬畏工作。

於會祥校長說:學校是學生進入社會前的實踐基地。通過崗位服務課程的實施,班級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每個學生都感受到自己在班級中的存在價值,有存在感就有幸福感,真正促進了學生的成長。

記者 任潔 通訊員 趙平易

從學生興趣出發 讓孩子愛上勞動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

學農活,做烘焙,布置學校圖書角等公共區域環境,幫助社區居民清理環境……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各種類型的勞動教育課程,讓越來越多的學生感受到了勞動帶來的快樂。「我們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從興趣出發,採取校內校外相結合的方式,設置了不同類型的勞動教育課程,一方面讓孩子得到了鍛鍊,學會一些生活技能,另一方面也拓展了孩子的勞動興趣。」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校長劉國雄介紹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包括社會服務、設計製作、一般性勞動、生產勞動四個方面。其中社會服務主要包含學生義務勞動、校內外志願服務。一般性勞動則包括家務勞動、學校常規值日。設計製作就是讓學生學習烹飪、烘焙等技能。學校將烘焙課納入學生必修課,聘請了專業大廚走進校園帶領同學做傳統美食。課程除了製作、品嘗外,還包括了課後器具整理及衛生清理,學生在體驗美食之餘還能學到家政勞動的本領,感知父母的不易。

「在這些課程中,最受學生歡迎的就是我們的學農活動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學生發展中心主任李春燕笑著說。原來,為了給孩子們提供一個真正接觸到生產勞動的機會,學校和昌平農機試驗站合作,在初二年級開展為期一周的學農活動,包括日常農作物的收割、日常食品製作、日常生活用品製作等,同時學習農機知識、農業知識、農藝知識。李春燕說:「學農活動家長開放日的時候,家長們也很喜歡,表示希望學校多多組織類似的活動。有的家長開始的時候還有些擔心,怕影響孩子的學習,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後,家長反而說,勞動教育能讓孩子越來越懂事,學習都變得主動了。」

「從小學到現在,我感受了很多關於愛惜糧食的教育,但只有這次在學農活動中,我才真正感受了糧食的珍貴。我和同學割麥子、打穀子、碾麵粉、蒸饅頭,我真正在實踐中體會到,一個饅頭是多麼的來之不易。晚飯時,當我和同學拿起饅頭時,我們吃的速度比往常慢了許多許多。糧食真的來之不易呀。」經過一周的學農活動,一位學生在手冊中這樣寫道。有的家長在學農活動後,專門給老師發信息說:「孩子一到家,就迫不及待的去了超市,晚上給我們烘焙了餅乾、蒸了饅頭,炒了菜,這是第一次吃孩子親手做的飯菜,我們特別感動,而且孩子做得有模有樣!特別感謝學校的學農活動,給我們家長也帶來了福利。」

今年受疫情影響,學校及時開展了線上活動,包括「貿大附中自主踐行課堂」,通過「健康美食小達人」「我的房間我做主」等活動,提醒學生在家也不忘勞動,養成愛勞動的習慣。「培養學生愛勞動、會勞動的觀念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潛移默化中逐步形成。因此我們的勞動課程會持續堅持下去,此外還會根據學生的需求增加新的、有趣的勞動教育內容,真正讓勞動光榮的觀念在學生心裡生根發芽。」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附屬中學主管副校長宋妍妍說,「學校計劃下學期給學生們發放種植箱,讓孩子們自己種蔬菜與花卉,之後我們還準備在收穫季進行點評,讓同學們一起分享勞動的喜悅。」

記者 楊琳琳

讓勞動課幫助學生成就幸福人生

北京市東鐵匠營第二中學

「讓孩子從小養成勞動的好習慣非常重要!」北京市東鐵匠營第二中學年級組長劉晶感慨地說。為此,東鐵匠營二中專門召開「春種勞動,秋收成長」年級動員會,特意邀請後勤相關工作人員到會,並在會上為他們頒發了「校內勞動指導教師」聘書。

當天的會上,共安排打掃校園、清掃樓道、打掃衛生間和水房、中午幫廚四項,老師做完動員後,學生自願報名,全年級學生最少的報了兩項,最多的報滿四項,服務後學生還認真填寫了志願服務任務單。

參加完校園勞動的學生收穫滿滿,感慨很多,有的學生寫道:「我幹了半小時就腰酸背痛,彤阿姨要一直這樣幹一天,她是怎麼堅持下來的?我們必須保持衛生,否則太對不起她了!」有的寫道:「我使勁擦著洗手盆的時候,想起了我媽媽,她平時也是這麼辛苦打掃我弄髒的洗手池,我卻從沒幫過她。今天回家,我要自己把洗手池刷乾淨,讓我媽媽高興一回。」參與幫廚的學生還寫道:「當我把一滿桶同學們倒的剩菜從樓上搬下來,覺得真是太可惜了。平時我吃不完也隨手倒掉,看來以後一定要吃多少打多少,再也不浪費了。」

初二上學期,學生們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和積極的勞動態度。在一次體育課踢球時,他們看到地上落葉過多,容易打滑造成意外傷害,教師就引導孩子們清掃落葉。其他教師看到後,也及時挖掘落葉資源,進行自己學科的特色教育:語文老師和學生一起欣賞古人讚美落葉的古詩;美術老師讓學生收集喜歡的落葉,分小組繪製落葉畫;歷史老師精心設計圖案,指導他們嘗試落葉剪紙。

餘下的落葉怎麼辦?有位女同學提出「不如埋在教學樓後面的空地當肥料,下學期咱們可以種菜」,她的想法立即得到所有同學的支持。經過多方打探,劉晶聽說北京市環境教育機構有一個「堆肥項目組」,可以為組內成員提供免費的技術和物質支持,為此學校積極準備各類材料,學生們對勞動的渴望最終打動項目組,學校成功入圍。

經過兩個月的小桶堆肥實驗,學生們掌握了堆肥方法和技巧,期末考試後一起組裝項目組提供的大號堆肥箱,一層層放入後勤老師為他們存放的落葉,食堂師傅為他們收集的廚餘垃圾,再拌上項目組提供的草木菌,經歷了四個月的翻堆填料後,終於變成了黑色鬆軟的肥料,孩子們歡呼「校園種植可以正式開始了!」

學生們不懼課業勞累,連續兩周利用班會時間開荒、鋪肥、挖壟,就算汗水浸透校服,還是埋頭苦幹。經過大家努力,一塊15平方米左右的種植園地竣工了。

家長們也提供了大力支持:有人拿來各種蔬菜種子和幼苗;有人詳細記錄多種農作物種植的方法;還有人專門到校指導學生種植…… 很多學生每天到校後第一件事就是去照顧小苗,在課餘時間主動翻土、拔草、澆水。

同學們的辛勤沒有白費,春種勞動,秋收成長,放暑假前,學生們吃上了親手種植的無公害蔬菜,大家別提有多高興了。

「初三剛開學,菜地裡的辣椒、蘿蔔經過一個暑假的生長都已成熟,這些不能直接入口的蔬菜怎麼處理呢?我決定帶著學生們學習醃製泡菜。當我在年級組提出設想後,獲得同事們的支持,他們分別準備跟泡菜有關的知識,在班會課上與學生分享。語文老師介紹了成語『食言(鹽)而肥』的來歷;歷史老師講解了『鹽商』的興衰;生物老師對泡菜中含有的有益菌進行分析……孩子們都很興奮。」劉晶介紹。

接下來連續幾周的班會課,成了學生們緊張初三學習生活中的放鬆課。他們爭著切菜、拌料、學習醃製,家長們也再次提供技術支持。學生們還完成化學探究題:上網搜集各種泡菜亞硝酸鹽產生到消失的時間曲線圖,在醃製泡菜的同時也關注到了食品健康問題。

「最讓我欣喜的是,學生們主動提出把醃製好的泡菜分給老師們吃,作為對老師辛勤教學的回饋。他們還撿出不同種類的泡菜送給其他年級,與初一初二同學分享,讓他們也能品味勞動的喜悅。在分享時,他們還誠懇邀請其他年級同學接過校內勞動旗幟,在他們初三畢業後繼續開墾小菜園。」

劉晶說,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指出,「勞動永遠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是創造人類文化幸福的基礎」,她希望勞動教育能成為學生們獲取終生幸福的保障,幫助他們成就幸福圓滿的人生。

記者 餘翠平

巧借「外腦」開展特色勞動教育

海澱區花園村第二小學

海澱區花園村第二小學是一所社區學校,面對校園佔地面積不大,門前空間有限的條件,學校因地制宜,巧妙藉助社會資源,引入「外腦」開展勞動教育,做出了自己的特色。

花園村二小與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僅有一牆之隔,不少學生家長就在那裡工作,而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已開展了二十多年的勞模本科教育,勞動教學資源非常豐富。花園村二小就多次組織學生參加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的勞模事跡報告會、交流會以及主題晚會,比如「勞動的名義」「中國夢、勞動美」「永不過時的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熠熠生輝」等活動,小夥伴們還聆聽了青蒿素發現者屠呦呦、雜交水稻專家袁隆平、配電搶修工人張黎明等不同行業傑出勞動者的故事,讓學生們不僅對這些職業有了感性認識,而且深刻體會到勞動者的艱辛與偉大。

2019年底,花園村二小與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正式籤訂合作協議,推進本校勞動教育有序深入地開展。雙方決定共同成立勞模大講堂,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每年定期選派勞模本科班學員到花園村二小舉辦講座,對學生開展勞動教育宣講活動,並組織青年宣講團、大學生藝術團來學校進行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宣傳推廣活動。同時,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副院長劉麗紅還受聘擔任花園村二小勞動教育指導專家,在課程規劃、師資培養等方面給予學校支持和指導,並在二小建立大學生實踐基地,開展社會實踐和志願服務活動。

「原來我覺得勞模就是書本裡的名詞,自從近距離聽到他們的報告,我才知道他們離我們的生活很近,我為身邊就有這樣大愛的人而自豪。」勞模講述的故事對該校六年級學生王一朵產生了深深的震撼,學校的適時引導讓她的頭腦中立下「勞動」的信念。平時沒事時,她喜歡繡十字繡,親手繡的五塊小手絹在校園勞動現場會上全部賣出,同學們都知道了她有一雙巧手。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時,學校倡導學生居家學習廚藝,五年級學生王一然向姑姑「拜師」,學會製作番茄炒蛋和宮保雞丁。在母親生日當天,她下廚炒了這兩道菜,父母興奮地連聲誇讚。今年11月底,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模班學員劉寶峰走進花園村二小,講述了自己抗震救災的感人事跡,讓王一然深受感動。「我要向劉叔叔學習,從自身做起,將來做一名對社會有貢獻的人。」王一然說。

疫情常態化形勢下,為了在校園防疫與正常活動之間取得平衡,學校想到了線上活動的辦法,下學期將為勞模宣講現場錄像,在線上組織全校學生觀看,這樣既避免聚集,也不耽誤主題教育的開展。勞模大講堂不僅要求學生聆聽,還會組織教師參與,共同接受勞動教育。

除了利用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的教育資源外,花園村二小還利用家校共建平臺,將勞動教育納入家校一體化共建體系,成立了「3E」導師課堂,邀請在職業領域工作突出、有專長有授課經驗的家長擔任導師,定期為本班級、年級乃至全校學生上課,不僅引領學生深入認識不同職業,進行職業規劃,而且讓孩子們了解到家長在工作中的不易和付出,向家長們學習勞動優點。

「3E」導師課堂得到家長的廣泛支持,報名的達到三四百人,涉及天文、自然科學、金融、中醫等不同領域。家長們每月來校一次,輪流制定主題,講課內容既生動又貼近生活,學生們都非常愛聽。

「勞動教育離不開社會的支持,『外腦』的引進拓展了我們的勞動教育資源。」花園村二小主抓勞動教育的副校長劉鐵馬認為,從保潔、值日到志願服務,現在的學校不缺少勞動教育,缺少的部分主要體現在家庭環節。

為此,學校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將勞動教育分為幾個階段,比如低年級學生要學會收拾書包、繫鞋帶、疊自己衣服;中年級學生應該會扔垃圾、掃地刷碗、洗內衣;高年級學生要走向社會,參與志願服務……劉鐵馬表示:「學校不要求學生做得多麼完美,而是通過這些舉動,幫助他們從小樹立『勞動最光榮』的理念,形成勞動意識,通過常年的實踐,培養好勞動習慣。」

記者 任潔

特色「花文化」培育「勞動美少年」

豐臺區紀家廟小學

仙人掌、馬蹄蓮、萬年青……溫暖的花房,鬱鬱蔥蔥的各色植物,在冬日裡尤其讓人賞心悅目。近日,記者來到北京市豐臺區紀家廟小學,探訪該校用「花文化」教育理念構建特色課程,提升勞動育人的成才之路。

「這些花從選材、種植、移苗到養護階段都是由學生們來完成的,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的基本勞動技能得到提高,體驗勞動的樂趣及成就感,也讓他們逐步形成努力求知、細緻嚴謹、合作探究的良好科學習慣和吃苦耐勞的精神。」紀家廟小學德育主任李季介紹,學校地處聞名遐邇的花鄉地域,因此學生充分發揮地域和人才優勢,以花卉為科目,幫助學生樹立「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目標,研究開發了《花卉》校本課程。

為了開設好這門校本課程,學校在組織全體教師認真學習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成立了「校本課程研究指導教師小組」,通過走進花卉生產基地,走訪花卉種植從業人員,開展互動交流,不斷探索,逐步確立了「讓每一朵花都精彩綻放」的辦學理念,即學校的「花文化」,基於每位師生都是一朵花的隱喻,讓每一個學生、每一位老師都會在紀家廟小學這座百花園中得到精彩綻放。在學生方面,教師要注意挖掘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做到「對每朵花都進行獨特培育」,使所有學生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特長,綻放出自我精彩。

為了開展好以花卉為主的勞動技術課程,學校著手建設了教學植物園,還配備了與學校花卉教材相配套、學生又樂於研究的植物。與此同時,為了做好勞動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學校不僅配備了專職勞動技術活動教師授課,還從花卉大觀園裡請來專家,確保課程實施到位。

一方面,根據課程計劃每周上一節課,但在具體操作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合理安排,如對部分調查型、採訪型的任務,提倡學生利用雙休日完成。

另一方面,在勞動技術課程的實施中,緊緊圍繞「整體規劃、專業教學、個性發展」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思路,充分利用資源開展研究性學習。如低年級側重於對花卉的認識,中年級的學生要學會對「花卉的欣賞與初步探究」,高年級的學生要開展對「花卉的研究」。

如今,該校的「花文化」勞動教育體系正在日趨完善。在開發花卉特色課程的基礎上,學校陸續開發了科技類、體育類、藝術類校本課程50多門,形成校本課程體系。為了鼓勵學生參與勞動,樹立勞動光榮意識,學校在「花樣美少年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專門設立了「勞動美少年」榮譽勳章。

「孩子們通過勞動,既學到知識,也受到科技薰陶,而且越來越熱愛生活了。」 李季說,每年初春,紀家廟小學太空種子社團的同學們都會在老師的帶領下在校園的四塊試驗田中播種下航茄、航黃櫻、航瓜玉妮等品種的太空種子。每年秋季,孩子們將自己辛勤種植後結出的果實驕傲地捧在手心,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一篇篇種植論文也伴隨著果實的成熟應運而生。學校先後被評為全國德育先進學校、北京市文明禮儀示範校、北京市課程改革先進校……

今年由於疫情的特殊原因,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將太空種子在家中播種,經過精心的照料、研究和記錄,一顆顆小苗茁壯成長。複課後,孩子們又將小苗移栽到校園內。在種植過程中,學生們學習航天育種知識、種植技術,學會了科學觀察、科學探究的方法,更感受到種植科學的魅力和植物頑強的生命力。

「熱愛勞動是一種高尚的思想品德,在中小學生基礎教育階段,勞動技術課程是學習技術知識,掌握技術操作,增強技術意識,提高勞動技術素養的一門基礎課程,非常重要。」 李季說,讓勞動技術課程適合每一個孩子個性化發展的需求,建構起學校的課程體系,為學生展示自我、精彩綻放創造良好的發展空間和學習平臺,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我們深知它的難度,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學校將以勞動技術課程建設為載體,實現「師生健康快樂成長」的辦學目標,爭取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像鮮花一樣精彩綻放。

記者 博雅

以志願服務勞動助推學生融入社會

海澱區西苑小學

在海澱區西苑小學,校園內的各種志願服務活動已成為推進該校勞動教育的一大動力源。一批批學生志願者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忙碌於校園內、班級裡等公共場所,維護校園秩序,保障全校師生安全有序地學習、就餐。

午餐時間,在三年級一班教室內,輪到分餐的小志願者們戴好口罩,頭戴廚師帽,身系小圍裙,胳膊上帶著小套袖,大家分工協作,有的提桶,有的擺盤,有的分餐。學校勞動項目核心成員馬青翠主任介紹,這就是「班級分餐員」項目。為了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到志願勞動中來,「班級分餐員」崗不固定分餐員,學生自願認領,自由組合成小組,明確自己在組內的職責。「在勞動的過程中,學生們鍛鍊了動手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培養了自我管理能力。」馬青翠說。

據了解,西苑小學已經開展了十多年的志願活動,目前共設有「校園講解員」「班級分餐員」「體育器材分發員」「校園安全檢查員」「圖書借閱員」等10餘個志願崗位,學生自願主動認領,並通過考核競爭上崗。

例如,「校園講解員」崗位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招募,參加的學生自主背誦「校園講解詞」,入選者將進行為期3年的講解員服務工作。當學校迎接客人或者迎來新同學時,由小小講解員為大家講解,在勞動實踐中體驗成長,感受「我是校園小主人」的自豪感。

據馬青翠介紹,這些崗位是基於學生在校期間為其設立的相應勞動實踐機會,通過活動培養學生的愛心、責任心,提高其綜合能力和素質。校園志願崗的設立,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勞動的意識,在學生中形成了「我勞動,我光榮」的良好氛圍。

除了「基於學校的志願服務」,西苑小學還有「基於家庭的志願服務」和「基於社會的志願服務」的志願者服務課程體系。

勞動教育的深入推進,離不開家長的支持。家庭志願服務是以「家庭成員共同參與同一項志願服務活動」的方式,學校提供了適合家庭參與的特色志願服務項目,每個家庭結合實際選擇,包括故宮志願講解、平安地鐵志願服務、愛心捐助、慰問孤寡老人、照顧自閉症兒童等項目。

時習之同學與家長一道參與故宮志願講解服務,每年累計30多個小時,每次活動,時習之負責為遊客們講解,他父母則負責解答遊客們的疑問,為遊客規劃遊覽路線。

「作為一名小學生,我和父母利用周末、假期時間到故宮博物館,為遊客們進行講解服務,讓更多人了解故宮文化和歷史。在這個過程中,我不僅幫助了別人,更鍛鍊了自己的能力。」時習之說。他的父母也表示,參與故宮志願服務活動,是令全家人自豪的事情,「我們會堅持陪伴孩子參與志願服務活動,為建設和諧社會貢獻我們『小家』的微薄之力」。

「實踐證明,家庭志願服務不僅有助於學校勞動教育的深入推進,而且通過家庭的參與,增強了親子之間情感的溝通。同時,父母言傳身教為孩子樹立了積極向上的榜樣,在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同時,家庭成員獲得社會認可,體現了自我價值。」馬青翠表示。

此外,學校利用周邊資源,形成以頤和園、香山公園、圓明園、動物園、海澱公園、海澱公共安全館為核心的「五園一館」立體化志願服務課程,利用綜合實踐課、周末、節假日、寒暑假組織學生進入公園進行志願講解。為了更好地依託志願服務推進勞動教育,學校還編寫了《我是小導遊》《毛澤東在雙清——西苑小學學生讀本》《海澱公園——我的第二課堂》《走進皇家園林》《西苑小學志願服務評價手冊》等社會勞動實踐教材。

學校開展的各種志願服務活動,讓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融入社會、服務社會,不僅開拓了學生的視野,鍛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口語表達能力,而且增強了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增強了社會責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記者 周美玉

來源:勞動者周末

編輯:周迎春

相關焦點

  • 包頭抓緊傳播文明的源點 將文明種子播撒在孩子心中
    學校是播撒文明種子的沃土,是傳播文明的源點,土右旗教育局緊抓創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有利時機,豐富教育、教學形式和載體,將文明的種子播撒在每個孩子的心中。  「閱讀存摺」  激發孩子閱讀積極性  「這是我的存摺,裡面沒有錢,卻有錢買不到的知識和道理。」明華實驗小學學生張文韻開心地給記者看自己的《閱讀存摺》。
  • 播撒女足運動的種子
    如何將足球運動的種子播撒給更多女孩?日前,高紅來到海南省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女足基地,為來自各地的基層女足教練上了一堂公開課。給這些足球夢想的「播種者」上課,高紅左思右想,最後把主題定為「足球如何更好地幫助女孩成長」。她希望自己不僅傳授技術層面的內容,也通過足球幫助孩子們在成長中探尋更多可能性。播撒足球運動的種子,讓足球運動綻放更多光彩。
  • 勞動最光榮|這個五一,讓我們在勞動中創造美好生活!
    大清早,六歲的小傢伙醒來後,拿來他最愛的「火火兔」,播放著最愛的兒歌--《勞動最光榮》。>要學喜鵲造新房/要學蜜蜂採蜜糖勞動的快樂說不盡/勞動的創造最光榮聽著歡快的歌聲,賞析著優美的歌詞,一幅緊張而忙碌的生活場景便活靈活現起來,真的讓人不由得讚嘆不已!
  • 勞動最光榮,三墩小學的勞動教育探索創意十足
    每天中午12:20,校園裡會響起「勞動最光榮」的音樂,每個孩子拿起勞動工具細緻地打掃自己的責任區。為了讓孩子掌握科學高效的勞動技能,學校組織優秀班主任分享勞動小妙招,比如如何提高一塊抹布的使用效率:對摺對摺再對摺,一面擦好桌面,翻到另一面擦抽屜,再翻一面擦凳子。每個星期三中午,班主任還會組織學生進行勞動專項評價。
  • 【民族團結一家親】祖麗皮耶·伊米提: 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進...
    【民族團結一家親】祖麗皮耶·伊米提: 把民族團結的種子播撒進學生心中 2020-09-28 00:38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在南蘇丹,播撒愛與和平的種子
    那是去年12月的一天,劉楠楠在野外施工時看到一個小女孩坐在路邊嚎啕大哭,旁邊還圍著一群不知所措的孩子。原來,小女孩不小心磕傷了膝蓋。劉楠楠立刻把她抱到樹下陰涼的地方,又轉身從車中拿出急救箱,用棉籤蘸著碘伏給孩子的傷口消毒。 處理完傷口,劉楠楠把剩下的碘伏和棉籤送給小女孩,叮囑她每天擦藥。自那以後,這群孩子一看到中國工兵,都會歡快地招手,同時大聲喊:「China!
  • 用「校園足球」播撒向上的種子,嶽陽花板橋學校比賽活動精彩紛呈
    通過此次足球比賽,旨在讓每一個孩子都能參與比賽其中,享受活動的樂趣從而愛上足球,愛上運動。用"校園足球"在每一個孩子心中播撒積極、樂觀、向上的種子。【來源:嶽陽晚報】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把運動種子播撒在孩子心田 特色體育課可以激發學生對運動的興趣
    「孩子多鍛鍊,增強體質少生病,我們當家長的舉雙手贊同!」兒子正在讀中學的徐女士表示。如今,孩子的全面發展話題備受關注,社會、學校、家長等對學校體育課的態度也在逐漸轉變,但仍有不少孩子對體育課興趣寥寥。如何讓更多孩子愛上體育課?激發興趣是第一步。正如智慧樹小學的體育課一樣,近來,不少學校一改往日單調枯燥的教學,從興趣出發,將基本運動技能訓練融入有趣的遊戲。
  • 「我勞動,我快樂」勞動創造美好生活——五(1)班
    抓好勞動教育關係到孩子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我校結合疫情防控期間的特殊情況,加強對學生居家勞動的指導和教育。下面就隨我一起去看看五(1)班同學的居家勞動時刻↓↓↓洗碗篇侍弄花草篇收拾屋子、拖地篇家庭大掃除微感言張敬洋今早我和媽媽一起做了家庭大掃除因為一周下來,家裡髒的不得了,「人們都說勞動最光榮
  • 駐馬店市第八小學開展「我勞動我快樂我光榮」勞動教育研學活動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景閣 通訊員 李江濤)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2020年12月18日,駐馬店市第八小學140餘名學生來到了平輿縣芝麻小鎮參加了「我勞動我快樂我光榮,踏生態基地,賞芝麻文化」研學旅行活動
  • 福州:多彩文明活動 播撒文明種子
    近年來,我市積極創新文明實踐活動,潛移默化地播撒著文明的種子。活動連續舉辦了14屆,「愛心茶攤送清涼」活動連續舉辦了7年,成為福州傳遞愛心、展現文明的亮麗風景線;「一盔一帶」安全守護行動、「公筷公勺·文明餐桌你我行」等活動,引導市民養成文明習慣;「我們的節日」等主題活動,大力倡導文明過節,颳起移風易俗新風尚;「新時代好少年」「福州好人大家評」「抗疫最美志願者」等推選活動,引導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文明風尚……  如今,潛移默化中,文明正在福州人心中
  • 「勞動最光榮」——上海高校將勞動教育融入大學生生活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上海5月9日電題:「勞動最光榮」——上海高校將勞動教育融入大學生生活新華社記者陳愛平、吳振東蛋撻、素餡餃、番茄魚、麻辣香鍋……這不是相聲《報菜名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這所學校在組織學生遠程學習、在線求職的同時,倡議大家每天居家勞動1小時;學校定期在線推送技能知識、上線「宅家生活大賞」,各地美食、創意手工、綠植等鮮亮美圖讓人忍不住動手「親測」。無論在遠程學習期間,還是在剛剛過去的勞動節假期,滬上多所學校推出豐富活動,讓勞動教育融入學生生活。
  • 弘揚傳統文化 播撒藝術種子
    孫國付最近的微信朋友圈裡,「孩子學唱曲藝」的小視頻頻繁出現。「從2014年開始,我們就把曲藝帶進校園,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大中小學生會唱、愛唱曲藝。」說到這,孫國付的語氣裡透著開心和幸福。曲藝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對於熱愛曲藝的馨儂一笑曲藝團成員來說,曲藝的傳承發展也成為自然而然的責任。
  • 播撒音樂的種子:保羅·科尼大師班河南結業
    播撒音樂的種子:保羅·科尼大師班河南結業
  • 巾幗志願服務展播 | 用「N+1」的方式播撒志願服務的種子
    巾幗志願服務展播 | 用「N+1」的方式播撒志願服務的種子 2020-12-21 21: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猜猜我是誰:瀕危動物洞洞書》從小在孩子心中埋下環保的
    兒子的願望也許不能實現了,但是我們可以向美國的Bria Neff學習,用自己力所能及的能力保護現有的瀕危動物,不再讓充滿生命力的物種活成一粒粒種子。保護瀕危野生動植物,也為孩子的世界留下多一抹斑斕。 保護瀕危動物從了解他開始,《猜猜我是誰:瀕危動物洞洞書》便是一本很好的瀕危動物科普繪本,作者是當代動物攝影大師蒂姆·弗拉克。
  • 勞動節:將「勞育」種子深植學生心中
    原標題:勞動節:將「勞育」種子深植學生心中 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張迎迎)勞動,既能讓人體驗「汗滴禾下土」的艱辛,亦能使人學會珍惜「粒粒皆辛苦」的成果。為培育學生的勞動素養,今年3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提出「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
  • 駐馬店市第一小學開展「我勞動我快樂我光榮」勞動教育研學活動
    映象網訊(記者 黃向陽 見習記者 馬景閣 通訊員 魏瀟冉)為了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推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育學生懂得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道理,幫助學生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駐馬店市第一小學在青少年活動中心的統籌安排下於
  • 【十佳風採】張勇:發起四聯漫畫大賽播撒綠色種子
    不圖名不圖利,身為大連榮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市青年公益事業發展促進會理事長的張勇,2013年9月,以志願者的身份,發起了少兒國際環保四聯漫畫大賽,旨在以漫畫形式,播撒綠色種子,傳播生態文明,向世界宣傳中國的環保理念、環保行動。     大賽發軔於大連,迄今已經舉辦7屆。
  • 勞動,為孩子一生打好底色。勞動教育怎樣走出邊緣化窠臼?
    但不管有多少理由,家長還是要弄清楚勞動對於孩子成長的意義?明白了意義,家長就會積極地讓孩子愛勞動。勞動,為孩子一生打好底色。養成愛勞動的好習慣,對孩子的一生健康成長意義重大。「增強勞動感受,體會勞動艱辛,分享勞動喜悅,掌握勞動技能,養成勞動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達到這些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長對勞動教育的認識。勞動教育既是孩子今後生活的需要,也是孩子未來生存的需要,更是讓孩子生命更好發展的需要。「勞動教育是人生第一教育」。勞動,可以從做家務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