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孔子廟堂碑》李宗瀚藏本,日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孔子廟堂碑》,為虞世南撰文並書寫,是其最著名的代表作。原碑立於唐貞觀七年(633年)。碑高280釐米,寬110釐米,楷書35行,每行64字。碑額篆書陰文「孔子廟堂之碑」六字。碑文記載唐高祖五年,封孔子二十三世後裔孔德倫為褒聖侯,及修繕孔廟之事。為虞世南六十九歲時所書。此碑筆法圓勁秀潤,平實端莊,筆勢舒展,用筆含蓄樸素,氣息寧靜渾穆,一派平和中正氣象,是初唐碑刻中的傑作,也是歷代金石學家和書法家公認的虞書妙品。「僅拓數十紙賜近臣」(清楊賓《大瓢偶筆》)。據傳此碑刻成之後,車馬集碑下,捶拓無虛日。未幾火燼毀,武周長安三年(703),武則天命相王李旦重刻又毀。唐刻拓本今罕見。後唐拓本《孔子廟堂碑》流入日本,現藏日本東京三井文庫。《孔子廟堂碑》有數種,以唐虞世南所書最有名,故單稱《孔子廟堂碑》或《夫子廟堂碑》,多指此碑。此碑唐武德九年刻,原石早毀。傳世本多為重刻、翻刻,此拓為北宋拓本。
《孔子廟堂碑》虞世南撰並正書。原石刻成不久即損毀。宋代詩人黃庭堅詩有「孔廟虞書貞觀刻,千兩黃金那購得」句,可見宋代原石拓本已難得。唐長安三年(703)武則天命相王李旦重刻此碑,但唐末也毀佚。
傳世所見重刻此碑主要有兩種:一種在陝西西安,世稱「西廟堂碑」;一種在山東成武,世稱「東廟堂碑」。前者字肥,後者字瘦。西廟堂碑為北宋建隆、乾德年間(960-968)王彥超據武則天刻本重新摹刻,碑文34行,行65字。現存西安碑林博物館。東廟堂碑無刻立年月,有人認為是宋代刻,有人認為是元代刻。
國家圖書館藏此本即西廟堂本,為清嘉慶年間(1796—1820)拓。割裱本1冊,21開,高27.2釐米,寬14.5釐米。此本梁啓超舊藏並題籤、題跋。鈐「飲冰室藏」、「任公」、「雙濤舊主」、「啟超」等印。梁跋述及此本與他本優劣比較情況。
『圖文編輯 潛齋
圖文來自網絡版權為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