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經與經方淺談
好像中國能追溯的最久遠之歷史應為三皇時代。伏羲人首蛇身,蛇,龍之近親,是木德,木為萬物生始,故以之為紀元之始。木生火,然後是炎帝神農氏,火生土,就是黃帝了。三皇時代,只有三本書,我原以為《尚書》也很古老,後發現不過也止到五帝中的堯舜禹階段。
伏羲的《易經》,神農的《本草》,黃帝的《內經》,華夏民族最古老的三本書居然有兩本半都是跟人體工程學有關的。
扯這麼遠,是因為近年來有醫經和經方的討論。兩詞出自《漢書•藝文志》有醫經、經方、房中、神仙四家之說。根據《甲乙經》皇甫謐序言裡面,仲景本《伊尹湯液》之法,論廣而為《傷寒雜病論》;而伊尹經法本自《神農本經》之說,考伊尹為商湯宰相,治大國如烹小鮮,其時究竟離三皇時代多久不可考矣。直到隋唐時的《隋書•經籍志》才載:神農本草,四卷,雷公集注。眾所周知,內經裡面雷公是黃帝的學生,此處又提到雷公幫著炎帝神農整理了他的著作,我覺得可能有以下的可能,一是古人壽命自在,雷公先後向兩位聖主請教學問,一是神農氏說宣講的法門傳給了黃帝,黃帝再別傳雷公。又有說法,黃帝跟炎帝借兵一起打敗了蚩尤,才有現在的華夏民族,可見他們同時代。但是不管那種形式,我覺得其聖聖是道同的,本經和內經是道一以貫之的,不可劃分可也!
伊尹本《神農本草》創《湯液經法》,就如周文王廣八卦為六十四卦,仲聖《傷寒雜病論》垂辨六經—方證辨證之津梁,又如邵子《皇極經世書》至於《周易》也乎?
素問-靈素-明堂長針灸,本經-湯液-仲景長方藥,相輔相成,一如他們聯合作戰,打敗邪惡勢力,共奠華夏之基一樣,三墳之書,共同奠基了中醫之基,實不可分割,一以貫之也乎!
至於近現代,考古發現不少「上古」醫籍,如長沙馬王堆醫書十四種:《足臂十一脈灸經》、《陰陽十一脈灸經》甲乙兩種、《脈法》、《陰陽脈死候》、《五十二病方》、《卻穀食氣》、《導引圖》、《養生方》、《雜療方》、《胎產書》、《十問》、《合陰陽》、《雜禁方》、《天下至道談》等。四川老官山扁鵲醫書的面世等等。如何理解這些古醫書?其實在《漢書》裡面就記載過醫經有好多家,經方有好多家,都是自古以來傳承的派系可能有異同。陳修園先生在考證內難關係的時候就有這樣的論述:難經出,更洋洋。(洋洋,盛大也。《難經》八十一章,多闡發《內經》之旨,以補《內經》所未言,即間有與《內經》不合者,其時去古未遠,別有考據也。秦越人,號扁鵲,戰國人,著《難經》。)有幸親臨當代周易大家,援易入醫解讀《內經》,發願直接跟歧伯黃帝對話的龍圖先生教誨,也曾論述:難經不知誰所著,對於經而言就象湯頭歌訣之於湯液經法。都是近似的離經的,自成一家。史記和漢書都沒有記載秦越人著,文中言去聖久遠各自是其說,又斷非黃帝後不久所作。當是張仲景之前坊間流傳之書,有師一得之作。我見難經離經甚遠,為一得之工則可,為大明師法實在不可。我的看法是:在古時相傳都是把醫術高超,專以活人的人都稱為扁鵲,我感覺這個稱呼穿越了時間空間,有點像西藏的活佛轉世,大寶法王的名號,傳了十七世千多年。不過以我現在水平又不知道難經作者究竟是哪個級別的人物,菩薩級別,羅漢級別,還是祖師大德級別?
中醫的這種經藏傳承情況,就如佛法的法寶,開始都是大聖人所宣說的,後人傳承有派系側重異同很正常,這就是上古有醫經經方多家傳承的原因。更需要祖師大德的出世來助佛行方便教化,這就是扁鵲倉公,仲景天士輩的功德。
戊戌三月初八日謝勝藍證誠恭錄
歡迎關注扶正學堂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