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時代,雙方交戰,彼此短兵相接,一般勝負的定義取決於攻城略地。在很多的影視作品中我們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其中一方實力不敵對方,或者先鋒被殺出現了重大傷亡,就立刻退回城中,並且高掛免戰牌。這個時候,對方就會按兵不動,直到雙方重新準備就緒,再次交戰。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雙方交戰,都恨不得儘快將對方趕盡殺絕,所以一方高掛免戰牌,對方是不會停止進攻和行動的,反而會因為你有這樣的舉動而採取更加猛烈的進攻,不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既然掛出了免戰牌,就是你最不願交戰的時候,這個時候正是另一方進攻的最佳時機,所以真正的戰場,免戰牌是起不到作用的,如果真的有用的話,只要掛出免戰牌,對方豈不是一點辦法也沒有。
從現實情況出發,高掛免戰牌雙方不再交戰的說法是不切實際的,因為一旦它出現了,說明勝負基本上也就可以斷定了,至少是階段性的勝利。城池被圍困,城中之人想以此來拖延時間等待援兵的到來,或者想出更加好的破敵之法,而城外之人則想抓住機會,迅猛進攻,一舉拿下 城池,取得勝利。兵臨城下,箭在弦上,遲則生變。
如果免戰牌真的有用的話,那麼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出現被滅的情況,因為在即將戰敗的時候,只要亮出免戰牌就可以永保太平,這樣一來,在雙方交戰中,實力相對弱小的一方只要拿出免戰牌就可以確保安全。
不過任何事情我們都要辯證地去看待,因為在史上還真有這種東西出現,只是它不會作為一種常態出現在戰場之上,孫子兵法云:兵者,詭道也。簡單來說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其實不論古代還是現代,勝敗是一種必然,也是時代的一種走向,只有順應時代發展的規律,才能立於不敗之地,而要逆流而行,必將困難重重,所以在古代的打仗中,並不是一方掛出免戰牌,就可以不再交戰,對方如此興師動眾,勞民傷財,是不會同意這個要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