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規定的日本政治程序,9月16日召開臨時國會,安倍晉三首相宣布辭職,眾議院及參議院兩院選舉新首相。執政的自民黨、公明黨將選票投給菅義偉,很快菅義偉當選。當日組閣,傍晚經過令和天皇認證後,內閣正式開始運營,日本政治完成從安倍到菅的權力轉讓。
此前的14日,東京時間下午2時,在東京的豪華飯店內,自民黨選舉新總裁。除眾議院及參議院議長之外的自民黨所屬議員共394人,加上47個都道府縣每個地方的3張選票(共141票),535張選票的投票結果最後選出新的總裁。
議員挨個走向投票箱,將自己的選票投進箱內。負責黨務的幹事長二階俊博坐在靠近箱子不遠的地方監票。到菅義偉投票時,菅走到投票箱前,和其他議員不一樣,他對二階輕輕地鞠了一下躬,然後將自己的票投入箱內。
議員之後,各縣的黨代表分別將本地的票也投入箱內。
3點30分,公布計票結果:菅義偉377票、岸田文雄89票、石破茂68票。投票日這天有一位議員因病未能參加投票,534票選出了自民黨的新總裁——菅義偉。
9月14日,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在東京舉行。現任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以壓倒性優勢取得勝利,當選自民黨第26任總裁。圖為安倍晉三(左二)、菅義偉(右二)和另兩位候選人石破茂(右一)、岸田文雄在選舉結束後一起上臺
菅義偉向二階俊博幹事長那輕輕的一個鞠躬,是發自內心對他的支持表示感謝。
安倍晉三的首相辦公室與菅義偉緊緊挨著,每天對外發布消息,黨內外的最新動向,需要官房長官直接向首相匯報。軍隊警察、外交、內政、經濟方面的四大首相秘書,諸多的信息本身也是來自官房長官,首相作出重要判斷前,最先諮詢的是官房長官的意見。
本次安倍內閣在設立之初就考慮到了首相的潰瘍性結腸炎。安倍在2007年就是因為這種病不得不辭職。2012年12月再度回歸首相職務的時候,特意給他配備了副首相以備不患。
但日本的政治中,並不是每個內閣都會有副首相。按照行政規定,在首相遭遇不測時,新首相的第一候選人便是官房長官,主要由官方長官接替首相職務。
很多人認為日本的官房長官相當於中央政府的秘書長,這太小看了長官的地位。安倍不論在2007年遭遇重病,還是本次實在難以控制新冠病毒在日本的流行,身心疲憊,舊病復發需要轉讓權力時,他能做的就是將首相的位子讓給官房長官。
9月14日,官菅義偉(右)在當選自民黨新總裁後向安倍晉三獻花
麻生太郎副首相的職位白設了?是的。麻生副首相已經80歲,雖然動作靈活,語言清晰,但要知道自民黨在2009年到2012年三年時間下野,讓政權丟失,在黨內太多的鐵桿黨員看來,罪魁禍首便是時任首相的麻生。所以除了年事已高外,麻生作為政治家實在不是接替安倍做首相的料。
8月28日,安倍對外吐露自己將辭職前,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的菅義偉對安倍的心情最為了解。菅熟知2007年安倍辭職時將權力讓給時任官房長官福田康夫的全過程,當然安倍也在決定辭職前與菅有過非常緊密的溝通,菅心裡知道安倍的意思,但在安倍對外透露自己將要辭職的時候,並沒有像政調會長岸田文雄、原幹事長石破茂那樣立即蠢蠢欲動,只是靜觀大勢,等待時機。
同一天,二階幹事長決定自己的派閥在未來選舉新總裁時,會支持菅義偉,營造了新的勢頭。緊接著自民黨岸田派、石破派之外的其他各派紛紛跟著二階表示了對菅的信任與支持,在勢頭已經非常明確的情況下,菅最後一個宣布參加本次總裁選舉。
如果沒有二階營造勢頭,就不會有今天排山倒海一樣對菅的支持。在投票箱前,菅身不由己地對恩人二階低下了頭。
9月14日,日本自民黨秘書長二階俊博在東京會見媒體
這裡附帶說一下自民黨的派閥。自民黨是個大黨,在權利分配、政治活動目標的側重上,黨員之間有差別,尤其在國會任議員的黨員,如果僅憑自己單槍匹馬搏鬥的話,很難在內閣當上大臣,更不用說首相了。
於是志同道合,能夠在黨內獲得相關職位的時候相互提攜的人,便組成數個派閥。派與派之間鬥而不破。在政治目標的爭論上有時派閥間會很激烈,這反而讓自民黨保有了能夠靈活改變路線的機會。關注派閥之爭、幹事長動向,就能一定程度了解日本執政黨未來進取方向。
執政黨內的派閥之爭與執政黨在野黨的黨爭不同,是存小異求大同的論爭。不僅菅義偉要繼承安倍的衣缽,便是出來與菅競爭的岸田文雄、石破茂也是在繼承安倍路線的基礎上,要對安倍政策略作調整,不會有大動作的改革。
經濟有其發展的周期。2012年12月,安倍再度成為日本首相時,恰好與經濟從低谷走向復甦的起點重合,安倍經濟學在財政支出、金融政策及匯率上的對策瞬間發生了作用,到2018年10月為止,日本維持了經濟上的復甦態勢。
2020年9月,菅義偉成為日本首相時,經濟復甦並未在安倍後期轉變為繁榮,同年7月以後,本應該控制的新冠疫情反而嚴重了起來,尤其在東亞國家完全控制了疫情傳播的時候,日本突然讓人非常的擔心。每天數百人、上千人確診,而國家根本沒有推進核酸檢測的意思;日本有非常先進的IT技術,但不會在全國導入健康碼。
截至9月14日,日本新冠累計確診已超75000例。圖為日本東京,人們戴著口罩等車
新冠的傳染能否控制得住,每年秋冬之際的流感不期而至,新冠肺炎加上流感將會給日本帶來何種影響?菅如今上任時的經濟環境已經和安倍上任時的2012年12月大不相同。
日本經濟低迷、民眾對未來信心不足,導致企業在帳戶上留存了大量的利潤而不能在國內投資。消費嚴重不足,哪怕是國家發給每人的10萬日元,也不能順利轉入消費市場。安倍未能讓經濟從復甦上升為繁榮,到了菅時代,不用說復甦了,維持經濟運行都已經十分困難,繼承安倍衣缽,走安倍的既定路線顯然不能解決日本經濟上的問題。
菅將太多的希望寄托在了疫苗的研發上。「到明年(2021年)上半年,我們將努力為國民提供疫苗。」「(經濟政策)如果看不到效果的話,我們將堅定地拿出新對策。」菅在談及新冠問題時說。明眼人都知道,2003年的非典並未開發出有效的疫苗;2009年世界流行的豬流感,也沒有證明疫苗能派上用場。日本經濟的新對策是什麼,目前無人知曉。
菅在繼承安倍路線之外,談過設立「數字廳」的構想。「強有力地推進數字政策,讓分散在幾個政府機關的數字統合起來,新設數字廳。」為了讓手機通訊費用下調,「讓競爭變得實實在在,我希望徹底進行改革。」菅談數字經濟時非常具體,也已經與安倍經濟學拉開了距離。
想全面繼承安倍在經濟方面的衣缽顯然不能解決日本目前的經濟問題。尤其在2012年以後,安倍相信日本媒體說的中國經濟崩潰可能比預想來得更快,在與中國經濟交往方面相當的保守。
2012年以後的數年,眼看著中國經濟在快行道上飛奔,日本不搭便車,不使用現成的東亞國際條件,最終人們看到的是經濟只有復甦,沒有繁榮,讓好端端的將近八年的時間浪費了。
如今歐洲美國經濟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明年能否順利扭轉相關局勢還非常難說,此時又是中國經濟明顯好轉,顯示出與日美歐的巨大不同。在國際經濟對策上,安倍路線也到了必須轉變的時候了。
從經濟方面看,處理好和中國的交流這自不必說,在外交及國家安全保障上,優先與鄰國建立穩定的關係才是正路,但日本輿論恐怕不會讓菅義偉內閣作出相關的調整。
安倍內閣的防衛大臣河野太郎,9月9日晚在和美國「戰略國際研究所」(CSIS)連線討論時,公開稱「中國是安全保障上的威脅」。要知道日本對外稱「威脅」的國家以前只有朝鮮一國,對中國只說「懸念」(擔心),但河野大臣已經口無遮擋地公開將中國列為敵對國家。
他本人曾有意去和中國有島爭問題的地方視察,大有在石原慎太郎之後重新挑起中日爭端的態勢。河野的言行在日本受到了廣泛的追捧。「菅之後的下一任首相無疑該選舉河野先生。」不止一位日本政治方面的專業人士從東京發來這樣的觀感。人們預測,在菅內閣中,河野地位要麼維持不動,要麼官升一級。日本希望用河野來保持對中國的牽制。
日本網上反覆提及對菅外交手腕的擔心問題。「以日美(軍事)同盟為基本,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太外交戰略。」菅如是說。換句話說,安倍時代包圍孤立中國的印太戰略在菅時代將要維持,這也讓中日關係的改善變得十分艱難。
越是國家困難的時候,日本越要走一條保守、收縮的道路。國家富有、經濟發展順暢的話,日本也能對外開放,參與國際交流。但安倍留下的爛攤子,讓菅收拾起來已經相當費力,在中日關係方面想邁出新步伐則更為艱難,輿論等也難有共鳴。
菅義偉在黨內通過國會議員及地方票的投票得到了總裁的地位,在臨時國會上,通過議員的選舉也能拿下首相一職,但他不是自民黨全體黨員選出的總裁,也不是經過國民選舉後拿下首相職位。
菅要樹立自己的權威,必須走大選之路。只要日本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能保持在較低位的狀態上,全國一天只有一兩百人確診的話,菅該義不容辭地解散議會,進行選舉。
如果寄希望於在菅義偉擔任首相期間讓日本與國外的關係得以改善,這恐怕不太現實。人們都知道,安倍與川普、普京的個人關係不錯,但日美、日俄關係並未因此讓日本獲得成就。菅在外交上不能和安倍比,他本人也沒有拿出在外交上躍躍欲試的姿態,能把疫情一定程度控制住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中國崛起的外部環境在經歷深刻變化,其中最大、最關鍵的變量是美國。如何重新認識美國,是中國成長為世界大國進程中繞不開的話題。本書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等多個角度闡述「美國之變」,解讀其變化背後的動因,預判其未來可能的走向。本書以經典的案例、豐富的文獻以及專業的理論分析,繪製出這個超級大國國際角色變遷的輪廓。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看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美國因素之間的邏輯關係,認識中美關係的變化對中國崛起的影響。
南風窗新媒體 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簡歷:newmedia@nfcmag.com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從擁有一個『冷靜』的手機殼開始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