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為何一方掛免戰牌,雙方都會休戰,難道就不怕對方詐降?

2020-12-22 騰訊網

在很多古代演義小說中,經常會出現這麼一個橋段,就是古代打仗時,其中的一方為了避免戰敗,往往會突然掛上一塊免戰牌要求休戰。只要這塊免戰牌一掛出來,交戰的另一方只能立刻停止進攻,雙方一般都會立即休戰。可是這樣一來,難道就不怕對方詐降或者暗渡陳倉嗎?說起來,這其中的原因確實有些搞笑。

免戰牌雖然大多出現在演義小說中,但是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幾乎每個朝代都發生過。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經有免戰牌出現了。而且,對於春秋早期的各國來說,免戰牌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春秋時期,當時周天子尚在,可是各個諸侯國之間卻交戰頻繁,因此孟子稱之為「春秋不義戰」。有意思的是,那時候的諸侯國之間雖然打的是「不義戰」,可是交戰雙方卻十分講究禮數。哪怕是打仗這種關乎諸侯存亡的大事,交戰雙方都還堅守著禮數,必須要按照約定的規矩來進行。

比如說,雙方在開戰之前,必須要先約定好時間和地點,如果一方沒到或者還沒有準備好的話就不能單方面開打。如果敵人因為特殊原因無法交戰的話,那可能就真打不起來了,基本上不存在攻其不備或者乘勝追擊這種事兒。而且,在戰場上雙方都不允許攻擊受傷敵人,頗有一番君子之戰的風範。

春秋時期的古人,對於「君子六藝」十分看重,「禮」就是其中之一。如果交戰一方的統帥決定掛上免戰牌時,另一方通常也會遵守約定。但是有時也有例外,例如楚莊王奠定「春秋五霸」地位的「邲之戰」,就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公元前597年,楚莊王進攻鄭國。晉國與鄭國交好,自然不會坐視不理,於是就派荀林父率領大軍前去救援。就這樣,楚國大軍和晉國大軍在邲地發生大戰。當時晉國勢力龐大,正是兵強馬壯的時候,一番交戰下來,楚莊王險些戰敗。於是楚莊王就掛起了免戰牌表示要休戰,晉國統帥見此情況,也就停止了進攻。

晉軍按照約定休戰,可以說是遵守的君子協定。可是,楚莊王卻暗中使了一個小把戲,他派人跑到晉國大營附近散布秦軍要來了的消息,使得晉軍內部產生了恐慌,將帥之間也因為戰術發生了分歧。趁著這個機會,楚軍果斷出擊一舉擊潰晉軍,奠定了楚莊王「春秋五霸」的地位。

在《三國演義》這樣的演義小說中,也經常會有免戰牌的情節。而且,只要一方成功掛起免戰牌,幾乎可以說是高枕無憂了。如果對方執意不願交戰,就算派出再多的戰將前去叫陣也是徒勞。每當到了這個時候,戰場上就會出現戲曲的一幕,雙方士兵只能隔空叫罵。

對於急於進攻的一方來說,為了迫使對方迎戰,有時候只能採取一些看起來十分搞笑的辦法。例如,為了激怒掛起免戰牌的一方出戰,往往會派遣許多擅長叫罵的士兵上前叫陣,企圖激怒對方的主帥,使其惱羞成怒出陣交戰。但是,這種方法往往並沒有什麼用,所以只能被迫休戰。

一般來說,掛起免戰牌迫使對方休戰,也是有著一定條件限制的。通常交戰雙方基本上都是勢均力敵,而且掛起免戰牌的一方要麼是據城而守,要麼是有大營作為依託。另一方就算不願意休戰,也沒有實力發起強攻。所以,有時候就算知道對方詐降,也只能是無計可施。

從楚國和晉國之間的「邲之戰」也可以看得出來,免戰牌有時候也不是特別好用。如果免戰牌真的管用的話,那春秋戰國時代也就不會結束了,秦始皇更不會統一天下了。如果強弱之勢太過明顯的話,免戰牌也是不起作用的。只有當交戰雙方勢均力敵時,免戰牌才會發揮作用。

相關焦點

  • 古代打仗時,為啥一方掛免戰牌,兩方都會休戰?不怕對方使詐嗎?
    導語:古代打仗時,為啥一方掛免戰牌,兩方都會休戰?不怕對方使詐嗎?戰爭是十分殘酷的,交戰的敵我雙方打的你死我活,非有一方徹底敗下來,決出勝負,否則是不會輕易結束的。可是在古裝影視劇中,常常會出現免戰牌的身影,只要敵人掛出免戰牌,交戰雙方就會暫時停戰。那麼,在現實中免戰牌真的存在嗎?古代打仗真的有一方掛免戰牌,戰爭就會被暫時中止嗎?如果對方偏要繼續打會怎麼樣呢?免戰牌在中國古代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上是真有免戰牌這樣的事物。
  • 古代打仗時為何一方掛免戰牌,兩方都會休戰?對方非要打會怎樣?
    想必喜歡看古代小說或古裝影視劇的朋友都會看到過這樣的場景:在古代兩軍交戰時,突然一方主將對戰局的勝利沒有信心,那就會選擇高掛免戰牌,避其鋒芒。而此時的進攻方也並不會貿然進攻,只能站在城下乾瞪眼,然後就是不停的叫罵,讓他們出城迎戰。
  • 古代戰場上,為什麼一方掛免戰牌,兩方都會休戰?對方非要打會咋
    想必喜歡看古代小說或古裝影視劇的朋友都會看到過這樣的場景:在古代兩軍交戰時,突然一方主將對戰局的勝利沒有信心,那就會選擇高掛免戰牌,避其鋒芒。而此時的進攻方也並不會貿然進攻,只能站在城下乾瞪眼,然後就是不停地叫罵,讓他們出城迎戰。
  • 古代打仗只要一掛免戰牌,對方就束手無策?真不能強攻麼?
    似乎免戰牌的威力十分神奇,只要把它掛出來,即使打不贏了,也可以使得對方被迫休戰,來換得己方一個休整的好機會,但事實上真是如此嗎?免戰牌真有這麼大的威力嗎?其實,歷史上是根本不存在這樣一種免戰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若是真有這樣的一種牌子存在的話,古代的戰爭也就打不起來了。
  • 古代打仗一方高掛免戰牌,為何對手真就聽話不進攻?難道不能強攻
    古代打仗一方高掛免戰牌,為何對手真就聽話不進攻?難道不能強攻但凡是是喜歡看古代小說演義,還有電視劇的朋友,總是會碰見這樣的情節,敵軍陣中來了一個非常厲害的對手,我軍就趕快縮在營寨當中,高掛免戰牌商討對策,敵人看見了免戰牌,還就真的慢慢的等待,一直到我方肯應戰。這也不由得讓人感到好奇,古代時候的免戰牌,就真的這麼大的效力嗎?
  • 古代打仗時一方掛免戰牌就不能強攻了嗎?沒想到還有這種操作
    古代打仗時一方掛免戰牌就不能強攻了嗎?沒想到還有這種操作在古代,戰爭是十分常見人物在古代,這是十分常見的人為災害,無論是國家之間的領土徵戰,還是國內的權利生存戰爭,一直都是他們喜歡用來處理問題的方式,在古代的時候,連站牌是向對方宣誓,自己要求停車的一次有如今我們所理解的投降。
  • 古代的「免戰牌」有什麼用?掛免戰牌,另外一方就不能強攻了?
    古代的「免戰牌」有什麼用?掛免戰牌,另外一方就不能強攻了?在看古裝劇尤其是古裝戰爭劇的時候,通過關於戰爭的篇幅我們不難了解到「免戰牌」。顧名思義,免戰牌就是由一方掛出,示意暫時休戰。這就不免讓人產生疑惑,免戰牌真的這麼有用嗎?另外一方真的不能強攻嗎?
  • 古代免戰牌是否真的有用?高掛免戰牌,對方就不可以進攻了?
    古代免戰牌是否真的有用?高掛免戰牌,對方就不可以進攻了?對於喜歡軍事的朋友來說,古代戰爭的殘忍程度是一點也不比現代化戰爭差,雙方開戰,兩軍對峙沙場,死傷都是在所難免的,但是,在古代,有一種名為「免戰牌」的物品,只要不想開戰,就可以高掛免戰牌,那麼,問題出來了,這種免戰牌真的管用嗎?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聊一聊這個話題。首先,編者在這裡說一句,「免戰牌」只是現代人思想中的一種概念,可以說,免戰牌是絕對不存在的,為什麼這樣說呢?
  • 古代打仗掛免戰牌,這是什麼套路,它真的能夠起作用嗎?
    兩軍對戰戰敗的一方逃回城內,只要掛出免戰牌,那麼對方就不會再發動進攻。對於這種奇葩的戰爭規則我們一直都非常好奇,明明可以一鼓作氣拿下城池,他為什麼因為一個免戰牌就選擇的休兵罷戰,難道古人都這麼死板嗎?其實在歷史上卻不是這樣的,所謂的懸掛免戰牌和電視劇演的完全不一樣。其實關於免戰牌這一說法最早來自於春秋戰國時期,那個時候的人們非常講究禮法和戰陣。
  • 古代打仗時若有一方掛上免戰牌,敵方就會停止作戰嗎?不停會怎樣
    在一些古裝影視劇中會有這樣的場景:兩方交戰的時候,如果一方已經力不從心了,他們就會掛起「免戰牌」,雖然進攻的這一方會急得跳腳,但是卻又無可奈何。可打仗的時候真的有這樣的牌子嗎?免戰牌在古代的時候是真的出現過,在兩方打仗之前先是要宣戰,那麼開戰之後如果有一方不想打了就要事先說明,所以就會有免戰牌這個東西。實際上古代雙方無論是哪一方,掛上免戰牌就意味著會「中場休息」,另一方就不會再次進攻了。可以說古代人遵守這樣的規定,更多的是標榜自身的仁義道德,而且也代表了自己君子的作風。
  • 古代打仗掛上「免戰牌」!為何就沒人進攻了?孔明:看上面寫著啥
    在爭奪地盤就需要打仗,而如果要是一方不想接戰的話,他們一般都會在城門上掛上免戰牌以此來拒絕和對手打仗。每當一方掛起免戰牌時,這場戰爭就像是按下了暫停鍵。免戰牌起於周公姬時代,當時是春秋戰國時期戰爭很多,因此便有了免戰牌的誕生。
  • 古代打仗的時候,真的有免戰牌這一說法嗎?亮出此牌就會休戰?
    這個牌子本身的意思應該就是投降了,一個大木牌子上面寫著免戰兩個字。但是不論另外一方多麼的強大,他們都會無可奈何的放棄進攻。即使派少量的人去進攻也會損失慘重。那麼很多朋友們紛紛表示,難道這個牌子在我們歷史上真的存在嗎?如果真的有,為什麼不趁對方實力正虛弱的時候攻擊呢?
  • 古代打仗常常掛免戰牌,要是對方堅持打,怎麼辦
    不想打的時候告訴對方一下,咱們先休戰,要不歇歇再打。 那麼問題來了,如果一方掛了免戰牌,另一方不同意,堅持要打,怎麼辦? 晉國有一次正和齊國打仗,結果正碰上齊靈公死亡, 雙方就各自收兵了。最著名的就是宋襄公打鄭國,對方正在渡河,不能打,對方渡過河了但還沒列好隊形,也不能打。我們現在看起來覺得可笑,可當時是有禮法要遵守的,每年朝賀周天子,到了周天子那裡大家要坐在一起的,說起來臉面沒地方放。
  • 古代打仗掛免戰牌,敵人真的會不再進攻?專家:確實如此,但要有條件
    好像古代打仗的時候,只要有一方掛上了免戰牌,敵人便不再進攻了,事實真的如此嗎?有專家表示:確實如此,但是有條件限制。關於免戰牌是否真能免戰,得從不同的歷史時期來看待,在戰國(不包含戰國)以前,這塊免戰牌基本是很有用的。而在戰國以後,這塊免戰牌想要發揮作用,那就需要更多的條件了,這是為何呢?
  • 為什麼古代打仗時掛上了免戰牌,另一方就不會進攻了?
    也許大家都曾看過古代戰爭劇,雙方打戰途中如果有一方掛出了免戰牌,另一方將會停止進攻。眾所周知戰場上雙方之間的勝負有時候就在一瞬之間,那為什麼古代打仗時掛上了免戰牌,另一方就不會進攻了呢?或許我們可以看看免戰牌上究竟寫了什麼。
  • 古代打仗掛上免戰牌,敵人便不再進攻?專家:確實如此,但有條件
    好像古代打仗的時候,只要有一方掛上免戰牌,敵人就不會再進攻了。事實真的如此嗎?有專家表示:這是事實,但有條件。免戰牌是否真的可以避免戰爭,我們要從不同的歷史時期來看,在戰國之前(不包括戰國時期),免戰牌基本上是非常有用的。戰國以後,這個免戰牌要想發揮作用,需要更多的條件,為什麼?
  • 古代雙方交戰,為何其中一方掛出免戰牌就不用再打了,敵方同意嗎
    冷兵器時代,雙方交戰,彼此短兵相接,一般勝負的定義取決於攻城略地。在很多的影視作品中我們會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其中一方實力不敵對方,或者先鋒被殺出現了重大傷亡,就立刻退回城中,並且高掛免戰牌。這個時候,對方就會按兵不動,直到雙方重新準備就緒,再次交戰。但事實上真的是這樣嗎?
  • 為啥古代打仗一方高掛免戰牌,對手真就聽話不進攻?不怕使詐麼?
    相信很多人在電視劇中都會看到這樣的情景,兩軍交戰,一個小將回城稟告後,在城門外掛了大大的免戰二字,而對方果然沒有進攻,只是在城門下幹罵,這種事情真的存在嗎?他們不怕對方使詐嗎?《三國演義》是這樣記載這次免戰情況的:公元234年,諸葛亮率大軍出祁山,一路勢如破竹,浩浩蕩蕩地來到了司馬懿軍營前,沒想到後者竟然在城門上掛出了免戰牌。諸葛亮不願就此打道回府,因而頻頻激怒司馬懿,甚至讓士兵在城門前叫罵,還給他送了一套女人的衣服,然而司馬懿就是巋然不動,眼看著糧草不足,諸葛亮只能無功而返。
  • 古代攻城時為何一方高掛免戰牌後,另一方就不進攻了?
    其實這並不是什麼免戰牌起了作用。要知道,免戰牌只是一個停戰信息的傳達。城池一般都是易守難攻,高掛免戰牌則說明守城一方堅守不出。而攻城方若是硬攻,只能徒增傷亡。所以說,攻城方忌憚的是守城的力量,而並非是這個免戰牌。圖片:司馬懿高掛免戰牌劇照若是免戰牌真有什麼神奇的魔力,那麼一旦守城方掛起牌子,攻城方就完美配合下令退兵,一來二去這場戰役什麼時候才能分出勝負呢?
  • 古代兩軍交戰時,當一方掛起免戰牌,對方真的不會進攻了嗎?
    古代兩軍交戰時,當一方掛起免戰牌,對方真的不會進攻了嗎? 「免戰牌」這個東西,多出現於中國古代的文學作品中。其實免戰牌是一種向敵人宣布停戰的牌子,指的是以後再來打,今天不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