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雷艇部隊首次勝利,擊沉太平艦,為何沒授稱號?爭論從未停

2021-01-09 網易

  

  海戰英雄張逸民回憶錄38

  

  

  【張逸民歷時11年,親筆撰寫了77萬字的回憶錄,為海軍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財富(攝於2015年手稿完成時)】

  1954年11月14日凌晨,中隊部傳達大隊的通報:

  快艇

  31

  大隊

  1

  中隊

  11

  月

  14

  日凌晨在高島雷達引導下,一舉擊沉美制蔣艦「太平」號護衛艦。

  勝利消息傳來,下灣門駐泊點一片歡騰。這一大捷,令我們這些同行興奮不已。我特別高聲大叫:「31大隊是英雄!」高東亞不僅高興,還把躉船的幾個大窗口全打開,大喊大叫,把31大隊的勝利消息告訴給全體戰友。

  

  

  我穿好軍服,在躉船甲板上不停地來回走動。心緒有如潮水,洶湧澎湃,短時難以平靜。說心事很多,其實就是兩條:一是我們1大隊的這6條艇。該趕緊進待機點。二是儘快將31大隊擊沉「太平」號的詳情過程弄到手,這是吸取經驗教訓的最好辦法。

  31大隊的詳細戰鬥報告足足等了三天,才由1大隊大隊部傳來。其實,這次戰鬥經過並不複雜,屬於一次很成功的夜襲戰例。給我最深的印象有三條:那天的潮水很大,而出擊時正值低潮。當時準備參戰的6艘快艇中,2分隊的二艘快艇及登陸艇一塊擱淺了,動彈不得。只有1、3分隊的四艘快艇的位置水位較深,行動自由,最後由這四艘快艇發起了攻擊。這是個重要的教訓,錨地必須有足夠水深方可使用。稍微一疏忽就把二條戰艇給擱住了。

  第二條就是四艘攻擊的快艇距敵艦十多鏈時,敵艦駕駛臺有人洩露了燈光。雖只是進出開艙門的瞬間,卻給了攻擊者以早發現的良機。艦艇的燈光管制,不該只是一句口號。敵方就是因「小事」沒落實,為我方提供了可趁之機。

  第三條就是四艇發動攻擊時,沒有展開。

  既不明確誰主攻,也沒有明確牽制任務,只是一路縱隊攻上來發射點各不相同而已。此戰究竟是誰射的戰雷命中的始終難以確定。雖說是四個艇長射出的戰雷難分仲伯,但戰後我曾與那四位艇長認真交談過,我當然會有自己的分析判斷。若以魚雷爆炸的時間評估,一分隊的兩條艇命中可能性要大。尤其是2號艇艇長於化武的魚雷命中機率最大。既然中隊不多深究,命中的機會歸誰,外人自然也就不便多嘴了。誰能說,某些時候稀裡糊塗不是好事呢?

  

  之後,我們1中隊6個艇長曾坐在一起有過一次專門的討論。目的是想從31大隊首戰中引取有益的經驗教訓。討論雖很熱烈,但我深深感到,我們1中隊並沒有從這次首戰中獲得有益的東西。其真正原因,就在我們1中隊對31大隊的實際水平認識得太膚淺。而我則不同,戰前我跟31大隊1中隊6名老艇長都有過接觸,深知這些人不僅出海訓練比我們多,實際水平也比我們1中隊強。我始終認為,別以為他們看起來很平常,其實不然。整個戰鬥過程裡沒有任何意外,沒有掉隊,沒有人為的麻煩。這是一種平時訓練水平的表現,看不到這些,就是心不明眼不亮。

  魚雷艇首戰擊沉「太平」號以後,有一件事我特別關注,就是想看看各級領導和軍事學專家們對此役有什麼看法,或說是如何評價?既然當時沒有個正式說法,那就等,而且是耐心等待。這一等,我足足等了卅多年。終於等到1987年《當代中國海軍》一書出版了,我才算見到了一則總字數100多字的正式評價,大意是:

  擊沉敵『太平』號,是人民海軍魚雷艇部隊組建以來首次作戰取得的勝利。它對蔣海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臺島當局高級官員在二十四小時內召開了兩次緊急會議商討對策。美國報界也為此驚呼:『太平』號被擊沉,證明中國現在擁有很大的海軍力量。

  我覺得這份評論寫得不錯,對此無可厚非。但我讀罷的感懷,卻覺得略顯不足。

  擊沉「太平」號後的四五十年後今天,回頭看,對此戰例我感到應有新的認識與評價。

  在中國,許多單位或媒體,對大戰役的關注和青睞已成為一種習慣。動不動就是殲敵十萬乃至數十萬。數字小了,似乎看不上眼。或許這是大國風度吧。

  是啊,一個淮海戰役就殲敵50萬之眾。一個遼瀋戰役又有47萬之多。而一個「太平」號不過是百八十人嘛,似乎這個小不點不值得一提。我真誠希望,不論是軍史學家也好、大作家也好,大記者也好,請你記住一條:陸、海、空軍是有巨大差別的,沒有區別就沒有政策。對這種巨大差別,絕不能採取不承認主義。

  我就親耳聽到一位老領導說:「海軍什麼都要求特殊,連汽車到了海軍手裡也特殊。」

  擊沉「太平」號的這一年恰好逢甲午海戰六十周年。一個甲子在歷史長河中只是個瞬間。六十年前大海戰時,中日雙方戰艦不超過25艘,若論人數雙方相加不過五千。就因北洋水師戰敗,日本聯合艦隊就那麼總共不到20艘的戰艦,幾乎完全控制了中國沿海的制海權。將一大片黃海、渤海、東海、南海鬧翻了天。即使當時中國有百萬雄師,陸軍能下海打仗嗎?能制止日本聯合艦隊的種種海上暴行嗎?

  擊沉「太平」號後,有位領導公開說:「打沉一艘軍艦有什麼值得大呼小叫的,不就是打掉一艘軍艦,消滅一、二百人嘛。」

  依我所見,持有類似觀點的領導,並非個別,而是大有人在。可是抗美援朝前期,志願軍是沒有制空權的。美軍就憑藉有制空權的優勢,派上幾百架次的飛機,硬是將一個軍炸癱瘓。就那兒邪乎,陸軍雖急得團團轉,愣是讓你沒轍!

  如今美國是當今世界的最大超級大國。美國海軍那個牛勁,不就是憑著這20艘左右的航空母艦才敢在大洋上稱王稱霸嗎?你能去簡單地比人頭嗎?

  

  總體來說,快艇31大隊這首次擊沉「太平」號的勝利,是代表著當時海軍發展方向的。此役的勝利,就是這個發展方向的勝利。我對這次擊沉「太平」號勝利的評價是:

  擊沉「太平」號的勝利,是中國自1875年組建現代海軍以來,首次主動進攻並用魚雷武器擊沉的第一艘軍艦。其勝利意義之大,遠遠超出擊沉「太平」號本身。在蔣海軍大頭目桂永清的眼裡,我們是永遠建不成海軍的。我們下決心建設海軍,在他看來是「痴人說夢」。浙東前線一聲驚天動地的魚雷爆炸,桂永清之流該清醒了。我們不僅建成了海軍,而且已經炸到老蔣的頭上了。東海這顆魚雷的爆炸,外國海軍界、傳媒界都在驚呼「太平」號被擊沉,說明新中國現在擁有很大的海軍力量。擁有很大的海軍力量指的是什麼?我認為其實就是魚雷。

  魚雷這東西,既然能擊沉「太平」號,同樣也能擊沉更大的巨型軍艦。當然也包括任何來挑釁的巨型戰艦,超級航母也不例外。送上去十條八條魚雷,照樣要炸出個窟窿連著窟窿,照沉不誤。「太平」號的沉沒,就等於中國向全世界宣示:任何人敢挑釁中國,絕不會有好下場!

  其次,支部建在連上的威力在海戰中顯現出來。我軍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歷經千難萬險,從勝利走向勝利。依我切身的體會,支部的戰鬥堡壘的作用,則是我軍克敵制勝的法寶之一。而今的快艇部隊,中隊就建有黨支部,艇有黨小組。黨支部率領黨員下海衝鋒陷陣,豈有不取勝之理。我認為,支部與中隊一起衝鋒陷陣,就完全證明了在海洋上同陸軍一樣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今後仍將證明「支部建在連上」,那是人民軍隊不可戰勝的巨大力量源泉。別人信不信我無法幹預,但我信,並且堅信到至死不移!這比魚雷的威力大得多,並且是有生命力的一種特殊力量。

  

  最後一條,就是毛主席為海軍建設所制定的建軍路線無比英明,無比正確。快艇31大隊是海軍最初建立的四個快艇大隊之一,全部是從解放軍陸軍調過來的優秀士兵和優秀基層指揮員組成。他們不僅知道為誰當兵,更清楚為誰而戰。這批具有革命優良傳統與戰鬥作風的指戰員們,不僅學快艇是勤奮苦練,還敢與大風浪作鬥爭,戰勝洶湧澎湃的大海,成為大海的主人。這大概是桂永清之流永遠沒法理解的事實。不僅如此,這些解放軍戰士,具有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真是個個視死如歸啊!

  經過此役後,快艇31大隊1中隊可謂是一鳴驚人。對於這支部隊該授予什麼獎勵?從此展開了無休止的並且是長期的爭論。而爭論的焦點,就是應該不應該給1中隊以英雄稱號?有兩種不同的觀點:給不給榮譽稱號,那是上級的事,下級不要去多想。另一種是應該授予英雄中隊稱號。此爭議在頭兩年最甚,直到快艇部隊番號全部撤建,爭論才算不得不停止,但始終沒有句號。

  

  說實話,我始終不理解,上級不給31大隊1中隊授予英雄中隊稱號,有說得出的理由嗎?我看不見得有。授予榮譽稱號是褒獎建軍大方向的。因為不論從戰略高度,還是從快艇部隊建設的角度出發,對鞏固國防有利,對部隊建設有利,沒有理由不授予榮譽稱號。如果說認為這次作戰太平常,沒有太多曲折,只是一次成功的偷襲,所以就不給予榮譽稱號,我則第一個站出來反對。偷襲很順利,說明這支部隊訓練有素,而不能成為不授予榮譽的理由。我認為,此役上級不給予榮譽的稱號,或許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那我還能說什麼呢。總之,快艇31大隊是支優秀的戰鬥部隊,我為他們到臨撤銷建制、番號,連個榮譽稱號都沒有,實在感到惋惜。

  此評論只是我個人的觀點,難免有失偏頗。同時,歷史問題還有個智者見智,仁者見仁的認識問題。但對歷史問題能各抒己見,也絕不是壞事。起碼可以有拋磚引玉的作用。我想,只要有實事求是的精神,任何複雜的大問題,終究能有個水落石出的好結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中國魚雷艇部隊那些事
    上個世紀很長一段時間,人民海軍執行的是近海防禦的策略,而仰仗的武備則是「空」,「潛」「快」,也就是航空兵、潛艇以及快艇,其中快艇包括三類,炮艇、魚雷艇和飛彈艇。這次主要講一講人民海軍魚雷艇部隊那些事。1950年8月,魚雷艇學校成立,在蘇聯專家幫助下,經過1年零2個月培訓,魚雷艇學校共培訓出897人。當時,海軍配備了42艘蘇制魚雷艇,成立了4個魚雷艇大隊。2.首戰擊沉千噸護衛艦。
  • 魚雷艇首勝,領導卻說:不就打掉一艘軍艦,消滅一二百人嘛
    終於等到1987年《當代中國海軍》一書出版了,我才算見到了一則總字數100多字的正式評價,大意是: 擊沉敵『太平』號,是人民海軍魚雷艇部隊組建以來首次作戰取得的勝利。它對蔣海軍是一個沉重的打擊。臺島當局高級官員在二十四小時內召開了兩次緊急會議商討對策。美國報界也為此驚呼:『太平』號被擊沉,證明中國現在擁有很大的海軍力量。
  • 二戰德國S艇部隊有多牛?一艘魚雷艇,佔領一座城市!
    文/滅霸他爸二戰時期,德國海軍中有一支部隊雖然不如U艇部隊那樣威名遠播,但同樣戰功赫赫!他們在戰爭期間,共擊沉同盟國艦船150餘艘,有8人獲得「橡葉鐵十字勳章」、23人獲得「騎士鐵十字勳章」、112人獲得「德意志金十字勳章」。
  • 「海上吉普」PT魚雷艇:哪怕被擊沉,總統還是愛我永不變
    一戰時期,奧匈帝國海軍一艘剛剛服役兩年多一點的戰列艦"聖伊斯特萬"號被一艘排水量僅有30噸的義大利海軍MAS-15高速魚雷艇擊沉,而前者的排水量是21600噸,是後者的720倍。此次事件,令魚雷艇倍受關注。在一眾高速魚雷艇中,現在最有名的當屬美軍的PT魚雷艇。
  • 二戰德國海軍狡猾的水面狼群,戰果僅次於U艇的S系列魚雷艇
    戰爭時期發展成熟的S艇真正將德國海軍二戰期間S艇定型的是1939年建成的S-26級,該級首次將此前獨立於艇身的開放式魚雷發射管,改成了與艇身一體設計的封閉結構;另外從S-26級開始,操舵室頂部還多了獨立的艇長指揮艙,這樣可以具備更好的視野。
  • 義大利魚雷艇:我才不是弱雞,能輕鬆打沉戰列艦,能翻阿爾卑斯山
    這些小型艇吸取了民用大型高速遊艇的製造經驗,並稱為"Motobarca Armata SVAN",簡稱MAS魚雷艇。有了MAS魚雷艇之後,義大利海軍也為魚雷艇制定了新的戰法:快速逼近敵艦船加以攻擊,得手後利用高速的優勢迅速脫離。誰也沒想到,這種排水量僅13噸的小型艇竟大放異彩,將一艘排水量是其千倍的"聖伊斯特萬"號戰列艦擊沉。
  • 民國海軍總司令,參觀魚雷艇大隊,感嘆:年輕人,你們幸福
    若論勝利,炮擊金門的勝利要比我們幾顆魚雷大得多了,但老人家就是指定要專訪擊沉「臺生」號的快艇英雄部隊。可見,老將軍的興趣是海戰,是海戰中擊沉「臺生號」重傷「中海」號的勝利。這一勝利,肯定與老將軍心靈相通,他很想知道個究竟。因此,「金門海戰」勝利消息一播出,就讓老將軍興奮不已,並積極要求親自探訪快艇1大隊。同時,我也很想聽聽老將軍他是如何來評價這次「金門海戰」勝利的。
  • 二戰德軍傳奇勁旅,與U艇部隊齊名,令同盟國海軍心驚膽戰!
    S艇部隊以支隊為戰術單位,每個支隊大約有8-14艘魚雷艇,巔峰時期,德國共有14個支隊,實力不容小覷。波蘭戰役的時候,S艇部隊也參加了,擊沉了一艘波蘭漁船,這是S艇在二戰中取得的第一個戰果。1940年5月9日,德國S-31號魚雷艇,重傷英國「凱利」號驅逐艦,十幾天後,兩個支隊的S艇前往荷蘭、比利時和法國港口外,伺機發動攻擊,S-32號魚雷艇擊沉了一艘比利時運輸船,S-23號魚雷艇擊傷了一艘法國驅逐艦。
  • 擊沉一切!1943年4月美潛艇部隊在太平洋戰區的可觀戰績
    Lockwood)譯者:劉楊作者簡介查爾斯A.洛克伍德:海軍中將,美軍太平洋艦隊潛艇部隊司令,曾經三次獲得「海軍傑出服務」勳章。他主張任用年輕軍官,發明了有效使用潛艇的戰術,主持測試並改進了魚雷,使「沉默的艦隊」在太平洋戰爭勝利的過程中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 1944年,美軍13個魚雷艇發射的魚雷全部打空,沒想到日軍還傷亡慘重
    1944年,美軍13個魚雷艇發射的魚雷全部打空,沒想到日軍還傷亡慘重 文/無計讀史 1944年10月24日,日本海軍的七艘戰艦在太平洋上遭到了美軍的注意。
  • 一戰德國最傳奇艇長,擊沉對手194艘艦船,記錄至今無人能破!
    文/滅霸他爸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發動無限制潛艇戰,造就了一批戰功赫赫的U艇王牌艇長,據統計,德國潛艇部隊總戰績的六成集中於22位艇長身上,其中,執牛耳者為洛塔爾·馮·阿爾諾·德·拉·佩勒(以下簡稱為佩勒),他在戰爭中一共擊沉對手194艘船隻
  • 調到海軍,我問處長:抗美援朝激烈,魚雷艇部隊有機會嗎
    我忍不住插問了一句:「這魚雷艇還需要人嗎?」蘇處長有點驚訝,問:「你了解魚雷快艇?」我如實告訴了他,我是在廣州招待所遇見的三海校李靜部長介紹後才知道的。並表示,自己到海軍來最大的心願,就是想分配到能在海上衝鋒陷陣,打仗機會最多的部隊。
  • 叮人的牛虻,戰功卓著卻毫不起眼的美國海軍PT魚雷艇
    二戰爆發前夕,魚雷快艇迎來了其發展的鼎盛時期,英德蘇意日等軍事強國都看到了這種小型艦艇的光明前景,紛紛研發並裝備了本國自產的魚雷快艇,特別是納粹德國推出的S級快艇,在二戰前中期的大西洋戰場上配合潛艇部隊給盟軍海軍艦艇及補給船隻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 揭秘泉州艦:第四代「海上猛虎艇」 可反潛護航
    至此,第四代「海上猛虎艇」泉州艦正式加入人民海軍戰鬥序列。  東海艦隊政委王華勇向泉州艦艦長李青印、政委吳福超授「海上猛虎艇」錦旗。李青印說:「今天泉州艦正式入列,它的前身是國防部命名的『海上猛虎艇』。新艦入列後,必須經過整體訓練、考核合格後才能擔負它的任務。
  • 勇者屠巨龍:義大利魚雷快艇擊沉奧匈帝國無畏艦
    整整100年前,1918年6月10日,義大利海軍兩艘魚雷快艇MAS-15和MAS-21借著清晨的霧氣,躲過驅逐艦的巡邏,突入奧匈帝國海軍編隊,向其中最大的「聖伊什特萬」號無畏艦發射魚雷。MAS-15的兩枚魚雷(一說其中一枚是MAS-21發射的)準確命中「森特·伊什特萬」號的鍋爐艙,引起劇烈爆炸。1911年6月24日,聯合力量級無畏艦的首艦「聯合力量」號(艦名來自奧皇弗蘭茨·約瑟夫一世的個人格言)在的裡雅斯特下水,斐迪南大公主持了儀式。
  • 海上拼刺刀,擊沉敵人兩艘獵潛艦,中國海軍八六海戰揭秘戰揭秘
    被擊沉的臺軍章江號獵潛艦  解放軍海軍方面參戰的是11艘魚雷艇和4艘護衛艇  其中參戰的護衛艇為62型上海級,是20世紀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中國自行設計研製的一型高速護衛艇,主要用於海上突擊  噸位較大的「劍門」號被我軍魚雷艇集群火力壓制,不得不採取規避措施,已經顧不上「章江」號了。  2時51分,我軍4艘護衛艇開始集中火力攻擊噸位較小的「章江」號,沒多久,「章江」號就中彈起火,試圖撤退。  想逃跑?沒門!既然來了,就別想再走了。
  • 先坐魚雷艇趕路,最後坐飛機撤離
    目前的戰術勝利不能扭轉大局,早晚防線會被擁有源源不斷的增援的日軍打得粉碎。如果他現在離開的話,那麼他就可以獲得在澳大利亞集結的反擊部隊,對菲律賓發動一次反擊,以便於解除菲律賓的戰略困境。這或許是目前唯一的勝算了,就算是為了那支援軍他也得按命令行事。
  • 鮮為人知的二戰海戰,英國用魚雷艇群毆德國海軍艦隊,居然也能贏
    這4艘雷擊艦是禿鷹號、獵鷹號、白尾鷲號和臭貓號,此外還有第二和第8掃雷艇支隊的16艘掃雷艇和第4S艇支隊的5艘魚雷艇。 接下來英國的MTB魚雷艇蜂擁而至,他們在晨霧的掩護下試圖擾亂護航編隊的隊形,但遭到所有德國艦艇的猛烈射擊,有2艘魚雷艇被擊中起火,其中一艘MTB220被S艇圍攻,重傷被俘。
  •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飛彈艇,淺述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發展史
    從7號魚雷艇開始,日本攻擊型快艇的排水量正式突破上百噸。加上此時日本海上自衛隊從國外進口了許多先進魚雷艇,這都為後來日本海上自衛隊第一款大規模量產的攻擊型快艇——11號魚雷艇鋪平了道路。5艘11號魚雷艇。
  • 穿浪而行,從魚雷艇到飛彈艇,淺述戰後海上自衛隊攻擊型快艇發展史
    從7號魚雷艇開始,日本攻擊型快艇的排水量正式突破上百噸。加上此時日本海上自衛隊從國外進口了許多先進魚雷艇,這都為後來日本海上自衛隊第一款大規模量產的攻擊型快艇——11號魚雷艇鋪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