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喜歡看古裝電視劇的朋友們都知道,在兩個國家交戰的時候,如果有一方沒有信心對抗,那麼他們就會將一個牌子掛的高高在上。這個牌子本身的意思應該就是投降了,一個大木牌子上面寫著免戰兩個字。但是不論另外一方多麼的強大,他們都會無可奈何的放棄進攻。即使派少量的人去進攻也會損失慘重。那麼很多朋友們紛紛表示,難道這個牌子在我們歷史上真的存在嗎?如果真的有,為什麼不趁對方實力正虛弱的時候攻擊呢?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個關於免戰牌的故事,相信很多喜歡看小說的朋友們都知道,這個免戰牌在故事當中經常會出現。才使得給武俠小說的劇情增添了一些色彩,在很多電視劇的拍攝當中,也會掛出免戰牌。這樣的話意思就是雙方先暫時停止戰爭,無論他們正打的多麼激烈,都會給對方一絲喘息的機會。
難道在中國古代歷史上這個牌子真的有這麼大的威力嗎?為什麼他們都一直信奉這個牌子?如果真的有實力將對方打贏,難道不應該直接將它攻破嗎?無論她有什麼牌子。當然對於那些很多強大的國家來說,他們才不管什麼免戰牌,如果對方真的把免戰牌掛了出來,他們也會毅然決然的發起進攻,將他們處死。如果對於某個國家他們一年365天都掛上這個牌子,就等同於告訴地方,我們不想打仗,想要和平相處。
相信如果運氣好的話,真的會迎來敵人的和解,如果運氣不好,碰到那些非常猖狂的國家,他們只能任人宰割。首先來說這個牌子在古代真的存在,最早是出現在春秋時期,畢竟當時的人都非常講究誠信。雙方在發動戰爭之前都會提前宣戰,甚至有的時候會約好地點和時間,如果不宣而戰,那麼就等於偷襲。這個國家在當時那個年代也並不會確立威信,而被很多人們譴責和遺棄。並且如果再看看之後,哪個國家真的不想打了,那麼會提前說明是將手中的免戰牌掛出來。
為了防止哪一方不遵守規則,他們一般在掛出免戰牌前都拿出一個必要的證據,說明自己真的沒有實力與你們對抗了,我們想停止戰爭。就比如依靠那些城池或者山寨的國家來說,即使對方再怎麼不遵守規則,面對再猛烈的強打強攻,他們依舊能夠守住自己的陣地。在當時的冷兵器時代,並沒有什麼槍炮之類的,大面積傷害武器。射程最遠的也就是射箭而已,但是如果敵方有嚴密的防守,也很難命中敵人。對於那些高大的城牆,他們更是無可奈何,如果攻城的雙方他們實力都非常相近的話,那麼進攻的一方,代價將會十分慘重。
通常情況下,雙方都會提前進行約戰,也就是下戰書。如果雙方從實力方面差距太大的話,工程的那一方自然就會提前做好準備。所以如果沒有免戰牌這裡的東西,他們面對易守難攻的城池也沒有辦法。堅實的城牆也給他們帶來了一定的保護作用,並且除了強行攻佔城池之外,他們還發明了一種罵陣,這也充分表明了進攻一方為了避免強行攻城的意思。實際上這種牌子在當時真的管用,如果在激烈的交談當中,並且如果在交戰當中哪一方掛出免戰牌,另一方依舊會非常的受規定停戰。
這也是當時的一種禮儀制度,畢竟對方投降就應該放他們一馬。就算是哪一方違反交戰規則的話,也沒有很大的懲罰意義,所以說在古代想要遵守這種免戰的規定,現在就應該樹立一個仁義誠信的道德品質。在當時這種品質就能是君子的作戰方法,因此一個小小的免戰牌就能夠避免一個國家的滅亡。在當年的泓水之戰後,相信喜歡歷史的朋友們對這場戰爭並不陌生,宋壤公正是這個戰場上典型的例子。對他發起這場戰爭之後,就再也沒有國家遵守政治上的利益。
在之後的戰場上只有你死我活,沒有任何的饒恕之分。進入戰國之後,他們的形式就從爭霸的戰爭周邊轉變為結盟戰爭。再不像以前的只要投降就放他們一馬,而是徹徹底底的將這個國家給滅掉,別說放一些逃兵回國了就連一些投降的士兵也會被殺掉。在之後的長平之戰,白起則是一口氣殺死了40萬的降兵。如果當時想要再搬出那一套禮讓制度真的是傻到極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