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選手賁秋師(白衣)和江西選手胡蓉在比賽中。
開幕式上基本是以青年志願者、大學生作為綠葉,花朵是殘疾人和特殊人群。這次開幕式也為他們搭建了一個人生出彩的舞臺。
——總導演詮釋開幕式想要傳遞的價值
昨天,女子柔道78公斤級比賽決出了全國第九屆殘運會暨第六屆特奧會的首金,來自遼寧的賁秋師戰勝江西的胡蓉奪冠。賁秋師在比賽後才知道自己獲得了首金。對一個盲人運動員來說,練習柔道並能登上最高領獎臺,是非常不容易的,「柔道對技術要求很高,因為眼睛幾乎看不見,只能感知技術要領,一個動作要練幾百遍才像模像樣。」
今年26歲的賁秋師2009年開始接觸柔道運動,當時她就讀於遼寧一所特殊教育學校,因為不錯的身體素質被前來挑選隊員的教練看中。在練習柔道的過程中,賁秋師體會到作為盲人的艱辛。
她每天都要去體校或省裡的柔道隊訓練,和健全人一起練,強度時間也幾乎一樣,「大概每天要訓練六七小時」。但因為自己看不見,「領會技術要點難度會比健全人大得多,他們可能一天練幾十遍能成型的動作,我需要練上百遍甚至幾百遍。」賁秋師說,有時候一個動作角度差一點,那麼效果也是失之千裡,「教練會引導我們做示範動作,但感知的效果與自己看見的效果完全不同,這是一個艱難的摸索過程。」
有時候,訓練中為了集中練好一個動作,賁秋師連續5分鐘都在「摔打」,而正式的一場比賽也才4分鐘。
除了練習技術,還要進行高強度的體能訓練。賁秋師回憶說:「體能訓練要繞著操場跑圈,最怕的是碰到或撞到什麼,大多數時候跑圈有人帶著,最痛苦的是2分鐘往返跑,你必須全力衝刺,要注意不要磕碰,還要保持速度和強度。」
儘管過程十分艱苦,但賁秋師也體會到體育運動帶來的歡樂。「體育讓我結識了不少朋友,也讓我更加專注於一件事情,面對困難更加淡定,培養出自強自立、頑強拼搏的精神。」這是賁秋師第二次參加全國殘運會,上屆她獲得亞軍,而這一次成績更進一步。
奪得首金對賁秋師意義非凡,「對我而言,這裡是實現人生價值的舞臺。」她還透露,自己的夢想是爭取參加帕運會,「雖然我年齡在練柔道的人中不算年輕,但還是希望能夠繼續柔道運動,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參加帕運會,向全世界展示中國殘疾人運動員的價值和能力。」成都商報記者 蓋源源/圖據四川日報 肖雨楊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