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時代,鹽鐵被壟斷,哪個朝代受的懲罰大?

2020-12-22 曉愛說音樂

古代刑法極其殘酷,普通老百姓在生活中需要小心,以免受到懲罰。在古代社會,死刑只有多種,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當時對老百姓刑罰的嚴厲性和犯罪的多樣性。

封建時代的市場經濟與近代完全不同,春秋時期開始出現鹽鐵專賣,到後來的朝代越來越多嚴峻。

如果在民間有私鹽走私案,哪個朝代的處罰最重?事實上從歷史上可以看出,各個朝代在這方面的規定都有很大的差異,但最重要的是宋以後的朝代。

君主制越集中,懲罰就越嚴厲

1、古代食鹽的社會地位直接影響到刑罰的標準

無論在哪個時代,鹽作為人類生活中最基本的物質,都具有很高的地位。

似乎每個人都離不開生活。雖然他不能像其他食物一樣為人體提供能量,但如果不參與日常飲食,人體功能會急劇下降,甚至影響生命安全。在古代,社會階級非常嚴格,他們之間沒有絕對的平等,然而在鹽面前,所有的生命都是平等的,沒有他,即使地位崇高,也難以生存。

對於這一重要材料,國家控制是一種非常明智的做法,以確保公眾能夠永久受益,從而避免搶佔事件的發生和對社會的危害公共安全。同時,市民可以以最低的價格獲得日常安保物資。

在古代社會,國家不僅重視物質對群眾的重要性,而且重視物質的價值。作為一個統治階級,君主想要從世界和錢財獲得寶藏。

鹽的價格非常有限,但當每個人都需要他時,他的價值將是大大增加,這可以為政府每年增加很多錢財。鐵也是農業社會必不可少的物質,政府敏銳而迅速地抓住了這些有利資源。

他們的價格和銷售渠道由政府定製,交易過程中產生的利潤歸財政部所有。自漢代以來,國家在這兩個項目中獲得的錢財是國庫重要的來源。

2、中央集權以後,鹽鐵的佔有越來越密切

每個王朝對這些重要材料的控制並不完全相同,為了獲得充分的市場份額,國家必須擁有強大的力量。國力很重要,此外,君主的權力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絕對規則可以使所有類中的材料更快地大量聚集在一起。如果有足夠的電力,一些偏遠地區就會缺乏有效的管理,這些地區很容易出現私自銷售的情況。當政府權力受到限制時,就很難考慮到這些違法問題,市場將變得非常混亂,如果是真正意義上的預防性懲罰,是比較難發揮的。

當君主的權力不足以在某些地區引起影響力時,這些現象將被反覆禁止。漢代是一條分界線,與歷代不同,他的統一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在早期,親民政策使公眾更容易接受,在漢武帝時期,國家有了新的發展計劃。要想更好地穩定社會,就必須有更多的財政支持。

鹽鐵專賣成為當時的財政補充,當時,帝王有一個很高的威信,所以這個系統非常完善。

「義動君子,利動貪人」,鹽和鐵是一大塊脂肪,在民間不斷流傳的過程中,難免會引起一些人的貪慾,冒著被處罰的風險去做一些違法的事情。自禁令頒布以來,政府一直沒有停止對相關行為的打擊。

中央集權程度越高,越是要負責和運作的事情,就越需要資金,禁令的執行就越嚴格。在這一時期,政府對官員的控制力度更大,可以更好地控制非法買賣。

在宋以後,懲罰力度大於其他朝代

1、根據銷售金額確定處罰標準

在宋之後,在國家的方向上有一個普通法,即君主的權利不斷聚集,需要約束的因素較少,因此相關政策的執行比較順利。在過去,有強烈商業意識的人,未經允許出售鹽、鐵,獲利頗豐,甚至常年經商進入小康生活。

當新政權到來時,這些人將不敢做繼續做生意。首先,搜索的力度比過去大得多,所有的關節和關節都有很重的防護裝置,除了日常巡邏和抓捕逃犯外,檢查流動人口是否攜帶鹽和鐵是一項重要任務。

與這兩種商品相比,食鹽的體積和重量都比較便於攜帶,因此從事非法活動的人更多。為此,徵集隊提高了偵察效率,他們利用鹽的熔化特性讓許多隱藏原形畢露。

此外,政府開始從根源上控制食鹽。食鹽生產需要很大的空間和大量的勞動力參與。很多人都在投資,很多人想從源頭上做些小動作,但宋之後,相關部門明確規定貢獻率每天都要固定。

如果有任何錯誤,所有參與者都應負責。因此在鹽田工作的人中,不僅要承擔過多的勞動,獲得極低的報酬,而且要小心。如果出了問題,不僅僅是提供勞動力,更有可能失去生命。

2、很難承受懲罰

過去的朝代,這裡的工作其實很窮,很難把細緻的工作延伸到每一個小角落,於是有的人變得膽大包天,偷偷藏鹽在民間販賣。

地方官員不僅沒有發揮監督作用,還與這些人合作,抓住優勢,實現錢權聯盟。在宋之後,對這些違反者的懲罰並不完全相同,懲罰的力度取決於他們偷的重量。

讓人害怕的是,即使是最小的重量,承受的結果卻是普通人扛不住。輕家庭勞動,重家庭生活難以保障。不管怎樣,罪犯的家庭已經被摧毀,犯罪將伴隨著家人一生。

古人有強烈的家庭意識,重視個人的名譽和家族。如果這些靈性的東西受到波及的影響,對他們的影響將是巨大的,甚至超過奪去他們的生命。面對這種高壓政策,明清時期的小販數量有所減少。如果只是懲罰金錢那麼簡單,這種事情可能會還在繼續增加。

宋代比許多時期更重視食鹽,他不僅對自己的食鹽嚴格愛護,而且對周圍環境中的食鹽也有很強的防範意識。當時,西夏的鹽在顏色、味道、用途和價格上都更令人興奮。

這一地區的產量相對較高,試圖進入東部市場,從而獲得巨額利潤。對於如此高性價比的食鹽,普通的消費者自然會愛上他。

雙方的貿易遠不止是貨物交換,試圖通過一種超越市場經濟控制的商品和商品的擁有者。

宋朝無論是從維護主權還是維護經濟利益的角度,都必須對這一對人民生活有重要影響的材料作出正確的調整。抵制從西方進口食鹽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措施,因此該國需要調動更多的部隊,以防止物資流入。

懲治走私犯事關民生大局

1、打擊走私的重要性

對如果沒有這種生活必需品的防治,不僅擾亂了市場環境,也不利於社會的整體穩定。對於封建的大國,國內穩定而不打仗是治國願景的最重要,一旦秩序混亂,人們的生產生活就無法進行,各地就會出現戰爭,紛爭不斷。

對於一個統一的國家,維穩是當務之急。影響社會穩定的因素很多,經濟力量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他的健康發展可以促進社會穩定,一旦生活必需品市場混亂,民心就會受到影響,社會就會動蕩。

因此鹽鐵製品,稍有變化都能影響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的商品,隨時都是國家關注物資的需要。

2、控制的程度與國家的穩定密切相關

從古代社會環境來看,如果政府如果沒有有足夠的必要材料,那麼其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將面臨很大的困難。

對於小農經濟下的社會來說,國家是一個硬體,沒有他,小家庭就難以維持。

結論:

對鹽鐵的控制貫穿於歷代王朝,系統最嚴厲的時代屬於宋之後的朝代。在這個時代,如果你做這樣的事,你很容易失去理智。從制度變遷中,可以看出國家實力與中央集權的關係,君主的權力越大,他就越有能力穩定社會。

對於市場經濟來說,這種嚴厲的措施可能會對其他行業產生一定的制約作用,這種手段的弊端使封建的大國在面對西方侵略時沒有防禦力量。

參考資料:

《鹽鐵官營》

《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

《鹽鐵專賣制度的特點和意義》

《鹽鐵官營制度的利弊》

相關焦點

  • 《鹽鐵論》信息摘抄
    鹽鐵論爭論的核心是桑弘羊之首倡導的國營壟斷和自由經濟之爭論,為當今的中國很有借鑑作用。《鹽鐵論》是西漢時期的一本政論性散文集。由西漢桓寬所著。西漢後期政論文集。原為漢昭帝時鹽鐵會議的文獻,後經桓寬整理而成此書。
  • 後世一直效仿的鹽鐵官營是經管仲提出
    大家都知道漢武帝時期採取的經濟政策包括鹽鐵官營,不過這種政策並非是漢武帝首創,而是由春秋時期的管仲提出來的。管仲是齊國著名的思想家、軍事家、政治家,號稱「春秋之首相」。是個撥於甕牖、名揚天下的賢相,官居齊國之上卿。 據《管子·國蓄》一文載,「夫民者親信而死利,海內皆然。
  • 中國歷史上最長的朝代是哪個?傳說有個朝代存在1600年!
    民間傳聞中國歷史上長達1600年的朝代,你知道是哪個嗎?
  • 為什麼鹽這麼普通的東西,古代官府必須要壟斷經營?
    低鹽症候群的患者輕則低血壓、水腫、身體無力,重則死亡,並且缺少了食鹽提供的微量碘元素,人還更容易得大脖子病,所以說鹽是生活必需品。而與唐朝和唐朝之前的朝代相比,宋朝及宋以後的朝代百姓,日均食鹽量雖然也超過了今天的中國人,但是已經處於了一個合理的水平,據《元史》記載:「兩浙、江東凡一千九百六萬餘口,每日食鹽四錢一分八釐。」
  • 看看中國歷代朝代的國土面積,你覺得哪個朝代更強大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下面給大家帶來古時候各個朝代的國土面積,你覺得哪個朝代最為強大。
  • 雖說中國有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但真正「封建」的只有這幾個朝代
    封建這個詞語源自《詩·商頌·殷武》:「命於下國,封建厥福」,意思是指封邦建國。據《呂氏春秋通詮·慎勢》載:「封建,即封邦建國,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賜親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自區域內建立邦國,即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相傳黃帝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備。」歐洲中世紀也曾實行類似的制度。封建之所以「封建」,離不開「分封」二字。
  • 哪個朝代最受歷史小說作者青睞?為什麼大神作家都偏愛明朝?
    ■網文講壇現場寫作歷史小說,網絡小說作者們往往會在真實的歷史大背景下,抓住歷史細節特徵、歷史文化元素等,按照自己的故事架構進行創作,在小說中突破歷史框架和走向,填補歷史的遺憾。哪個朝代最受歷史小說作者青睞究竟哪個朝代最受歷史小說作者青睞?
  • 古代的「鹽鐵專賣」,為什麼「鹽」比「鐵」還重要?
    賢良文學指責鹽鐵官營、酒榷等「與民爭利」,並把鹽鐵等官營視為民所疾苦的根源;而鹽鐵官營的倡導者桑弘羊為代表的一部分官僚則認為這些政策可以防止豪強做大,增加國家稅收,如果取消鹽鐵官營,就要增加其他方面的稅收,農民的負擔反而會加重。這次「鹽鐵會議」儘管對武帝時期的很多政策進行了調整,但鹽鐵國營並沒有被廢止。
  • 西漢鹽鐵會議:一場決定中華帝國兩千年治國方略的論戰
    之後他一步步升遷,成了大司農。 大司農就是主管國家財政事務的,和今天的財政部長相似。 但是呢,國營商業機構效率太低,普通商品也增加不了多少財政收入,所以,就不壟斷普通商品了,只壟斷鹽鐵這樣的特殊商品。 為什麼壟斷鹽鐵這樣的商品就能增加財政收入呢? 原因很簡單,比如說鹽,只要價格上漲不是太過分,你還能吃得起,你消費的總量就不會減少太多。
  • 《鹽鐵論》:西漢關於「國進民退」的大辯論,秦制下無解的鐘擺
    2、用桑弘羊計,「置均輸之官,籠天下之貨」,又行鹽鐵專賣和手工業官營之制,徹底制約工商業發展。簡單說,就是國進民退,國家壟斷了一切,控制了所有資源和生產。所謂國家控制了一切,其實也就是各級官員控制了一切,利出一孔,百姓也就只能受官員的奴役了。這樣一搞,民間自然也就沒了活力,天下財富也就隨之銳減。
  • 兩千多年前,中國就有很多「壟斷行業」,壟斷背後往往就是暴利
    秦商鞅變法,控制了山澤之利,還實行鹽鐵專賣。那時候山海產以鹽鐵為主,官府壟斷經營,寓稅於價,使百姓避而不徵,感覺不到稅。三國時期,兩晉重視專制購買,南北朝時期又恢復徵稅制度。隋唐前期,取消鹽稅,對鹽品實行與對其他貨物同樣的徵稅。唐安史之亂後,財政困難,重新實行食鹽專賣。歷代帝王都是這樣做的,尤其是宋元明清這千百年來,鹽課收入成為朝廷第二大財源,僅次于田賦。
  • 儒家學派是封建朝代的官方顯學,為何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銷聲匿跡
    在封建時代,儒家學派一直都是官方的顯學,尤其是在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大部分入朝為官的人幾乎都是儒家學派的繼承人。而在這樣的環境下,儒家學派也逐漸的一家獨大起來,但是在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那個被稱為當世顯學的儒家學派卻銷聲匿跡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中國兩千多年前,就有了很多「壟斷行業」,壟斷背後往往就是暴利
    秦商鞅變法,控制山澤之利,也實行鹽鐵專賣。當時的山海之產主要是鹽、鐵,官府壟斷經營,寓稅於價,使人民避免不了徵稅,又感覺不到徵稅。 三國、兩晉注重專買,南北朝時徵稅制復起。隋至唐前期,取消鹽的專稅,和其他商品一樣收市稅。唐安史之亂後,財政困難,鹽專賣又開始實行。後世的歷代王朝也是這麼做的,特別是宋元明清這千餘年間,鹽課收入成為朝廷僅次于田賦的第二大財政來源。
  • 偉大的《鹽鐵論》,偉大的思想交鋒
    武帝死後,受遺詔輔政的大將軍霍光與御史大夫桑弘羊,分據內廷與外朝,呈對峙之勢。桑弘羊深耕朝堂垂 60 年,掌控財權近 30 年,以其為核心結成的利益集團盤根錯節,非輕易可以撼動。霍光遂施展手段,於廟堂之上,給予不滿「桑弘羊經濟路線」已久的底層知識分子(亦即「賢良」與「文學」)以發聲渠道,對其實施打擊。
  • 《鹽鐵論》(一)
    元狩三年(前120年),為了應對因對外戰爭造成的財政虧空問題,武帝採納鄭當時的建議,下令實施鹽鐵官營政策,將原屬少府管轄的鹽鐵劃歸大農令,由國家壟斷鹽鐵的生產,並任命大鹽商東郭鹹陽、大冶鐵商孔僅為大農丞專門負責此事。桑弘羊由於善於計算經濟問題,仍作為侍中參與鹽鐵官營規劃,負責「計算」和「言利」之事。
  • 資治通鑑:鹽鐵會議背後的小心思,嘴上都是主義,心裡全是生意!
    於是,一場關於鹽鐵專賣等問題的辯論開始了。【解析】這就是在歷史上的意義極重的西漢鹽鐵會議,它產生的影響一直延續到現在。對於咱們普通人而言,鹽鐵會議討論什麼並不是我們關心重點。因為這東西,你知道了對你而言連茶餘飯後的談資都算不上,還不如說說哪個明星出軌更刺激。但是,圍繞上面這段材料,出現了兩個不同的聲音。
  • 細數中國歷史上的短命王朝,哪個朝代最有名?哪個朝代貢獻大?
    作者/樓下新垣在人們的印象中,在中華五千年的歷史中,隨便提起一個朝代,它的統治時間都在幾百年,這是大家對中國古代王朝的普遍認識,其實這些歷史上存在百年或者幾百年的朝代在中國歷史中是佔少數的,畢竟它們統治的時間比較久,所以發生的歷史事件也比較多,這樣一來大家對他們的了解自然就多了,於是這些統治時間比較久的朝代也就更有知名度了
  • 「泱泱大國,禮儀之邦」,封建朝代的人情味?
    到了春秋時期,中國出現了「禮崩樂壞」的時代,之後孔子提出了「克己復禮」,想要重新回到禮制社會,希望可以回到西周等級秩序井然的理想社會,於是主張推行禮制的普及。到了漢代,儒家文化發展到了鼎盛,隨之而來的,禮制文化也得到了重視,漢代儒家認為「禮」可以判定很多的問題,比如說「定親疏」、「別同異」等。
  • 三國後面是哪個朝代,三國後面是誰一統天下
    這樣一首耳熟能詳的中國年史順口溜是否已經把你拽回了中國的古代,即便是穿越相信很多人也是更願意選擇唐宋元明清這樣的朝代。俗話說亂世三國有爭議是傳奇,關於三國你究竟了解多少,三國後面是哪個朝代你知道嗎?三國後面到底是誰一統天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說說這一系列問題。三國後面是哪個朝代公元280年西晉滅東吳統一中國,至此三國時期結束,進入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