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表面主要是由各種各樣的巖石組成,接近地心的巖石由於高溫高壓的原因,所以呈現出液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巖漿。對於普羅大眾而言,一般沒有機會能夠親眼看到巖漿的模樣。但是在各種電視劇以及電影中,巖漿出現了概率還是挺高的。在我們的印象中,巖漿往往都伴隨著火山爆發,從火山口中緩緩地流出。巖漿的顏色往往呈現出紅色,甚至是黃色,這是因為巖漿從火山口流出,溫度已經大幅下降了。
我們所看到巖漿的顏色,往往已經不是其本身的顏色了。相信許多人都聽說過色溫這一個名詞,指的就是溫度對顏色的影響。一個常溫狀態下的小鐵球,它的外表往往呈現出黑色。而當我們對這個小鐵球進行加熱的時候,小鐵球的顏色就會慢慢由黑變成紅,再變成黃,最後變成刺眼的白色。所以我們也可以根據巖漿的顏色來判斷其大概的溫度。白亮的巖漿往往可以達到上千攝氏度,而紅色的只有四百攝氏度左右。
巖漿由於呈現出液態狀,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而且巖漿存在於地殼的下面,所以巖漿的構成物質十分複雜。科學家們通過檢測,只能檢測出巖漿的主要構成物質是矽酸鹽,佔據了百分之八十以上。而剩下的部分十分複雜,包含了一些稀有金屬,有色金屬以及重金屬等,其中還包含了一些放射性元素等。
正是因為巖漿的溫度如此之高,對人類的影響非常巨大,所以當火山爆發的時候,當地的政府往往會第一時間撤離火山附近的居民。然而在2007年的時候,一名在火山口工作的工人不小心走了神,掉進了巖漿之中。通常情況下,我們都會認為這名工人已經難逃一死了。但是神奇的是,這名工人不僅沒有死,還奇蹟般地從巖漿中走了出來。
這是因為這名工人掉落的火山,是世界著名的低溫火山——輪蓋火山。輪蓋火山的巖漿由於溫度較低,甚至表面已經黑色的巖漿都還能流動。其次,由於巖漿的主要組成部分都是矽酸鹽,所以巖漿的黏稠度往往都很高。所以這名工人掉下去的第一時間,並不是馬上被巖漿吞噬。這名工人的感受應該是在滾燙的沙子上快速奔跑,馬上就逃了出來。
而且即使是滾燙到發光的巖漿,往往也有一種辦法能夠躲避巖漿的傷害,那就是著名的萊頓弗羅斯特效應。相信有不少的小夥伴都有過做菜的經驗,當我們把鍋燒熱的時候,如果這時候手上面
的水滴落到了鍋上,我們可以看到這顆水珠就像是一顆小球一樣在鍋裡面滾動。這是因為由於溫差過大,小水珠表面的水分子迅速氣化。所以,當滾燙的巖漿淋到我們的手上時,手上的水分子就會迅速氣化,形成一層保護膜保護我們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