菅義偉如何處理中日關係

2021-02-15 南風窗

按照規定的日本政治程序,9月16日召開臨時國會,安倍晉三首相宣布辭職,眾議院及參議院兩院選舉新首相。執政的自民黨、公明黨將選票投給菅義偉,很快菅義偉當選。當日組閣,傍晚經過令和天皇認證後,內閣正式開始運營,日本政治完成從安倍到菅的權力轉讓。

此前的14日,東京時間下午2時,在東京的豪華飯店內,自民黨選舉新總裁。除眾議院及參議院議長之外的自民黨所屬議員共394人,加上47個都道府縣每個地方的3張選票(共141票),535張選票的投票結果最後選出新的總裁。

議員挨個走向投票箱,將自己的選票投進箱內。負責黨務的幹事長二階俊博坐在靠近箱子不遠的地方監票。到菅義偉投票時,菅走到投票箱前,和其他議員不一樣,他對二階輕輕地鞠了一下躬,然後將自己的票投入箱內。

議員之後,各縣的黨代表分別將本地的票也投入箱內。

3點30分,公布計票結果:菅義偉377票、岸田文雄89票、石破茂68票。投票日這天有一位議員因病未能參加投票,534票選出了自民黨的新總裁——菅義偉。

9月14日,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在東京舉行。現任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以壓倒性優勢取得勝利,當選自民黨第26任總裁。圖為安倍晉三(左二)、菅義偉(右二)和另兩位候選人石破茂(右一)、岸田文雄在選舉結束後一起上臺

菅義偉向二階俊博幹事長那輕輕的一個鞠躬,是發自內心對他的支持表示感謝。

安倍晉三的首相辦公室與菅義偉緊緊挨著,每天對外發布消息,黨內外的最新動向,需要官房長官直接向首相匯報。軍隊警察、外交、內政、經濟方面的四大首相秘書,諸多的信息本身也是來自官房長官,首相作出重要判斷前,最先諮詢的是官房長官的意見。

本次安倍內閣在設立之初就考慮到了首相的潰瘍性結腸炎。安倍在2007年就是因為這種病不得不辭職。2012年12月再度回歸首相職務的時候,特意給他配備了副首相以備不患。

但日本的政治中,並不是每個內閣都會有副首相。按照行政規定,在首相遭遇不測時,新首相的第一候選人便是官房長官,主要由官方長官接替首相職務。

很多人認為日本的官房長官相當於中央政府的秘書長,這太小看了長官的地位。安倍不論在2007年遭遇重病,還是本次實在難以控制新冠病毒在日本的流行,身心疲憊,舊病復發需要轉讓權力時,他能做的就是將首相的位子讓給官房長官。

 9月14日,官菅義偉(右)在當選自民黨新總裁後向安倍晉三獻花

麻生太郎副首相的職位白設了?是的。麻生副首相已經80歲,雖然動作靈活,語言清晰,但要知道自民黨在2009年到2012年三年時間下野,讓政權丟失,在黨內太多的鐵桿黨員看來,罪魁禍首便是時任首相的麻生。所以除了年事已高外,麻生作為政治家實在不是接替安倍做首相的料。

8月28日,安倍對外吐露自己將辭職前,每天低頭不見抬頭見的菅義偉對安倍的心情最為了解。菅熟知2007年安倍辭職時將權力讓給時任官房長官福田康夫的全過程,當然安倍也在決定辭職前與菅有過非常緊密的溝通,菅心裡知道安倍的意思,但在安倍對外透露自己將要辭職的時候,並沒有像政調會長岸田文雄、原幹事長石破茂那樣立即蠢蠢欲動,只是靜觀大勢,等待時機。

同一天,二階幹事長決定自己的派閥在未來選舉新總裁時,會支持菅義偉,營造了新的勢頭。緊接著自民黨岸田派、石破派之外的其他各派紛紛跟著二階表示了對菅的信任與支持,在勢頭已經非常明確的情況下,菅最後一個宣布參加本次總裁選舉。

如果沒有二階營造勢頭,就不會有今天排山倒海一樣對菅的支持。在投票箱前,菅身不由己地對恩人二階低下了頭。

9月14日,日本自民黨秘書長二階俊博在東京會見媒體

這裡附帶說一下自民黨的派閥。自民黨是個大黨,在權利分配、政治活動目標的側重上,黨員之間有差別,尤其在國會任議員的黨員,如果僅憑自己單槍匹馬搏鬥的話,很難在內閣當上大臣,更不用說首相了。

於是志同道合,能夠在黨內獲得相關職位的時候相互提攜的人,便組成數個派閥。派與派之間鬥而不破。在政治目標的爭論上有時派閥間會很激烈,這反而讓自民黨保有了能夠靈活改變路線的機會。關注派閥之爭、幹事長動向,就能一定程度了解日本執政黨未來進取方向。

執政黨內的派閥之爭與執政黨在野黨的黨爭不同,是存小異求大同的論爭。不僅菅義偉要繼承安倍的衣缽,便是出來與菅競爭的岸田文雄、石破茂也是在繼承安倍路線的基礎上,要對安倍政策略作調整,不會有大動作的改革。

經濟有其發展的周期。2012年12月,安倍再度成為日本首相時,恰好與經濟從低谷走向復甦的起點重合,安倍經濟學在財政支出、金融政策及匯率上的對策瞬間發生了作用,到2018年10月為止,日本維持了經濟上的復甦態勢。

2020年9月,菅義偉成為日本首相時,經濟復甦並未在安倍後期轉變為繁榮,同年7月以後,本應該控制的新冠疫情反而嚴重了起來,尤其在東亞國家完全控制了疫情傳播的時候,日本突然讓人非常的擔心。每天數百人、上千人確診,而國家根本沒有推進核酸檢測的意思;日本有非常先進的IT技術,但不會在全國導入健康碼。

截至9月14日,日本新冠累計確診已超75000例。圖為日本東京,人們戴著口罩等車

新冠的傳染能否控制得住,每年秋冬之際的流感不期而至,新冠肺炎加上流感將會給日本帶來何種影響?菅如今上任時的經濟環境已經和安倍上任時的2012年12月大不相同。

日本經濟低迷、民眾對未來信心不足,導致企業在帳戶上留存了大量的利潤而不能在國內投資。消費嚴重不足,哪怕是國家發給每人的10萬日元,也不能順利轉入消費市場。安倍未能讓經濟從復甦上升為繁榮,到了菅時代,不用說復甦了,維持經濟運行都已經十分困難,繼承安倍衣缽,走安倍的既定路線顯然不能解決日本經濟上的問題。

菅將太多的希望寄托在了疫苗的研發上。「到明年(2021年)上半年,我們將努力為國民提供疫苗。」「(經濟政策)如果看不到效果的話,我們將堅定地拿出新對策。」菅在談及新冠問題時說。明眼人都知道,2003年的非典並未開發出有效的疫苗;2009年世界流行的豬流感,也沒有證明疫苗能派上用場。日本經濟的新對策是什麼,目前無人知曉。

菅在繼承安倍路線之外,談過設立「數字廳」的構想。「強有力地推進數字政策,讓分散在幾個政府機關的數字統合起來,新設數字廳。」為了讓手機通訊費用下調,「讓競爭變得實實在在,我希望徹底進行改革。」菅談數字經濟時非常具體,也已經與安倍經濟學拉開了距離。

想全面繼承安倍在經濟方面的衣缽顯然不能解決日本目前的經濟問題。尤其在2012年以後,安倍相信日本媒體說的中國經濟崩潰可能比預想來得更快,在與中國經濟交往方面相當的保守。

2012年以後的數年,眼看著中國經濟在快行道上飛奔,日本不搭便車,不使用現成的東亞國際條件,最終人們看到的是經濟只有復甦,沒有繁榮,讓好端端的將近八年的時間浪費了。

如今歐洲美國經濟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明年能否順利扭轉相關局勢還非常難說,此時又是中國經濟明顯好轉,顯示出與日美歐的巨大不同。在國際經濟對策上,安倍路線也到了必須轉變的時候了。

從經濟方面看,處理好和中國的交流這自不必說,在外交及國家安全保障上,優先與鄰國建立穩定的關係才是正路,但日本輿論恐怕不會讓菅義偉內閣作出相關的調整。

安倍內閣的防衛大臣河野太郎,9月9日晚在和美國「戰略國際研究所」(CSIS)連線討論時,公開稱「中國是安全保障上的威脅」。要知道日本對外稱「威脅」的國家以前只有朝鮮一國,對中國只說「懸念」(擔心),但河野大臣已經口無遮擋地公開將中國列為敵對國家。

他本人曾有意去和中國有島爭問題的地方視察,大有在石原慎太郎之後重新挑起中日爭端的態勢。河野的言行在日本受到了廣泛的追捧。「菅之後的下一任首相無疑該選舉河野先生。」不止一位日本政治方面的專業人士從東京發來這樣的觀感。人們預測,在菅內閣中,河野地位要麼維持不動,要麼官升一級。日本希望用河野來保持對中國的牽制。

日本網上反覆提及對菅外交手腕的擔心問題。「以日美(軍事)同盟為基本,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太外交戰略。」菅如是說。換句話說,安倍時代包圍孤立中國的印太戰略在菅時代將要維持,這也讓中日關係的改善變得十分艱難。

越是國家困難的時候,日本越要走一條保守、收縮的道路。國家富有、經濟發展順暢的話,日本也能對外開放,參與國際交流。但安倍留下的爛攤子,讓菅收拾起來已經相當費力,在中日關係方面想邁出新步伐則更為艱難,輿論等也難有共鳴。

菅義偉在黨內通過國會議員及地方票的投票得到了總裁的地位,在臨時國會上,通過議員的選舉也能拿下首相一職,但他不是自民黨全體黨員選出的總裁,也不是經過國民選舉後拿下首相職位。

菅要樹立自己的權威,必須走大選之路。只要日本新冠肺炎確診人數能保持在較低位的狀態上,全國一天只有一兩百人確診的話,菅該義不容辭地解散議會,進行選舉。

如果寄希望於在菅義偉擔任首相期間讓日本與國外的關係得以改善,這恐怕不太現實。人們都知道,安倍與川普、普京的個人關係不錯,但日美、日俄關係並未因此讓日本獲得成就。菅在外交上不能和安倍比,他本人也沒有拿出在外交上躍躍欲試的姿態,能把疫情一定程度控制住就已經相當不錯了。

中國崛起的外部環境在經歷深刻變化,其中最大、最關鍵的變量是美國。如何重新認識美國,是中國成長為世界大國進程中繞不開的話題。本書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社會等多個角度闡述「美國之變」,解讀其變化背後的動因,預判其未來可能的走向。本書以經典的案例、豐富的文獻以及專業的理論分析,繪製出這個超級大國國際角色變遷的輪廓。通過這本書,我們可以看清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美國因素之間的邏輯關係,認識中美關係的變化對中國崛起的影響。

南風窗新媒體 出品

未經授權 禁止轉載

歡迎分享至 朋友圈

投稿、投簡歷:newmedia@nfcmag.com

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從擁有一個『冷靜』的手機殼開始

點擊圖片即可跳轉購買

相關焦點

  • 笪志剛:菅義偉就任 中日關係的變與不變
    曾任安倍第一任期的總務大臣,在第二任期輔佐安倍首相近八年以及八個議員任期的閱歷,讓菅義偉在處理內政事務上會相對得心應手,但是其處理外交事務的能力令不少人存疑。尤其是,在中美關係博弈日趨激烈的背景下,菅義偉如何在深化日美關係的同時穩定中日關係,並非易事。對其能否處理好與最大貿易夥伴中國的關係,持肯定,或懷疑乃至否定的都大有人在。
  • 菅義偉上臺100天,中日關係怎麼樣?聽聽專家怎麼說,一針見血
    當地時間9月16日,菅義偉正式成為日本第99任首相。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位新首相在12月25日迎來執政的第100天。然而和最初的70%支持率相比,眼下菅義偉的支持率跌至39%。而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如今的日本正處於疫情嚴峻和經濟走低的頹勢之下。
  • 日本首相菅義偉執政將滿100天,專家:中日關係「穩」字當頭
    對此,接受採訪的日本問題專家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日本正處於疫情嚴峻和經濟走低的頹勢之下,但並不等於菅義偉一事無成。菅義偉政府的外交表現「中規中矩」,未來中日關係的走向將在穩定中得到改善。9月16日,菅義偉正式成為日本第99任首相。10月26日,他在國會發表就任後的首次施政演說,強調在防止出現暴發性感染新冠病毒的基礎上重啟社會經濟活動,促進經濟早日復甦。
  • 中日關係或要回暖了?日媒:下周,菅義偉將宣布新一輪刺激計劃
    【編輯/作者 崑崙軍志欄目 火光/小灰灰】 前言:中日關係因為歷史問題一直都處於比較尷尬局面,但是近年來經過雙方努力,中日之間在經濟方面有了很大突破,雙方經濟往來也比之前更加頻繁,這對於中國以及日本而言都是非常好一面。
  • 後安倍時代的日本外交政策及中日關係走向
    這對於長於內政、弱於外交的菅義偉來說,能否如安倍「遊刃有餘」應對錯綜複雜的對外關係,妥善處理中日關係,推進「戰後日本外交總決算」,將嚴峻考驗「菅內閣」的外交能力。菅義偉作為安倍政權的繼任者,之所以能夠獲得自民黨內七大派系中五派支持,顯然安倍是背後推手。
  • 日本開啟「菅義偉時代」,中日關係何去何從?
    △ 9月8日,在日本東京自民黨總部,日本自民黨總裁候選人菅義偉(中)、岸田文雄(左)和石破茂在出席聯合記者會前合影。(新華社發 津野義和攝)自民黨內現有10個派閥,石破領導的派閥僅有19人,規模之小還不夠提名競選總裁推薦人(需要20人)。
  • 有這樣的美國大哥,菅義偉與中俄構建「穩定的關係」將會有多難?
    尤其是,如何在唯美國馬首是瞻的情況下,真正建立與中俄「穩定的關係」?1 豹 變安倍8月底表明辭職意向後,首相生涯卻出現了罕見的「逆襲」。根據讀賣新聞社統計,安倍內閣支持率在9月初提升至52%,較一個月前上升了15個百分點,不支持率則從54%下降至38%。
  • 菅義偉如何登頂日本政壇
    就此問題,菅義偉在9月9日朝日電視臺的辯論節目中說:「我反覆強調過,目前最為緊要的是如何對新冠疫情進行有效防控。而在這種狀況下,我也多次重申不會解散議會。」外交學院教授周永生認為,自民黨維持著一黨獨大的形勢,現在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自民黨應該還是會大獲全勝,或者基本保持現有格局,菅義偉可有機會將短期政權轉化為長期執政。
  • 日本首相菅義偉會見王毅:日本新內閣高度重視日中關係
    當地時間2020年11月25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在東京會見對日本進行正式訪問的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   王毅首先轉達習近平主席致菅義偉首相的口信,並轉達中國領導人的親切問候。王毅表示,日本新政府成立後,習近平主席同菅義偉首相通電話,就持續改善發展中日關係達成重要共識,實現兩國關係平穩過渡,明確了下階段中日關係發展方向。   王毅說,經過多年努力,中日關係終於重回正軌,雙方應珍惜這一來之不易局面。下一步,中方願同日方著力構建契合新時代要求的中日關係,使這一目標早日落地、開花結果,惠及兩國人民,並為迎接202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打下堅實基礎。
  • 「缺乏外交經驗」的菅義偉,上任一周打四通國際長途,都談些啥?
    在出任日本首相之前,菅義偉一直處理著國內事務,因此日本媒體擔心其在外交方面缺乏經驗。而就任日本首相已經一周多,菅義偉似乎有意向外界表現自己在外交方面的作為,目前已與四國領導人舉行了電話會談。菅義偉第一通電話令人意外地打給了澳大利亞,他與澳總理莫裡森就雙方軍事合作進行談話,還表示未來將討論與同盟國美國之間的關係。菅義偉與韓國的通話也是耐人尋味,從去年開始,日韓兩國關係陷入僵局,此次菅義偉主動打破僵局,也是有意緩和兩國關係。不過,菅義偉與文在寅的通話一結束,就向記者表示,在與韓國的各項事宜上日本將保持一貫立場。
  • 鳳凰駐日記者李淼:安倍接班人可能不是親華派,但中日關係惡化概率...
    中日關係在後安倍時代走向如何?帶著這些問題,鳳凰網《風向》欄目對話鳳凰衛視駐東京首席記者李淼。同時他的執政風格非常現實主義,一方面他是保守派,但另一方面又深知改善中日關係於日本有益。 3.安倍閃電辭職,自民黨各派系都沒有準備。目前最有可能接班的是石破茂、岸田文雄、菅義偉。但三人都不是非常理想的強勢領導人。 4.當下中日關係受到中美關係以及自民黨部分保守派議員團體的衝擊,安倍的接班人不會是非常正面的親華派。
  • 日本新任駐華大使垂秀夫接受澎湃專訪:六提「穩定的中日關係」
    信念未改:將推動日中關係作為畢生事業澎湃新聞:澎湃新聞的前身《東方早報》2008年曾經採訪您,那時您剛剛擔任外務省中國課課長,曾表示「將推動日中關係發展作為畢生事業」。多年過去,大使如何看待過去幾年中日關係發展成果?能否請您談談對自己新角色的看法以及在大使任內推動中日關係發展的計劃?
  • 菅義偉時代美日關係將開啟自動導航?川普失去了最好的「基友」
    最著名的一次握手長達20秒,注意安倍表而菅義偉是一個工作狂,應該沒有時間練高爾夫,而且他還缺乏外交經驗,他如何能否維持這樣的個人關係呢?難度非常大。日美關係開啟自動導航美日同盟關係的建立已經60年,日本作為美國亞太政策的基石,美國作為日本最重要的盟友,這段關係早已制度化。日本首相在過去20年換了10位,平均每兩年換一位。而美日同盟關係早已經受住了日本政治制度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無論日本政府如何更迭,美日同盟關係都是日本外交關係中最為重要的一個。
  • 日本前首相給蔡英文傳話:菅義偉期待與她通話
    綜合聯合新聞網、《自由時報》報導,森喜朗昨天與蔡英文會面時,轉達了日本首相菅義偉的說法,森喜朗向蔡英文表示,菅義偉17日上午致電告訴他,請他務必轉達對蔡英文及臺灣各界的問候之意。菅義偉還稱,「如果有機會,期待能與蔡通電話。」
  • 拜登的釣魚島表態,實為在中日之間打楔子
    儘管即將上臺的拜登的對華政策還不十分明朗,但結合他與菅義偉的通話內容,至少可以預計拜登政府成立後中日關係將因美國幹涉面臨走低風險。由於日美同盟是戰後日本外交的基軸,所以幾乎歷屆日本政府都將深化發展日美關係作為優先課題。
  • 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中日關係展現強大韌性
    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日前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專訪,就王毅此次訪問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中日韓自貿協定的前景以及面向未來的中日關係等話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孔鉉佑指出,在全球經濟陷入嚴重衰退、世界進入動蕩變革期的大背景下,中日雙方應不斷加深相互理解和信任,攜手做大共同利益蛋糕,更加積極參與全球治理,推動中日關係邁上新臺階。
  • 外媒:與安倍不同 菅義偉不贊成構築「對中國包圍圈」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6日均致電菅義偉,祝賀他當選日本首相。習近平在賀電中指出,中日互為友好近鄰,同是亞洲和世界上重要國家,發展長期穩定、友好合作的中日關係,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有利於亞洲和世界的和平、穩定、繁榮。
  • 中日最新消息:日本首相菅義偉會見王毅 菅義偉稱穩定與中國的關係...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日本首相菅義偉在中國的首次高層會晤中表示,穩定與中國的關係非常重要,因為日本正尋求與鄰國保持平衡。周三(11月25日),菅義偉會見了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這是菅義偉9月份當選日本新領導人以來的首次高層來訪。
  • 菅義偉當著美國的面,公開宣布要與中國幹件大事
    文丨周等 審丨高靜大家都知道,我國與日本之間有過一段不太愉快的歷史,所以中日兩國一直到上個世紀70年代才正式建交。現在,中日兩國已經共同走過將近50年的歲月,雙方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前幾個月,日本舉行「首相換屆活動」,菅義偉成為新任首相。隨後,菅義偉一直在公開場合透露「加強中日關係」的想法。近日,日本首相菅義偉又在國際會議上發聲,明確表達出希望「加強中日合作」的想法,而美國剛好也參加了該會議。
  • 菅義偉執掌日本自民黨,日本政壇又迎平民首相
    緊接著,菅義偉上臺對安倍晉三表示感謝:「面臨新冠肺炎疫情擴大這一國難,不允許出現政治空白。為了讓國民過上穩定的生活,必須繼承首相安倍晉三此前推進的政策。」他還說:「作為秋田一家農戶的長子而出生。邁進沒有地緣和血緣關係的政治世界,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的。這樣的我將擔任具有歷史和傳統的自民黨總裁,發誓傾注我本人的一切,為日本和老百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