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紅色基因 綠色發展

2020-12-16 央視新聞

近日,福建省三明市與中關村發展集團合作共建的三明中關村科技園正式開園,將重點發展智能互聯、生命健康等產業。

三明迎來「中國矽谷」,紅色老區轉型升級駛入綠色發展「快車道」。

「風展紅旗如畫」,1930年,毛主席率領紅四軍,途經福建三明時寫下《如夢令·元旦》。

三明的紅色歷史可以用「一區三地」概括:中央蘇區的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徵的出發地、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偉人革命的重要實踐地。

十八大以來,三明不僅傳承紅色基因,還深耕綠色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三明寧化生態茶園

作為中央蘇區的核心區,三明市寧化縣是紅軍長徵的出發地之一。

這片紅色故土,其發展一度面臨自然環境的挑戰。過去幾十年,寧化縣水土流失面積54萬畝,佔縣域總面積的14.8%。而淮土鎮,更是治理的難中之難。

近年來,鎮裡全面推行「以電代柴」直補農戶的政策,同時,大力發展油茶種植,力爭治荒與致富同步。

淮土鎮鳳山村的茶油品質好,農戶種植油茶樹積極性高。為抱團做大,鳳山村成立合作社,註冊「淮鄉」商標,村子還同步發展旅遊產業。

▲彩鷸戲水

三明市明溪縣位於全球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上,記錄發現野生鳥類300多種。

為打響「生態觀鳥+森林康養」品牌,明溪布局打造東、南、西、北、中五大觀鳥片區,實施國際候鳥遷徙通道保護和修復森林康養中心等項目,舉辦「生態觀鳥+森林康養」主題活動、國際觀鳥攝影大賽等。2017年以來,累計接待觀鳥遊客10萬人次,帶動收入約2億元。

▲坪上梯田蓮海

三明市建寧縣是 「中國建蓮之鄉」,種蓮歷史悠久。

為深入挖掘「蓮」特色,延伸產業鏈條、提高附加值,建寧食品加工企業運用國內先進專利技術,對蓮子、蓮芯、蓮葉、蓮梗、蓮藕等進行全方位的精深加工與綜合利用,研發蛋白粉和速溶藕粉等產品。

如今,建寧的蓮子種植面積穩定在5萬餘畝,幹蓮產值5億多元,成為建寧縣支柱產業和農民增收的主要產業。

傳承紅色基因,激活綠色產業,這是三明的發展新活力。

記者丨程昱

編輯丨張亞楠

美編丨江雨航

相關焦點

  • 福建三明:紅色文化「火」起來
    新華社記者許雪毅這個月,「風展紅旗如畫」紅色三明故事宣講團榮獲中宣部評選的「基層理論宣講先進集體」稱號。這讓三明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黨組副書記盧燕琴感到高興。她尤其高興的是,宣講工作得到一批年輕人的肯定。
  • "三明實踐"主題採訪活動綜述:撲下身子 講好三明故事
    傳承改革基因,堅持問題導向,堅定不移深化改革、破除體制機制弊端,醫改成為全國「樣板」、林改保持全國領先……三明用改革的辦法解決前進中的問題。從治藥控費入手,實行藥品零差率銷售,建立藥品耗材聯合限價採購「三明聯盟」……在市醫保局採訪後,記者們對三明醫改有了初步認識。那麼,究竟三明醫改的核心動力是什麼?成為全國「樣板」的內核是什麼?圍繞這些問題,記者們深入基層採訪尋找答案。
  • 推動綠色發展(135)丨福建三明:生態美、林業興、民眾富,全靠這「無...
    2002年6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習近平在三明調研時指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一時發展。」按照這一指示,2004年起,三明就開始頒布實施《生態功能區劃》,對生態區域進行保護性規劃。黨的十八大以來,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三明市頒布實施了一系列生態治理政策、制定了生態保護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其中明確提出要大力進行礦山治理,防治水土流失。
  • 衛星告訴你,三明憑什麼被稱為「寶藏城市」?
    衛星影像來源:天地圖   80多年前,3萬多名三明兒女參加紅軍、投身革命,紅軍到達陝北後,三明籍紅軍戰士倖存的僅有76人,這片紅色的土地上發生過許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成為長徵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中央蘇區的核心區、中央紅軍長徵的出發地、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偉人革命的重要實踐地,三明的紅色歷史可以用「一區三地」概括,在這裡,一個個紅色故事,就是一段段厚重的歷史,紅色基因在這片土地上代代相傳。   青山綠水是無價之寶   三明,滿眼都是綠色。
  • 綠色點亮未來——解碼「中國綠都」福建三明
    新華社福州12月18日電題:綠色點亮未來——解碼「中國綠都」福建三明新華社記者塗洪長、秦宏這裡的鋼廠是3A級風景區,這裡的民宿可以躺看星空,這裡的「林票」可以抵押貸款……走進地處閩中山區的「中國綠都」三明,綠色發展的新鮮事俯拾即是。
  • 三明新基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三明中關村科技園
    12月6日上午,三明中關村科技園正式揭牌開園。市投資集團所屬合資公司——三明新基建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第一批44家入園企業之一,在開園對接會現場籤約入園。擬在園區建設通導遙衛星應用示範基地,通過發射低軌道衛星獲取數據,利用通信、導航、遙感、5G、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技術,打造成果轉化和產業孵化中心,建設衛星大數據中心和應用專業產業園,為三明新基建公司的發展注入動力。三明新基建公司將認真借鑑中關村的成功經驗和模式,在科技、創新、創業孵化、項目運作、科技投融資等方面主動融入中關村經濟圈,助推我市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 風展紅旗如畫——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的三明探索與實踐(上)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三明老區蘇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從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山區特色產業增收,到保護綠水青山、「畫好山水畫」……總書記牽掛最多的是老區蘇區發展,關切最深的是人民生活。  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牽掛,浸潤著這片「風展紅旗如畫」的熱土。如今的三明人,牢記於心的是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受益最大的是結合實際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 傳承紅色基因 率先振興鄉村 努力打造美學經濟高質量發展典範
    近日,長沙縣開慧鎮黨委書記李坤明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作為烈士家鄉,開慧鎮將自覺把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湖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立足鎮情實際,主動傳承紅色基因、發揚革命傳統,努力把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迅速轉化為全鎮率先振興鄉村、推動美學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力。「總書記指出,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 三明答卷——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福建三明踐行記
    20多年來,三明市歷屆黨政領導班子和三明人民始終牢記習近平同志的囑託和期望,傳承紅色基因,深深紮根老區,一代接著一代幹,一茬壓著一茬推進,老區面貌變化日新月異——經濟總量邁上新臺階。三明國內生產總值從1996年的172.6億元增至2019年的2601.6億元,年均增長10.8%,2019年人均GDP首次突破10萬元大關,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 12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三明,共同聚焦這個主題!
    三明學院供圖11月28日,「弘揚建黨精神 傳承紅色基因」學術研討會在三明學院舉辦。三明學院校長潘玉騰教授在開幕式致辭,他首先對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誠摯歡迎,並指出三明學院作為三明這片紅土地上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始終銘記弘揚革命精神、傳承紅色基因的初心使命,不斷深入挖掘和助力保護本土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
  • 傳承紅色基因 唱響紅色主旋律
    綠色鋪滿了這個村莊,當你走進這個小村,你會發現,這個小小的綠色山村竟然是一個紅色的山村,曾經上演過一曲曲英雄的壯歌。這裡曾是中共汾陽縣委、汾陽縣抗日民主政府的駐地。1948年7月,汾陽解放,中共汾陽縣委汾陽縣民主政府從這裡走進汾陽城,因而這個村莊享有「汾陽西柏坡」的美譽,敖坡村地形險要,溝深坡陡,易守難攻,敖坡村是晉綏革命邊區最南端的抗日橋頭堡。
  • 「三明實踐」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高質量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三明市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對三明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按照「機制活、產業優、生態美、百姓富」的總體要求,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探索了符合本地實際的高質量發展有效路徑,形成了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獨具特色的「三明實踐」。11月的沙縣,天氣微冷。
  • 【開啟新徵程】向改革創新要動力——福建三明踐行新發展理念紀實之三
    90年前,毛澤東同志在福建三明寫下這首《如夢令·元旦》。三明,這塊傳承著紅色基因的土地,如今激蕩著改革活力。1997年4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同志來到三明調研時指出,今後的發展,要把握住「體制創新、市場導向、結構調整」三句話。
  • 三明實踐論|青山綠水,寫下高質量發展的生動註腳
    既要發展好經濟,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絕非易事。「花朵開放的時候花蕾消逝,人們會說花朵把花蕾否定了。然而事實上,它們在有機統一體中不但不相互牴觸,而且彼此都同樣是必要的。整體的生命就是這樣構成的。」這就是我們必須掌握的辯證法。綠色發展創造著發展機遇,生態優勢完全可以轉化為發展優勢。
  • 福建三明:改革護綠色 林業富鄉農
    新華社福州12月18日電題;福建三明:改革護綠色 林業富鄉農新華社記者秦宏「沒想到問題能夠順利解決。」今年7月份,福建省三明永安市洪田鎮馬洪村村民賴興益拿著村裡給的回購天然林的13萬元錢高興地說。三明泰寧縣杉城鎮長興村村民馮貴勤說,林票除了可分紅,還能交易或質押貸款,這一新的林改措施非常好。近幾年,分林到戶的山林經營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變化逐漸出現一些弊端。分散粗放經營導致林業難融資、林權難流轉,同時影響山林質量和效益。
  • 【三明實踐】福建三明:革命老村的紅色振興
    近年來,位於福建省三明市泰寧縣新橋鄉東部山區的革命老區基點村嶺下村立足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和生態優勢,成功打造了「遊擊隊員黃炳茂之家」、初心公園、紅色文化展廳、家風家訓堂、紅軍戰壕、嶺下蘇維埃政府舊址等旅遊景點,並大力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面貌煥然一新,走出了一條以紅色旅遊帶動生態鄉村遊、進而促進農民增收的鄉村振興之路。
  • 磐石市松山鎮:打造紅色引領「新引擎」,培育綠色發展「新動能」
    今年以來,磐石市松山鎮為深入貫徹落實 「紅色引領,綠色發展」理念,進一步挖掘紅色歷史文化,圍繞打造特色中藥材小鎮目標,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培育綠色發展動能,推進新理念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松山鎮依託原有村部,建成磐石市唯一一個以解放戰爭為主題的紅色歷史展館,同時打造磐雙線紅色文化長廊,深入實施「紅色講堂」和「紅色講解員」培育工程。今年6月末至7月初,全鎮15個黨支部的300餘名黨員和入黨積極分子到域內6處革命歷史遺址開展「重走抗聯路」等主題黨日活動。通過重溫紅色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把黨支部和黨員培養成為宣傳紅色文化的「橋頭堡」和「主力軍」。
  • 追尋紅色足跡 感受紅色情懷 傳承紅色基因
    為追尋紅色足跡,感受紅色情懷,傳承紅色基因,近日,駐馬店市第四中學組織四百五十餘名師生代表前往赴焦竹園鄂豫邊省委革命紀念館、老樂山研學實踐基地開展以「傳承紅色基因」為主題的研學社會實踐活動。這既是一次紅色之旅,更是一次綠色之行,一天的研學之旅,師生都受益良多。
  • 人民日報頭版報導福建三明:風展紅旗如畫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心三明老區蘇區發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從老區蘇區脫貧奔小康、山區特色產業增收,到保護綠水青山、「畫好山水畫」……總書記牽掛最多的是老區蘇區發展,關切最深的是人民生活。習近平總書記的殷切牽掛,浸潤著這片「風展紅旗如畫」的熱土。如今的三明人,牢記於心的是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受益最大的是結合實際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
  • 找準高質量發展支撐點——福建三明踐行新發展理念紀實之二
    但在後來的發展中發現,單一的產業結構給三明帶來不少煩惱:傳統產業產能過剩,效益下降,高汙染產業給生態環境造成巨大壓力。怎麼辦?三明人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堅持產業結構轉型不動搖,推動技術升級迭代不停歇,這座因工業而生的城市,正因發展新興產業而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