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師生情|見字如晤

2021-02-24 兩岸青年

羅老師上個周末生日,讀書會的學長姐提前好久收集了老師教過的各地學生們的祝福做成了紀念冊送給老師。看著大家上傳的照片和視頻,雖然沒在現場但著實為老師開心。

-羅老師-

-祐羽姐-

-Cooper學長-

結識羅老師和讀書會可能真的是緣分,當初交換期間覺得時間短暫珍貴,初涉傳媒管理方向,開學初試聽了所有想上的課正選時篩掉水課選滿學分上限,選中的課其中就有老師的媒體批判。

老師在世新德高望重,和父輩早年都曾在臺灣政界身居要職,經歷頗豐,也跟隨兩岸關係起落及政治變遷經歷過太多起起伏伏而後專心教書育人。

某次課間閒聊時老師說起周末沒事的話可以來讀書會聽聽看,讀書會已經存在很多年了,每周末大家會去Cooper學長101附近的辦公室聚在一起或者去海邊放生,每次來參加的有老師十幾年前教過的學生也有各地交換來的陸生港澳僑生,也藉此認識了帶我入TMUN的Ken Miao、馬上來大陸讀研究生的宇涵、在臺文化部工作的祐羽學姐…

很難言說讀書會帶給我內心的觸動,每次短暫的相聚大家圍坐一起分享樸素的真知傳遞彼此的善意,難得心無雜念最為平靜的駐足,老師帶著我們關心個體也關注動蕩時局,用最謙遜的姿態將師者傳道授業解惑做到了極致。回顧自身最大的改變也莫過於時刻記得雙腳站在地上,沒有飄忽不定,心繫一處,時時感恩身邊善意,不忘葆有赤子之心。

就像艾慧學姐在臉書上發帖所說的那樣:

「最好的祝福,莫過走出讀書會,去幫助需要的人。

臣服以及陪伴,或許是種究竟的溫柔。

當聽到別人的辛酸、常會覺得無法開口再要求對方做更多、無法輕易的說出要堅強。

但是,臣服和陪伴的力量,可以超過說。

超出言語之外的,比說出口的還多。

我們的能力、處理資料量的速度,遠遠不及,用全身的知覺去感受。

成為一個整體,或許是碎裂的後現代後,必經的一道曲線吧。」

在臺灣雖是短暫停留,半年的時間裡所遇之人帶給我太多的照顧和陪伴,不參雜任何雜質的友誼和感情,起初覺得自己是短暫旅途中的旅人,最後成為了彼此的家人。見過我們say hi say bye的捷運站高鐵站桃園機場松山機場,開心快樂是真的,眼淚也是真的。勉強和楷颺接機時打出我的名字舉在手裡,大姐說要來英國找我,怡安在臺北飛機在香港,倆人商量著跟我說起等我讀完書回來我們三隻還要在同一個城市生活,羅老師想著給我介紹英國的朋友,讓我出國前一定跟他講。兩次從臺北回到北京,就像坐時光機一樣從理想烏託邦穿梭到實實在在的現實裡,總覺得自己不能再只是貪婪的吮吸著你們給予我的溫存,也要努力豐盈自己將內心的溫暖分享給身邊的人。去陪伴去理解,始終保持努力向上的姿態,也要學著撫平生活中的平淡瑣碎和不如意的時刻。

喜歡蒯仔在提及《請回答1988》的時候寫過的這段:

「朋友是這樣形容請回答1988的:像一部童話。我看完也是這個感受,沒有一個壞人,每個人對身邊人都付出最樸實的善意。愛情線的起源都特別單純,善宇喜歡寶拉是因為在爸爸去世時寶拉安慰了他,阿澤喜歡德善是因為小時候她照顧他。「對你好、支持你」已經是足夠充分的理由。

無論是一家人擠在東龍家隔壁的單間時,還是中了彩票後搬進半地下室樓上的豪宅時,金社長羅美蘭女士一家四口待人接物都沒變過,幾家人的關係從來沒有因為經濟水平變化而有所不同,這種不卑不亢已經超級童話了。

不過,幸好還有人願意構建這樣的烏託邦,成年人的世界總有這樣那樣的需要咬緊牙關的時刻,現實殘酷,用純真童話來自我安慰也好,治癒也好,即使是幻覺,也多少撫平一些吧。」

不久前的春假又回到臺北,重新走了一遍之前在這裡留下的足跡。

想起那些能真真切切聽到足音的日子,拎著超重行李搬進辛亥路17號的第一天,二月末在十五度的基隆冒雨爬山,離世新最近的景美捷運站,每天上課路過的早餐店奶茶店,臺大旁邊好看的咖啡館二樓靠窗的位置能看得到網球場,忠孝東路每次都要排隊等位的拉麵店,人潮湧動的西門町,四月在內灣繞著山路看螢火蟲,走了很多遍的東區街巷微風廣場,精緻內斂想一去再去的北投圖書館,忽明忽暗的象山步道,留下太多故事的青田街,考完期末考之後密集的南下旅行,雨水和陽光一樣充沛的夏天...

借著老師生日回憶起了好多,翻出月初在臺北用手機無意中錄下的片段很不專業的剪出了Pieces of Taipei,純粹是一時興起下的碎片紀念,有一小段是從臺中回臺北的途中下起了大雨,遠處山上的燈火如豆,太過喜歡那個畫面不過上傳之後的畫質就不予評價了qaq...旅行的後幾天因為拍了很多照片手機電量用的太快沒留下多少記錄,那就等下次啦。

也藉以想念他們,怡安,勉強,楷颺,飛機,大姐,阿比,宇涵,奕霖...

有幸踏入你們搭建的烏託邦。

繼續「信、望、愛。」

「你若擔心我不能飛,我有你的蝴蝶。」

註:以上為作者投稿,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兩岸青年》微信公眾平臺。


約訪/投稿/商業合作:

laqn20140603@sina.com;

wechat ID:lotingchun

內容:

關於你和臺灣&大陸的所有

投稿時請留下

姓名─職業(學校)─電話─個人微信號

相關焦點

  • 你好,見字如晤
    寄給你,我所有的想念你好,見字如晤這種交流方式也幾乎沒有了。那天偶然的看到九幾年父親寫給母親的信,薄薄的信紙,承載著一個丈夫對妻子想念,承載著一個父親對女兒的關懷。你好,見字如晤。我的朋友,希望你開心快樂,人生總有許許多多的不如意之處,不必糾結,一生也就短短的幾十年,要珍惜的,需要珍藏的都在身邊,願所有遺憾遠離你,願所有美好包圍你,走過路過,別錯過身邊最好的風景。你好,見字如晤。我的朋友,我們好像已有許多年未見,但我願你在這個世界的某一個角落,快樂生活。
  • 展信佳,見字如晤
    展信佳,見字如晤 2020-02-20 15: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見字如晤| 100天了,你還好嗎?
    見字如晤| 100天了,你還好嗎?100天很快就要過去的,到時候可不要抱著遺憾來見我哦!教室的陽光,開闊的操場,迎面的春風,盛開的繁花,走在路上看到的笑臉,總是躲著我的玳瑁貓,構成了我每晚夢境中的元素——請代我向南開的一草一木問個好,再相會之時,希望街頭春暖花開。太陽尚遠,但仍會有太陽。春天已到來,懷抱著希望。我們挺過來了!
  • 「見字如晤」日本文豪書法展
    舊時人們寫信時,習慣以「見字如晤」開頭,意思是見到他的字,就如同見到他本人。書法更是一門禪意的藝術,方寸之間體現揮毫者的意志、情趣和追求。 細數已逝世的文豪作品,《人間失格》、《逆行》、《金閣寺》、《羅生門》每一部深刻作品的背後都湧動著充盈人生閃亮碎片的暗河,而作者揮毫寫下的文字則為我們揭示了暗河下的波瀾。
  • 寫給未來的女朋友的一封信:見字如晤,我在等你
    親愛的,未來的女朋友:見字如晤,我在等你。我不知道你在等待一個什麼樣的人,也或許我們一直緣淺,只是一同生活在這大千世界,就算擦肩而過,也互不相識,我也不知道誰是誰的期許,誰會成為誰的例外。
  • 兩岸情 心連心—青海花兒演唱會在臺開演
    點擊上面的藍色字 即可免費訂閱!
  • 《同根頌-兩岸情》第二屆海峽兩岸書畫交流展盛大開幕
    為弘揚與繼承中華傳統文化,增進兩岸文化藝文交流,由「中華婦女聯合會」 與 「洛陽中原王鐸書畫研究院」 聯合主辦《同根頌·兩岸情》第二屆海峽兩岸書畫交流展,2020年11月8日在「臺北市藝文推廣處」 盛大開幕。
  • 微畫冊 | 薪火相傳——黎明教授師生展集
    高劍父(1879—1951)先生名崙,別名高年,字爵廷,號劍父,別署麟、侖、爝庭、芍亭、鵲庭、卓庭、員崗樵子、老劍、老劍父、劍、阿劍、劍廬等;光復後題款,不署姓氏籍貫,只書劍父二字。」,2020年 臺灣中正紀念堂「第四屆臺灣書畫百人大展暨兩岸三地名家展」,於美國舊金山中國畫廊「嶺南風釆——黎明教授師生展」及2020年「嶺南畫藝學會第一屆會員作品展」……等。
  • 見字如面 展信如晤|一封寫給抗疫一線民警的家書(一)
    見字如面,展信如晤,寫給我的戰士豈曰無衣,山川異域同風雨;關山路遠,見字如面兩地書。本來應該開心的,可以玩會兒遊戲了,媽媽卻監督的特別嚴,每次只能玩20分鐘,要是爸爸在家就好了,他一定能給我講講情。還有吃飯,媽媽做了一些她覺得很有營養的飯,青菜,肉,水果,每天看著我必須吃完,說是我不能挑食……要是爸爸在家就好了,他總是說,不想吃就不吃了,媽媽如果非讓吃,他會趁著媽媽不注意替我吃了。
  • 中評社:兩岸少兒美術大展 臺南巡展溫馨登場
    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臺南巡展現場。(中評社 趙家麟攝)廈門海滄師生以災後廢材創作的木雕藝術。(中評社 趙家麟攝)中評社臺南5月19日電(記者 趙家麟)第8屆海峽兩岸少兒美術大展,臺灣巡展第二站18日在臺南中華日報社藝術中心登場,展出逾兩百幅得獎作品,兩岸童畫一起用各自的觀察與想像和未來對話,多位得獎的臺南學童也開心的參與開幕式並受獎。
  • 見字如晤
    每一封信箋中,都躍動著一個真切的靈魂,記錄著一段見字如晤的親密交流。  張兆和的二姐張允和在《從第一封信到第一封信》裡記錄有這樣一幕:  1969年,沈從文下放前,站在亂糟糟的房間裡,「從鼓鼓囊囊的口袋中掏出一封皺頭皺腦的信,又像哭又像笑地對我說:『這是三姐給我的第一封信。』
  • 《如晤》— 松蔭藝術2020年對您的特別問候
    松蔭藝術2020年特刊《如晤》已於近期出版,為16開215頁平裝/布面硬精裝。
  • 國學·品讀丨見字如面,見信如晤!古人書信中的漢語之美,快來瞧瞧!
    現代社會,QQ、微信讓天涯變成咫尺,隨時隨地的網上交流,卻沒有了古人見信如晤面的那份期待。古人在書信中問候、思慕之情都如何表達呢?今天小編帶你來了解古人書信的禮儀,一起來品讀傳統祝福書信的古雅吧~中國作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一直崇尚君子之風。
  • 封面評論|見字如晤 天涯比鄰
    字美心善,是網友第一感覺。如細究遣詞造句,可不只是美如字帖這麼簡單,哪怕如和菜頭這樣「職業寫作者」,評價也是:「這中文水準當真很強了」。開宗明義:「就當我是你的鄰居,你身邊的朋友,最最平常的相互轉贈……」只此一句,轉換陌生買賣立場,而變為親鄰友朋敘舊嘮嗑。
  • 兩岸音樂交流活動留下滿滿的祝福
    近年來,每個暑假期間,中華兩岸文化教育暨體育交流發展促進會總是希望為青年學子們提供一個友誼的平臺,讓孩子們透過籃球運動、音樂歌聲,建構起跨越海峽的友誼!在參與其中的孩子們心裡,還迴盪著海峽盃青年籃球邀請賽「主題曲」友誼的呼喚「留下來」、「留下來」,音樂交流的序幕,卻已悄悄地掀開了,很快的進入了2019新鶯出谷合唱音樂響宴!
  • 以文會友•傳情兩岸(南投下篇)
    近年來,龍灣和南投兩地以文化為橋梁,積極探索兩地長效性的基層聯絡關係和常態化的交流機制,以兩岸同名學校為紐帶,成功舉辦了八屆「永昌緣兩岸情」兩岸基層文化交流活動,進一步拉近兩地距離,延續兩岸情誼。立足兩地豐富的書畫資源,2019年啟動了兩岸「同根同源•同文同心」書畫系列交流活動,通過面對面的書畫交流切磋,兩岸書畫藝術家碰撞出兩地文化認同的火花;2020年帶著美好的祝願,兩岸書法家的代表,舉辦了「以文會友傳情兩岸」雲上書畫交流活動,組織了線上書畫作品展,開啟了兩岸書畫交流互動的新平臺。兩岸書畫界人士通過持續的書畫交流交往,必將常來常往,增進感情,凝聚力量,攜手奮進!
  • 《兩岸一家人》閒話兩岸流行用語
    (翻攝自鄭正鈐臉書)兩岸原本同文同種,1955年中共開始字體簡化,1964年發布的簡體字大約有兩千二百餘字,2013年版本的《通用規範漢字表》簡體字大約兩千五百字左右。現今藉由網路傳輸的使用方便,新詞新語兩岸自然交流無礙,未因簡體字、繁體字有所阻礙,這些流行用語有些出自電視、電影,有些來自方言轉變,有些很無俚頭,有些腦筋急轉彎,有些似乎又有點哲理,且經常在言談中不經意的順口而出,此乃易學、易記、好用,且能表達人生境遇、反映社會現實,以致廣為流行使用。
  • 關注│崑山中秋燈會 兩岸情意濃
    記者戴瑞芬/攝影兩岸交流合作30周年的主題晚會「兩岸情,一家親」,20日晚間在周莊登場,晚會聚焦兩岸元素,找來30對兩岸夫妻甜蜜合唱,還有臺商子女學校及臺南崑山國小合唱江南童謠及臺灣童謠。 大陸國臺辦副主任鄭柵潔、海協會前會長陳雲林和國民黨副主席郝龍斌及臺商代表等,共同為兩岸中秋燈會點燈,強調兩岸共明月,兩岸交流繼續向前!不過,原本預定參加晚會的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未出席。
  • 兩岸交流 | 湖北襄陽話友誼 文化自信牽手行
    9月10日,廈門市思明區個私協臺商分會會長黃啟彰,金門縣政府顧問、臺灣前立法委員、兩岸著名書法家曹原彰及兩岸文化傳播大使旗袍女神、
  • 葉宏燈 尋兩岸融合之路
    「兩岸人民都是中華民族,炎黃子孫,」葉宏燈說,在劇烈變動的環境中,兩岸需要一股安定人心的力量,炎帝作為中華文化文明的始祖,是牽起我們情誼的橋梁與平臺。 落成大典當天,來自臺灣三重先嗇宮、苗慄五鶴山五穀宮、霧峰福成宮、苗慄龍天宮的聖駕,在起轎儀式後,安放在大殿內,臺灣宮廟代表並敬獻廿三塊牌匾,安置於正殿內,兩岸民眾一起行三跪九叩之禮,象徵兩岸同是炎帝子孫的血脈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