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士掉進40多米深橋墩,被水泥封存前大喊:大橋修好之後告訴我

2020-12-17 隔壁Lao老陳

雲南的龍骨甸大橋7號橋墩上赫然寫著"熊漢俊烈士千古,昆明鐵道老兵"。這個橋墩上曾經犧牲了一個烈士—熊漢俊。自此,經過這裡的每一列火車都要鳴笛30秒,以此來紀念這位英雄。

1. 龍骨甸大橋下的英魂

龍骨甸鐵路大橋位於我國的雲南省祿豐縣黑井鎮龍骨甸,龍骨甸大橋建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全長1382米。龍骨甸大橋是成昆鐵路線上跨度最大的大橋。

成昆鐵路是連接四川省與雲南省的國鐵級的病客貨共線鐵路。而被譽為"龍骨動脈"的龍骨甸大橋作為連接這段鐵路重要的交通樞紐,其戰略地位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自明的。

上個世紀的中國想在雲南山區修建這樣一座鐵路,其難度可想而知。那時的我們還不是外國人口中的「基建狂魔」,中國更多的是貧窮和落後。即使是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之下,新中國依舊不乏那些甘願犧牲的戰士,而那些戰士的花名冊中,熊漢俊也赫然在列。

1965年年僅21歲的熊漢俊作為八七七部隊三十七分隊隊長來到了雲南的山區之中。他跟其他的人都懷著相同的決心,那就是勢必要修建完成龍骨甸大橋,早日讓這裡的人們享受到交通便利帶來的好處。這不僅是命令,也是當時戰士們心中燃起的決心。

這一決心不僅烙印在每個戰士的心中,也同時在年輕的熊漢俊的心中。但是,沒有人會預料到年輕的熊漢俊竟然會將生命永遠定格在21歲。

當熊漢俊在修建龍骨甸大橋的時候因為身體的過度勞累,不慎跌進了四十多米深的橋墩之中,戰友們想要立刻去救他,可惜跌落的位置太高,戰友們根本無計可施。熊漢俊也自知無法活下去,便在最後的時刻喊出"大橋修好之後告訴我",隨後水泥和砂漿將他永遠地掩埋進橋墩之中,守護著龍骨甸大橋。

當時現場作業的戰士們提議把大橋炸毀,移出熊漢俊的遺體。組織經過慎重的考慮還是沒有這樣做,因為這個橋墩是戰士們沒日沒夜、辛辛苦苦修建出來的,而且即使炸毀重修也無法保證烈士遺體的完整性。為了所有人的努力不被白白犧牲,這位烈士的遺體也永遠的嵌入進七號橋墩之中,與龍骨甸大橋融為一體。

直到現在,那個橋墩上還刻著"熊漢俊烈士千古,昆明鐵道老兵"。每當有火車經過時,人們也能聽到長長的鳴笛聲,仿佛是為這位烈士奏起的哀歌,也寄託了人們無限的哀思。

2. 永遠守護在這裡的英雄

熊漢俊成為了守護著這片土地的豐碑,年輕的生命逝去鑄就了龍骨甸大橋不朽的存在。後來曾經的那座大橋被重新的建設,過去的很多路段都已經隨著時間發展而消失,只有七號橋墩依舊保留直到現在。因為那個名叫熊漢俊的烈士應當被人們銘記。

銘記的不僅僅是熊漢俊,還有那些曾經建設新中國的戰士們。夢回那個貧窮年代,回到美麗的雲貴高原。那時的條件極其艱苦,所有的材料都是需要人工挑到山上,鋼筋、水泥、磚頭一點一點的轉上去。

至於在那樣險峻的地勢進行施工作業更是艱苦。戰士們進行施工作業,絕大部分是進行滾筒拌合,然後用小推車推上去。不管是在哪裡建設,他們的境況都是如此,所有的澆樁、澆墩都是需要一氣呵成,中間不能間斷。這也給當時的每個戰士都經受體力的極大考驗。

所以,留在龍骨甸的不僅是熊漢俊烈士的遺體,還有所有戰士們不屈的英魂。這座大橋不僅僅只是一座連接橋梁的意義,更多的是,代表著在那種貧苦年代所有的建設新中國的戰士不屈的英魂。

3. 精神豐碑屹立不倒

熊漢俊是烈士,也是我們中國人的心中的豐碑。貧窮的年代,那些不畏艱難的戰士們積極的建設著千瘡百孔、百廢待興的中國。

新中國永遠不會缺少那些犧牲的熱血青年。無論是在戰爭時期,以一己之力擋住敵人槍口的黃繼光,還是不懼辛苦與龍骨甸七號橋墩融為一體的熊漢俊。

新中國從千瘡百孔的時代中逐漸變得強大,而中國的復興也離不開無數人的犧牲,離不開無數人的奉獻。從大涼山滅火的消防官兵到駐紮在中國邊疆的戰士們,他們是熊漢俊,熊漢俊也是他們萬千人中的一個。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熊漢俊用他的血肉之軀鑄就了龍骨甸大橋的豐碑。那座豐碑旁邊至今還保留著武警看守。每年到了祭奠的日子的時候總會有些人們和官兵為熊漢俊鮮花,這也逐漸變成一代代流傳下來的儀式了。

守衛這個大橋的中隊長首德峰介紹到,上世紀60年代為修建這座大橋,前後有18名施工人員獻出寶貴的生命。但是,官兵們在守衛這座大橋的時候即使會有流血,有犧牲,也要不惜一切守衛好這座大橋的安全。

年輕的戰士為了新中國的基礎建設不惜獻出自己的生命,而現在換我們新一代的戰士來守護你們,不僅僅是守護你們的遺體,也傳承著你們的精神。

「都市的霓虹我看不見,大山擋住了我的視線;心愛的人兒我看不見,兩條鐵軌橫在我眼前。無論一生走多遠,龍骨精神永不變「。這是官兵們合唱的《守橋兵哥》的歌詞。

這句詞說盡了守橋官兵們的心酸,也彰顯了他們不屈的意志,不管時間如何改變龍骨精神是不會變的。每一個巨大的工程總是不可避免的有人犧牲,但是戰士們在短暫的青春中照亮了新一代人的未來。

列車嗚嗚嗚一次次的駛過這片美麗寧靜的土地。這裡的人們歡歌笑語,載歌載舞,仿佛什麼都沒有發生。但是火車好像在傾訴著,它在試圖告訴人們:不是這樣,曾經有一個英雄為了建設龍骨甸大橋,永遠的把自己二十一歲的青春留在了龍骨甸大橋,留在了雲貴川高原。

相關焦點

  • 戰士掉進40多米的橋墩,被水泥封存前喊道:大橋修好後告訴我
    那是在1965年,在整段怒江大橋中龍骨甸大橋的修建工作中,熊漢俊負責七號橋墩的澆灌工作。在澆灌工作正常進行時,經驗豐富的熊漢俊發現在整個橋墩上有一個問題,而這個問題很可能導致工作的失敗。熊漢俊腦子還沒來得及多想,身體就習慣性地衝過去,想要叫人來一起修復,就在這時,不幸的事情發生了,熊漢俊腳一滑,跌落在高達40米的橋墩裡了,當時的澆灌工作正在進行,水泥剛剛澆灌進去,並沒有幹,熊漢俊立刻便被水泥淹沒。那時熊漢俊疲憊至極,根本沒有辦法掙脫。
  • 1965年,一位江西少年被融進水泥橋墩,如今火車經過都要鳴笛30秒
    鳴笛默哀還用於各種各樣意義重大的場合,可是在成昆鐵路的龍骨甸大橋,這個大部分人都沒去過的地方,為什麼每經過一趟火車就要鳴笛30秒,笛聲是用來紀念誰的呢?成昆鐵路全線長1096米,別看只有1000多米,這花了好長時間才修建起來,而且還犧牲了很多鐵道官兵。
  • 龍骨甸鐵路大橋:為什麼經過此地的火車,都會自發鳴笛30秒?
    在特殊的歷史時代,為了保家衛國,每個行業的人都是戰士,奮戰在不同的崗位,為家國之強盛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我國建國初期,成昆鐵路線的修建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戰場。 中國幅員遼闊,鐵路四通八達,各種不同的火車,或在都市中穿梭,或在崇山峻岭中飛馳。無數的鐵道線上,就有無數的鐵路橋。而在雲南省陸豐縣井鄉,有一座龍骨甸鐵路大橋。
  • 雲南有座特殊大橋,火車經過都要鳴笛30秒,專家:看看是咋修的
    在特殊的歷史時代,為了保家衛國,每個行業的人都是戰士,奮戰在不同的崗位,為家國之強盛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我國建國初期,成昆鐵路線的修建就是這樣一個特殊的戰場。中國幅員遼闊,鐵路四通八達,各種不同的火車,或在都市中穿梭,或在崇山峻岭中飛馳。無數的鐵道線上,就有無數的鐵路橋。而在雲南省陸豐縣井鄉,有一座龍骨甸鐵路大橋。
  • 1965年,一21歲少年被澆築在水泥橋墩,如今火車經過都要鳴笛致敬
    而這條鐵路的修建耗費了無數工人戰士的心血。在55年前,就有一位年僅21歲的少年戰士,被融入了這條鐵路的一座橋墩中,化身英靈永遠守護著鐵路。而如今,每一列經過此地的火車都要鳴笛30秒,祭奠這位英雄。
  • 還記得築進了橋墩的那位無名戰士嗎?
    為了不該忘卻的紀念——記昌都市怒江大橋橋墩英烈保護公益訴訟案許多「老昌都」都聽過這樣的傳說:當年,十八軍在修築怒江橋時,一位戰士因連續作業身體疲勞,不慎掉進正在灌注水泥的橋墩裡,混凝土迅速凝固。戰友們想盡一切辦法也未能將他救起,最後只能留著淚將他築進了橋墩。
  • 龍骨甸大橋:火車每次經過橋上都會鳴笛,其中的含義你知道嗎?
    雲南龍骨甸大橋,所有火車每次經過都需要鳴笛30秒,因為橋下埋著一位老兵—熊漢俊,而這一舉動是為了紀念這位英雄戰士。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分享一下,關於龍骨甸大橋的故事,說起龍骨甸大橋,可能有不少人並不了解。
  • 海水這麼深,跨海大橋的橋墩是怎麼在海裡打下去的?看完大開眼界
    海水這麼深,跨海大橋的橋墩是怎麼在海裡打下去的?看完大開眼界我國的基建技術是非常厲害的,在建築方面取得了特別多的成就,比如說港珠澳大橋,鳥巢天眼等等,這些都是中國優秀的建築代表。因此,在國際上中國還享有基建狂魔的稱號。
  • 成昆鐵路上的龍骨甸大橋,火車過橋必須鳴笛30秒,背後有什麼原因
    龍骨甸大橋是成昆鐵路上的一個奇蹟,在最險峻的地勢上,修建起一座通高達到40米的最宏偉工程,背後凝結的是數以萬計中華兒女的智慧結晶和流血犧牲,如今,這座大橋已經投入正常運行30年之久,是四川成都和雲南昆明之間的重要交通樞紐,但讓人疑惑不解的是,當火車在經過這座大橋的7號橋墩時,必須鳴笛
  • 中國最「特殊」大橋:火車經過鳴笛30秒,只因橋墩裡澆築了一個人
    我不會半心半意。我要麼把整個心都獻出來,要麼就什麼也不給。——捷爾任斯基隨著社交媒體的逐漸發達,人們信息接收的渠道越來越多,信息傳達的速度越來越快,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通過網絡能夠迅速地讓世界各地的人民都了解。
  • 大海那麼深,跨海大橋的橋墩是怎麼施工的呢?看完真不思議
    大海那麼深,跨海大橋的橋墩是怎麼施工的呢?看完真不思議,匯百家奇聞,看百態人生,不管建什麼建築物,打基礎都是必需的,非常重要,是整個建築物的基礎設施,基礎穩定,建築物可以更加堅固持久,在陸地上建房子的時候,人們可以把地面打在地上,在水面上建橋,人們又如何打好基礎呢?
  • 海水這麼深,跨海大橋的橋墩是怎樣建造的?技術實力還得看中國
    引言不論一個人多堅強,內心總有一塊柔軟的地方,不能觸碰。那就是在內力無比強大的國家,我的祖國。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其實修建跨海大橋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在這其中是有著很深的學問的,想要撐起大橋,讓其有安全性穩定性,那麼,在橋墩上的選擇是極其重要的,畢竟這是大橋安全的重中之中。
  • 大海那麼深,跨海大橋在海底的橋墩是如何施工的?今天終於知道了
    最重要的是,中國為了建設基礎設施,也被稱為基礎狂魔,足以看出中國的基礎設施有多可靠。大海那麼深,渡海大橋在海底建造橋墩時,到底是怎麼施工的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在中國,我相信大家一定聽說過追求財富道路,這是自古以來流傳下來的,中國在新中國成立後,不斷地建設道路鐵路等各種交通工具,也許不知道這個方法是否成功。建設了許多公路和鐵路,對中國非常有用。
  • 海水這麼深,跨海大橋的橋墩是怎麼修建的?技術還得看中國!
    這麼長的一座橋,為了抵禦地震和颱風,使用40萬噸鋼材建造,足以建造60座艾菲爾鐵塔,然而想要保證整座橋的穩定性,往往靠的是深入海底的橋墩支撐,可是有人就疑惑了,大海這麼深,跨海大橋的橋墩是怎麼修建的呢?難道是浮在水中嗎?
  • 中國唯一一座不給拍照的橋:犧牲一個排,戰士被澆築進水泥墩
    l修建大橋的原因怒江,是中國西南地區的大河流之一,發源於我國青藏高原,一路向南,途徑雲南省,流入緬甸,最終注入印度洋,流域面積覆蓋西南。怒江流域,地勢起伏巨大,大部分河段奔流於陡峭高山中,落差大,流勢急,多為險灘瀑布,一般不利於人們居住。不過在怒江兩側依然有居民生活。
  • 大海深度近百米,港珠澳大橋橋墩如何建造的?厲害了我的國
    眾所周知,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的奇蹟,剛開始施工的時候並沒有得到所有人的青睞,但最後還是交出了讓所有人滿意的答卷,這其實是我國投資基礎設施的決心和心血,最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今天我要說的是大海深度近百米,港珠澳大橋橋墩如何建造的?厲害了我的國。
  • 中國最特殊的大橋,橋下埋著一個人,所有火車經過都要鳴笛30秒
    在雲南省內,有許多著名的交通線路和要道,但要說最感人最特殊的大橋,則是龍骨甸大橋。龍骨甸大橋位於雲南省祿豐縣井鄉,該橋建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橋身全長近1400米,高近40米,有38個橋墩,大橋蜿蜒在龍川江大峽谷中,而這座大橋經歷了近50年的風霜雨雪後,而今仍然屹立於風雨中,無堅不摧,看起來十分壯觀,這一切離不開當年修建橋梁的鐵道老兵們的認真敬業。
  • 成昆鐵路上的龍骨甸大橋,火車經過都要鳴笛30秒,這是為何?
    新中國建立之初,全國各地的公路仍有許多地方是土路,較普通的交通工具也不多,能夠行駛的線路尤其稀少。但是隨著我們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人們在日常出行上變得越來越方便,當人們想去外地旅遊時,也有了更多的選擇,除了坐火車,還可以坐地鐵或飛機。到目前為止,在中國絕大多數地區都有鐵路建設。
  • 載入橋梁史的中國大橋,整座橋沒有一個橋墩,設計師名字家喻戶曉
    這裡的「鳩」比作女子,「鵲」則被比作男子,所以「鳩佔鵲巢」用現代話來翻譯就是:男生修好了房子,女生嫁給了他(住進了他的房子)。不得不說,連古人都深受房子之苦啊!不過,古人修房子沒現在這麼多麻煩,小夥子只要有塊地,憑著年輕力壯一年半載就能給自己弄一個不錯的小木屋出來,只有有了自己的屋子,女人才能和你組成一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