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滿身瘡痍的拉夏貝爾(*ST拉夏)再遭重創,公司及法人代表段學鋒因拉夏貝爾未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的給付義務,再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並被採取了限制高消費措施。
今年7月底,拉夏貝爾從「上海拉夏貝爾」更名為「新疆拉夏貝爾」,法人代表也由公司創始人兼前董事長邢加興,變更為了現任董事長段學鋒。而今年6月至今,拉夏貝爾已經累積了54條限制高消費申請。
同時,拉夏貝爾於7月10日收到《股權司法凍結及司法劃轉通知》,實控制人邢加興及其一致行動人上海合夏投資有限公司合計持有的1.87億股公司股票(佔公司總股本34.16%,佔公司A股股票總股本56.20%)被司法凍結,凍結期限自2020年7月10日起至2022年7月9日止。
今年,8月7日,拉夏貝爾因未履行法律義務被法院列為了失信被執行企業。
除被限制高消費外,拉夏貝爾還有62條被法院強制執行的記錄。其中單日最高執行標的更是高達5100萬元(10月21日)。
曾被譽為「中國ZARA」的拉夏貝爾,上市不到3年就遭披星戴帽,同時淪為「老賴」。
拉夏貝爾在2015年到2017年都保持了穩定的業績增長,但上市一年後的2018年,拉夏貝爾首次錄得虧損1.56億元,而2019年慘狀愈烈,錄得淨虧損21.4億元,關店4400家並剝離了男裝和家居業務。
年初至今,*ST拉夏累跌超過65%。而18年7月至今,*ST拉夏股價更是累跌近90%。曾經的102億元市值,僅剩十分之一。
在連續虧損將遭退市風險警示的2020上半年,公司曾試圖通過抵押貸款、人事調整、回購股份等方式進行自救,但奈何疫情對本來就深陷關店泥潭的拉夏貝爾的打擊無疑是致命的。
唏噓的是,拉夏貝爾的成功始於「非典」,卻終於「新冠」。2003年 「非典」時期,拉夏貝爾在大品牌紛紛撤單減產的時候反其道而行之,加大馬力生產以保證庫存。而非典過後,服裝市場迎來了一波報復性消費,很多品牌庫存不足,拉夏貝爾趁勢出擊,以低價和多量迅速打開了市場。
但此後的拉夏貝爾進入了大量開店,瘋狂打折的模式,而沒有對新店是否符合品牌需要、產品是否符合市場需要做出理智的判斷。最終由於折扣大導致毛利率降低,財務陷入困境。
2018年起,拉夏貝爾的資產負債率不斷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甚至已經超過了90%。因此,拉夏貝爾的財務費用也一直居高不下。2018年,拉夏貝爾財務費用為5200萬元,同比增長了250%倍;2019年再翻3倍,達到了2.4億元;2020年上半年,拉夏貝爾報告的財務費用為1.09億元,可見問題並未得到改善。
今年9月,拉夏貝爾再次發布了改名公告,擬將公司名稱更改為「依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同時新增包括物聯網業務、網際網路數據業務、電商技術支持等在內的新經營項目,將線上業務轉為「品牌授權+運營服務」的模式。
拉夏貝爾表示,在新模式下,公司線上業務將採取「輕資產」的業務運營模式,計劃將旗下品牌系列商標分別授權給供應商、經銷商及代理運營商等,並將線上業務的運營管理交由專業的品牌運營公司代為運營。公司將不再使用自有資金採購線上貨品,亦不再獨立經營電商平臺銷售業務。
公司改名、高層「換血」、祭出「貼牌」的大招,不難看出,拉夏貝爾已經開啟了新一輪的「自救」。只是拉夏貝爾在線下零售的優勢盡失,同時債務高築,無論是「自救」還是「被救」,都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