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掉進40多米的橋墩,被水泥封存前喊道:大橋修好後告訴我

2020-12-22 西風原上

《天路》裡有句歌詞"那是一條神奇的天路,把祖國的溫暖送到邊疆。"這首歌詞中所指的天路便是川藏公路,這條公路南北線共長4600米,被稱為是全世界最危險的公路。

而在這條公路上還有軍民的血肉。其中令人深刻的便是以血肉築進橋墩的年輕戰士——熊漢俊

一心報國,投身建築

熊漢俊1944年出生在江西省,而熊文俊的童年便是陪伴著新中國的成立、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首要任務就是重新建設,恢復生產發展。發展第一步,首先要有路。但在建國初期,剛剛結束戰爭動亂,對於公路的建設是不小的挑戰,無論是技術方面還是資金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難題。

人是第一生產力,我國最不缺少的就是能吃苦,敢挑戰的人。一腔熱血為報國。面對國家建路方面的緊急號召,不少年輕人投身到建路工程中去。

對於修建公路,最大影響因素便是地勢,眾所周知,在我國有一大高原便是青藏高原。面對青藏高原的險峻地勢和新中國機械化極低的情況,公路的修建可謂是"挑戰不可能",但通路的任務迫在眉睫,國家需要一批不怕苦不畏苦的年輕人參加建設,這時,熊漢俊報名入伍,作為一名鐵路兵,投入到川藏線的建設中去。

那時是1963年,川藏公路中的成昆公路建設可謂是很大的挑戰,成昆公路起點是成都平原,中途需要橫穿我國的橫斷山脈,雲貴高原等地形複雜的地方。

川藏公路分南北兩線,北線長約2412公裡,南線2146公裡,而北線的建設是中國最險峻的公路,被稱為"世界公路災害的百科全書。"

對於這些,熊漢俊沒有退縮,即使天氣炎熱或苦寒,即使隨時會有山體滑坡而送命的風險,他都不在乎,只要能建設好這條公路,他就渾身充滿幹勁。

熊漢俊勤懇踏實,從來沒有過什麼怨言,對於這樣的士兵,上級很是欣賞他,他的戰友們也很是敬佩他的精神和毅力。但是對於這樣優秀的年輕人,惡劣的自然環境並沒有手下留情,而是無情地吞噬了這個年輕的生命。

英勇獻身,不負使命

在整條公路的建設中,難度係數最大的便是怒江大橋。該橋蜿蜒在龍川江地勢陡峭、奇峰聳立的大峽谷中,是成昆公路中最為險峻的橋段,橋下便是洶湧湍急的怒江。

那是在1965年,在整段怒江大橋中龍骨甸大橋的修建工作中,熊漢俊負責七號橋墩的澆灌工作。在澆灌工作正常進行時,經驗豐富的熊漢俊發現在整個橋墩上有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很可能導致工作的失敗。

熊漢俊腦子還沒來得及多想,身體就習慣性地衝過去,想要叫人來一起修復,就在這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熊漢俊腳一滑,跌落在高達40米的橋墩裡了,當時的澆灌工作正在進行,水泥剛剛澆灌進去,並沒有幹,熊漢俊立刻便被水泥淹沒

那時熊漢俊疲憊至極,根本沒有辦法掙脫。當他的戰友們看到他時,發現他一隻手指著天空,握著拳。那時他深知自己沒有辦法脫險了,面對著自己即將結束的生命,看著周圍急切想要拉出他的戰友,他大聲喊道:"大橋修好後告訴我。"

隨後,水泥無情地落下,他被淹沒了,他的軀體和大橋混為一體。當時,熊漢俊才21歲。他的戰友們看到這一幕,無不熱淚盈眶。後經戰友回憶,當時熊漢俊並不是腳滑跌落,在此之前,他連夜工作,早就體力不支了。

熊漢俊,一位真正的英雄,在國家需要時響應號召,不畏艱險,只想為國家出一份力。在面對死亡時,無怨無悔,心裡唯一想的還是公路的建設工作。

怒江兩岸埋忠骨

在怒江的建設中,還有一件感人肺腑的事情,那是一個排的故事。

在修橋時,需要炸開山體,為後來的修建做準備。負責炸山體的是解放軍54師162團2營4連的工兵排,他們奉命在江岸上的絕壁開鑿石面。可是山體不穩,當時技術受限,只能人力檢查,之後用炸藥包炸開。

就在一名士兵檢查炸藥時,不幸被山體掉落的巨石砸中。當時他的工作還沒有完成,這個關乎到大橋的修建,必須完成任務。他的戰友們前赴後繼地投入到這個任務中,但都被落石砸進了怒江,壯烈犧牲。

最後任務完成後,面對無一生還的隊伍,這位排長,仰天哀嚎,最終眼含熱淚衝著怒江大喊:"我也來了。"縱身躍入滾滾怒江中。

參加這個任務的總共35人,他們完成了任務,為此獻出了生命。

川藏公路北線2400公裡,在修建時總共有3000餘名的軍民犧牲,平均每不到一公裡的地方就有一位犧牲者。川藏公路是英雄鋪建的路,是血肉築成的路。

現在,我們只知道川藏公路是世界上最高、最險、最長、工程量最大、修建速度最快的公路,是世界奇蹟之一。在我們乘坐火車前往西藏時,只會看著窗外,讚嘆風景的美好。

卻殊不知,這樣的風景,是幾千人用他們的生命換來的我們現在所有的安穩、便捷、舒坦都是經過無數人幾代人的血汗,披荊斬棘用生命鋪下了這平坦的大道。

幾十年後,中國強大起來,對於川藏公路的修建有了成熟的技術,但即便這樣,在重新修建怒江大橋的時候,刻意避讓了橋墩,其他所有舊的橋墩全被拆除,只剩下唯有血肉之軀七號橋墩留下,將永遠佇立在那裡。像是一個紀念碑一樣,永遠被人們銘記。

在災難片中的波濤洶湧、山崩地裂的情景,都曾出現在川藏線上,我們無法想像也不敢想像前輩們的悲壯經歷,但是我們應該永遠將其銘記。

"一腔熱血乾坤變,億萬紅心赤縣新",這是前輩們的決心,是他們生命的演繹。在中國發展中有無數名熊漢俊,無數名滿腔熱血報國不懼生死的人們。現如今的後輩也應有此覺悟,不負為中國人。

相關焦點

  • 戰士掉進40多米深橋墩,被水泥封存前大喊:大橋修好之後告訴我
    雲南的龍骨甸大橋7號橋墩上赫然寫著"熊漢俊烈士千古,昆明鐵道老兵"。這個橋墩上曾經犧牲了一個烈士—熊漢俊。自此,經過這裡的每一列火車都要鳴笛30秒,以此來紀念這位英雄。1.熊漢俊也自知無法活下去,便在最後的時刻喊出"大橋修好之後告訴我",隨後水泥和砂漿將他永遠地掩埋進橋墩之中,守護著龍骨甸大橋。當時現場作業的戰士們提議把大橋炸毀,移出熊漢俊的遺體。
  • 1965年,一位江西少年被融進水泥橋墩,如今火車經過都要鳴笛30秒
    鳴笛默哀還用於各種各樣意義重大的場合,可是在成昆鐵路的龍骨甸大橋,這個大部分人都沒去過的地方,為什麼每經過一趟火車就要鳴笛30秒,笛聲是用來紀念誰的呢?成昆鐵路全線長1096米,別看只有1000多米,這花了好長時間才修建起來,而且還犧牲了很多鐵道官兵。
  • 還記得築進了橋墩的那位無名戰士嗎?
    為了不該忘卻的紀念——記昌都市怒江大橋橋墩英烈保護公益訴訟案許多「老昌都」都聽過這樣的傳說:當年,十八軍在修築怒江橋時,一位戰士因連續作業身體疲勞,不慎掉進正在灌注水泥的橋墩裡,混凝土迅速凝固。戰友們想盡一切辦法也未能將他救起,最後只能留著淚將他築進了橋墩。
  • 龍骨甸鐵路大橋:為什麼經過此地的火車,都會自發鳴笛30秒?
    在特殊的歷史時代,為了保家衛國,每個行業的人都是戰士,奮戰在不同的崗位,為家國之強盛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我國建國初期,成昆鐵路線的修建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戰場。 中國幅員遼闊,鐵路四通八達,各種不同的火車,或在都市中穿梭,或在崇山峻岭中飛馳。無數的鐵道線上,就有無數的鐵路橋。而在雲南省陸豐縣井鄉,有一座龍骨甸鐵路大橋。
  • 雲南有座特殊大橋,火車經過都要鳴笛30秒,專家:看看是咋修的
    在特殊的歷史時代,為了保家衛國,每個行業的人都是戰士,奮戰在不同的崗位,為家國之強盛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我國建國初期,成昆鐵路線的修建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戰場。中國幅員遼闊,鐵路四通八達,各種不同的火車,或在都市中穿梭,或在崇山峻岭中飛馳。無數的鐵道線上,就有無數的鐵路橋。而在雲南省陸豐縣井鄉,有一座龍骨甸鐵路大橋。
  • 1965年,一21歲少年被澆築在水泥橋墩,如今火車經過都要鳴笛致敬
    而這條鐵路的修建耗費了無數工人戰士的心血。在55年前,就有一位年僅21歲的少年戰士,被融入了這條鐵路的一座橋墩中,化身英靈永遠守護著鐵路。而如今,每一列經過此地的火車都要鳴笛30秒,祭奠這位英雄。
  • 中國唯一一座不給拍照的橋:犧牲一個排,戰士被澆築進水泥墩
    因此,怒江大橋被稱為川藏公路的「咽喉」。因而,怒江大橋建成後便由武警24小值守。除卻怒江大橋的戰略位十分重要,還有一點是這座橋的修建過程中,發生了許多引人淚下的故事。l以生命築橋在國家確定要修建怒江大橋後,就開始尋找工程隊,但由於建橋難度太大,沒有工程隊願意修建怒江大橋,因此,怒江大橋是由18軍負責修建的。1953年年底,負責修建大橋的戰士們抵達這裡。
  • 中國最「特殊」大橋:火車經過鳴笛30秒,只因橋墩裡澆築了一個人
    我不會半心半意。我要麼把整個心都獻出來,要麼就什麼也不給。——捷爾任斯基隨著社交媒體的逐漸發達,人們信息接收的渠道越來越多,信息傳達的速度越來越快,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通過網絡能夠迅速地讓世界各地的人民都了解。
  • 龍骨甸大橋:火車每次經過橋上都會鳴笛,其中的含義你知道嗎?
    雲南龍骨甸大橋,所有火車每次經過都需要鳴笛30秒,因為橋下埋著一位老兵—熊漢俊,而這一舉動是為了紀念這位英雄戰士。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龍骨甸大橋的故事,說起龍骨甸大橋,可能有不少人並不了解。
  • 成昆鐵路上的龍骨甸大橋,火車過橋必須鳴笛30秒,背後有什麼原因
    龍骨甸大橋是成昆鐵路上的一個奇蹟,在最險峻的地勢上,修建起一座通高達到40米的最宏偉工程,背後凝結的是數以萬計中華兒女的智慧結晶和流血犧牲,如今,這座大橋已經投入正常運行30年之久,是四川成都和雲南昆明之間的重要交通樞紐,但讓人疑惑不解的是,當火車在經過這座大橋的7號橋墩時,必須鳴笛
  • 他僅有初中文憑,卻建成一座沒有橋墩的大橋,成為國人的驕傲
    而湖南就有一座造型十分獨特的大橋,他沒有任何橋墩支撐,有人說"就像是圖紙拿反後造出來的"。遠處看,就像是漂浮在上空一樣。它就是湖南洞口縣淘金村的"淘金大橋"。 因為沒有橋墩的設計,所以被網友拍攝發到了網上,淘金村一下成為了熱點,可是當有網友想去體驗這座沒有橋墩的橋時,卻發現這座橋已經被被炸毀。我們來看看這座橋神奇的大橋吧。
  • 中國特殊的大橋,橋下埋了一個人,所有火車經過要鳴笛30秒
    交通發達,經濟能趕上, 因為如果交通閉塞,世界各地的聯繫和交流就能跟上, 交通發達後,為以後的發展產生了最新的可能性, 同時發達的交通對地形崎嶇的地區特別重要,在我國雲南,近年來他的交通行業比較發展完善, 雲南省內有很多有名的交通路線,其中最特殊的是龍骨甸大橋, 這座橋建得很早,建於1970年代, 這座橋至今仍風雨無阻,堅固無破壞性,不受任何影響, 當然,這絕對離不開當時建設他的安靜支付的鐵路工人
  • 偉哉長水江大橋
    長水江大橋,位於紹興市越城區馬山街道儲墅村,是一座東西向跨長水冮,大小共23孔的石堤石樑橋。那時陳長根同志從部隊退伍後不久,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他知道社員們的困難,發出建造長水江大橋的建議。可是,當年農民收入不多,集體資金也較匱乏短缺,很難籌集資金,造橋談何容易?
  • 海水這麼深,跨海大橋的橋墩是怎麼在海裡打下去的?看完大開眼界
    海水這麼深,跨海大橋的橋墩是怎麼在海裡打下去的?看完大開眼界我國的基建技術是非常厲害的,在建築方面取得了特別多的成就,比如說港珠澳大橋,鳥巢天眼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優秀的建築代表。因此,在國際上中國還享有基建狂魔的稱號。
  • 鐵十師青藏線徵戰記之二:高原上修建布哈河特大橋和峻河橋群
    這是20世紀70年代青藏鐵路線上跨度最長、海拔最高、最宏偉壯觀的鐵路大橋,也是最難修建的一座大橋。隨著青藏鐵路的延伸,天峻草原上的布哈河特大橋,是當時我國鐵路中海拔最高(3200多米)、施工難度最大的鐵路特大橋,之前,沒有一點建橋經驗可循。布哈河主要河道豐水期河面寬約180餘米,深度1—2米,河裡的流水基本都是崗格爾雪合力冰峰的冰融水,自是非常寒冷,且流速湍急。
  • 中國最特殊的大橋,橋下埋著一個人,所有火車經過都要鳴笛30秒
    在雲南省內,有許多著名的交通線路和要道,但要說最感人最特殊的大橋,則是龍骨甸大橋。龍骨甸大橋位於雲南省祿豐縣井鄉,該橋建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橋身全長近1400米,高近40米,有38個橋墩,大橋蜿蜒在龍川江大峽谷中,而這座大橋經歷了近50年的風霜雨雪後,而今仍然屹立於風雨中,無堅不摧,看起來十分壯觀,這一切離不開當年修建橋梁的鐵道老兵們的認真敬業。
  • 1965年,年僅21歲年輕戰士被編入鐵路墩子裡,火車經過都鳴笛致敬
    根據不完全統計,修建成昆線共犧牲2100名鐵道兵,其中有一名名叫熊漢俊的戰士,在犧牲時年僅21歲,卻永久地成為了成昆線的一部分,用身體鑄造了這條連接西南的「天路」。一九六五年八月二十四日,成昆鐵路建成龍骨甸大橋段,由於工期短時間緊,因此戰士和工人的工作十分繁重。
  • 載入橋梁史的中國大橋,整座橋沒有一個橋墩,設計師名字家喻戶曉
    這裡的「鳩」比作女子,「鵲」則被比作男子,所以「鳩佔鵲巢」用現代話來翻譯就是:男生修好了房子,女生嫁給了他(住進了他的房子)。不得不說,連古人都深受房子之苦啊!不過,古人修房子沒現在這麼多麻煩,小夥子只要有塊地,憑著年輕力壯一年半載就能給自己弄一個不錯的小木屋出來,只有有了自己的屋子,女人才能和你組成一個「家」。
  • 在港珠澳大橋橋墩海釣,12人被查處!警方:或破壞橋墩結構
    &nbsp&nbsp&nbsp&nbsp近日,珠海市公安局水域治安管理支隊與港珠澳大橋海事局開展聯合執法,在港珠澳大橋廣東水域查獲11名橋墩垂釣者,以及駕駛快艇運送海釣者前往橋墩的黃某某(男,4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