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古代史》:"越南的歷史,就是一部中國的侵略史"。
誠然,古代的中原王朝實在是太過於強大,以至於很長時間都不將越南這個不毛之地放在眼裡,還多次將其納入自己的版圖,即使越南獨立,也不過是"外王內帝"的中國藩屬國。
因此,時至今日仍然有很多越南人充斥著"仇華"的情緒。相信去過越南歷史博物館的人,會發現,幾乎越南的民族英雄都是"抗華英雄"。
(一)、恩將仇報,過河拆橋
同時在越南遭受法國殖民者入侵時,自身難保的清廷無動於衷,甚至還多次設法將入越抗法的劉永福,排擠出去。所以,越南民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都對中國沒什麼好感。
不過二戰爆發以後,越南共產黨成立,在其努力之下終於在1945年獲得了名義上的獨立。但胡志明和黎筍等人只掌握著"古越南領土"也就是越南北部,至於佔城還有湄公河三角洲一帶,則由南越統治。
而南越的背後有西方國家撐腰,所以總是想方設法的打擊北越。雙方從1955年開始,就摩擦不斷,終於在1961年全面爆發了戰爭。雖然北越軍隊的戰鬥力十分頑強,但終究是不敵裝備精良的美軍。無奈之下,胡志明多次派黎筍前往北京,向中國求援。
越南與中國唇亡齒寒,而且都是社會主義國家,都緊密的圍繞在蘇聯的周圍,而且美軍還製造了北部灣事件損害了中國的利益,出於各種原因1965年中國從廣西增兵越南。雖然有過在韓戰中與美軍的作戰經驗,不過美國人的軍備實在是太過完善。
儘管如此,中國抗美援越部隊仍舊克服一切苦難,迎難而上將美國拉入了戰爭泥潭。美國民眾都對越南戰爭嗤之以鼻,終於在1973年戰爭結束,而北越統一了全境。不過胡志明似乎對中國並沒有太多的感激之情,反倒是覺得這理所當然。
或許是"鬥米恩,升米仇",又或許是對中國的忌憚,他廢除了華語和漢字在越南的地位,儘可能的消除一切中華元素。黎筍繼任以後,變得愈發瘋狂。
當時中蘇關係已經交惡,而中國又秉承和平崛起的外交理念,能幫著越南實現夢想的只有老大哥蘇聯。
所以,在七十年代越南與蘇聯越走越近,與中國越來越遠,完全忘記了當初中國軍人是如何幫他們打的天下,又是如何維護他們。
那時的越南在東南亞不可一世,"打敗了美國"又有蘇聯裝備加持,自封為"世界第三軍事強國"。在1977年柬埔寨的紅色高棉,不斷地攻擊越南邊境,這正好給了越南出兵的藉口。次年,越南就在蘇聯的幫扶下出兵柬埔寨。
而柬埔寨是中國的盟國,兩國關係十分交好。同時,日益膨脹的越南又不斷往中越邊境推進,還朝著民房無差別的投擲炸彈。
(二)、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當時的中國面對外界壓力應接不暇,北面有蘇聯的陳兵數萬,東南又有臺海一觸即發的矛盾。因此,對越南的一些過分舉動向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不過越南實在是太有"勇氣",步步緊逼,直到1979年小平同志訪美歸來以後,宣布對越南發動自衛反擊戰,《人民日報》告誡越南"勿謂言之不預也"。
那麼,中國為何會選在這個時間節點動手呢?這場戰爭又給越南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其一,是小平同志此行表示中美關係解凍,美國不會在中越戰爭期間,從中作梗,趁虛而入。
其二,則是中國向世界的表態。通過這次行動,告訴歐美國家,自己與蘇聯恩斷義絕,也算是納了一份投名狀。
其三,則是對越南的懲戒。它的種種行為嚴重侵害了中國的利益,中國要用實際行動告訴它"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
這次中越戰爭結束的異常之快,滿打滿算也就一個月的時間。而中國解放軍卻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攻克了越南二十多座城池,以傷亡兩萬五千人的代價,致使越南軍隊連帶民兵死傷近十一萬。雖然雙方都宣布了自己勝利,但到底哪方取勝,結果已經不言而喻。
那麼,這場對越自衛反擊戰,給越南最後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首先,延緩了越南的發展步伐。經此一役,越南剛剛建立還沒有成熟的北方工業化體系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而且當時的越南窮困潦倒,人口又十分稀少,中國軍隊摧毀的物資大部分都是此前中越交好時,無償援助過去的。
自己燒掉自己的東西,那也無可厚非,而這些卻都是越南的"命根子",沒了中國援助的生產資料,短時間內蘇聯的物資又不會提供過來,別說工業發展,就算是基本的溫飽都會成為問題。
而越南對這場戰爭很不服氣,黎筍非但沒有沉思自己的過錯,反倒是時時刻刻的想著再度反擊。於是他在者陰山與老山一帶陳列重兵,與中國軍隊展開了一場持續十年的拉鋸戰。
在此期間,越南軍隊死傷無數,而中國則是各個軍區輪番上陣,儼然把越軍當成了"演習目標"。不論是對越自衛反擊戰還是兩山輪戰這些傷亡都是中國軍隊能夠承受的起的。
而越南則不一樣,它幾乎是傾盡所有去攻打中國。因此,十幾年內越南的人口一直沒有得到恢復,今天越南男少女多、男女比例失衡,就是因為當年的常年戰爭。
所以,對越自衛反擊戰雖然只持續了一個月的時間,但對越南的經濟發展帶來的影響長達數十年。
自那開始,越南的領導人就再無心搞經濟建設。以至於1985年長徵上臺時,越南都到了崩潰的邊緣,他才在大會上當著所有人的面掩面痛哭,即使不是自己的過錯,也向民眾道歉。可到頭來,越南還是要模仿中國,搞改革開放。
(三)、自不量力,自食苦果
其次,則是令蘇聯看到了越南的虛弱,也看到了中國的強大。越南不論是進攻中越邊境,還是發動兩山輪戰,都是得不償失的舉措。它自己傷亡無數,卻陰差陽錯的把自己變成了解放軍的練兵場。
在中越戰爭和兩山輪戰中,解放軍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並加以改正,由此變得愈發無懈可擊。而越南的士氣,則在一次次失敗中跌落到了谷底。以至於蘇聯對它失去了信心,轉而去幫襯另一個與中國有邊境糾紛的國家——印度。
很多時候,蘇聯承諾給越南的武器裝備都反手給了印度,還陸續為其提供了近100億的援助。蘇聯在中越戰爭中,發覺越南只是有野心,但實力不濟。
不過它並未完全放棄越南,只是不斷的給它開空頭支票,給它畫大餅。而越南則跟著蘇聯,在"修正主義"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再次,則是導致越南人口銳減。越南有著美麗富饒的湄公河三角洲,而且常年雨水豐沛,熱量也很充足還有舉世聞名的佔城稻。
這樣一個國家,即使發展內循環也能滿足自給自足,不過它的人口本來就不多,又經歷了抗法戰爭,越南戰爭,再加上中越戰爭和兩山輪戰,男丁實在是少得可憐。導致大量的土地荒蕪,無人耕種。
而人口是一個國家強大的資本,不論是生產發展還是軍隊建設都仰仗著人口。除非越南願意像日韓那樣完全的仰仗美軍,那就不用發展軍事。
可兩國畢竟有過戰爭,越南也算是一個頗有骨氣的國家,它想成為大國,想成為強國,而沒有人口,這一切都只能想想而已。所以,中越戰爭是壓倒越南大國夢的"最後一根稻草"。
那麼,為何越南如此的兩面三刀,在中國幫著其建國以後不久,就毫不猶豫的翻臉呢?
首先,就是歷史原因。越南一直覺得中國人是在侵略他們,甚至比法國還要可惡。因此,對中國一直心存忌憚,也總想著強大後一雪前恥。越南總是把中國視作假想敵,認為中國是它們前進路上的最大阻力。
其次,則是國際形勢。越南與中國交鋒,主要還是做給蘇聯看的。它想一戰成名,讓蘇聯收下自己這個"小老弟",也想通過戰爭告訴整個華約,越南與中國勢不兩立。只有這樣,蘇聯才能誠心誠意的帶著它"玩"。
再次,這也是越南的野心膨脹。因為它對中國毫無感激之情,所以在國內編造謊言稱越南戰爭是自己打贏的,沒有中國人的功勞。
當謊言說多了,可能自己也會信以為真。所以,越南覺得自己能戰勝美國,那中國自然是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