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crossSeq—鑑定outcrossing作物中的重要農藝性狀基因

2021-02-16 生信苑

在我們進行作物育種研究的時候,很多作物,尤其是野生型的材料,多為outcrossing, 比如Brassica rapa和 Brassica oleracea由於自交不親和,其野生型材料的群體只能通過outcrossing獲得種子。除此之外,木薯,甘薯,茶樹,一些果樹等也是outcrossing植物。outcrossing的作物通常情況下很難通過自交獲得種子,其結果導致每個單株的基因組都是高度雜合,一對親本雜交後代的個體之間的基因型差異很大,而且很難獲得純合基因型,從而在遺傳上非常複雜,進行分子遺傳研究非常困難。此外,還有一些作物屬於多倍體,比如Striga hermonthica, 就是一個野生的outcrossing的異源四倍體植物,其遺傳研究很難。

為了解決這一困難,1月8日,Molecular Plant介紹一種新的方法:OutcrossSeq,能夠很好的提高outcrossing作物的基因分型,定位和遺傳育種的效率。該軟體大家可以通過如下連結獲得:

www.xhhuanglab.cn/tool/OutcrossSeq.html.

https://github.com/xhhuanglab/OutcrossSeq

1.OutcrossSeq pipeline

OutcrossSeq pipeline主要分為三個過程:sequencing,genotyping, and genetic mapping。如下圖:

sequencing:作者設計了用Tn5酶構建文庫進行多重測序。

genotyping:作者主要用GATK-pipeline進行 variants calling。筆者也曾介紹GATK-pipeline的使用。

GATK pipeline鑑定基因組變異的scripts

GATK 4.0 pipeline calling SNP

GATK 4.0 pipeline calling SNP更新

genetic mapping:GACD, MapQTL, QTLpoly and fastGWA等方法構建遺傳圖譜。

2. OutcrossSeq的幾個應用實例

作者舉了一些實用實例。
2.1 使用OutcrossSeq對核桃樹進行測序,單倍型分析和遺傳定位

2.2 兩個雜交水稻品種雜交後代的單倍型和致病基因的鑑定

2.3 用於多倍體植物的OutcrossSeq

2.4 使用OutcrossSeq對甘薯的農藝性狀和基因表達進行全基因組定位

3.軟體安裝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xhhuanglab/OutcrossSeq.gitcd OutcrossSeq#list three modulesls #autopolyploid_crop  diploid_outcrossing_species  double_cross_populations  readme.md

3.1二倍體雜交模塊

過濾低質量variants

cd /OutcrossSeq/diploid_outcrossing_speciesperl diploid_cross_Genotype_filter.pl 5 parent1 parent2 100 0.6 demo_diploid 0.3

計算每個窗口中每個樣本的kinship

perl diploid_cross_step1.pl 100000 1000 F1-chr5.geno 5 0.35

clustering每個window

perl diploid_cross_step2.pl 5 60 0.35

Haplotying across the chromosome

perl diploid_cross_step3.pl 5

生成genotype文件

perl diploid_cross_step4.pl 5 5 demo

3.2Double-Cross模型

過濾低質量variants

cd /OutcrossSeq/double_cross_populationsperl double_cross_Genotype_filter.pl  demo_double 100 16 17 18 19

Determine the genotype of the first allele

perl double_cross_step1.pl demo_double_parent.geno demo_double_offspring.geno  100000 5 1 6

Determine the genotype of the second allele

perl double_cross_step2.pl demo_double_parent.geno demo_double_offspring.geno  100000 5 1 6

Generate the genotype file

perl double_cross_step3.pl 5 5 6 100000

3.3Autopolyploid Plant 模型

Select simplex or double-simplex SNPs

perl autopolyploid_Genotype_filter_step1.pl demo_autopolyploid-Parents 100 0.08 1

Transform .vcf to .geno file

perl autopolyploid_Genotype_filter_step2.pl 5 demo_autopolyploid Parent1 Parent2

Filter low-quality and error ratio sites

perl autopolyploid_step1.pl 5 demo_autopolyploid

Select relevant sites

perl autopolyploid_step2.pl select-demo_autopolyploid 5 50 0.9 3 100

Select mark readsNum

perl autopolyploid_step3.pl demo_autopolyploid-readsNum.txt R2-select-demo_autopolyploid

Imputation missing SNPs

perl autopolyploid_step4.pl 5 R2-select-demo_autopolyploid-readsNum.txt R2-select-demo_autopolyploid.txt

Merge genotype files

perl autopolyploid_step5.pl 5 5

作者在文章中有非常詳細的介紹關於這個pipelien的應用。如果你正在做相關作物的研究,可以參考這個方法。

參考文獻:

Chen M#, Fan W#, Ji F#, Hua H, Liu J, Yan M, Ma Q, Fan J, Wan Q, Zhang S, Liu G, Sun Z, Tian C, Zhao F, Zheng J, Zhang Q, Chen J, Qiu J, Wei X, Chen Z, Zhang P*,Pei D*, Yang J*, Huang X*. Genome-wide Identification of Agronomically Important Genes in Outcrossing Crops using OutcrossSeq. Mol. Plant. doi: 10.1016/j.molp.2021.01.003 (2021). [link]

相關焦點

  • 利用針對血漿無細胞核小體的ChIP-seq鑑定細胞來源的基因表達基序
    利用針對血漿無細胞核小體的ChIP-seq鑑定細胞來源的基因表達基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12 16:42:07 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Nir Friedman研究團隊在研究中取得進展。
  •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在小白菜基因組及其重要形態性狀進化分子基礎...
    該研究發布了不結球白菜(小白菜)的高質量基因組,首次揭示了基因組結構變異在白菜類蔬菜重要性狀進化和選擇中的重要作用。  白菜類蔬菜包括結球白菜(大白菜)、小白菜、菜心、蕪菁和油用白菜等,其中大白菜和小白菜是我國傳統的重要蔬菜作物,約佔蔬菜種植面積的15%,是名副其實的「當家菜」。
  • 中國科學家成功鑑定水稻氮高效基因 助力農業綠色發展
    儲成才研究團隊 供圖   中新網北京1月7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遺傳發育所)獲悉,該所儲成才研究團隊通過對過去100年間收集於全球不同地理區域52個國家及地區的110份早期水稻農家種在不同氮肥條件下進行全面的農藝性狀鑑定,發現水稻分櫱(分枝)氮響應能力與氮肥利用效率變異間存在高度關聯。
  • 科學家發現增加水稻分櫱數和產量的重要基因—新聞—科學網
    水稻所供圖 上世紀50-60年代,育種學家利用「矮化基因」改良水稻、小麥等作物株型,培育高產品種,被稱為「綠色革命」。雖然「綠色革命」帶來了高產的株型,但是這種複雜且決定產量的性狀究竟由什麼因素決定,科學家並不清楚。
  • Science:我們能吃到好吃的巴旦木,僅僅是因為一個基因的點突變,讓果實由苦變甜
    該研究報導了扁桃參考基因組的草圖,利用序列信息分析了甜核與苦核基因型間的遺傳差異,研究結果為研究杏樹的開花時間、耐旱性和抗病性等農藝性狀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此外,該研究鑑定了一個與甜味相關的46kb長度的基因簇,該區域編碼五種基本的螺旋-環-螺旋(bHLH)轉錄因子:bHLH1到bHLH5。更為關鍵的是,該研究證明了bHLH2參與調控P450單加氧酶編碼基因PdCYP79D16和PdCYP71AN24的轉錄,這兩個基因參與苦杏仁苷生物合成途徑。
  • 新疆海陸栽培棉基因遺傳研究取得新突破
    薄曉嶺 攝中新網烏魯木齊5月21日電(薄曉嶺) 陸地棉高產,海島棉纖維長,兩種棉花相互如何漸滲,新疆石河子大學聶新輝團隊日前在國際知名植物學期刊《植物學報》在線發表的研究論文《新疆海陸栽培棉品種農藝性狀改良的遺傳漸滲解析》,為今後的棉花育種指出了發展方向與可能。
  • 轉基因世界地圖:全球70國應用轉基因作物
    下文中,AgroPages世界農化網將就以下三個方面對2018年全球範圍內的轉基因發展狀況做一個簡要的解讀:1)非洲轉基因市場;2)新性狀的開發;3)全球對基因編輯的監管策略。其中: -加納完成了抗蟲Bt豇豆的田間試驗,該作物不久後將成為加納銷售的第一個轉基因作物(豇豆是非洲常見的重要食物,有近2億非洲人食用這種豆類); -奈及利亞完成了首個轉基因作物的商品化,批准的抗蟲棉將作為振興其紡織工業和促進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
  • 安諾優達攜手中科院遺傳所召開基因組學前沿技術應用研討會
    通過構建小麥全基因組遺傳圖譜以及基因滲入分析,為小麥的育種和科研提供了重要的分子基礎,並且揭示了AB和D亞基因組的遺傳多樣性差異。廣西大學的劉慶友研究員以「水牛種質資源與多組學研究」為題,為大家分享了中國沼澤型水牛和印度河流型摩拉水牛的參考基因組所取得的重要研究成果,發現沼澤型水牛OXTR基因及其所屬的的催產素通路(Oxytocin signaling pathway)受到選擇性富集,推測可能是稻田耕作中牛響應人類命令的結果。
  • 「中國科學報」花開有時的基因奧秘
    開花時間的多樣性開花時間是關鍵的農藝性狀,對植物產量和品質有著重要影響。一般來說,每種植物都有最佳花期,在這個期間開花,能實現穩產高產。但如果花期過於提前或者滯後,就會給產量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深入解析植物的開花機制,對植物分子輔助育種、提高作物產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李培金說。 研究人員介紹說,植物進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同一類植物分布在不同的區域,為了適應不同的環境,在進化過程中遺傳基因會發生不同的變化,形成豐富的自然變異,即各種花期類型。
  • 小麥功能基因定位及基因組研究平臺建成並成功應用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作物科學研究所、四川農業大學小麥研究所/西南作物基因資源發掘與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成都天成未來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構建了小麥基因定位與基因組研究平臺-WheatGmap(https://www.wheatgmap.org),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Molecular Plant》(分子植物)雜誌上。
  • 由華中農大承辦的第十九屆中國作物學會學術年會在武漢舉行
    他首先回顧了第一次綠色革命中「一個基因改變世界」的歷史,隨後圍繞SD1基因等位變異在我國水稻育種中的應用、水稻SD1基因的分子編輯育種以及多分蘗基因HTD1與SD1的協同作用進行了詳細介紹。他成功解析了「綠色革命」中矮杆多分櫱品種的分子機理,報導了水稻獨腳金內酯合成基因的有利等位變異在「綠色革命」中的廣泛應用。
  • 促進腸球菌獨特生物學和內在抗生素耐藥性的基因
    為了鑑定賦予這種獨特屬性的基因,Michael團隊使用 Tn-seq 技術全面探索糞便腸球菌菌株MMH594的基因組,尋找對於在含營養的培養基中生長且具有低水平抗生素攻擊作用的重要基因。正如預期的那樣,與其他細菌共享的用於DNA複製,表達和中樞代謝的基因的大核心不耐受轉座子破壞。
  • 中國農大李孟華教授團隊在探索綿羊馴化及尾脂形態等表型性狀的...
    該研究通過對16個野羊(亞洲摩弗倫)和來自世界各地的232個家羊個體進行高深度全基因組測序,全面深入地揭示了綿羊在馴化和遺傳改良過程中受到人工選擇的外形以及重要生產性狀的遺傳機制。綿羊作為最早被馴化的動物之一,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以及人工選擇,已經被培育成為一種具有能提供毛、肉、奶、皮等產品的重要家畜。
  • 中國基因庫成世界農業作物「保育園」
    育種工作直接關係到作物抗自然災害、提高產量、飲食健康等問題,對消除飢餓和貧困、促進人類營養和健康有重要作用。在基因組測序時代來臨之前,國內外育種工作基本都是從表型來進行觀察和研究的,通過穗的大小、果實飽滿程度、顏色、香味等表型,來選擇育種材料,因而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
  • 華中農業大學揭示稻米中油脂合成的新途徑
    稻米中油脂合成的遺傳結構以及初步的油脂合成代謝途徑  近日,華中農業大學作物遺傳改良國家重點實驗室、生命科學技術學院水稻分子育種團隊在Molecular Plant在線發表了題為「Genetic Architecture and Key Genes Controlling the Diversity of Oil Composition in Rice Grain」的研究論文,研究鑑定了水稻胚乳中11個油脂相關性狀的99個QTL,克隆了4個對油脂組成自然變異有重要貢獻的新基因,提出了水稻籽粒油脂生物合成的新途徑,解析了稻米油脂合成遺傳基礎的最新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