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修復的PT魚雷艇PT-658,艇上都是該魚雷艇典型的武裝。
一戰時期,奧匈帝國海軍一艘剛剛服役兩年多一點的戰列艦"聖伊斯特萬"號被一艘排水量僅有30噸的義大利海軍MAS-15高速魚雷艇擊沉,而前者的排水量是21600噸,是後者的720倍。此次事件,令魚雷艇倍受關注。在一眾高速魚雷艇中,現在最有名的當屬美軍的PT魚雷艇。
▇被義大利海軍MAS-15高速魚雷艇攻擊的"聖伊斯特萬"號已側翻沉向海底。
在二戰期間,美軍在陸地上有吉普車用於偵察、聯絡、運輸等多種任務,同樣,在海上也有可以從事多種任務(雜活)的船隻,就是PT高速魚雷艇。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F·甘迺迪在其從軍生涯中就曾擔任過PT-109魚雷艇的艇長。
何謂高速魚雷艇?正如其名所示,是一種裝備攻擊艦船的魚雷的高速小艇。在"聖伊斯特萬"號被魚雷艇擊沉後,以此為契機,魚雷艇受到海軍界的關注,認為輕量高速且可發射魚雷的高速魚雷艇可以在大型艦船行動受限的海峽等地點伺機擊發起攻擊,擊沉這些大型艦船。
▇在PT-109上的甘迺迪。
一戰結束後,歐洲各國繼續研製高速魚雷艇,如英國皇家海軍的MTB、德國海軍的S艇、義大利海軍的MAS等。到了上世紀30年代,高速魚雷艇的作用除了攻擊艦船之外,也應用於沿岸防衛、偵察等多種任務上。
不過,美國海軍對此並不上心,他們只重視火力更猛的大型艦船,而將這種高速魚雷艇的研究束之高閣。
令人意外的是,美軍中,最早重視高速魚雷艇的不是海軍而是陸軍。1935年,美國陸軍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少將(當時)受邀擔任菲律賓陸軍軍事顧問,在此期間,他看到了高速魚雷艇在菲律賓沿岸防衛的重要性,從1937年左右就向美陸軍提議在菲律賓沿岸部署高速魚雷艇。1939年,美軍從英國桑尼克羅夫特公司購買了3艘高速魚雷艇,配備菲律賓沿岸警備軍。
▇二戰前不久英國皇家海軍裝備的MTB-24高速魚雷艇,由桑尼克羅夫特公司研製。
1937年同年,美國海軍中也出現了強力推進高速魚雷艇戰力化的派別,1938年終於正式提出大小兩型魚雷艇的招標。1939年9月歐洲爆發戰爭後,美國海軍也清楚的認識到高速魚雷艇在各種狀況下的廣泛用途,1941年7月正式採用了PT高速魚雷艇。
"PT"即為"Patrol Torpedo"的縮寫,鑑於歐洲戰場上的各種經驗教訓,美國海軍的PT魚雷艇從最初的魚雷攻擊,逐步發展成能完成沿岸警備、偵察、運輸等各種任務的魚雷艇。
▇美國海軍早期配備的PT-9魚雷艇。
不過,初期配備PT魚雷艇時,美國海軍對之並沒有什麼好感,因其主要製造材料為膠合板,海軍內部揶揄這些PT魚雷艇為"膠合板奇蹟"、"蚊子艇"等等。但是,在太平洋與日軍交戰之後,從戰爭一打響到菲律賓方面的夜間警戒之際,甚至是1942年3月麥克阿瑟逃離科雷吉多爾島時,PT魚雷艇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此後,PT魚雷艇還用於襲擊日軍的運輸部隊、偵察、巡邏等多種任務,比起日本海軍,日本陸軍對此更覺棘手。
PT魚雷艇的最高速度約42節,有較寬鬆的搭載力,除了2挺12.7毫米聯裝機槍和7.7毫米機槍外,有些還搭載了20毫米機關炮或37毫米機關炮。而日本陸軍主要在沿岸和內河從事運輸,其裝備的武裝大發(登陸用的大發動艇)在速度、武裝都不及敵手,可謂是天敵一般的存在,遇上PT魚雷艇,日本陸軍的船舶兵只能認倒黴。
隨著戰爭局勢越來越有利於盟軍,PT魚雷艇成了護衛友軍登陸艇不可或缺的存在。許多士兵爭搶擔任PT艇的艇員,這些艇員在戰後的資料和記錄片中都表示:"比起在相互不認識的大型艦,PT魚雷艇更好。"
▇1944年6月諾曼第登陸時用於護衛友軍登陸艇的PT魚雷艇。
PT魚雷艇艇員間的關係密切且相互信任,甘迺迪總統曾擔任艇長的PT-109就留下了佳話。1943年8月2日,PT-109在索羅門群島西部科隆班加拉島從事運輸任務時,被日本海軍驅逐艦"天霧"號擊沉,倖存的艇員漂流到附近的小島,在日機飛舞之下,數日間相互鼓勵依靠,最終獲救生還。
▇PT-109與它的艇員們,右邊第一人即是甘迺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