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印象中,佛家弟子不吃肉,是天經地義的,是他們的教義所規定的,其實這只是電視和小說給我們造成的錯覺。
只有中國中原的佛家弟子不吃肉,像藏傳佛教和外國的佛教,是可以吃肉的。
佛教的經書裡,並沒有規定不許吃肉。
中國中原地區的佛家弟子,在早些時候也是可以吃肉的。
只是對吃肉有一個底限,只要不越紅線就沒問題,這就是佛教的「三淨肉」,而且是出自佛家經書裡的。
淨,乾淨。
三淨肉,三種乾淨的肉。
有三種算做乾淨的肉,佛家弟子可以吃。
哪三種呢?
《四分律》第四十二卷有過表述。
原文是:有三種淨肉應食。若不故見不故聞不故疑應食。
不故見,不被看見,以豬肉為例,那隻豬被殺時,沒有被你看見,就可以吃了。
這麼簡單?
不是,雖然你閉著眼睛沒看見,但殺豬時,那隻豬在痛苦的嚎叫,被你聽到了,你也不可以吃。
不故聞,不被聽見。
這就好辦了,想吃某頭豬,給豬主人豬錢+人工費,然後走的遠遠的,豬變成紅燒肉後,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吃了。
你是耍豬呢還是耍佛祖呢?
有第三條限制你,不故疑,不被懷疑。
即,你吃的這頭豬不應該懷疑是因為你被殺的才可以吃,你不想吃它,它怎麼會死?
三淨肉,其時就是一淨肉,三個條件。
所以,佛家弟子在不違反規定的情況下吃到肉還是很容易的,最普遍的現象就是自然死亡或生病死亡的動物,是完全在經義範圍內可食用的。
那麼,從什麼時候開始,不吃肉了呢?
是梁武帝的時候。
梁武帝是佛教的超級粉絲兒,有些人看別人信佛,也有樣學樣,偶爾放個生,會念個阿彌佗佛就認為自己是佛教徒了。
梁武帝不是,梁武帝是深入研究佛經,對佛經領悟得非常強悍。
梁武帝就是在研究佛經後,得出佛家弟子不應吃肉這個結論,為了把這個結論傳達出去,就寫了篇嚴謹的文章,同樣他是通過佛經裡的經文來說明這個結論。
佛經裡說有三淨肉可以食用,那好,我就在佛經裡另找證據,證明這三種肉也不能吃,最好吃素。
他在浩瀚的經文中先找到這麼一句話。
《涅槃經》言:「迦葉,我今日制諸弟子不得食一切肉。」
從這一句開始,他連續用了九種現存現象證明,如果佛家弟子吃肉,是絕對不合格的,還不如修「外道」的人。
「外道」,中性詞,只要不是修佛,從佛教人士的視角看,都是外道。
這篇含有「九種不如外道的原因」的文章,就是大名鼎鼎的《斷酒肉文》。
「斷」,斷絕,隔絕,戒除。
就是勸大家戒酒,戒肉的文章。
當然,這個「大家」僅局限於武帝的「佛家朋友圈」,普通百姓你吃就吃,沒人管。
這篇文章,也是召集了當時的各大名僧各大名尼,在一起非常嚴肅地討論「到底該不該吃肉」這個話題時拿出來的。
是供大家討論的。
這篇文章強就強在,所有的論據都是從佛經經書中拿來的,不像大眾用「不科學」「根本沒有地獄」「有多重宇宙也不可能有天堂」這種第三視角來反駁。
這只能讓佛家弟子說你不懂佛法,亂講一通,不能服眾。
我們看看武帝怎麼講的。
比如:九種原因中的第七種。
(加黑加粗部分可跳過,下邊有逐句解釋)今出家人啖食魚肉,或云:「肉非己殺,猶自得啖;以錢買肉,亦復非嫌。」
如是說者,是事不然。《涅槃經》云:「一切肉悉斷,及自死者。」自死者猶斷,何況不自死者?
《楞伽經》云:「為利殺眾生,以財網諸肉,二業俱不善,死墮叫呼獄。」
何謂以財網肉?陸設罝罘,水設網罟,此是以網網肉;若於屠殺人間,以錢買肉,此是以財網肉。
若令此人不以財網肉者。習惡律儀、捕害眾生此人為當專自供口,亦復別有所擬?
若別有所擬,向食肉者豈無殺分?何得雲「我不殺生」?
此是灼然違背經文,是七不及外道。
這裡先說把當時僧人的觀點擺到桌面上。
「肉非己殺,猶自得啖;以錢買肉,亦復非嫌。」
這個吃肉的僧人說「按經裡規定,肉不是自己殺的,尚且可以吃,我們是用錢公平交易買來的肉,就更加符合規定了。」
「肉非已殺」,就是《四分律》裡的三淨肉的簡說。
那麼,武帝同樣用佛經來反擊,選用《涅槃經》裡的話。
「一切肉悉斷,及自死者。」自死者猶斷,何況不自死者?
你看,雖然《四分律》裡是那麼說的,但《涅槃經》說,所有的肉都應該斷掉,全部戒掉,就連自然死亡的都包括在內。連自然死亡的都不能吃,何況你用錢買的那種被屠殺的豬羊的肉?都不應該吃。
這就麻煩了,都是佛經,這部經裡說可以吃,另一部經裡說不能吃,怎麼辦?
誰講的道理多,誰就對。
人家武帝又搬出《楞伽經》,用這部經裡的話做論據,來說明《涅槃經》的論點,進而反駁《四分律》。
《楞伽經》裡說了,「為利殺眾生,以財網諸肉,二業俱不善,死墮叫呼獄。」為利益殺生,這個好解釋,殺豬為了賺錢,不好解釋的是「財網諸肉」,這兩種做法都是不好的做法,死後會進地獄。
怕大家不明白,武帝對「財網諸肉」做了進一步解釋。
在水裡設置魚網網魚,在陸地上設置陷阱捕獵,這是非常直白的非常容易理解的「以網網肉」。
但是換個角度,錢也是一種網,而且用錢買肉的效率和成功率更高,錢才是最強的網。
再換個角度,假如你不買肉,則賣肉的肉賣不出去,就不會再去殺害眾生,正因為你持續買肉,另一邊才會持續殺生,你還好意思說「我不殺生」?
最後繞到「不殺生」,是因為,佛教最為清晰最沒有爭議的一個統一標準就是佛家弟子「不準殺生」,現在證明 吃肉=殺生,那麼你就得好好反思了。
文中不僅對有誠心的佛家弟子淳淳教導,對某些想穿空子的佛家弟子在文中其它地方也進行了揭露和警告。
比如有僧人說「我止啖魚,實不食肉。」
武帝如此回復。
亦應開示:此處不殊,水陸眾生,同名為肉。諸聽講者豈可不審諦受持,如說修行。
對於這種佛家弟子,應該開導他,告訴他,不要偷換概念,魚是魚,肉是肉,這只是文字上為了區別水生和陸生造的兩個名詞。
從我們佛家的角度,無論是水裡的,還是陸地上的,都是肉的範疇,都是生命,大家一定要嚴肅地區別對待這種不負責認的言論。
我們修行的時候,做的也要和說的一致,我們既然說「不殺生」,就不要管他是陸地上的飛鳥走獸,還是水裡的魚類,都不要傷害它們。
《斷酒肉文》字數達三千字(這也是我沒逐字翻譯的根本原因,全翻成普通話字數至少*5),全文完全是以一名佛家弟子的語氣進行解說,以引導、說服、歸勸為主,沒有利用皇帝的權勢進行威脅幹涉(實際上有一處,但程度很輕)。
正因為此,此文在當時的佛門引起轟動,因為文章論據可靠真實,全部來自佛家的「正規教科書」,佛教經文一向用「浩瀚如海」來形容,而武帝卻能在海量的信息中精準的找出相關信息,說明武帝的佛學造詣極深。
在自嘆不如的同時,佛家弟子也非常認同文中所說,對自己之前的吃肉行為進行反思和自我批評,慢慢地,這種「不吃肉」的行為,被中原佛家弟子接受並嚴格執行(說的是真正的佛家弟子,開跑車的那種不算)。
一篇文章救了無數動物的命,應該給武帝發個「環保達人」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