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賦》之秦昭襄王:他的一生,就是半個戰國!

2020-12-14 情懷與歷史

大型歷史劇《大秦賦》上線後,好評不斷,該劇雖然是以秦始皇嬴政為主線,但卻橫跨秦國四大君王,他們分別是:秦昭襄王(嬴稷)、秦孝文王(嬴柱)、秦莊襄王(嬴子楚)、秦始皇(嬴政)。對於《大秦賦》來說,前四集以宏大的戰爭場景和典型的士兵服飾拉開了序幕,秦昭襄王嬴稷的的晚年也隨之登場。

秦昭襄王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間,發生了著名的長平之戰,伊闕之戰,五國伐齊,鄢郢之戰,華陽之戰等。秦昭襄王一生傳奇,創造了超1/3的春秋戰國史中的成語典故,看過上一部《大秦帝國之崛起》的人都知道嬴稷的故事,然而晚年的他除了高光時刻,也是有些許遺憾。不過,不管怎麼樣,秦昭襄王的一生,可以說就是半個戰國。以下,就讓我們回顧下秦昭襄王的傳奇一生。

首先,嬴稷(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稱秦昭王。嬴姓趙氏,名則,一名稷。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06年—公元前251年在位),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異母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君之一。對於秦昭襄王來說,在位時間超過50年,這已經是戰國歷史跨度的四分之一了。而就秦昭襄王的年齡來說,則達到了75歲,無疑接近小半個戰國歷史了。在此基礎上,考慮到秦昭襄王對於戰國歷史的影響,無疑可以說他影響到了半個戰國的歷史。

秦武王四年(公元前307年),秦武王突然去世。當時掌握大權的宣太后羋月,想立公子芾為秦王。但是,趙武靈王非要迎立在燕國為質的公子稷為秦王,屈從於趙國的壓力,宣太后最後立公子嬴稷為秦王,是為秦昭襄王。因此,秦昭襄王的經歷,實際上和秦莊襄王存在相似之處,二者都曾在其他諸侯國當人質,最後都在貴人的幫助下回到秦國,並繼承了秦國君主的寶座。

當然,即位之初,宣太后羋月依然把持著秦國大權,這是秦昭襄王不願接受的局面。不過,因為長期在外,秦昭襄王在秦國沒有什麼根基,只能韜光養晦。值得注意是,對於歷史上的不少賢明君主,往往都有一段韜光養晦的經歷,比如清朝的康熙皇帝,初期也沒有掌握實權,通過剪除鰲拜等權臣,康熙得以真正成為一國之君。而就秦昭襄王來說,最終在範雎的幫助下廢太后,從而鞏固了秦國君主的位置,也為日後秦始皇親政提供了先例。

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秦、韓、魏、齊四國聯合攻打楚國,楚國在重丘(河南駐馬店泌陽)大敗,楚國大將唐昧被殺,這就是著名的垂沙之戰。通過垂沙之戰,秦國不僅削弱了楚國,也離間了齊國和楚國之間的關係,這為秦國日後各個擊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秦昭襄王十四年(公元前293年),韓國和魏國聯合攻打秦國。對此,秦昭襄王派遣白起迎敵,在伊闕(河南洛陽南)打仗,打敗了魏國和韓國組成的聯軍,大獲全勝,斬了24萬人,俘獲魏國和韓國的聯軍統帥——魏國大將公孫喜,這就是白起的成名之戰——伊闕之戰。秦昭襄王在位初期,山東六國還比較強盛,也即韓國和魏國,居然敢主動攻打秦國。當然,到了秦昭襄王在位後期,韓國和魏國,則是對秦國畏懼不已了。而這,無疑是秦昭襄王這位君主的重要功績。

秦昭襄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84年),燕國的上將軍樂毅和趙國、秦國、韓國、魏國會面,五國聯軍,大舉攻打齊國,攻佔了齊國的七十幾座城。通過五國伐齊之戰,秦國可以說是一石二鳥,不僅重創了齊國這一競爭對手,還惡化了齊國和其他諸侯國的關係。所以,我們應該能夠理解戰國末期,齊國為何對趙國等諸侯國見死不救的原因了。

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國的大將白起攻打楚國,攻佔了楚國都城郢都(湖北荊州江陵市),燒了楚國的先王墳墓彝陵(湖北宜昌市),楚國的兵力潰散,不能復戰,遷都到陳丘(故陳國,河南周口淮陽)。此戰,就是著名的鄢郢之戰。對此,在筆者看來,鄢郢之戰對於楚國的影響,可以類比長平之戰之於趙國了。

在鄢郢之戰中,楚國不僅丟掉了都城,還損失了大量的兵馬。如果說鄢郢之戰前,楚國還有單獨抗衡秦國的實力,那麼,非常明顯的是,在這場戰役中,楚國只能聯合其他諸侯國,才能抗衡秦國了。

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魏國、趙國聯軍攻打韓國的華陽(河南鄭州新鄭市),秦國派兵支援了韓國,在華陽城下打敗了魏軍,斬首了十三萬人,魏國割南陽(河南焦作修武縣以西)給秦國求和。秦又打敗了趙軍,將趙軍的2萬人在黃河沉溺。

伊闕之戰後,韓國逐漸倒向了秦國,這引起了魏國和趙國的不滿,從而爆發了華陽之戰。在華陽之戰,秦國聯合韓國,擊敗了魏國、趙國組成的聯軍,這不僅削弱了三晉,也促使韓國更加臣服於秦國。所以,等到秦始皇發動秦滅六國之戰的時候,韓國基本上沒有什麼反抗,就被秦國輕鬆消滅了。

最後,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國的左庶長王齕攻打趙國,攻佔了上黨(山西長治長子),趙國的大將廉頗心裡知道不能硬戰,嚴密的守壘相互對峙,等待機會進攻。在長平之戰中,秦昭襄王深深的感到廉頗對於秦國是個憂患,於是用離間計揚言秦國不怕廉頗,只怕趙括。趙國果然任命趙括代替廉頗,所以,秦昭襄王派遣大將白起代替了王齕。

不久之後,白起擊敗了趙括,讓趙國損失了40多萬精銳士卒。在不少歷史學者看來,長平之戰可以說是戰國歷史的重要轉折點。經此一站,秦國一統天下的趨勢,基本上就是不可逆轉了,也即只是時間上的早晚問題。

當然,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接下來的邯鄲之戰中,秦昭襄王還是敗給了趙國,從而將一統天下的機會讓出來了,最終則是被秦始皇嬴政抓住了。秦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派兵攻打東周,東周最後一位天子周赧王也在這一年去世。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公元前251年),在位五十六年的秦昭襄王嬴稷去世,時年七十五歲。雖然經歷了邯鄲之戰的重創,但是,對於雄心壯志的秦昭襄王,沒有一蹶不振,而是消滅東周,並繼續蠶食山東六國的疆域,這自然是秦始皇一統六國鋪平道路。總的來說,從戰國中期到戰國末期,從秦、齊、楚、趙四大強國並立,到秦國一家獨大,秦昭襄王的一生可謂一個傳奇。

相關焦點

  • 大秦賦一共有幾集 大秦賦每周更新時間一周更新幾集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那麼,大秦賦一共有幾集?大秦賦每周更新時間!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大秦賦一共有幾集?大秦賦每周更新時間!
  • 《大秦賦》劇情過半,這些劇中人「下線」去了哪兒?
    近日《大秦賦》掀起收視狂潮讓秦文化「瘋狂出圈」在前半部分劇情裡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史記·秦始皇本紀》載:「昭襄王享國五十六年。葬茝陽。」考古專家經過調查推測:秦東陵一號陵園2座「亞」字形大墓可能為秦昭襄王(秦始皇的曾祖父嬴稷)和其王后的合葬陵園,南側大墓可能為昭襄王之陵墓,北側大墓可能為昭襄王之王后陵墓。《大秦賦》開篇時在位的秦王就是秦昭襄王嬴稷。
  • 秦朝迷案之一,為何秦昭襄王要5跪範雎,範雎又因何不得善終
    駱駝在追《大秦賦》時,除了佩服老戲骨的演技之外,也想到了有關秦昭襄王的一段懸案,那就是當年他為什麼對範雎要連續5跪,而被他如此看重的範雎又為何不得善終…… 公元前271年,秦昭襄王派使臣王稽出使魏國,王稽到了魏國以後,除了明面上的公關工作之外,還私下裡準備挖魏國的牆角,為秦國收攏人才。
  • 《大秦賦》之秦孝文王:苦熬54年,在位僅3天,卻是一位明君!
    《大秦賦》的劇情僅播出一半,便已經讓眾多歷史迷過足一把秦史癮,劇中有很多值得深思的劇情,也讓我們對戰國後期的歷史人物有了一個更為深刻的了解。同時作為秦史最後一部,眾多粉絲恨不得將這部劇播出的劇情,再去多追幾遍,從而避免遺漏劇中任何細節。
  • 《大秦賦》的背景為戰國末年,為何卻同時存在東周和西周?
    在最近熱播的《大秦賦》中,先是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又有秦異人,即秦莊襄王攻滅東周。可是,《大秦賦》的故事背景不是戰國末年嗎?時間上隸屬於東周。那秦國滅亡的「東周」和「西周」都是什麼地方呢?這裡就得提一下當時的周王室是個什麼狀態了,它們可是忙得很。
  • 《大秦賦》:劇中樊於期到底經歷什麼,讓這位秦將投燕叛國
    12月份熱播劇《大秦賦》正在熱播中,裡面的人物也是演技十分出眾。該劇主要是說戰國晚期,秦國一家獨大。一代雄主秦昭襄王與繼承王位的秦孝文王相繼離世,秦國朝堂陡然出現嫡庶之爭。大富商呂不韋陽謀篡國,扶植流亡在外的公子嬴異人上位,長公子嬴傒恨別鹹陽,政亂平定。
  • 《大秦賦》之荀子:戰國最後的宗師,儒家的另類,帝王術的導師
    近期《大秦賦》持續熱播,這部劇給我們展現了戰國末年各國之間相互徵伐的畫面。除此之外,齊國的稷下學宮讓人眼前一亮。稷下學宮中出現了荀子、韓非、李斯等多位學派代表,給我們重現了戰國末年中國文化的開放和鼎盛。
  • 《大秦賦》中的戰國末年,為何同時存在東、西周?是劇本不嚴謹嗎
    相信有不少人看過最近熱播的《大秦賦》, 劇中先是有秦昭襄王攻滅西周國,之後又有呂不韋攻滅東周國。可是這部劇的背景是在戰國末年,時間上隸屬於東周,那麼秦國所滅的東、西周是什麼情況呢?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概念,周國與周朝是兩種概念。
  • 《大秦賦》之信陵君:竊符救趙,曾是秦國東出的強勁對手!
    《大秦賦》是由延藝、顧其銘、強龍、劉永濤執導,李夢、張健編劇,張魯一、段奕宏、李乃文、朱珠、辛柏青、鄔君梅等人領銜主演的古裝歷史劇。該劇講述了秦始皇嬴政在呂不韋、李斯、王翦、蒙恬等人的輔佐下平滅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的故事。在《大秦賦》第一集,就是事關趙國甚至山東六國存亡的邯鄲之戰。
  • 《大秦賦》賦的是什麼
    《大秦賦》賦的是什麼《工人日報》(2020-12-20 04版) 劉兵近日,大型歷史劇《大秦賦》開播,引起觀眾尤其是歷史愛好者的熱議。該劇改編自孫皓輝的《大秦帝國》,也是這一系列電視劇的最後一部,前三部分別為《大秦帝國之裂變》《大秦帝國之縱橫》《大秦帝國之崛起》。
  • 《大秦賦》之楚考烈王:救趙國,退秦軍,滅魯國!
    雖然《大秦賦》的主角,是秦始皇嬴政等秦國的君臣,但是,眾所周知,在戰國時期,秦國和山東六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較量。所以,在《大秦賦》中,其他諸侯國的人物,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就包括本文所要說的楚考烈王。楚考烈王(?-公元前238年),羋姓,熊氏,名完(《史記》作元),戰國時期楚國君主,楚頃襄王之子,公元前262年-公元前238年在位,共25年。
  • 古裝大劇《大秦賦》央視8套黃金檔開播 重大歷史題材明星雲集
    古裝歷史大劇《大秦賦》12月1日在中央電視臺電視劇頻道首播,並在騰訊視頻、愛奇藝同步播出。 《大秦賦》講述了戰國晚期,秦昭襄王與秦孝文王相繼離世,秦國朝堂陡然出現嫡庶之爭。
  • 看《大秦賦》,品春秋五霸、戰國七雄的興衰成敗!
    《大秦賦》以我國古代戰國時期(前475-前221年)為歷史背景,不論在時間、地點、人物還是故事情節上都非常接近史實。《大秦賦》以秦趙「邯鄲之戰」為切入點,藉以引出本劇的主要人物呂不韋、趙姬、嬴政以及嫪毐,因此,要想更好地觀賞這部大劇,有必要更多地了解一些有關「春秋五霸」和「戰國七雄」的歷史知識和它們的興衰成敗。
  • 秦始皇不願成為第二個秦昭襄王嗎?在親政和戰果上,他倆差距不小
    這種說法,顯然是《大秦賦》編劇們的想法。不過他們既然有這樣的想法,自然是有原因的。那麼秦始皇到底有什麼樣的原因,不願意去做秦昭襄王呢?這就要把他們的人生,一一拎出來做個對比了。一、親政時間對比,秦始皇的確不想做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嬴稷,是秦惠文王和羋八子的兒子。從小嬴稷不受父母待見,被送到了燕國做人質,那日子叫一個清苦。
  • 《大秦賦》中,平原君因籤訂割城協議被趙王罵死,這是真的嗎?
    平原君回國後,趙孝成王大怒,質疑他收了秦國的好處,並罷免了他的丞相之位,平原君當場氣絕身亡。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平原君趙勝可以說是被騙籤訂割城協議,並因此被趙王罵死。那麼,問題來了,這和歷史上的真實情況相一致嗎?一首先,《大秦賦》作為一部電視劇,顯然會進行一定的改變。
  • 《大秦賦》開播,戰國七雄最強兵種各是啥?
    大家盼了幾年的《大秦賦》,於12月1日在央視八套開播。從《大秦帝國之裂變》到《大秦帝國之縱橫》,再到《大秦帝國之崛起》,三部劇的評分都很高,得到一致好評,相信《大秦帝國》的終章《大秦賦》也不會辜負大家。該劇的歷史背景,不需要多言,為中國歷史上可考的第一段大分裂時期的戰亂。
  • 《大秦賦》:戰國為何人才輩出?一句「先生教我」說明了一切
    《大秦帝國》【《大秦賦》:戰國為何人才輩出?在《大秦帝國》中,把那個時代稱為大爭之世,那時的秦、魏、韓、趙、楚、燕、齊幾大戰國,都為了獲得更大的利益明爭暗鬥,而鬥爭的最高級表現就是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最終,實力最強的秦國到秦始皇時期, 「奮六世之餘烈」 才最終統一天下。
  • 《大秦賦》:齊國為何不幫助五國抗秦?素有積怨,經濟基礎全毀
    電視劇《大秦賦》正在中央八套熱播,認真看劇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大秦賦》中齊國似乎並沒有什麼存在感。演來演去,都是秦國與其他五國之間的權謀爭鬥和內部紛爭。而齊國除了趙姬太后給嬴政安排的婚姻對象離秋公主外,幾乎就沒有什么正面露臉的機會。
  • 大秦賦:撐起半部戲的亮點,卻被無情棄用,導演悔恨不已
    《大秦賦》備受詬病的地方不少,不然也不會豆瓣開分8.9之後,一路狂跌到8.4分,已經是《大秦帝國》系列裡最低的了,或許已經提前鎖定了《大秦帝國》系列劇中最差的一部了,其實看劇的時候,看著都在找茬的彈幕,內心是有些支持的,畢竟此劇可期待的太久了,但其實還是想說,那也不能忽視此劇的亮點不是嗎
  • 張魯一版嬴政惹爭議,《大秦賦》依舊夠「彩」
    講述大秦一統天下的歷史劇《大秦賦》正在央視八套播出,劇中秦王嬴政的「人設」讓觀眾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整體而言,不論是精美的服飾道、恢弘的戰爭場面,還是飽滿立體的人物呈現,《大秦賦》在全年的電視劇作品中,配得上一個「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