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總喜歡有意無意地給人貼標籤,而被貼標籤的那個人一定會覺得很不開心、很不爽,特別是被貼上的標籤,根本不符合自己本來的樣子的時候,就會感覺到非常無奈。
而且有些標籤一旦貼上就很難撕下,貼得太久,貼得太多,那個被被貼上標籤的人也會不知不覺變成了如標籤所說的那樣。
比如從小到大,你都被貼上了很害羞、性格內向等標籤,久而久之,你也會不自覺地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如別人所說的那樣,然後在潛移默化地影響下,你就真的變成了那樣。
被貼標籤的人其實是很無奈的,特別是在小時候,根本沒有自我意識,沒有對這個世界形成自己的看法和思想,別人的一句話就可以讓你對自己產生懷疑。
就算是一個成年人,也很討厭別人隨意給自己貼標籤,所以希望我們在看待任何人的時候,都不要隨意下結論,或者不要隨意給別人貼上標籤,讓別人無所適從。因為你隨意貼上的標籤,可能對別人的一生造成很大的影響。
被隨意貼上的標籤,很難撕下
人一旦被貼上標籤,就很難撕下,甚至還會因為這種標籤而影響到自己平時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就算是標籤與本人不符,也很難去解釋,任憑怎麼努力都無法擺脫標籤的束縛。
當一個人只是有一件小小的偷盜行為,就會被貼上「很壞」的標籤,人們會覺得這個人可以犯下任何罪行,如果有什麼事情發生,第一個被懷疑的就是這個人,哪怕這個人什麼都沒有做。
當一個人只是不合群、不愛說話,或者不想說話的時候,人們就會覺得他性格很不好,膽小懦弱,而且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甚至還會被貼上很不禮貌的標籤,不懂人情世故的標籤,而事實上這個人什麼都懂,只是不想表現而已。
電影《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裡就有一個被貼上標籤的悲傷的故事,在西西里的一個小鎮上,瑪蓮娜就因為長得太美,被貼上了不守婦道、人盡可夫的標籤。
有人說她私會情夫,但其實,所謂「情夫」是她的父親;有人說她生活混亂,但其實,她最常做的事情就是抱著丈夫的照片獨自在家中跳舞。那個小鎮上的女人,集體孤立瑪蓮娜,她們不給她提供工作,甚至不賣給她食物,她們還一起在廣場上對她拳打腳踢,扒她的衣服,剪她的頭髮,指責她勾引男人。
人們都只是憑藉她的長相和外表就形成了固有的偏見,給她貼上了各種標籤,而事實上她不是這樣的人,可是她又很難擺脫這樣的偏見,外人對自己的看法一旦形成,你再怎麼努力也很難改變。
伍爾夫在《到燈塔去》中寫過:「一個人對於別人的看法,有一半是荒唐的。這種看法完全出於一個人自己的個人動機。」
很多人對別人的看法都是由自己主觀意志產生的,根本沒有深究,沒有做全面的了解就去下結論,而且對自己的結論深信不疑,而對於被貼上標籤的人來說,儘管這種結論是荒唐的、錯誤的,也無法改變他人的看法,這很不公,也很無奈。
標籤貼久了,也會不知不覺地被影響
給人貼上的標籤,有的是褒義的,有的是貶義的,好的標籤會給人一些鼓勵,讓人做得比以前更好,而不好的標籤也會對人產生各種負面影響,會讓人不斷地對自己產生懷疑,也會影響到平時生活中的一舉一動、所思所想。
如果被貼上的標籤太久了,或者有越來越多的人都給自己貼上了這樣的標籤,那麼你就會在不斷的自我懷疑中逐漸相信別人說的話,甚至會逐漸變成像別人所說的那樣。
當別人因為一件事而斷定你性格內向的時候,你會逐漸變成性格內向的人;當別人認定你是一個不禮貌、不會說話的人,你也會因此被影響,真正變得不那麼禮貌、不會說話。
當別人認定你是個壞人,而你無論怎麼做怎麼解釋都沒有用的時候,你也會放棄解釋,然後真正變「壞」,就像《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哪吒一樣,他本是一個善良的小孩,幫助過很多人,可是在村民的眼中,他就是妖魔鬼怪,讓人避之不及,他做了很多好事,大家也都看不見,村裡的小孩都不願意和他玩,而他也逐漸沒有了信心,然後放棄了幫助別人,甚至在極度憤怒的情況下會傷害無辜、毀壞房屋。
一個人身上的標籤被貼久了,也會深深地被這種標籤所影響,有的人會逐漸相信別人說的話,有的人又會因為無法改變偏見而逐漸向標籤靠攏,結果都是不斷地在與被貼的標籤重合,真正變成了如標籤所說的一樣。
美國心理學家貝科爾認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標定的人。」
這種標籤就像深深地刻在你的骨子裡一樣,影響著你的思想,也會影響著你的行為,甚至成為你性格你的一部分,讓你無法擺脫,也不知不覺變成了自己最不喜歡的樣子。
然後你會在各種矛盾中掙扎,總是在懷疑自己,總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性格,到底符合哪一種標籤,到底應該怎樣生活,明明自己不是那樣,卻又不知不覺變成那樣,可見標籤對人的影響是很深遠的。
標籤貼久了,活不成真實的自己
標籤貼得太久就很難撕下,也活不成真實的自己,在標籤的影響下,自己的真實樣子也會變得越來越模糊,連自己都搞不清楚。
自己真正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真正適合什麼不適合什麼,都被弱化了,然後都是被標籤牽著鼻子走,活得越來越不像自己,活得越來越壓抑。
知乎上有一位網友(@大呀嘛大大yong)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她說她從小就被貼上了「懂事獨立乖孩子」的標籤,就因為這些標籤,她一直都努力地扮演著懂事又獨立的孩子,明明心裡很不願意做的事情,也都願意接受,願意去做,明明每次去學校的時候都很想家,很捨不得走,但還是忍住淚水堅強地離開,然後又獨自一個人默默地流淚,就是為了讓自己符合這些標籤,不讓大人們失望。
在她上學的時候也被貼上了「學霸」的標籤,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為了符合這樣的標籤,為了不讓父母家人失望,她都一直壓抑著自己,從來都不敢告訴任何人自己其實一點都不喜歡學習,並且一直都是努力地保持成績好的狀態,努力地學習,然後考上好的學校,頂著「學霸」的標籤,讓她不敢在學業上有任何差錯,成績稍微差了一點,就會覺得是一種罪過。
她從來都在壓抑真實的自己,真實的情緒,因為自己是一個懂事的乖孩子,所以不能有什麼壞情緒,因為自己是一個成績好的孩子,所以不能有差的成績,不能不愛學習,所以她過得很壓抑,沒有活出真實的自己。
其實有很多人都是這樣,從小到大都壓抑著自己,自己真實的想法、真實的意願都不敢表達,如果一些標籤一直貼在身上,就會一直被這種標籤所束縛,無論是好的標籤還是壞的標籤,都難以找到真實的自己。
雖然說有些好的標籤能夠給人帶來一些積極上進的力量,但人也是有情緒的、有需求的、有真實意願的,如果一直都壓抑著自己,那也活得很不快樂。
特別是被貼上負面標籤的人,會越來越沮喪,變得越來越負面,會覺得我就是這樣,既然自己無論怎麼努力都改變不了別人的看法,那麼就不要努力了,甚至還會產生厭世情緒,這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很不利的。
標籤被貼得太久,真實的自我會越來越遙遠,所以請不要隨意給一個人貼標籤。
評價一個人要全面,請不要隨意貼標籤
每個人都不喜歡別人給自己貼標籤,特別是一些很不好的標籤,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既然大家都不喜歡,那麼就不要隨意給別人貼標籤。
不要因為別人的一個舉動、一個行為、一句話或者一個小小的事件,就去評判別人,去否定別人,這對別人是很不公平的。
我們評判一個人,要做全面的了解,甚至要長時間地相處才知道,未知全貌,不予置評,如果實在不能全面地了解,那麼就不要去評判了。
最好不要給任何人貼上標籤,不要只憑表面現象就去斷定一個人,你不是別人,根本不知道別人真正的思想,你也沒有走過別人所走過的路,也根本不知道一些真實的情況,別人是什麼樣,都由別人自己說了算。
《殺死一隻知更鳥》裡有一句話說的好:「你永遠不可能真的了解一個人,除非你穿上他的鞋子走來走去,站在他的角度考慮問題。」
我們在看待任何人和事物的時候,都要有一種清醒的思考事物的能力,不要輕易給別人下定義,就算是你的身邊人,你很熟悉的人,也不要以為自己很了解,總是以自己的主觀意識去評判,也許你的評價只是你對別人的一種固有的偏見,是一種誤解。
所以我們在任何時候都不要輕易給人貼標籤,或者不要去貼標籤,永遠保持一種客觀的不武斷的心態去對待別人,這樣你也不會給自己惹來一些麻煩,也會更好地處理一些人際關係。
----END----
作者簡介:土生土長的南方姑娘,用樸實的文字寫走心的文章,與你一起談情感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