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0年GDP翻一番多,這座城市不搞房地產,經濟也能搞得好

2020-12-22 新浪財經

來源:新財富雜誌

當高房價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當土地依賴愈演愈烈,長沙身體力行,讓我們看到了「安居樂業」的另一種可能。

來源:正解局(ID:zhengjieclub)

無數人認為,中國房價不會跌。

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理由就是:房地產熄火了,對經濟的影響太大。

所以,房地產會得到「呵護」。

過去十多年,在一些城市也似乎是條「鐵律」,開發商漲價皆大歡喜,降價卻有可能被「約談」。

但是,湖南長沙卻是個例外。

在2010年,長沙GDP是4547.06億元,而2019年已經高達11574.22億元,增長了154.5%。

長沙在全國城市中的GDP排名也一下從20名開外,躍升到第12名。

長沙在告訴所有人:

不搞房地產,經濟也能搞得很好。

「讓炒房客有去無回的城市」現在幾乎成為了長沙的標籤。

在網上隨手一搜,就能搜出十幾萬條記錄。

雖然長沙之於我,只是一座千裡之外的城市。

但長沙真正讓我們看到城市經濟發展、民生保障相輔相成的可能。

01

連深圳都來長沙取經

深圳,向來是改革前沿,經濟先鋒,更是全國各地爭相學習的榜樣。

就是這樣一座範本般的城市,卻在7月中旬被曝出住建部門一行人連夜到長沙取經,隨即最嚴限購令出臺。

不少人這才突然發現,現在動不動一個十八線小縣城的房價都敢萬元起步。

但作為新一線實力擔當,長沙房價竟才一萬出頭。

隨後,央視《焦點訪談》更是用了整整十幾分鐘報導長沙,誇讚「房住不炒」的調控實效,給足排面。

在全國剛需族飽受高房價摧殘的現實困境下,長沙的低房價,確實是股難得的清流。

易居研究院發布的《全國50個典型城市房價收入比排名》報告中,深圳排名第1,房價收入比已超過35,而長沙房價收入比只有6.4,排名最後。

這無疑是個光榮的倒數第1。

因為房價收入比,指的是住房價格和城市居民家庭年收入之比。

這意味著,一個普通家庭,在深圳不吃不喝要35年才能買套房,而在長沙只要不到7年就可以了。

也就是說,數值越小,買房人負擔越輕。

一般認為,房價收入比的合理指標在5.46-7.29,50城中只有長沙做到了。

另外,根據2020年9月「百城價格指數」,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平均價格是15643元/㎡。

長沙市(包含市內六區+三市縣)新建住宅均價只有8821元/㎡。

若拋開極少數熱門學區,長沙整體房價也只有10059元/㎡。

即便放到中部省會,長沙還是最低的。

一時的低價或許不足為奇,厲害的是如何一直保持。

從2003年(2045元/㎡)到2020年(10059元/㎡),17年時間,長沙房價的增幅僅約5倍。

02

房價低到市民投訴

和房價走勢截然相反的是,長沙強勁的經濟增長能力。

要知道,2001年,長沙的經濟總量只有728億元,2018年已躍升至11003.41億元,增幅高達驚人的1411%。

到2019年,長沙GDP總量達11574.22億元,排名各大城市第12位,不僅緊追南京、天津,還把寧波、無錫、青島、佛山等公認的「發達城市」甩在身後,南昌和南寧兩市的GDP總和,都不及長沙多。

並且,長沙的工資水平也不低。

2019年長沙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9961.12元,排名第20位,在中部六省省會中,超越武漢,排名第一。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這種兩極化「落差」,也讓長沙成了全國唯一一個因房價低而被有錢人投訴的城市。

今年7月,一封市民投訴信刷爆網絡,信中質問為何長沙房價漲不起來。

長沙政府的回應也頗有意思,歸納起來就是:房地產的本質,僅是提供住所;而經濟的本質,卻要落實到生產和生活,單純靠房地產來搞經濟,是歪門邪道,今後還要將投機炒房遏制到底。

正是得益於這份魄力和決心,讓並不具備先發優勢的長沙,走出了一條「後來居上」的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之路。

03

拒絕依賴土地財政,長沙逆襲為最成功黑馬

以房地產驅動經濟增長,是當下不少城市的真實寫照。

但長沙偏要反其道而行,並不是冥頑不靈,而恰恰是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冷靜判斷。

數據足以佐證。

2019年,長沙房地產開發投資金額為1668.40億元,對於「土地財政」的依賴度只有13%。

短期看,房地產確實能帶來表面利好,但也在無形中打壓了實體經濟、新興產業的生存空間,長遠看,無異於飲鴆止渴。

如今,低房價給長沙帶來的隱形競爭力正在凸顯。

其中最明顯的信號,在於人才的大量流入。

2010-2015年,6年時間,長沙常住人口總共增加39.11萬,年均增長6.5萬。

而2016-2018年,3年時間,長沙常住人口增長高達50.95萬,年均16.9萬。

按照規劃,2035年,長沙將成為1200萬人口的特大型城市。

有了人才,長沙的發展,想慢都不行。

2000年,長沙的經濟總量排名尚在三十名之外,其他中部城市鄭州、西安等均在長沙之前。

轉變來得很快。

長沙自2017年首次邁入「萬億GDP俱樂部」後,排名一直穩步上升,成為名副其實的「潛力股」。而西安至今仍未邁進「萬億GDP」門檻,合肥還沒打進前20,鄭州雖有短暫趕超,但很快又被長沙扳回。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長沙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9%,高技術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0.1%,這兩個數字在全國首屈一指。

長沙是全球唯一同時擁有4家世界工程機械50強企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鐵建重工和山河智能)的城市。

機械製造,這種在不少城市備受冷落的產業,長沙卻已經打造出千億產業集群。

有數據說,長沙工程機械產業總產值佔據全國的27.5%,全球的7.2%,產品覆蓋全球160個國家和地區。

長沙製造業還能梳理出一串串數字:

在長沙,10秒,一件鋁輪轂製成;80秒,一臺發動機「智造」;3分鐘,一床被芯誕生;5分鐘,一臺挖掘機下線。

事實上,這不過是長沙經濟全貌的冰山一角,背後還有諸多亮點。

比如101米臂架泵車、硬巖盾構機等「大國重器」;藍思科技在攝像頭、無線耳機等領域深入嵌入蘋果產業鏈……

因為低房價,讓人能輕裝上陣,去拼搏一把。所以,長沙的創業氛圍也極為濃厚。

2019年,長沙市場主體突破100萬戶,在中部省會城市中,每萬人擁有市場主體數量位居第一。

一面抑制房價「虛火」,一面壯大實體經濟、扶植製造業,使得長沙真正做到了閉環良性循環,實現了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04

低房價的魅力,正在得到回饋

低房價也給長沙贏得了更多資本招商的機會。

「鐵娘子」董明珠就對長沙就情有獨鍾。

2014年,長沙格力一期項目,格力電器綜合生產基地正式動工建設;

2016年,長沙格力二期項目,格力電器大型中央空調項目開工;

2019年11月,長沙格力三期項目,格力電器冰箱洗衣機生產基地開工。

自動化率達到62%的長沙格力工廠,已成為目前全國電器生產行業智能化技術最新的工廠標杆。

到現在,格力在長沙的總投資超過60億元,帶來的將是500億元的營銷收入。

「房價窪地」的提速效應,還在持續爆發。

2020年4月,長沙比亞迪半導體8英寸晶圓生產線項目落地。

該項目中的IGBT(絕緣柵雙極型電晶體),是新能源汽車中最核心的技術之一,長期被日本、歐洲等國外廠商壟斷。

該項目建成後,受制於人的「卡脖子」問題將迎刃而解,並實現核心部件國產化。

今年7月,投資160億元的三安光電第三代半導體項目開工,長沙晶片產業正式進入快車道。

「中國芯,長沙造」。

國科微、景嘉微、進芯電子、融創電子等一批頭部企業雲集長沙。

華為、百度、京東、舍弗勒等20多家行業巨頭的相繼入駐,使長沙又得以構建起一條涵蓋人工智慧算法、大數據、自動化、無人駕駛車輛等智能網聯汽車上下遊完整的產業鏈條。

量變足以引起質變。

全國首條開放道路環境下的智慧公交線路上線,全國首個無人駕駛自動駕駛測試場地開放,全國首批智能網聯汽車試運營示範通知書發放……

長沙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異軍突起,和北京、深圳一起,躋身第一方陣。

長沙的新興產業也開始大放異彩。

北鬥產業、3D列印正成為長沙的「新名片」,產業增速均超過50%。

長沙作為全國北鬥衛星導航應用五大示範區域之一,將形成下一個千億產業集群。

一系列強強聯合帶來的創新生態,不斷激活產業發展的「聚合效應」,最終形成獨具長沙特色的新路徑。

「宜居宜業」的長沙,不僅連續10多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還在《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連續四年穩居十強。

敢於擺脫短期土地財政掣肘,這樣的長沙,理應擁有更好的未來。

就如蕭春雷在《中國掌紋·華夏邊城》裡說的那樣:「沒有一座城市的轉折像長沙這樣決然,仿佛脫臼。」

長沙的先天條件,遠談不上優越,既不沿邊也不靠海,也沒有獨特的政策資源優勢,卻在「數字遊戲」和「實業藍圖」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並為之默默蓄力,一鳴驚人。

當高房價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當土地依賴愈演愈烈,長沙身體力行,讓我們看到了「安居樂業」的另一種可能。

真心希望,中國能有越來越多的長沙。

相關焦點

  • 不到10年GDP翻一番,長沙證明:不搞房地產,經濟也能搞得好
    真心希望,中國能有越來越多的長沙。無數人認為,中國房價不會跌。其中最重要的一個理由就是:房地產熄火了,對經濟的影響太大。長沙在全國城市中的GDP排名也一下從20名開外,躍升到第12名。長沙在告訴所有人:不搞房地產,經濟也能搞得很好。早在去年4月底,我寫過一篇文章《長沙:一個讓炒房客,有去無回的城市》。「讓炒房客有去無回的城市」現在幾乎成為了長沙的標籤。
  • 不搞房地產,經濟照樣好
    自從2003年《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的通知》提出房地產業「關聯度高,帶動力強,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人們的印象中已經形成思維定式:無論是對於國家還是城市,經濟好,則房價高;房地產好,經濟更好。正面的例子比如上海、深圳、杭州等,反面的例子包括經濟衰退的眾多資源型城市。
  • 安徽這個市「出息了」,10年GDP翻了5倍,當地人都跟著沾光!
    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安徽省位置優勢最好的4個城市。最近10年的發展是怎樣的呢?安徽這個市「出息了」,10年GDP翻了5倍,當地人都跟著沾光!一、宣城宣城位於安徽省東南部,蘇浙皖三省交界,毗鄰南京、無錫、湖州、杭州等經濟強市,地處南京、杭州兩大經濟強省省會城市之間,地理位置優越。
  • 全國「最幸福」的城市,10年內GDP增長萬億,遠遠甩開同省第二名
    全國「最幸福」的城市,10年內GDP增長萬億,遠遠甩開同省第二名,最近城市幸福感排名上升了,這個城市佔據了國內第1位,這個城市近年來一直出名,不僅在國內,在國際上也獲得了良好的反響,不僅如此,該市旅遊業的發展,每年還吸引了大批中外遊客前來觀光,獲得了許多好評,已有那麼多人測試,可以說該市是一個省會
  • 江蘇這一城市讓人「五體投地」,人口不到500萬,GDP卻超3千億!
    要想富先修路,近年來「中國速度」讓世界人民見證了中國的崛起,人們旅行更加方便,各地的經濟也因此飛速發展。國家經濟能力也一直穩定地增加。讓世界各國紛紛學習。廣西省是中國西南邊疆,是中國比較重要的省份,隨著國家整體經濟的不斷發展,最多年來,廣西省gdp總量也在穩定中上升,但比不上鄰居廣東省,廣西未來發展的潛力依然很大,廣西位於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核心位置,其中擔負著重要的樞紐中心地位,要說廣西哪個城市最有知名度,大家腦子裡肯定是南寧和桂林,南寧作為廣西省的省會城市,經濟發展一貫是全省第一,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 為什麼搞房地產的都說「高鐵一通,人去樓空」?看完算搞懂了
    為什麼搞房地產的都說「高鐵一通,人去樓空」?看完算搞懂了高鐵已經是我們生活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很多人的出行已經離不開它。但是如果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待它的話可能你會發現原來高鐵也不全是好處,至少從房產領域來分析的話,它對房產的影響卻是還是非常大的。現在咱們老百姓買房子最注重的東西就是地角好,這個地角可能包括風水方面的因素,可能也包括日常出行的便利。但是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如果有人在高鐵站旁邊買了房子,很少有人會覺得他買的房子地角好,除非這座城市的高鐵站就在市中心。
  • 我國最特別的省會城市:GDP不足萬億,卻是世界一線城市!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是有目共睹的,全國各地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許多城市的國際地位也越來越高,在去年舉行的世界城市評選中,我國的很多城市表現突出。其中,有一個特別的城市超越了廣州這個現代化大都市,成為世界一線城市,但是,從gdp來看,這座城市的gdp還不到1萬億元,今天,我們就來看看這個獨特的城市吧。這個城市是臺北,是臺灣省的省會,/臺北的面積和人口都很小,臺北gdp只有5000多億元,但是,由於人口不多,臺北的人均gdp非常靠前,人均gdp達到19萬多,在中國也是數一數二的水平。
  • 到2035年將實現經濟總量、人均GDP翻一番
    小政注意到,儘管在中央支持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已提出了深圳到2035年的階段發展目標,但此次深圳提出的目標更為具體清晰—— 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經濟總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
  • 10年漲1倍,這座城市要給房租設上限,最大房東「哭了」
    2003年,前柏林市長沃維雷特(KlausWowereit)用了一句「Berlinistarm,abersexy.」(柏林貧窮,但性感)來形容這座城市,以反映這裡較低的生活成本。但是自歐債危機後,柏林成為了全球房地產投資熱土,房價漲幅引領全球,房租也水漲船高,引起了當地居民不滿。
  • 河南「最窮」的城市,不是濟源鶴壁,而是這座城市
    河南人口已經有一個突破億的支付能力的人口是大省,其實河南經濟不錯的中國排名第5位,與第4位相差相當大的浙江省差距是1嗎?雖然相當於落後鄭州的水平,但河南貧困一個城市的部分國內生產總值(gdp)不好的濟原也不太好,但是誰的gdp都有問題,河南最貧窮的城市是周口。
  • 我國經濟發展最快的省,GDP接近10萬億,連續30年經濟第一
    近年來,中國很多城市和省份的經濟實力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已經從過去的經濟落後地區,1978年,是中國歷史上非常重要的一年,這一年,中國迎來了經濟發展的第一個時期,直到今天,許多經濟城市都因為那一年的經濟改革而取得了翻天覆地的發展。
  • 中國第一地級市有多厲害,經濟全國第七,GDP數量令人驚訝
    說到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人們的進步,一般來說,中國發展最快的是直轄市、副省級城市等,其發展程度較高,可以吸引周邊城市的旅遊資源,其綜合實力在中國也很突出,目前,中國gdp前10位中,只有蘇州市入圍,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7位,gdp接近2億,可以想像作為地級市的發展有多麼艱難,蘇州在gdp
  • 深圳2035遠景目標:經濟總量、人均GDP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
    《深圳特區報》12月23日消息,中國共產黨深圳市第六屆委員會第十七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22日召開。全會提出了深圳市到二〇三五年的遠景目標,這就是: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經濟總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二〇二〇年基礎上翻一番。
  • 福建這座小城市「最有錢」,不是福州和泉州,而是這座經濟特區
    旅遊現在是我們大多數人享受生活的一部分,拋開生活的煩惱、放飛自我、開闊視野、感受自然的多樣魅力和文化氣息,這是現在年輕一代普遍追求的,如今的中國,伴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城市建設也越來越快、越來越好,一個城市的發展進步是很明顯的,一起來說說福建這座小城市最有錢,不是福州和泉州,而是這座經濟特區
  • 2020年廣東GDP預計超11萬億元 比10年前翻一番
    來源:中國新聞網原標題:2020年廣東GDP預計超11萬億元 比10年前翻一番中新社廣州12月18日電 (記者 程景偉)《中共廣東省委關於制定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深圳提出2035年遠景目標:經濟總量、人均GDP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
    全會提出了「三個五年」的階段目標:到2025年,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2030年,建成引領可持續發展的全球創新城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躍上新臺階;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 2019年我國十大城市gdp數據初步出爐:天津和廣州最失落
    2019年是我國經濟發展中非常關鍵的一年,這一年,我國經濟生產總值基本達到100萬億元,實現歷史性突破。同時,這一年也是我國各省市經濟變化最大的一年,第四次經濟普查後,不僅僅各省市之間的經濟格局出現較大變化,各大城市之間的經濟變化與競爭格局也非常明顯。
  • 深圳2035年遠景目標:經濟總量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深圳2035年遠景目標:經濟總量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中國共產黨深圳市第六屆委員會第十七次全體會議於2020年12月22日舉行。會議提出深圳市到2035年的遠景目標,其中包括經濟總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2020年基礎上翻一番。深圳市到2035年遠景目標的主要內容為: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成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 中國這座城市GDP排名世界第七,多次超過許多省份,不是北京!
    近年來,我們國家的城市發展一直非常迅速,在一線城市的指導下,很多城市也非常努力的發展屬於自己的優勢產業,中國這個發展最快的城市的GDP是世界第七位,多次超過很多省份,而不是北京!上海市發展得非常好。
  • 我國這座城市,其GDP在我國僅排36位,卻是世界上的一線城市
    我們的城市,它的GDP在我國只排36位,但它卻是世界上的一線城市,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國際地位不斷提高,這一點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隨著我國城市不斷發展,城市建設日趨完善,許多城市也在不斷努力向前,在國際上的聲望也越來越大,許多國家的國際性大城市,如東京、倫敦、紐約等國際舞臺上的郵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