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藏功名65載,這位塔山阻擊戰老兵說:那些犧牲的戰友才是英雄

2020-12-14 中國軍網

忠誠向黨,一心為民;英雄無言,歷史有痕。

戰爭年代,他轉戰大半個中國,衝鋒陷陣,屢立戰功;和平時期,軍人本色不改,建設家鄉,勇挑重擔,深藏功名,無私奉獻。

赫赫戰功和平凡質樸,在他身上形成巨大反差,又自然融為一體。65年,變化的是崗位,不變的是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本色。他就是「張富清式」的傳奇人物——遼寧省海城市95歲的老兵張貴斌。

本期視點,讓我們走近這位深藏功名的英雄老兵,追尋他的奮鬥足跡,感悟他豐富而深刻的內心世界,從老英雄身上感受崇高、汲取力量。

深藏功名65載的背後

——探尋塔山阻擊戰英雄老兵

張貴斌的精神世界

■中國國防報記者 孟凡利 趙 雷

遼寧省海城市供電公司舉行張貴斌先進事跡報告會。楊青 攝

如果不是一次退役軍人信息採集,他的故事可能依舊無人知曉,會繼續和那些默默無聞的無名英雄一樣,鮮有人知道,少有人關注。

英雄是點燃夢想的火種,是照亮人生之路的光芒。走近英雄,就是走向崇高。在遼寧省海城市,見到95歲的英雄老兵張貴斌,記者很難將眼前這位平凡普通的老人與慘烈的戰鬥聯繫在一起。然而,當他露出身上一處處的傷疤和箱底一枚枚軍功章時,那段已經模糊的歷史才漸漸清晰地呈現……

淡泊名利、甘於寂寞的精神品質深深植根老英雄的心靈深處

往事並不如煙。採訪,從張貴斌向記者展示的一枚枚軍功章開始——

「這個是塔山阻擊戰的、這個是解放東北的、這個是解放全國的……」雖然臉上鐫刻著深深的皺紋,但老人精神矍鑠、身板直挺、聲音洪亮。

細數這些珍貴的軍功章,講述厚重的人生經歷,一個個珍藏在腦海中的細節撲面而來——

1948年,鞍山解放後,家住海城西柳鎮小碼頭村的張貴斌,懷著解放窮苦人民、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的願望,告別新婚的妻子,毅然選擇參軍,第一仗就趕上塔山阻擊戰。

「7天6夜的戰鬥,打得太慘烈了,全連120多人最終只活下我們3人……」張貴斌回憶塔山阻擊戰時的情景,聲音哽咽了。

由於在作戰中表現英勇,張貴斌立大功一次。1949年,作為戰鬥英雄代表,他和戰友在北京接受了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也是在那一年,張貴斌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之後,張貴斌隨部隊轉戰南北,又多次立功。因常年作戰,加上腿部舊傷復發,老人多次住院治療後,不得不離開部隊。雖然當時組織上準備安排張貴斌到廣州海關或漢口公安局工作,但他選擇回家鄉支援建設。

1954年,張貴斌回到家鄉,將軍功章壓到箱底,就連妻子兒女、街坊四鄰也只知道他是個退役老兵。

2017年,張貴斌所在的單位國網鞍山供電公司在做退役軍人的專題節目時,老英雄在節目中對戰功也隻字未提。

直到2019年,國家在採集退役軍人信息時,張貴斌才拿出已經殘破不全的立功證書和軍功章。看到這些證書和軍功章時,鞍山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驚呆了,經過反覆核實老兵的立功信息和檔案,一段塵封半個多世紀的英雄傳奇從此揭開。

張貴斌曾獲大功4次、小功4次——看到他的軍功章和證書時,在場的人都驚訝不已。尤其是塔山阻擊戰那張「報功書」,泛黃的紙張邊角已經破損,但上面「最近在塔山阻擊戰中英勇果敢,經評定立一大功,特此報喜」一段文字,仍清晰記錄著這位戰鬥英雄愛黨報國、奮戰沙場的事跡。

一位功勳卓著的戰鬥英雄,深藏功名65年,連身邊的家人和同事都不知道他的事跡。「真沒想到,天天和我聊天的老爺子竟然是戰鬥英雄,他可從來都沒提過,我也是看電視才知道老爺子事跡的。」和張貴斌做了14年鄰居的於浩說,現在看見老爺子從門前經過,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張貴斌說:「以前不說,因為我不覺得自己是功臣,許多戰友都留在了陣地上,那些犧牲的戰友才是英雄、是功臣啊!現在黨讓說,不能不說,說了也是對黨的忠誠呀!」與功勳榮譽一起被張貴斌深藏心底的,還有他對犧牲戰友的深深思念。

2019年10月,張貴斌來到錦州遼瀋戰役烈士陵園,站在遼瀋戰役革命烈士紀念碑前,老英雄獻上一束鮮花,行軍禮的右手久久不願放下。面對犧牲的戰友,他淚流滿面,低聲呢喃:「戰友啊,我來看你們了,祖國強大了,不用打仗了,你們可以含笑九泉了……」

張貴斌參加「遼寧好人」頒獎典禮後,觀看「遼寧好人牆」。苑雙 攝

愛黨報國、無悔付出的高尚情懷熔鑄老英雄的每個工作崗位

「我是一名黨員,到啥時候都不能忘記黨的培養,都得回報黨的恩情。」面對記者的採訪,這是老英雄說得最多的一句話。

從部隊復員,張貴斌主動放棄留在城市工作的機會,回鄉參加農業建設,先後任村黨支部書記、信用社負責人、供電所所長、縣農電局物資庫負責人。無論崗位如何變動,他始終都有一個信念:我是黨的一塊磚,東南西北任黨搬。

張貴斌自己不怕苦,可見不得百姓受苦。

1954年,回鄉第一年,張貴斌被推選為小碼頭鄉生產社委員。生產社剛成立,缺東少西不說,人心還不齊,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100元復員費拿出來,買了3匹馬和一輛大車,帶領社員發展集體經濟,增加收入。可自己全家6口人住在3間草房裡。

「街坊鄰居都打心裡敬佩、信服他,因為,啥事他都替大伙兒著想。」50多年過去了,老鄰居王素清談起這件事時,還是滿口稱讚。

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使命擔當,貫穿於張貴斌工作過的每個崗位。

1964年,張貴斌來到海城農電局西柳供電所當會計,他堅持原則、嚴格要求,每筆帳目都清清楚楚。西柳供電所距農電局15公裡,張貴斌經常騎自行車去局裡辦事,因為腿上有槍傷,騎車相當吃力,每次都是咬牙挺著,一個來回就要3個多小時。寒來暑往,一幹就是6年。為了保證資金安全,他自製了一個錢褡子,把現金捆在身上,總能一分不差地將往來款送到、領回。

在供電所任所長時,正趕上海城農電局對農村電網進行改造,西柳供電所的電網建設和改造任務十分繁重。作為電力行業的新兵,張貴斌刻苦鑽研,努力學習電工技術,很快就掌握了所需的技能。張貴斌帶領全所職工參加會戰,吃住在施工現場,每天在工地上抬電桿、架線路,一個多月沒有回家。

「那時候,沒黑沒白地幹活,大傢伙兒熱情都很高,累是累點,可看到鄉親們家裡燈泡亮了,咱心裡也亮堂了。」如今,說起這些,張貴斌仍然抑制不住興奮和激動。

那些年,他抱定了「為人民服務不算苦,再苦再累都幸福」的信念,幹一行愛一行,換一崗興一崗,在每個平凡崗位上勤奮敬業,做出不俗成績。再後來,張貴斌到縣農電局物資庫工作,主要負責從火車站接運器材。一列車的電桿電線變壓器,靠人拉肩扛裝上馬車,一幹就是10多天。張貴斌與同事趕著馬車去車站接貨,經常後半夜才能回到家,但在張貴斌的帶動下,大傢伙兒從沒有過怨言。

1978年,張貴斌離休。當時,正值物資庫擴建,海城農電局返聘張貴斌負責擴建工程。「30多年前,物資存放全靠記帳,那可是良心活兒,大家都認為張貴斌是最合適的人選。」國網海城市供電公司負責人說,心中裝著群眾,唯獨沒有自己,老英雄的精神品格是植根心靈沃土的鮮活教材。

艱苦樸素、勤儉持家的光榮傳統涵養老英雄代代相傳的優良家風

「這是老英雄的家嗎?」

2019年深秋的一個周末,瀋陽幾名大學生前來探望張貴斌,他們很難相信眼前的一切是真的。張貴斌和93歲的老伴丁鳳珍住在一個車庫改成的房間裡,剛過30平方米,連個廚房都沒有,一日三餐,都是女兒做好送過來。

看到一個箱櫃已經用了43年,床鋪因為空間狹小不得不卸掉床頭。一位來自農村的女學生感慨不已:「在鄉下都很少見到這種箱子了!」她一邊抹著眼淚,一邊拍下一張照片上傳微信朋友圈,還附上了這樣一句話:「這是老英雄的家,難以置信,但千真萬確。舊箱櫃裝的不僅是衣服書籍,更是一名老兵對人民軍隊優良傳統的秉承!」

簡衣素食,清貧自樂,對張貴斌來說,已經內化為一種生活習慣、一種精神理念、一世人生追求。兒女們成家後,他要求必須設立支出帳本,記錄下每天的花銷。然後,定期拿給他檢查,發現哪些花銷是不必要的,他就提出建議,並要求在日後生活中改進。

二女兒張英告訴記者,姐弟幾個從小都要幹活,吃飯掉個飯粒都得撿起來吃掉。父親一輩子儉樸,近乎吝嗇,但父親留給我們的良好家風,讓我們一家4代人受益匪淺。

學生們後來才知道,張貴斌喬遷新居還曾引出一段佳話:海城市政府十分關心這位老英雄,決定給張貴斌購買一套高檔小區新樓房改善他的居住條件。於是,相關單位找到老英雄的兒女,表示想提供一處新住房,讓家人陪他去挑選。

沒想到,相關部門在徵求張貴斌意見時,老英雄表示:附近小廣場旁的那個回遷小區就行,面積不用太大!大伙兒勸他再考慮考慮,最終都拗不過他。2019年底,市政府在某回遷小區為張貴斌購買了一套建築面積為68平方米的兩居室二手房。

「與犧牲的戰友比,我得到的夠多了。我老了,不能做啥貢獻了,但你們不能忘本,要牢記黨和國家的恩情,多做貢獻。」在喬遷新居當天的飯桌上,張貴斌跟兒女說,要記住,一切都是黨和國家給的。

好家風是最大的財富。張貴斌擔任信用社負責人時,有一次,信用社需要招錄新人,在外人看來,自家子女是「近水樓臺」,但張貴斌卻向信用社推薦了別人。「他家條件不好,比咱家過得困難,雖然咱家孩子也符合要求,但讓咱孩子進來的話,別人怎麼看我這個共產黨員?」張貴斌這樣向妻子解釋。

在家人心中,張貴斌始終就是那個怕給組織添麻煩的共產黨員。二女兒張英告訴記者,父親經常教育他們,「要靠自己的本事謀生。我沒有能力給你們找出路,更不會用公家的權力去為你們謀私利」。

張貴斌的4名子女中有1名是工人,其餘都是普通農民。「不能總計較個人得失,任何時候都不該居功自傲,更不該向組織提特殊要求。」樸實純粹的張貴斌給兒女留下的,是一筆珍貴無比的精神財富。

時下,有些人熱衷於個人享受,追求奢華生活。然而,張貴斌卻堅持「夠用就行,和那些犧牲的戰友相比,我過上這麼好的日子,還享受國家待遇,得到的太多,不該再要求什麼了。」

這幾年,張貴斌因病常住院,他是離休幹部,住院費能全額報銷,可以住好的醫院,也可以住時間長一點,可他從來都是剛感覺好點就出院。他跟子女們說:「我都好了,就別浪費國家的資源了。」

2019年10月1日,張貴斌早早就起床了,穿上軍裝,坐在電視機前,收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

「犧牲的戰友沒有等到今天的好時光,我要替他們好好看看我們的國家,看看偉大祖國今天的繁榮昌盛。」憶苦思甜,張貴斌感慨萬千,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張貴斌和老伴一直關心武漢疫情防控情況。那天,二女兒張英發現,老父親看到全國各行各業的人衝鋒在疫情防控一線新聞實況時,幾滴熱淚沿著老人的皺紋流了下來。透過那焦慮的目光,女兒讀懂了老父親萌生已久的願望:「爸,你是不是想捐點款?」「是!是!」當張貴斌肯定地回答後,全家人一致同意老人的這個決定。2月5日,張貴斌將積攢的1萬元錢生活費交到國網鞍山供電公司領導手中,委託他將這筆錢捐給武漢。

「眾人拾柴火焰高。作為一名老黨員,我想為抗擊疫情貢獻一點自己微薄的力量。大家擰成一股繩就一定能戰勝疫情。」說話間,張貴斌眼裡明亮了起來。

這,就是英雄張貴斌,一個共產黨員的初心本色!

從張富清到張貴斌,

我們讀懂了什麼

■秦 喆

燦爛星空,有的星宿默默燃燒,很久以後,它的光才進入我們的視野,成為我們仰望的坐標。95歲的老英雄張貴斌,就是以這樣一種方式被大眾熟知……

戰爭年代,他轉戰大半個中國,衝鋒陷陣,保家衛國,屢立戰功;和平時期,他不改軍人本色,深藏功名,建設家鄉,無私奉獻。赫赫戰功和平凡質樸,在他身上形成巨大反差,又自然融為一體。

英雄無言,是何等崇高的境界;英雄無名,該是多麼大的遺憾。細細品味張貴斌的人生故事,不禁讓人想起了另一位英雄老兵——「共和國勳章」獲得者張富清,徵戰沙場屢立戰功,卸戎裝歸鄉隱功名。一南一北,張富清與張貴斌,這兩名相隔千裡、年紀相仿的老兵身上,有著太多共同的閃光品質:面對榮譽,他們淡然以對,心中滿懷的是對已故戰友的思念和對新時代幸福生活的感恩……

從炮火硝煙中走來的他們很少計較得與失。一時間,從地方到軍營,從一座城到全中國,感動在悄然傳遞,思索也愈發深刻。

為何衝鋒無畏,卸甲無求?張富清如此回答:「和我並肩作戰的戰友,有好多都犧牲了。他們才是英雄,他們才是功臣!我有啥好顯擺的……」張貴斌這樣說:「相比於犧牲的戰友,我很幸福。作為一名黨員,對照黨章,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這些其實不算什麼……」

一樣的選擇,折射同樣的精神境界、同樣的信仰——他們是老一輩革命軍人、共和國大廈的奠基者,他們信仰光明,因為他們歷經黑暗。這種對光明的珍視、追尋和捍衛,是每一個歷經苦難的中國人共同的追求。

英雄無言,本色閃光。感悟張富清、張貴斌的精神世界,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他們深藏的是功名,顯露的是一名老兵、一名共產黨員的本色初心。對他們來說,名利從來不是衡量人生價值的標尺,他們一生遵循的,從來都是為黨分憂、為國奉獻、為民服務。

一個人也好,一個政黨也罷,最難得的就是歷經滄桑而初心不改、飽經風霜而本色依舊。我黨我軍歷史上,從來不乏張富清、張貴斌這種淡泊名利的開拓者、拼搏者、奉獻者。新中國成立以來,多少曾立下赫赫戰功的老兵隱姓埋名、獨自承擔來自家庭的不幸或身體疾病的困苦艱難,不居功自傲,不伸手苛求。

每一個老兵,都不平凡。這些老兵,服役時,是軍隊棟梁;退役後,是中國脊梁。只要脊梁不彎,就沒有扛不起的家國天下。正是那一顆顆計利國家、無私忘我的心,寫就頂天立地的大我人生。這種計利當計天下利的名利觀,是強國強軍的精神火炬;這種任憑歲月磨蝕,樸實純粹的初心滾燙依舊,是每一個共產黨員共同的追求。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是一陣子的事,而是一輩子的事。張富清、張貴斌平凡而偉大、普通又崇高的人生故事,體現了信仰與堅守、奮鬥與奉獻的豐富內涵。他們的事跡給人啟示:沒有平凡的事業,只有平凡的人物,英雄之所以成為英雄,是因為他們滿懷赤誠和信念從事不平凡的事業、有利於國家和人民的事業。莫道無名,人心是名。超越一己得失的考量,遵從崇高使命的召喚,人人皆可成為他們。

英雄就是革命火種,沒有英雄的引領,個體的力量就難以凝聚,前行的方向將難以看清。在物質時代的今天,老英雄所體現出的不怕犧牲、艱苦奮鬥、淡泊名利、奉獻終生的崇高品質,應是新時代高揚的主旋律。這種品質有超越個人和家庭的大愛、看淡名利和得失的胸襟、跨越時空和生命的追求。讀懂這些,也就讀懂了老兵的初心本色;讀懂這些,我們更覺肩頭使命如山……

(作者系遼寧省退役軍人事務廳廳長)

相關焦點

  • 大勇無聲 大愛無痕——走進塔山阻擊戰英雄張貴斌的精神世界
    編者按:2月5日,95歲的「人民功臣」張貴斌老人拿出1萬元錢,委託國網鞍山供電公司捐給武漢用於抗擊疫情,老人說:「我是一名老黨員,想為抗擊疫情做一點微薄的貢獻。」張貴斌參加過塔山阻擊戰、解放武漢、解放長沙等戰鬥,屢立戰功。
  • 老英雄朱茂榮:深藏功名七十載 不老先鋒戰疫情
    中安在線、安徽文明網、中安新聞客戶端訊 「樸實純粹、淡泊名利、堅守初心、不改本色」這是全國上下正在學習的「時代楷模」張富清老英雄的真實寫照。  其實,安徽也有一位深藏功名七十載、甘於奉獻一輩子的張富清式的老英雄,他叫朱茂榮。
  • 【退役軍人風採】張銀:深藏功名堅守初心
    眾所周知,在那段崢嶸歲月,有無數英雄兒女,為了保家衛國而犧牲,而那些僥倖活下來的。
  • 這位瀏陽人南徵北戰9次立功,退伍後深藏功名數十載
    92年後,在這片紅色熱土上,一個感人故事正被人們廣為傳頌:有位身經百戰的九旬退伍老英雄紮根湘贛邊,默默無聞、勤勤懇懇地做煤礦井下工人等基層一線普通勞動者工作,在淡泊、清貧中度過了半個多世紀的時光,深藏功名數十年。這位可敬的老英雄名叫甘厚美,今年92歲。
  • 塔山阻擊戰,吳克華說敵人11個師,林彪發怒:守不住我要你腦袋
    等到百萬大軍兵臨城下,他才知道中了計,趕緊向南京發求救電報。南京也知道錦州的重要性,沒有錦州,關內和關外將成兩個天地,蔣政府立刻抽調精兵,組成東進、西進兩股援軍。西進的援軍由廖耀湘領軍,林彪並不擔心,他認為阻擊的部隊有能力將其牽制,無法對錦州攻城戰造成威脅,他最擔心的是東進兵團,東進兵團由抗日名將侯鏡如率領,從錦西和葫蘆島兩地開來。
  • ...隊攻佔美軍山頭——抗美援朝老兵、「全國戰鬥英雄」王學智的故事
    70年前,優秀中華兒女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進行了驚天地、泣鬼神的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戰。這場戰爭,打出了國威軍威,錘鍊了人民軍隊。我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制勝之道、建軍之策,革命軍人「鋼少氣多」的英雄氣概,敢於亮劍、敢於勝利的戰鬥精神,中華兒女和革命軍人舍小家為大家、舍小我為大我的家國情懷,凝聚成了激勵中華民族英勇奮鬥的強大精神動力和民族心理。
  • 在塔山阻擊戰中,「共諜」侯鏡如究竟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眾所周知,遼瀋戰役的關鍵戰役是錦州戰役,而錦州戰役的關鍵之戰就是塔山阻擊戰。有意思的是,根據資料顯示,解放軍在塔山阻擊戰中的敵人、國民黨東進兵團的司令官侯鏡如可能是「共諜」。正因如此,國民黨那些可悲又可笑的支持者便發揮祖傳的「甩鍋大法」和「低水平陰謀論」,將塔山阻擊戰失敗的責任完全歸結於侯鏡如是個「共諜」。那麼侯鏡如在塔山阻擊戰中究竟起到了什麼作用呢?首先,侯鏡如雖然可能是「共諜」,但東進兵團是以蔣介石嫡系部隊為主力組建的,蔣介石本人也在塔山附近督戰。
  • 【尋訪抗美援朝老兵】不能忘記那些犧牲的戰友 揚州89歲老兵這樣...
    參軍不久奔赴朝鮮  修築工事時可以看清敵艦  「1950年入伍,當時才19歲。」薛野山說,當時先到儀徵十二圩集訓,大家練習打背包、出操,一人訓練打三發子彈、一顆手榴彈,通過體檢、政審,由帶兵幹部帶領大家從鎮江坐小輪船過江,乘車去浙江嘉興。
  • 一等功臣 英雄本色——96歲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深藏功名甘於奉獻...
    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新華社瀋陽10月12日電 題:一等功臣 英雄本色——96歲志願軍老戰士孫景坤深藏功名甘於奉獻一生清貧新華社記者牛紀偉、梅世雄、於力、高爽在家人的攙扶下,他從病床上艱難坐起來,說話口齒不清。但當聽到熟悉的《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旋律,他突然有力地戴上泛白的舊軍帽,敬上標準的軍禮,堅毅果敢。
  • 開國中將吳克華,魂牽母親與戰友
    開國中將吳克華,魂牽母親與戰友 開國中將吳克華「一立遺囑「,是為魂牽夢繞的母親;「二立遺囑「,是為魂牽夢繞的戰友。 每當想起因為他參加紅軍而英勇就義的母親,而他還長年未在母親墳前好好燒柱香,他就覺得愧對母親。
  • 解放軍十大鐵血阻擊戰之三:塔山阻擊戰
    作者:光亭摘要:一提起解放軍的阻擊戰,十有八九都會提到塔山阻擊戰。在解放軍眾多的阻擊戰例中,塔山阻擊無疑是知名度最高的,而且塔山阻擊的成敗直接關係到遼瀋戰役的走向,對於東北乃至全國的戰爭進程都具有深遠影響。
  • 【致敬英烈】雲南文山曾馳騁上甘嶺戰役的戰鬥英雄—黃文祥
    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有一位曾經馳騁上甘嶺戰役的戰鬥英雄——黃文祥。
  • 塔山阻擊戰,除立下赫赫戰功的4縱,還有一個縱隊,司令員是誰?
    1948年9月,為成功奪取錦州,東北野戰軍第2兵團奉命在錦州西南的塔山前線,對國民黨的葫蘆島方面援軍(也叫東進兵團)展開阻擊戰。在解放戰爭史上,這是一場舉世聞名的塔山阻擊戰,它對遼瀋戰役的大勢所趨,甚至可以說直接決定了遼瀋戰役的最終戰果。
  • 塔山阻擊戰他壯烈犧牲
    黃志勇指揮部隊與敵激戰至16時,在掩護主力順利通過後,才撤出戰鬥向文市疾進。傍晚,快到文市時,又遭國民黨軍截擊,被迫返回。此時部隊所在地離湘江還有100餘公裡,情況緊急,必須迅速擺脫敵人,日夜不停地向湘江前進,儘快渡過湘江。為此黃志勇一邊命令部隊原地休息,一邊緊急召開營、連幹部會議,部署行動安排。
  • 視頻 原鋼鐵英雄二連2019新春戰友團拜會 (烏魯木齊地區)
    以下為本次活動相片製作的視頻剪輯:時長4分12秒1987年5月  伊吾阻擊戰一等功臣胡青山老英雄來訪邊防二團,專門來到鋼鐵英雄連看望全體指戰員們,臨走時全體合影留念。戰友你們在哪裡?當兵幾年誤了高考,回家無一技之長,生活的壓力把戰友壓垮過沒有,我真想知道你們是怎麼過的呀!戰友你們在哪裡?夕陽下我問,越老越思念。有了網絡,有了智慧型手機,2015年戰友把我拉入戰友群裡,2017年連隊戰友西安聚會。淚過之後,我的擔心都是多餘,戰友們過的都很好!我說:兵吼一聲天崩地裂,兵拼起命來無人敵,什麼也不能把我的戰友幹趴下!
  • 今天,向老英雄致敬!聽胡兆富講當兵那些事
    通訊員 吳可嘉 曾奇 記者 邱丹晨「老英雄,您好!我們來看您了,向您致敬!」8月1日上午,衢州常山縣「8090新時代理論宣講團」代表來到胡兆富老英雄家中,向老英雄致以節日的問候。退伍60多年來,胡兆富默默奉獻、清貧一生,若不是衢州常山當地核對退役軍人信息時發現他的赫赫戰功,這位老英雄也許會將軍功章永遠深藏。作為常山老英雄、全國模範退役軍人、浙江省首屆「最美退役軍人」,胡兆富老英雄用浴血奮戰、務實清廉的紅色人生,書寫共產黨員的忠誠與擔當。
  • 李雨兒新歌《戰友我想你了》全網發布,唱盡英雄愛國情
    有這麼一個人,深藏功名60年,他與大山為伴,奉獻一生卻從不索取。有這麼一首歌,唱出了英雄默默奉獻的一生,一字一句將英雄的事跡唱與眾人聽。這位老人,就是曾經的抗戰英雄張富清。這首歌,就是中國歌劇舞劇院青年歌唱家李雨兒演唱的《戰友我想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