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也是一種修行,你能否進入心無旁騖的狀態?

2020-12-23 聽V耳語

這是一篇玄而又玄的文章,不過樓主不信佛不信道,是個地地道道的唯物主義者。

古人云:「彼何人者邪?修行無有,而外其形骸。」 成玄英 疏:「彼二人情事難識,修己德行,無有禮儀,而忘外形骸。」 《莊子·大宗師》

「臣聞服禮辭讓,全之術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韓非子·問田》:

「又有 臧逢世 , 臧嚴 之子也,篤學修行,不墜門風。」《顏氏家訓·風操》

宗教中為超凡脫俗、擺脫生死輪迴而努力的各種方法。

蘇菲派經注》(釋):「蘇非派的修行方式不一,可分為肉體修行和精神修行兩種。」

俗語中將修行當作做好事,如認為舊時官廳中權力大容易做好事救人,故有「公門裡面好修行」之說。明·葉憲祖《金鎖記》:「禁長哥呀!自古道公門裡面好修行。」《野叟曝言》中獄官見文素臣查出隋氏被女禁虐待,跪地求告道:「公門中好修行,望老爺高抬貴手。」

道教是以陰陽五行來闡述天地萬物的規律,以五行生剋來平衡修天地宇宙萬物與人類自然的和諧。修行等於調治,萬法不離陰陽五行。

那麼我們回歸正題,為什麼樓主說學習也是一種修行,人生而懵懂,學而知之,從遠古的茹毛飲血,到現在的錦衣華服,人無時無刻不在學習蛻變中。

修行修行,講究的就是修而行之,修心修身都是為了行某種想要達成的目的,那我們學習是為了什麼,為了考大學,為了找工作,那學習如何不能算作一種修行。

那怎樣才能進入心無旁騖的狀態呢 ?那我就先提一下達到這種狀態的表現吧。

全神貫注感到欣喜與充實弱化對時空及環境的感知平靜感

學習其實是一件枯燥的事,這個樓主不否定,但是重要的是你能否進入學習狀態,一旦你達到了這種狀態,你就不會感覺到無趣,反而會全身心投入,忘記了時間,忘記了煩惱,學習效率也會成倍遞增。

那麼該怎樣達到這種狀態?

首先要設立目標,在你學習之前,你應該想明白,你為什麼要學習?

這裡我要強調,為什麼學習是一個很複雜的哲學問題,一般人是不可能給自己一個明確的答案的。那麼這個時候就要採取「適當忽略」的政策了。

你可以不必理會那些宏觀上的意義,你只要知道:這個時候如果好好學習,就可以早點玩耍、提高成績、贏得獎勵……

其次是在平時的學習和訓練過程中,要注意把控難度。

研究表明,做難度與自己水平相當或略高於水平的事情時,最容易進入狀態。

就作業而言,最好是挑著做,拿數學舉例子,如果你水平一般,那麼你可以先做一些簡單的,再做中等的,最後做一些難題,做不出來也不必氣餒。

如果你水平不錯,那麼平時一小時的訓練裡,你的分配可以是5分鐘中等題,35分鐘難題,20分鐘超難題。

不必想著突飛猛進,因為只有說夢痴人才會這麼想。學習不是一朝一夕,進步才是點點滴滴。

最好的狀態就是:常常能達到心若旁騖,每次都能有新的感悟。這樣的話,學習效率會相當高,效果也會非常好。

然後,在反饋這方面,能做的事情,就是建立起一套良性循環的鼓勵機制。

當然得基於前兩者。

你可以定個目標,比如你現在只能考100,兩周後要達到110。然後按照上述去做。

兩周後你可能考到108了,那麼這個時候,你回過頭去看看你自己的付出和努力,這會給你帶來一種正向反饋。

其實呢,成就感是會上癮的。當一個人嘗試到成功的滋味後,就會愛上這種感覺,而這種感覺會促使他取得更大的成就,從此形成良性循環,而懶惰亦然。這也是為什麼成功的人會越來越厲害,墮落的人會越來越失敗。

最後就是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別人的看法,真的沒必要也沒有意義。

做自己他不香嗎?

希望能對正在學習路上的小夥伴有所幫助(關注我,不迷路,點點讚,要暴富。)

相關焦點

  • 怎麼才能心無旁騖地學習?
    當你打榮耀/英雄聯盟的時候,你幾乎一秒鐘進入專注的狀態,全神貫注,心無旁騖,不受任何幹擾,別人和自己說話都聽不到;當你學習的時候,卻經常注意力渙散,學5分鐘就想要掏出手機來看一看,學習效果甚微。為什麼打遊戲就能心無旁騖,學習就總像心裏面長草了呢?
  • 旅行也是一種修行
    我們把旅行當作一種安逸的享受,這叫生活物質!對於我來說窮遊不適合安逸之詞描繪,但是一樣路上不失精彩,耐住寂寞成就道心;也是一種路途修行。很多人對我說「大師」,我很羨慕你的旅行方式說走就走的旅行。。。那我說,你為什麼不去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呢?
  • 又到考試周,別人複習自己預習,大學生如何做到心無旁騖地學習
    我用了4個方法,讓學習效率翻倍,並且快速從一名「學渣」,成長為專業前三名。一、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想要心無旁騖地學習,就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否則付出再多的努力都只能事倍功半。比如你想提高自身的閱讀水平,而你之前有一定的閱讀基礎,那麼只要在已有的基礎上進行加強,熟練使用各種閱讀方法,就能順利實現一年閱讀幾十本書的目標。在確定了目標以後,就可以藉助清單法來實現目標。
  • 練拳是一種修行
    因此,要認識一個人,較簡單的方法就是和他一起學拳、一起練拳,從他為什麼練拳、如何練拳,再到什麼時候練拳,以及練拳時的狀態和態度,大概可以知道他是怎樣的人。至於練什麼拳,是緣分的問題。由正道引導,構成一個平衡的修習,邁向享受快樂的道路,因此「練拳」就是一種修行,也就形成「拳道」了。練拳需要寧靜,寧靜能夠養生,能夠開悟,能夠生慧,能夠明道。寧靜是一種修養,是一種氣質,更是一種美好的境界。寧靜不是平淡,更不是平庸,而是一種充滿內涵的幽遠,於寧靜中觸景,得大智慧,大徹大悟,所以練拳必須由寧靜做起,寧靜就是一種修行。
  • 心無旁騖爭分奪秒,戰時狀態沒有人可以當逃兵
    核心意思就是:源頭防控,不漏一人,誰都要負起責任來,要以戰時狀態落實落細各項防控措施。孫春蘭還特別強調,戰時狀態,決不能有人當逃兵,否則會被永遠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是全國疫情防控重中之重。眼下,抗疫形勢已經來到了關鍵期。
  • 為你熱愛的事物奮鬥,心無旁騖
    中文: 生即幸福,所以不要浪費生命為別人而活,要活出你自己的意義,為你熱愛的事物奮鬥,心無旁騖。小編:這是《超凡蜘蛛俠2》女主角艾瑪·斯通(Emma Stone)在致青春演講裡說的,很口語,滿滿的正能量!
  • 臨潁:小夥在非洲喀麥隆,每一天都是一種歷練,也是一種修行
    非洲工人在學習工地的生活雖然枯燥無味,但是這裡的人朝氣蓬勃,有工地的熱火朝天,也有營地的愜意悠閒,還有我們辦公室的激情活力。非洲大老鼠培根說過:「青春是易逝的,你揮霍它,時間也會拋棄你。」作為新世紀的青年,我們觸碰著時代的前沿,我們的心跳和著民族的脈搏。珍惜韶華、敏於求知,方能練就過硬本領;不忘初心,砥礪奮進,方能譜寫人生篇章。
  • 美女學霸獲北大「學生五四獎章」,「心無旁騖」讓她受益匪淺
    安徽蚌埠女孩陳妍汀2016年從蚌埠市第二中學畢業,以蚌埠市高考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經濟專業學習。四年間,陳妍汀勤奮刻苦,成績優異,先後獲得2018年北京大學學生年度人物、北京大學三好學生標兵、工商銀行獎學金優秀獎等。
  • 跑步也是一種修行方式
    止念修行是感受當下,因關注跑姿、呼吸,一個人按一個頻率運動,內心由很多聲音慢慢變成沒有聲音,一般在跑了半小時後,能夠體會到這樣的純粹感和空靈感,但也不是每次都能獲得這樣的體驗,但只要有一次,你會愛上這種感覺,愛上跑步。
  • 心無雜念則靜,心無旁騖則清
    這是申鶴公眾號第663天的第663篇原創文章人會經常拿心無雜念、心無旁騖來要求自己,因為心無雜念則靜,心無旁騖則清。然而,亂花漸欲迷人眼。一念成佛,一念成魔。古話說,心無旁騖似明鏡,無風何處起漣漪。說的就是心若如止水,則可一心向學,矢志不渝;心若似明鏡,便可潛心問道,不起塵埃。 誰都明白這個道理,然知易行難,但是,這卻是我們修行路上的必修課。因為我們深知,「鑿井者,起於三寸之坎,以就萬仞之深」。
  • 人生就是一種修行,生活就是一種磨練(寫的真好)!
    不管什麼時候,有空了就給你的父母打個電話吧,聽聽聲音,告訴他們,你很好,不必掛心。工作是一種修行。工作場所就是修煉精神的最佳場所,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修行。只要每天確實努力工作,培養崇高的人格,美好人生也將唾手可得。」把工作當作是修行,就是不會覺得那麼累工匠精神,就是尊重你手中的工作,並把它做到極致。
  • 慢慢梳理新的未來,即是一種休息,也是一種修行
    慢慢梳理新的未來,即是一種休息,也是一種修行。1:挫折會來,也會過去,熱淚會流下,也會收起,沒有什麼可以讓我氣餒的,因為,我有著長長的一生。笑而不語是一種豁達,痛而不言是一種修養。過往不戀,未來不迎,當下不負,如此安好。3:落在一個人一生中的雪,我們不能全部看見。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4:心裡最崇拜誰,不必變成那個人,而是用那個人的精神和方法,去變成你自己。
  • 10月22日太陽進入天蠍座,心無旁騖就有望達成目標?
    集中心力,心無旁騖地前進就有可能達成目標,不屈不撓地面對困難就有可能突破難題,投資市場或將再次引起高度關注。 天蠍月期間,信任將成為人們的焦點,需格外關注關係和諧度、情感契合度。
  • 生活也是修行——採訪索達吉仁波切
    走進藏地,藍天白雲下邊是一群群的牛羊,天真微笑的孩子們純淨的目光融化了我僵硬的表情。我在這一瞬間大腦已經休克,我被這自由的空氣格式化,期待著在這裡重生。  生活也是一種修行  記者:電影《非誠勿擾2》有一句現在非常流行的話:「活著就是修行」,您怎麼看這句話?
  • 生活就像是一個修道場,忙,也是一種修行
    你有沒有發現,很多東西如果長期不用,想用的時候卻再也使不上勁了。實際上,人也是一樣的。如果我們閒得太厲害了,往往連大腦都會變得不太靈光。人這一生,最怕過閒,一閒就把生命的意義全失去了。其實啊,這世上本就無事,多的是閒人自擾。
  • 什麼是心流,如何在學習工作中進入心流狀態?
    心流是一種把專注力發揮到極致時的最優體驗,它是當你全神貫注投入、沉浸在充滿創造力或樂趣的活動中時,體驗到渾然忘我的一種感受。《心流》一書的作者米哈裡·契克森米哈賴 ,主要研究領域是「正向心理學」。他觀察到卓越的藝術家、科學家、運動員在進行活動時的共同特徵,就是能達到有意識的心流狀態。
  • 2021法考,怎樣快速進入學習狀態?
    而我要講的是對通過法考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從學習的第一刻開始,馬上就進入最高效的備考狀態,一直到考試前都要做正確的選擇。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輕鬆的通過。不管你現在處於什麼狀態,你只要知道兩個問題,1.你有資格報考?2.你需要在2021年通過法考?只需要問自己這兩個問題就夠了。只要這兩個問題的答案是肯定的,你就要認真地看這篇文章。
  • 易小惠:學習易經就是在修行!
    編者按 凡事開頭難,做任何事最難的是邁出第一步,學習易經也是如此。 每個人都有好奇心,對神秘的事情都很感興趣,尤其是對易經,大家都有想了解其中玄奧的念頭,但是最終都被種種的藉口和理由消滅在萌芽狀態裡。 下面是一名學習易經的新手感悟,希望閱讀後能對你有所啟迪,願你及早走進易經神秘的殿堂,走出自己迷茫的心靈,自由翱翔!
  • 龍奮明:成人達己,也是一種修行
    大學時,他選擇了旅遊專業,畢業後順理成章地進入了這個行業,逐步向自己的夢想邁進。經過多年的積累,龍奮明掌握了大量的國內外旅遊資源,同時也實現了小時候的夢想。「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這句前兩年的網絡流行語,正是龍奮明的心聲。
  • 智鵬丨修行修的什麼行——你知「道」嗎?
    古人已經把我輩的修行,說得如此確切,無非就是如何達到宇宙即我心、天地萬物同體這一至高境界。所以古人早已有大智慧,我們只是去尋找答案而已,每個人都還得從心性上去下功夫,腳踏實地,向天地萬物學習,獲取能量,內化於心,就可得道。道就在身邊,一草一木都可以讓你獲得頓悟,人生所經歷的點點滴滴都有道。所有宗教都會提倡善念、善言、善行,因我們生在中華故土,所以對西方宗教的修行只記住大道相通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