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越戰爭,中國打了勝仗,美國反而是大贏家?

2020-12-23 騰訊網

誰都無法否認,1979年最震撼的一件事就發生於當年1月1日——中美建交。

實際上,兩國建交的第一個變化很快浮現:2月17日,中越爆發邊境戰爭,中方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

這場戰爭是中美兩國建交後的首度合作,中國擊敗了越南,而美國則贏了越南背後的蘇聯。

20世紀70 年代,中蘇關係降入前所未有的冰點,曾經的夥伴反目成仇,一些處於觀望態勢的國家則趁機選邊站。越共於1975年成功統一南北越,志得意滿,不可一世,高調站到了蘇聯一邊,而其鄰國柬埔寨則立場親中。

中蘇不睦的勢頭蔓延到東南亞,越南於1978年12月進攻柬埔寨,並在1979年1月7 日攻克首都金邊,在柬埔寨成立了親蘇政權。中國忍無可忍,於2月17日對越開戰,中國稱這場戰爭為「對越自衛反擊戰」。

當時中國的態度很明確,對越作戰是「為了支援柬埔寨人民反對越南侵略擴張的正義鬥爭……爭取我國邊境的和平穩定」。

中方希望速戰速決,而事實上,第一階段的戰鬥很快結束,打了不到一個月,中國便已撤軍。1979年中越戰爭後,兩國持續爆發軍事衝突,歷時十年,史稱「兩山輪戰」,最後中國收復了老山和者陰山地區。

以往分析中越戰爭的觀點,看到了中蘇之間的隱形對抗,但很少看到中美之間的合作。

當年,中方很擔心蘇聯和越南的同盟,甚至覺得蘇聯軍備持續擴張,會在1985年前後發動對外戰爭來轉移國內矛盾,而對外戰爭的對象,無疑是中國。

中方決策者相信,蘇聯的計劃極有可能是和越南聯手,南北夾擊中國。於是中方決策者認為必須先採取行動,以軍事行動重創越南,拖垮蘇越同盟。

在考慮跟越南開戰造成的後果時,中方認為此舉表明了中方反對蘇聯擴張的態度,證明了中國的價值,而西方將以資金和技術支持中國進行改革開放作為回報。

向西方表達誠意,對於中國的改革開放是極為重要的一步棋,而表達誠意最好的「投名狀」,無疑就是對西方的敵人蘇聯以及蘇聯的盟友越南進行敲打。

其實,早在1979年1月,鄧偉人到訪華盛頓與美國總統卡特會面時,就表達了出兵越南的意圖。據美國《外交家》雜誌披露,美國表面上雖然反對中國的行動,卡特也曾寫信勸告中國撤軍。

但事實上,「勸架」只是一種姿態,美國暗地裡一直在支援中國的作戰,比如說向中國提供衛星信息,透露蘇聯軍隊在中蘇邊境的一舉一動。有一種觀點認為,就是因為美國的情報顯示蘇軍沒有做好準備,中國才放心跟越南開戰。

另外,1979年中國代表團離開華盛頓時,卡特的國家安全顧問,也是美國戰略智囊的布熱津斯基親自到停機坪道別,以示支持。在中越戰爭期間,布熱津斯基每天也會和中國代表會面,提供美方搜集的軍事情報。

從以上角度來說,中越戰爭的客觀效果,是讓中美開始互相欣賞,並進入了外交關係的蜜月期,美國不再視中國為威脅,反而將中國視為夥伴,於是在金融和技術方面,加強對中國改革開放的支持。

因為美國態度的改觀,一眾西方國家也改變對華態度,紛紛與中國合作,中國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當然,在這場四方博弈中,獲利最多的還是美國。

美國與中國建交,不僅消弭了一個難纏的對手,同時也多了一個有實力的朋友,一來一回,美國大賺,最終美國得以集中優勢資源擊敗了蘇聯,成為20世紀末唯一的霸主。

回顧這段歷史,可以說中國用一場「對越自衛反擊戰」,為自己的改革開放打開了局面,同時,也助美國一臂之力,讓它登上了不可一世的巔峰。

相關焦點

  • 中越戰爭,1979年不是只打了一個月嗎?為何說打了十一年?
    中越戰爭是我們最後一場戰爭,因為這場戰爭我國獲得了幾十年的和平發展。由於中越戰爭當時的國際形勢十分複雜,所以中國不得不快速結束戰爭。那場戰爭是為改革開發所鋪墊的,在任何一個國家的發展中,為了能夠有更好的發展都不得不去面對一些戰爭。
  • 1979年中越戰爭:侵犯邊境,搶我國土,解放軍被迫自衛反擊
    誓師動員大會 中越邊境自衛反擊戰爆發的原因 1979年1月,越南軍隊宣布進入一級戰備狀態,在中越邊境全線加緊作戰準備
  • 大國博弈之中越戰爭
    1979年2月,面對越南政府無賴行為,多次無理挑釁中國政府底線,並侵犯,打傷邊境同胞,入侵國家柬埔寨,為了能使國家長久穩定人民生活幸福,中央政府決定對越南實施軍事打擊!1979年2月17日,中越戰爭打響中越戰爭廣義上來講,就是大國之間博弈後留下的產物!
  • 越軍官方資料:越軍內部對1979年的中越戰爭,存在有不同看法!
    1979年2月至3月,中國和越南之間爆發了一場震驚世界的邊境局部戰爭。從越南的角度出發,他們把這場短暫而激烈的邊境戰爭,稱之為「北部邊界保衛戰」。這場戰爭的結果是,越南方面遭受了相當慘重的損失,武裝力量傷亡5萬人以上,有21個重要城鎮(包括3個省會)被攻佔,邊境地區針對中國的軍事設施和防禦體系完全被摧毀。
  • 中越戰爭爆發後,美國給蘇聯打了一通電話,蘇聯放棄出兵援助越南
    1976年,在蘇聯的支持下,黎筍開始推行「印度支那聯邦」計劃,企圖吞併整個支那半島,嚴重威脅到了中國的安全。加上中國和美國的關係解凍,讓蘇聯更加著急,戰略壓力更大。 1979年初,我國副總理訪問美國時指出:「蘇聯在世界各地擴張,這對全世界來說非常危險。」我國領導人訪問美國後不久,中越戰爭就爆發了。
  • 1979年中國打越南只用了一個月,邊境輪戰為什麼要打10年?
    不過,雖然建國後我國沒有參與過大規模的戰爭,但在領土、邊境受到威脅時,我國還是毅然派出了軍隊,消滅了邊境地區的安全隱患,和越南進行的自衛反擊戰就是如此。不過,在與越南作戰時,我軍1979年明明在一個月內就取得了勝利,為什麼邊境衝突卻打了十年之久呢?在近代以來,越南曾一度淪為法國的殖民地,在二戰中又被日軍佔領,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陷入被殖民和侵略的困境。
  • 1979年中越戰爭,面對56萬中國陸軍,越軍總指文進勇制定3條戰術
    1979年中越戰爭,面對56萬中國陸軍,越軍總指文進勇制定3條戰術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後期,飽經戰亂的越南在得到了中國的援助下,趕走了侵略者實現了統一。
  • 1979年,中國發動對越自衛反擊戰,這場戰爭給越南帶來怎樣的影響?
    雙方從1955年開始,就摩擦不斷,終於在1961年全面爆發了戰爭。雖然北越軍隊的戰鬥力十分頑強,但終究是不敵裝備精良的美軍。無奈之下,胡志明多次派黎筍前往北京,向中國求援。 越南與中國唇亡齒寒,而且都是社會主義國家,都緊密的圍繞在蘇聯的周圍,而且美軍還製造了北部灣事件損害了中國的利益,出於各種原因1965年中國從廣西增兵越南。
  • 1979年對越反擊戰,作戰的雙方是中越,最丟臉的卻是蘇聯
    抗美援朝是聯蘇,對越反擊是聯美,這兩次戰爭都為中國打開了戰略局面,尤其是對越反擊,擺在檯面上的是狠狠懲戒了囂張的越南,不過間接也打了蘇聯的臉,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從戰爭的經過與各方的表現就能看得出來!1979年2月17日,我國開始自衛反擊,沿著越南北部的六個省展開軍事行動,越南也有少許準備,在這一代布置了如316A這樣的主力師,但是面對著我國的強大軍力,還是明顯不夠看。於是越南一邊嘴硬,表示要狠狠地還擊中國,另一方面當天就向蘇聯方面求援。
  • 1979年中越戰爭,為何偏選許世友?能勝任大兵團作戰者,為數不多
    1979年中越戰爭,為何偏選許世友?能勝任大兵團作戰者,為數不多如果要問,在諸多上將中,誰的軍事能力最強,恐怕也是眾說紛紜,一時半會兒說不出個結果來。不過,要是問誰的群眾緣和傳奇故事最多,恐怕就是許世友將軍了。
  •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中越雙方損失的最高將領是誰?
    1979年2月17日,中國對越南自衛反擊戰拉開戰幕。經過一個月的激烈交火,雙方停止戰鬥。其後,又不斷產生邊境摩擦,直到1989年中越雙方才真正偃甲息兵。 戰爭自然免不了死亡。中越戰爭期間,中國和越南各自損失的最高將領是誰呢?
  • 中越戰爭,我軍打贏諒山戰役後,為什麼會突然撤軍?
    今天我們接著講中越戰爭的諒山戰役,這次戰役解放軍大獲全勝,本可以繼續擴大戰果,但是指揮部突然收到國內的命令:迅速撤軍,撤回中越邊境線上。那為什麼解放軍要撤軍呢?
  • 1979年中越戰爭,149師攻克沙巴縣後「違反規定」:把商店搬光!
    1979年中越戰爭,149師攻克沙巴縣後「違反規定」:把商店搬光!1979年初春,保衛南疆對越反擊的戰鬥打響了。在此之前越軍屢屢進犯中國邊境,製造了一起又一起的流血事件,在屢次勸告無效的情況下,中方才被迫進行了自衛還擊。
  • 中越戰爭為什麼會爆發,越方損失多少?越南教授用數據給出了真相
    倒向蘇聯一方的越南在蘇聯的唆使下,開始在我國邊界蠢蠢欲動,1979年我方終於忍無可忍,對越南發起了自衛反擊戰。在這場戰鬥中,我們讓越南乃至整個世界見識了中國的軍人不是好惹的,沉重地打擊了越南的囂張氣焰,保衛了我國的合法權益。
  • 在中越戰爭中,三十萬陸軍參戰,中國海、空軍參戰了嗎?
    中越戰爭,又被稱為對越自衛反擊戰,指的是197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邊防部隊對於越南部隊的挑釁而發動的一場戰爭。這場戰爭的起因大家都知道,也就是蘇聯指使越南敵對中國,在中國的邊境搞事情所引起的。面對這樣的情況,中國發起反抗,在短時間內就佔領了越南二十多個主要城市,可以說是佔據了整個越南。
  • 中越戰爭往事:中越之間的十年輪戰,到底是怎麼回事?
    這也好比建國之前的中國和蘇聯一直是一對令人羨慕的兄弟,可是兄弟倆最後也因為利益分道揚鑣,而當時一直仇視中國的美國卻接洽看中國,而蘇聯則把新的盟友看向越南,於是中越戰爭爆發,越戰的往事依舊曆歷在目,十年輪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中越十年輪戰,中國最擔心的是什麼呢?中越戰爭的爆發從客觀上來講依舊是一場與利益相關的戰爭。
  • 1979年中越戰爭:麻慄坡陵園裡3對胞兄弟烈士,第3對的父親不一般
    1979年中越戰爭:麻慄坡陵園的3對胞兄弟烈士,第3對的父親不一般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暗流湧動,自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後,我國又經歷了珍寶島自衛還擊戰、對印自衛還擊戰,以及後來的對越自衛還擊戰。
  • 1979年中越戰爭,戰績最好的163師,幾人立一等功,烈士佔多少?
    1979年中越戰爭,戰績最好的163師,幾人立一等功,烈士佔多少?1979年2月初春,北方還處於天寒地凍時,南疆邊陲對越自衛還擊戰已然打響。
  • 歷史的天空:中越戰爭爆發前的排華事件
    由於歷史原因,中國有100多萬華僑居住在越南 ,其中在西貢(胡志明市)就生活著60多萬華僑。1955年,中越兩國就華僑歸屬問題達成過協議,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雙方確認旅居越南北方的華僑,在和越南人民享有同樣權利的前提下,按照自願原則,可以逐步轉為越南籍公民。
  • 中越戰爭都過去了40年,為什麼越南沒動靜?原來他們丟了一樣東西
    中越戰爭都過去了40年,為什麼越南沒動靜?原來他們丟了一樣東西著名理論家楊絳說過:「所有的選擇都要付出代價,沒什麼選擇是十全十美。1979年2月17日,中國派遣30萬解放軍參與戰鬥,企圖教訓一下越南忘恩負義的行為。這場戰爭自爆發後到結束,我軍用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就大獲全勝。那當時我們到底有哪些優勢,能夠取得如此令人驕傲的戰績呢?主要有3個方面:第一,思想上做足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