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頂流小生張藝興,你想到的是什麼呢?
是最近在央視春晚上後空翻的亮相,和陳偉霆、寶石老舅合唱的《野狼disco》。
還是《大明風華》鬧騰的小皇帝,御駕親徵,卻屈辱被俘的跨年齡表演狀態。
又或者,你在網上看到了一些他的黑料或者採訪視頻。
在姜思達《僅三天可見》的收官節目,順著姜思達的視角和提問,你有看到不一樣的張藝興嗎?
《僅三天可見》這檔節目試圖通過三天的跟蹤和對話,還原和一個人認識的真實狀態。
因為和於正、周一圍等有爭議的嘉賓對話,被質疑節目在洗白嘉賓。
姜思達回應:「如果洗白並非自己的初衷,過程是真誠的,通過這個節目看到了新的東西,難道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嗎?」
在節目的開始,張藝興就提出疑問:「三天怎麼能了解一個人呢?」
更重要的是,現在很多人,也不願意花時間了解你。
三天不夠了解一個人的全部,但這個側影卻可以清空一切,刷新認知。
先了解一個人,再決定喜歡或討厭。
01.隨和且個性的「成熟藝人」
2008年,17歲的張藝興選拔成為韓國SM公司當練習生,四年後學成出道。EXO組合成團,以EXO-M成員身份正式出道。
從第一次上《快樂大本營》亮相,「長沙小驕傲」張藝興就以呆萌的形象,當然還有過硬的舞蹈和歌唱的實力,吸引了一大波粉絲。
被要求用一個形容詞形容自己的時候,
張藝興回答說:「隨和吧,就是很多事情不計較。」
要說不忘初心很難,但「隨和中不乏個性」,這一點,放在多年後的今天,這麼描述張藝興,還是不違和。
姜思達提到張藝興的爭議:有人覺得他名氣和能力不匹配。
2015年,出道三年後張藝興就在中國成立個人工作室,從資本的角度,從藝人員工成為了有很大話語權的「張老闆」。
和孫紅雷、黃渤、黃磊等德藝雙馨的前輩們,一起錄製真人秀《極限挑戰》,名氣不斷擴大,同時,爭議和負面的消息也隨之而來。
參演電影《建軍大業》提名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獎。
《老九門》二月紅的角色塑造,也讓我們看見了張藝興作為演員的可塑性。
2018年,在選秀節目《偶像練習生》中以導師和主持身份亮相,「張PD」和balance的勸誡,讓我們看到了「小鮮肉」老道的一面。
可是這些成績,似乎不能讓人完全認可這個年少成名的藝人。
為什麼《僅三天可見》的採訪團隊在短時間相處後會同時喜歡張藝興這個人呢?
姜思達說,那是因為整期節目裡,張藝興流露出的狀態、表情、情感都挺真實的。
02.過於真實,真為難自己!
真實,是我們在春晚節目中看到幾秒的後空翻,其實是張藝興頂著腰的舊傷,三天學成、五天驚豔出來的。
說到偶像的年紀,吳亦凡被何炅問到快三十了,會焦慮嗎?吳亦凡說:「我對三十歲最大的感覺就是孤獨感。」
張藝興被問到同樣的問題,他說:「男人,至死是少年!」,而且願意為舞臺付出生命。
中途,一度因為自己過於真實的狀態,擔心《僅三天可見》的節目效果,及時找姜思達溝通。沒有工作的張藝興,就是隨地躺著、玩玩手機,一個人待著,也不說話。
《吐槽大會》之後,他受到了更多的爭議。黑他的人還自稱是「嘲羊群眾」。
在綜藝節目中被迷之剪輯成「吃草」,歌詞及其簡單的單曲《sheep》。
信心滿滿的話「我一定要帶領華語樂壇進軍全世界」
違背常識的話「我已經連續十天沒睡覺了」
每句話,經過網際網路的放大,都成了張藝興的槽點。好說話的張藝興,真實的狀態,對他本人來說,正是暴露自己的弱點。
他回應槽點:「其實我一開始我想說,有沒有辦法可以豁達一點,但是我覺得我沒啥可豁達的。我也沒做錯什麼事情,人家黑來黑去就是什麼,有痘、腳短、頭大。」
03.努力努力再努力
想想2018年的大熱劇集和明星,2019年又是一次洗牌。《延禧攻略》《鎮魂》等劇目早就被拋在腦後,網際網路承載的信息很多,路人粉的記憶卻很短。
「曇花一現」「不一樣的煙火」,每個偶像都在爭分奪秒,為了更進一步,更是為了在圈子裡留有自己的位置。
練舞累得躺在地上,汗水印在地板上。
化妝的時候睡著了的狀態
這些狀態都是我們不常見的。每份名利也都來之不易。很多人會說,這是他們選擇的路,那這些也是應該的。什麼工作不累呢?
正如那句話說的:所有命運的饋贈,早已在暗中標好了價格。
也像「口紅一哥」李佳琦說的,不用心疼我,因為這是我的工作。
張藝興的人設看起來「傻萌傻萌」的,在舞臺上的他,看起來無懈可擊。努力努力再努力,才是這個階段他最真實的狀態。
一個偶像的誕生,是一個團隊的宣傳、商務、營銷、服裝化妝、甚至人設打造出來的。不敢辜負,也不會辜負!
作為普通的路人,只有兩點小建議:
1)先了解,再表態
綜藝、電視劇、電影都需要一些噱頭和槽點作為宣傳的素材。「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裡」,負面的槽點傳播效果更快。一擁而上和低成本的批評,很容易帶來快感,直接體現在回復和點讚數量上。
「雪花」做的事情可能很小,僅僅只是一句話的份量,但卻是跟風走,成為專業人士手中的武器。做一個有態度的人,只需要先了解,再表態。在點擊發送之前,先停一會。
給自己的說話留一個「緩衝期」,情緒是攻擊人的利器。那麼,在知道自己有情緒的情況下,先停下來,就是最大的負責任。
2)尊重喜歡和不喜歡的權利
偶像和粉絲是共生的關係。
你可能不明白為什麼飯圈和粉絲會這麼迷戀一個人,為他花錢,為了演唱會跑遍各個巡演的城市,一拿手機就會找找相關的資訊。
但你有喜歡或不喜歡的權利。
著名作家餘秋雨在一次講座中提到一個場景,你去逛超市的時候,只會挑選自己喜歡的東西。你會指著不喜歡的襪子罵罵咧咧嗎?
顯然不會。
尊重喜歡的權利,也是尊重自己的個性。不需要張牙舞爪,守住自己就是大的成功。越長大越明白,付出和回報不一定成正比,因為還有時機、貴人等諸多因素影響。
努力努力再努力,是給自己的提醒,也是一直以來需要踐行的宗旨。
在追夢路上,夢太渺茫。但對每個普通人來說,只有迎難而上,未來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