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交叉韌帶
膝關節交叉韌帶分為前交叉韌帶和後交叉韌帶,前交叉韌帶起於股骨髁間窩外後部,向前、內、下止於脛骨棘前側,前交叉韌帶防止脛骨向前移位。後交叉韌帶起於股骨髁間窩內前部,向後、外、下止於脛骨棘後側,後交叉韌帶則防止脛骨向後移位。
交叉韌帶損傷可以自我修復嗎
膝關節的交叉韌帶損傷在臨床當中也是比較常見的,交叉韌帶損傷能否自行癒合,主要是看韌帶損傷的具體程度,治療的正確性以及及時性。
交叉韌帶損傷如果比較輕微,一般來講,通過保守治療就能夠得到很好的恢復,但是一定要注意進行固定。固定能夠提供一個穩定的環境,避免了韌帶損傷的部位反覆的出現錯動,有利於損傷組織的恢復。如果交叉韌帶損傷比較嚴重,關節的穩定性受到了嚴重的破壞,那麼需要積極的進行手術治療的。這種情況下,韌帶的損傷是不能夠自行癒合的。
前交叉韌帶(ACL)損傷導致因素
ACL損傷在體育運動中經常發生,特別是在涉及突然停止、跳躍或改變方向的運動中更容易發生。往往在一些劇烈運動中,當運動員發生身體的撞擊,或者是身體的扭動,把這些剪切力傳導到膝關節時,常常會發生ACL的損傷。
據有關統計78%損傷,常發生於落地時、斜切動作時及急停中等。約70%是體育運動中一些扭轉、斜切、急停等動作較多的運動中, 如籃球、足球、滑冰等。
後交叉韌帶(PCL)損傷原因
1、屈膝位脛骨上端暴力作用是小腿上端突然後移,引起PCL損傷
2、暴力迫使膝關節處於超伸位,導致PCL首先損傷。
3、當足部固定,脛骨上端受到來自前方的暴力並同時旋轉,導致PCL損傷,這種情況一般為複合性損傷。
4、交通事故,高處跌落,這種也常常為複合損傷。
5、運動導致的PCL損傷,一般為單純後交叉損傷。
交叉韌帶MRI檢查
交叉韌帶的MRI表現的異常信號可分為4級:
一級:主要是韌帶邊緣毛糙
二級:是出現韌帶邊緣不均勻高信號(損傷)
三級:是出現韌帶內只有不均勻的高信號,而沒有韌帶長度的改變(撕裂)
四級:主要是出現韌帶完全性的斷裂的中高信號,並且伴有韌帶短縮,斷端呈腫瘤樣的改變(斷裂)
出現了韌帶損傷,如果是一二級的韌帶損傷,這種情況可以行保守的治療。
出現三四級的韌帶損傷,也就是出現有明顯的韌帶撕裂、斷裂的情況,這種情況一般建議手術的修復。
膝關節交叉韌帶特殊評估
膝關節抽屜實驗
檢查者將患者膝關節屈曲10°~20°,檢查者一手固定股骨,另一手放在脛骨近端的後內側並嘗試將脛骨向前移動。依據移動的幅度和終末端感覺來確定損傷的程度。
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運動康復(ACL例)
在這裡僅介紹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損傷運動康複方案,以手術為例,因為可以涵蓋幾個階段,比較全面。但是一些手法和理療設備會省略(專業人員操作),以免導致損傷或失誤。
第一階段:0-2周-目標
1、被動伸直
2、控制術後疼痛、腫脹
3、膝蓋活動範圍達到0-90度
注意事項
1、避免主動伸膝0-40度
2、避免熱敷
3、避免長時間站立、行走,行走時支具應鎖定在0度
4、及時冰敷:每次15-20分鐘,每1-2小時一次
訓練內容
第二階段:2-6周-目標
1、髕骨活動度良好
2、膝蓋活動度達到120度
3、恢復正常步態(無痛)4周單拐,6周脫拐
4、在無痛狀態下邁上10cm樓梯
注意事項
1、避免訓練時疼痛
訓練內容
第三階段:6-14周-目標
1、恢復正常膝蓋活動度,8周140度,12周全形
2、下肢在無痛情況下邁上20cm樓梯、邁下10cm樓梯
3、提高下肢靈活性
注意事項
1、在沒有足夠的肌力允許前,避免跑和其他運動訓練
訓練內容
第四階段:14-22周-目標
1、能無痛跑步
2、跳躍試驗雙側對稱度75%以上
注意事項
1、在沒有足夠的肌力允許前,避免跑和其他運動訓練
2、避免疼痛
訓練內容
所有圖片來源與於網絡,由於膝關節交叉韌帶損傷術後運動康複比較複雜繁多,本文只介紹普實化的運動康復部分內容,沒有進行針對化的或個性化的介紹,廣大讀者在選擇鍛鍊方式時可根據自身情況舍取。建議在專業人員評估後監督情況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