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動支付網訊:12月5日消息,拼多多已開始內測支付服務「多多錢包」。
根據介紹,「多多錢包」是拼多多官方推出的支付服務,通過該錢包支付可享受隨機立減或返現等專屬優惠活動。而該支付服務正是由拼多多關聯企業實際控制的上海付費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下簡稱「付費通」)提供。
「多多錢包」開始內測
據行動支付網了解,「多多錢包」正逐步開放中,目前僅覆蓋部分用戶。後續比如商家小額打款、平臺活動等相關款項都會轉到用戶的「多多錢包」內。此外,用戶餘額都可免費提現到綁定的銀行卡。而目前微信支付、支付寶早已收費。
「多多錢包」開通入口在拼多多App個人中心板塊,點擊開通之後,填寫姓名、身份證號,並添加銀行卡號(或拍照免輸卡號)、驗證綁定手機號即可開通。開通「多多錢包」與其他第三方支付錢包開通過程基本一致。
開通時,用戶需要同意用戶協議、隱私協議、快捷支付協議、相應綁定銀行卡快捷支付線上服務協議等。用戶服務協議顯示,拼多多支付服務由付費通提供。後者正是今年年初,拼多多通過關聯企業控制的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
付費通成立於2003年,並在2011年就取得第三方支付牌照,與支付寶、財付通均為首批獲得牌照的支付機構。付費通業務範圍涉及網際網路支付、行動電話支付、固定電話支付、銀行卡收單業務,可以說是第三方支付裡的「全牌照」存在,資質相當優秀。
「多多錢包」頁面非常簡潔,這幾乎是小編見過最簡陋的第三方支付錢包。目前僅有「充值」和「提現」兩個功能按鈕,連個「話費充值」都沒有。成功開通後,在拼多多購物時就能看到「多多支付」選項,用戶可以先充值再使用,亦可使用綁定銀行卡直接付款。
拼多多如何一步步控制付費通?
今年1月23日,上海易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上海易翼」)認繳出資6083.99萬元,獲得付費通50.01%的股權並完成工商變更,正式成為其第一大股東。而上海易翼的法定代表人、實際控制人正是拼多多聯合創始人陳磊,隨後他也順理成章成了付費通的法定代表人。
事實上,上海易翼一直都是付費通的第二大股東,並非新增而來。
2017年8月,由拼多多創始人黃崢實際控制的杭州樂顧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正式成為上海易翼的股東。
到了2018年5月,上海易翼的原股東上海艾錢金融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廈門眾卡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悉數退出。至此,黃崢的杭州樂顧投資諮詢有限公司成為上海易翼的唯一股東。陳磊開始擔任上海易翼法定代表人,黃崢則任監事。
有意思的是,2018年8月杭州樂顧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又退掉了上海易翼的股東身份,轉而交給了深圳啟真科技有限公司,後者實際控制人陳磊。
換言之,上海易翼的實際控制人由黃崢變為了陳磊。
2020年8月7日,上海易翼發生「監事備案」工商變更,黃崢退出。這時距離黃崢宣布卸任拼多多CEO才剛過去一個多月,而接任CEO一職的正是陳磊。
拼多多的「交接」工作大事,似乎也在上海易翼,或者說付費通控制人的變更中得到體現。
成功控制上海易翼後,拼多多勢力必然不滿足於「第二股東」的身份。於是便出現了前文所述情節:「今年1月23日上海易翼認繳出資6083.99萬元獲得付費通50.01%的股權,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拼多多CEO陳磊,控制了付費通。
不久前,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一則產權成交公告顯示,付費通26.817%股權以23655.363256萬元(約2.37億元)的價格於11月16日成交。按照成交價,付費通總值約8.83億元。
資料顯示,付費通這部分股權分別來自原股東上海市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23.86%)、銀聯商務股份有限公司(2.22%)以及上海水務建設工程有限公司(0.74%)。
截至目前,付費通的工商信息尚未更新,我們無法得知這次付費通股權的買方信息。不過根據規則,付費通原股東,比如上海易翼享有優先受讓權。拼多多方面是否會提高持股比例,不妨「走著瞧」。
拼多多為什麼要支付?
大約從2016年開始,電商市場大概形成了淘寶(天貓)與京東為主,唯品會、蘇寧、國美等角色為輔的局面。那時誰會相信,會冒出來一個拼多多呢?
憑藉騰訊流量的大力支持,拼多多趁著所謂消費降級的東風,通過價格低廉、「互砍一刀」等方式迅速走紅。彼時拼多多在朋友圈、微信群中出現了嚴重的「人傳人」現象。
當然拼多多的成功絕對不止以上這簡單的幾點,對於它的成功,不少人覺得「看不懂」。關於拼多多的核心競爭力,黃崢也覺得「(北京)五環內的人理解不了」。
異軍突起的拼多多顯然不想在電商遊戲裡打輔助,它要加入淘寶(天貓)與京東的戰局。資本市場似乎也看好這場大戲,拼多多在上市後股價不斷上漲,市值屢創新高,黃崢也一度成為國內財富增長最快的企業家。
總而言之,拼多多在電商領域,在網際網路領域都已足夠強大。而中國的網際網路企業成長到一定程度後,一般都會進軍金融業務。如果沒做,那大概就是時機還沒到。
黃崢在去年的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曾表示,現階段拼多多會把重心更多放在用戶身上,不會被競爭者幹擾而去盲目拓展商品品類、過早的進行商業變現或進軍金融服務領域。
不過,上月曾有自媒體消息稱拼多多正在申請直銷銀行牌照,並且開始搭建金融團隊,比如公開招聘消費信貸方向的算法工程師、Java高級研發工程師、策略工程師等。
對此拼多多回應表示,「從未申請過直銷銀行牌照,也未參股過任何申請這一牌照的銀行,未來也不會申請該牌照。」 至於招聘消費信貸方向的職員主要是為了適應用戶需求,接入微信先用後付、螞蟻花唄等產品,負責對接與數據風控,拼多多自身並沒有任何消費信貸業務。
事實上,如果支付不算金融服務的話,那拼多多到目前為止也確實沒有實際開展什麼金融業務。
但必須指出的是,以電商為核心業務的拼多多確實需要支付牌照的支持。無論是淘寶(天貓)、京東,還是唯品會、蘇寧、國美,無一例外均已染指支付牌照。不妨把範圍再擴大一些,支付牌照同樣是騰訊、網易、美團、小米、滴滴、字節跳動等等知名網際網路企業的標配。作為電商界的「當紅辣子雞」,網際網路新貴的拼多多沒理由缺席。
更重要的是,曾有行業人士質疑並舉報拼多多涉嫌「二清」:因為沒有支付牌照的電商只能做自營,一旦涉及其他商戶在其平臺上開店售貨,顧客支付的款項先到平臺再由平臺結算給商戶,就形成了央行嚴令禁止的「二清」模式。彼時,央行上海分行相關回復文件甚至就已認定拼多多存在「二清」行為。
毫無疑問,合規是拼多多看上付費通的原因之一,至於以後的其他設想,誰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