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駐日記者李淼:安倍接班人可能不是親華派,但中日關係惡化概率...

2020-12-22 手機鳳凰網

2020年8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突然宣布辭職。引發廣泛關注和眾多猜測。那麼安倍所說的健康問題是確有其事還是僅為託辭?安倍的執政可能留下何種遺產?自民黨內誰是安倍的繼承者?中日關係在後安倍時代走向如何?帶著這些問題,鳳凰網《風向》欄目對話鳳凰衛視駐東京首席記者李淼。

核心提示: 

1.安倍辭職與抗疫不力沒有關係,最直接的要素是他的健康狀況。安倍目前政權穩定,如果身體允許繼續執政的話,他百分之兩百不會辭職。

2. 就安倍在歷次國政選舉的成績來看,日本民眾還是給了他很高的分數。同時他的執政風格非常現實主義,一方面他是保守派,但另一方面又深知改善中日關係於日本有益。 

3.安倍閃電辭職,自民黨各派系都沒有準備。目前最有可能接班的是石破茂、岸田文雄、菅義偉。但三人都不是非常理想的強勢領導人。 

4.當下中日關係受到中美關係以及自民黨部分保守派議員團體的衝擊,安倍的接班人不會是非常正面的親華派。但無論出現何種困難,日本還是會希望與中國交好。

鳳凰網《風向》:您認為安倍辭職的主要原因是什麼?是否與抗疫不力以及政治醜聞有關?

李淼:安倍辭職的最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健康狀況,他說他的潰瘍性大腸炎近兩個月之內突然惡化,醫生說他接下來必須要接受服藥治療,因此他覺得沒有辦法保證自己的身體狀況可以萬無一失地繼續履行首相職責,所以要辭職。

他的這次辭職和抗疫以及他之前的醜聞,包括森友學園或者賞櫻會等等應該是沒有任何關係。雖然根據日本共同社民調說,日本59%的民眾對於政府抗疫政策不給予正面肯定評價,但是安倍的支持率也是目前維持在37%左右,也不算危險水域。但這些都不能構成安倍辭職的直接因素。安倍辭職最主要的因素就是因為他的健康狀況。

▎安倍內閣支持率示意圖。圖源見水印。

安倍上臺七年零八個月以來,他的政權還是非常穩定的。安倍的自民黨總裁的任期應該是到2021年秋天結束,他的任期至少還有一年左右。對他來說,他當然不希望在任期未滿情況下就閃電辭職。他第一次政權2007年的時候我也曾經報導他的辭職,當時閃電辭職他說他是感到萬分痛心的。如果他的身體狀況允許的話,我認為他是百分之兩百不會選擇這樣的做法,所以他真的是潰瘍性大腸炎復發。鑑於他的身體狀況,確實是沒有能夠繼續執政的客觀可能 。

當然他就任已經2799天 , 已經成為日本歷史上任期最長的首相。但是他如果能夠任期圓滿的話, 應該是最好的一種打算。 但是現在這樣的決定,我覺得是無可奈何的選擇。

鳳凰網《風向》:如果給安倍這8年施政打分,您認為可以給多少分?如何形容安倍的執政風格?

李淼:這個我覺得應該是日本的民眾來給他打分。但至少安倍在過去任期七年零八個月以來,這期間日本六次國政選舉都獲勝(也就是日本的大選,眾議院選舉和參議院選舉),而且他第三次連任自民黨總裁。這樣的情況下,我覺得日本民眾給他的分數還是非常高的。

安倍的執政風格的話,我覺得他是一個現實派。我曾經兩次獨家專訪過安倍,他的現實路線給我印象很深。作為日本政壇的保守派,有很多傾向於保守派的思想與政策,他有很多夙願,比如不顧國內反對執意通過安保法,參拜靖國神社,解禁集體自衛權,引來亞洲國家的批評。但另一方面他也明白搞好中日關係對日本有益,不得不說他在對中國的關係上還是採取非常現實主義的做法,比如因釣魚島而陷入低谷的中日關係就是在安倍政權後回到正軌的。

▎2015年6月安倍接受李淼專訪

鳳凰網《風向》:您曾經廣泛接觸日本各界,您認為安倍能留下何種政治遺產?

李淼:安倍現在有很多問題其實還都在沒有解決。比方說日本和俄羅斯之間和平條約還沒有籤署。北方四島問題上,安倍很希望他和俄羅斯之間能夠恢復關係正常化。他和普京有過三十次首腦會談,所以但是還是北方四島問題沒有進展。

▎安倍曾與普京多次會晤。

關於朝鮮綁架日本人問題,安倍也希望他能親手解決,但也沒有進展,所以他說他是感到萬分的痛惜。今天又這樣的一個詞——他說是斷腸之念,所以他這些沒有能夠未盡的一些事情,接下來相信自民黨還會繼續啊去執行。

畢竟日本首相還是要跟自民黨的方針還是一致的,所以接下來的下一個總裁,不管是誰,畢竟還是自民黨裡面的人,那麼他也是會繼續維持自民黨的既定政策。

鳳凰網《風向》:很多人表示安倍能夠連任的基礎是安倍經濟學,但目前國內關於這一政策的評價分化,您怎麼想?

李淼:安倍就任期間,日本國內的經濟有很大的好轉,這是毫無疑問的,而且日本的僱傭率也有很大改善。但現在因為疫情的關係,日本二季度的GDP下縮了27.8%,這個數字對日本是一個相當大的打擊,所以沒辦法斷定疫情多大程度上使得安倍經濟學成效下挫,這個現在很難判斷,要看今後疫情的走向。總的來說安倍經濟學取得的成果我覺得還是不可否認的。

鳳凰網《風向》:目前自民黨內各個派系如何看待安倍辭職?可能繼任的有誰?有觀點稱安倍之後很難出現一個凝聚各個派系的強勢領導人,您怎麼看?

李淼:對,首先就是安倍今天的閃電辭職,各個派系都沒有任何準備。

▎自民黨內部派系概略。圖片來自日本經濟新聞,國會議員人數為2017年數據。

其中的一個小插曲是,比如說後安倍的有力人選現在自民黨政調會長岸田文雄,今天並沒有在東京,他在新潟視察,然後記者問他說你指導安倍辭職了嗎?他說我要首先確認這個消息是真是假,可以看出自民黨很多人都沒有任何準備。

安倍要辭職的消息傳出來之後,自民黨高層大佬們就紛紛的慌慌張張地前往自民黨總部去開會,緊張地討論到底下一步應該怎麼辦,所以大家首先是非常震驚,第二就是要下一步做打算。

▎日媒表示自民黨選出安倍後新總裁需要兩周。

安倍後續接下來的這個接班人會是誰?現在首先是前防衛大臣石破茂,然後是現在的政調會長岸田文雄,還有一個就是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我覺得這三個人的可能性比較大。

那麼安倍後很難出現強勢的領導人,這個的確現在沒有一個非常理想的人選,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比方說安倍最中意的其實是岸田文雄,但是岸田不太善於言辭,能不能夠贏得日本選民的心很難說。

第二就是石破茂,石破茂是有個性的一個人,但是在自民黨裡面不是主流派,他的派閥人數很少。

然後第三是菅義偉,大家覺得他比較穩定,跟安倍的政策也比較相近,而且他被稱為首相官邸的幕後首相。菅義偉如果跟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兩個人聯手的話,那很有可能菅義偉這邊能夠獲得自民黨內的很多支持。

所以我覺得現在看好這三個人。其實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接下來自民黨以什麼樣的方式選出總裁,現在緊急狀況之下,有可能會召開眾參兩院的議員會議來選。這樣的話石破茂可能就處於劣勢,因為他在國會議員裡的支持並不是很好,主要在地方議員,這樣的話就是派閥之間的爭鬥了。

鳳凰網《風向》:安倍任內,中日關係經歷重大轉圜近年來逐漸回暖,但今年似乎也似乎遭到新的衝擊,您認為後安倍時代中日關係可能是什麼走向?

李淼: 中日關係疫情之前的確是回到了正常的軌道,包括此前中國國家主席將訪問日本,被視為中日關係中非常受關注的事情。

但是疫情之後,其實並不是疫情本身給中日關係帶來了衝擊,而是目前整個國際環境比方說美國和中國的關係,給日本對中國的態度帶來某種程度的影響。

然後日本自民黨裡有一些保守派的議員團體,在釣魚島方面、在香港問題方面,態度都非常強硬。所以我覺得安倍的接班人不會是非常正面的親華派,他也會顧及到黨內的這些保守派的聲音。他可能要觀望一下中日關係到底需要怎樣處理,還有整個國際的大環境如何。

但是日本還是希望和中國改善關係的,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就算是日本和中國之間關係最困難的時候,2015年的時候我專訪安倍,當時是日本現任首相時隔七年接受中國媒體獨家專訪,那個時候安倍表現了非常多對中國的誠意。

▎2015年6月李淼獨家專訪安倍晉三,李淼表示,在談話中,感受到安倍對於「痛切反省」和「不會重蹈戰爭覆轍」想重點強調,在訪問中表達出對中方友好善意的信號。圖片來自李淼。

所以我覺得不管中日關係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對日本來說,它的選擇還是希望能夠和中國交好。中日關係突然惡化的可能性從目前來看並不大的。

相關焦點

  • 日本副首相麻生失禮門 辱鳳凰記者攻擊中國
    現場的記者和財務省官僚也一起大笑,竟然沒有在場的日本記者對他們這樣的舉動提出異議。李淼對AERA說,「不明白為什麼他們要笑,覺得自己被嘲諷,很不舒服」。但即便如此,李淼還是繼續提問,她的問題是,日本有在野黨批評日本不加入亞投行,希望麻生響應在野黨的批評。這不僅僅是海外媒體想知道的,也是日本媒體需要了解的內容。但麻生卻在回答之前,先開始批評中國。
  • 安倍外交總決算與中日關係新起點
    當安倍把目光聚焦遙遠南方的印太兩洋並躊躇滿志的時候,日本與東北亞周邊國家關係卻出現了停滯甚至惡化——中日關係雖走出了釣魚島危機以來的冰點一度向好,但隨著中美對立的加劇,香港亂局及新冠疫情等原因,讓中日關係又重現波折。
  • 安倍正式宣布辭去日本首相,接班人將會是誰?
    視頻:熬了近8年安倍戰不動了 2分鐘看究竟誰可能是接班人,時長約1分55秒獨家供稿騰訊平臺,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對於安倍決定辭職一事,當地時間8月28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我們注意到有關的報導,這是日本的內部事務,我們不作評論。中日兩國互為近鄰,中方願與日方一道繼續推動中日關係不斷改善發展。早有端倪?最近一段時間,安倍的健康狀況頗受外界關注。日本媒體此前曝出,今年7月6日,安倍在首相官邸的辦公室裡吐血。
  • 除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安倍晉三還為中日關係留下了什麼?
    初識安倍晉太郎時,他毫不起眼,只是一個普通的小記者,但她卻堅信未來的安倍不可限量。丈夫過世後,她又全力扶持自己的兒子安倍晉三從政。 1982年,年屆三十的安倍開始從政,最初擔任了父親安倍晉太郎的秘書,開始追隨他多次出訪,積累了豐富的外交經驗。在父親過世後,安倍晉三第一次當選國會眾議員,開始在政壇上獨立發聲。
  • 後安倍時代的日本外交政策及中日關係走向
    【關鍵詞】後安倍時代 日美同盟 平衡外交 中日關係【中圖分類號】D73/77 【文獻標識碼】A2020年9月,自民黨總裁易人,安倍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繼任首相,日本內政外交進入「後安倍時代」。就日本外交政策及中日關係走向而言,菅義偉已明確將繼續堅持安倍的對外關係理念。
  • 華春瑩:我們讚賞安倍晉三首相為改善中日關系所作的努力,祝早日康復
    8月29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推特用英語和日語發推,祝福昨天宣布辭職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早日康復」。「我們讚賞安倍晉三首相為改善中日關系所作的努力。我們祝願他早日康復,身體健康。」華春瑩在推特上用英語和日語寫道。
  • 菅義偉萬萬沒想到,安倍套路不好使了:美國不讓日本輕易矇混過關
    據參考消息網站10月15日報導,近日,日本《選擇》月刊發表文章稱,美國希望美日澳印"四方安全對話",發展成制約中國的對華安保聯盟,並在中美之間做出明確選擇,但菅義偉政府完全沒有這一準備,依然延續安倍時期的外交政策,想在中美之間兩面討好。日媒強調,這次美國不會讓日本輕易地矇混過關。
  • 中日關係突然出現重大轉折,安倍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按照日本共同社的說法,如果成行,這將是中國總理2013年上任以來的首次訪日。4、進而,中日將可望實現最高層的互訪,即安倍訪問中國,中國最高領導人到訪日本。但最高層互訪需要強烈友好氛圍,但如果能夠實現,自然意味著中日關係真正翻開了新的一頁。河野似乎很享受這次中國破冰之旅。
  • 安倍之後中日關係走向何處?中美局勢帶來潛在區間震蕩效應 雙重...
    CNBC點評稱,安倍經濟學給到日本經濟複雜的影響,雖然通縮現象消失,但通貨膨脹未能觸及2%目標,經濟在幾年的穩定增長中出現了轉機,但在新冠疫情之前未能進入高速增長的通道。花旗美股首席建議師Tobias Levkovich表示,我們仍然認為市場可能會走在前面 ,但美國聯邦儲備將盡一切努力來避免股票市場崩跌。
  • 安倍宣布辭去日本首相 股市應聲跌超2%!疫情波及加劇...
    在經濟政策方面,安倍經濟學的三支箭成功地促進了就業,結束了20年的通貨緊縮。據NHK報導,有日本記者問安倍誰是自己的繼任者,安倍表示,「誰應該成為下一任領導人不是我說了算,不會就可能接班人的具體名字發表評論。」多家機構發布報告認為,安倍經濟學大概率面臨終結。
  • 《哈佛書簡》第九期:中日關係的黃金十年
    2014年,中日之間爭端不斷,但在下半年,兩國又達成了四點共識。中日關係從不斷惡化開始逐漸好轉。在今年這個特殊的時間點,中日關係將往何處去?要規劃未來,日本中央大學教授李廷江選擇先回顧歷史。談起上世紀80年代,他說在中日關係史中,那是一個令人懷念的黃金時代。
  • 安倍之後中日關係走向何處?中美局勢帶來潛在震蕩效應 雙重避險助...
    CNBC點評稱,安倍經濟學給到日本經濟複雜的影響,雖然通縮現象消失,但通脹未能觸及2%目標,經濟在幾年的穩定增長中出現了轉機,但在新冠疫情之前未能進入高速增長的通道。花旗美股首席策略師Tobias Levkovich表示,我們仍然認為市場可能會走在前面 ,但美聯儲將盡一切努力來避免股市崩跌。
  • 中國駐日大使:實現中日關係的健康穩定發展,離不開兩國民間友好
    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網站12月25日消息,12月3日,駐日大使孔鉉佑接受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刊《國際貿易》專訪,宣介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解讀中日關係、中美關係,鼓勵日本經濟界繼續加強對華合作。部分內容如下: 問:中日間業已形成了你中有我、相互依存、互利共贏的經貿關係。
  • 【日媒:安倍老毛病「潰瘍性大腸炎」在惡化】據NHK等日本媒體報導...
    【日媒:安倍老毛病「潰瘍性大腸炎」在惡化】據NHK等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辭去首相職務。報導稱,檢查結果表明,安倍的老毛病「潰瘍性大腸炎」正在惡化,為了避免出現影響國政等問題,安倍決定辭去首相一職。安倍的潰瘍性大腸炎是宿疾。他曾在本月17日和24日兩次赴慶應大學醫院就診,有關其身體欠佳的消息一直未斷。
  • 中日達成五點重要共識,「逮捕安倍」衝上熱搜,細思極恐
    兩人就中日關係以及共同關心的國際地區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的溝通,達成五點重要共識和六項具體成果。 用專家的話說,中日這份合作清單分量十足,涵蓋推進兩國經濟復甦,合作開展醫療藥物方面合作,支持對方舉辦東京奧運會和北京冬奧會,共同維護和強化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等方面,不僅有助於中日關係發展,也將為國際社會的繁榮與穩定做出積極貢獻。
  • 後安倍時代三問
    9月16日,長期擔任安倍內閣官房長官的菅義偉正式接任首相,標誌著日本政壇步入後安倍時代。後安倍時代日本政局能否維持穩定、中日關係將呈現怎樣的走勢、日本將如何在東亞和印太布局,這一系列問題引發廣泛關注。
  • 中國駐日大使孔鉉佑:中日關係展現強大韌性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周莉):11月下旬,中國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應邀對日本進行了正式訪問。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日前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記者專訪,就王毅此次訪問中取得的一系列重要成果、中日韓自貿協定的前景以及面向未來的中日關係等話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 速報 | 安倍訪華:期待日中韓獲益「三贏」(中日雙語)
    安倍24日配合在四川省成都市舉行的日中韓首腦會談,時隔1年零3個月與韓國總統文在寅單獨會談,將提及原被徵勞工訴訟問題這一「最大課題」。行前安倍首相接受了中國駐日媒體的書面聯合採訪。請看報導。您認為目前中日關係是一種怎樣的狀態?您理想中的中日關係應該是什麼樣子?通過此次訪華,您希望為兩國關係帶來哪些新的成果?
  • 從釣魚島問題看中日關係
    單憑日本自身之力很難戰勝中國,美日同盟則有可能。中國崛起,是中國在尋求突破。日本挑事,也在尋求突破,它想成為所謂的「正常國家」。中、日都想破局,但都被美國限制著。中、日、美三國原有一個戰略平衡,這個戰略平衡被中國快速崛起打破了。
  • 中國駐日大使:對日本而言,對美關係不是全部
    海外網12月25日電據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網站消息,12月3日,駐日大使孔鉉佑接受日本國際貿易促進協會會刊《國際貿易》專訪,宣介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可以說,未來中美關係的走向決定於拜登政府的選擇。 日本是美國盟友,我們尊重日美發展正常合作關係。但對日本而言,對美關係不是全部,為了日美關係而影響正常的對華合作,也不符合日本利益。希望並相信日本能在中美之間把握好平衡,發揮更加積極和建設性作用。 問:中日經貿關係是雙邊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