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者柳向陽:格麗克的詩「像錐子扎人」

2020-12-23 騰訊網

讀創/深圳商報首席記者魏沛娜

北京時間10月8日晚,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獎。

「美國桂冠詩人」、普立茲獎、美國國家圖書獎……格麗克享譽詩壇已久,她的作品《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中文版2016年由世紀文景推出,這是其作品首度引進國內出版。

很早就展露詩歌天賦

記者了解到,《月光的合金》收錄了格麗克的四本詩集:《野鳶尾》(獲普利茲詩歌獎)、《草場》、《新生》(獲《紐約客》詩歌圖書獎)、《七個時期》(入選普利茲詩歌獎短名單),均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完整收錄了格麗克的《阿弗爾諾》(獲新英格蘭筆會獎)和《村居生活》(入選格林芬詩歌獎短名單)兩本詩集;此外還有早期五本詩集的精選,涉及的詩集為《頭生子》(獲美國詩歌學會詩人獎)、《沼澤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裡斯的勝利》(獲全國書評界獎)、《阿勒山》(獲國會圖書館麗貝卡 博比特全國詩歌獎)。

據兩本詩集的譯者柳向陽介紹,格麗克出生於一個敬慕智力成就的家庭。她在隨筆《詩人之教育》一文中講到家庭情況及早年經歷。她的祖父是匈牙利猶太人,移民到美國後開雜貨鋪謀生,但幾個女兒都讀了大學;唯一的兒子,也就是格麗克的父親,拒絕上學,想當作家。但後來放棄了寫作的夢想,投身商業,相當成功。在格麗克的記憶裡,父親輕鬆、機智,最拿手的是貞德的故事,「但最後的火刑部分省略了」。少女貞德的英雄形象顯然激起了一個女孩的偉大夢想,貞德不幸犧牲的經歷也在她幼小心靈裡投下了死亡的陰影。格麗克在《詩人之教育》中回憶說:「我們姐妹被撫養長大,如果不是為了拯救法國,就是為了重新組織、實現和渴望取得令人榮耀的成就。」

柳向陽講到,格麗克的母親尤其尊重創造性天賦,對兩個女兒悉心教育,對她們的每一種天賦都加以鼓勵,及時讚揚她的寫作。格麗克很早就展露了詩歌天賦,並且對詩歌創作野心勃勃。在《詩人之教育》中抄錄了一首詩,「大概是五六歲的時候寫的」。十幾歲的時候,她比較了自己喜歡的畫畫和寫作,最終放棄了畫畫,而選擇了文學創作,並且野心勃勃。她說:「從十多歲開始,我就希望成為一個詩人。」格麗克提到她還不到三歲,就已經熟悉希臘神話。縱觀格麗克的十一本詩集,她一次次回到希臘神話,隱身於這些神話人物的面具後面,唱著冷冷的歌。

在詩歌創作上劍走偏鋒

「『到青春期中段,我發展出一種症狀,完美地親合於我靈魂的需求。』格麗克多年後她回憶起她的厭食症。她一開始自認為是一種自己能完美地控制、結束的行動,但結果卻成了一種自我摧殘。」 柳向陽稱,格麗克在16歲時認識到自己正走向死亡,於是在高中臨近畢業時開始看心理分析師,幾個月後離開了學校。以後七年裡,心理分析就成了她花時間、花心思做的事情。格麗克說:「心理分析教會我思考。教會我用我的思想傾向去反對我的想法中清晰表達出來的部分,教我使用懷疑去檢查我自己的話,發現躲避和刪除。它給我一項智力任務,能夠將癱瘓——這是自我懷疑的極端形式——轉化為洞察力。」而這種能力,在格麗克看來,於詩歌創作大有益處:「我相信,我同樣是在學習怎樣寫詩:不是要在寫作中有一個自我被投射到意象中去,不是簡單地允許意象的生產——不受心靈妨礙的生產,而是要用心靈探索這些意象的共鳴,將淺層的東西與深層分隔開來,選擇深層的東西。」對格麗克來說,心理分析同時促進了她的詩歌寫作,二者一起,幫助她最終戰勝了心理障礙。18歲,格麗克在哥倫比亞大學利奧尼 亞當斯的詩歌班註冊學習,後來又跟隨老一輩詩人斯坦利庫尼茲學習。庫尼茲與羅伯特 潘 沃倫同年出生,曾任 2000—2001 年美國桂冠詩人。按格麗克的說法,「跟隨斯坦利 庫尼茲學習的許多年」對她產生了長久的影響;她的處女詩集《頭生子》即題獻給庫尼茲。

柳向陽從 2006 年初就開始閱讀、翻譯格麗克詩歌。在他看來,露易絲·格麗克的詩像錐子扎人。扎在心上。「她的詩作大多是關於死、生、愛、性,而死亡居於核心。經常像是宣言或論斷,不容置疑。」 柳向陽認為,總體而言,格麗克在詩歌創作上劍走偏鋒,抒情的面具和傾向的底板經常更換,同時又富於激情,其詩歌黯淡的外表掩映著一個沉淪世界的詩性之美。語言表達上直接而嚴肅,少加雕飾,經常用一種神諭的口吻,有時刻薄辛辣,吸人眼球;詩作大多簡短易讀,但不時有些較長的組詩。近年來語言表達上逐漸向口語轉化,有鉛華洗盡、水落石出之感,雖然主題上變化不大,但經常流露出關於世界的玄學思考。「統觀其近五十年來的創作,格麗克始終銳鋒如初,其藝術手法及取材一直處於變化之中,而又聚焦於生、死、愛、性、存在等既具體又抽象的方面,保證了其詩作接近偉大詩歌的可能。」

相關焦點

  • 譯者柳向陽: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詩像錐子在「扎人」
    國內媒體幾乎無從知曉這位深居簡出、頗為神秘的詩人,只得在網上檢索她的譯者,柳向陽的名字這才浮出水面。在豆瓣等論壇上,大段大段的中英對照的詩歌翻譯,都是柳向陽做的。格麗克的兩本中文詩歌集,柳向陽是主要翻譯者。他成了很多人眼中最了解這位神秘女詩人的那個人。
  • 中文譯者柳向陽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格麗克:她的詩有令人震驚的疼痛感
    10月11日,路易絲·格麗克詩歌中文譯者柳向陽接受河南青年時報記者採訪時說道。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太意外了吧。」北京時間10月8日晚7點多,得知露易絲·格麗克獲獎後,柳向陽第一時間在微信朋友圈這樣表達自己的內心。
  • 柳向陽:「斜槓青年」的詩歌翻譯之旅
    國內媒體幾乎無從知曉這位深居簡出、頗為神秘的詩人,只得在網上檢索她的譯者,柳向陽的名字這才浮出水面。在豆瓣等論壇上,大段大段的中英對照的詩歌翻譯,都是柳向陽做的。格麗克的兩本中文詩歌集,柳向陽是主要翻譯者。他成了很多人眼中最了解這位神秘女詩人的那個人。
  • 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她的詩似錐子扎心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出乎很多人預料,僅在四年前她的作品首度引進中國。2016年5月,世紀文景「沉默的經典」系列第二輯曾推出露易絲·格麗克《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中譯本,是其作品首度引進。
  • 新晉諾獎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她的詩作大多關於死、生、愛、性,像...
    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2012年11月出版詩合集《詩1962-2012》,至今著有十餘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201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推出了她的2本詩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該書譯者柳向陽曾說,最初讀到格麗克,是震驚。「僅僅兩行,已經讓我震驚——震驚於她的疼痛。」
  • 夜讀|柳向陽:他用15年將諾獎神秘女詩人的詩歌譯成中文
    國內媒體幾乎無從知曉這位深居簡出、頗為神秘的詩人,只得在網上檢索她的譯者,柳向陽的名字這才浮出水面。在豆瓣等論壇上,大段大段的中英對照的詩歌翻譯,都是柳向陽做的。格麗克的兩本中文詩歌集,柳向陽是主要翻譯者。他成了很多人眼中最了解這位神秘女詩人的那個人。
  • 美國女詩人「爆冷」奪諾貝爾獎,看中文版譯者怎麼說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介紹,露易絲·格麗克於1943年出生在紐約,現居麻薩諸塞州劍橋市。除了寫作,她還是耶魯大學的英語教授。露易絲·格麗克獲獎的消息公布後,原版圈第一時間聯繫到其中文版詩集的譯者柳向陽先生進行專訪。柳向陽是國內較早翻譯格麗克詩歌的譯者,多年來一直關注這位美國女詩人。
  • 露易絲·格麗克作品四年前首度引進中國,譯者震驚於「她的疼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曲鵬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出乎很多人預料,僅在四年前她的作品首度引進中國。《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露易絲·格麗克 著柳向陽 譯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1943— ),
  • 著名詩人李元勝: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露易絲·格麗克是爆冷,但也是對...
    用簡單的詞彙來形容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的作品,她詩作的中文譯者柳向陽提到過的兩個關鍵詞可以作為參考。首先是「震驚」,在格麗克詩集中文版《月光的合金》序言裡,柳向陽第一句話就是「最初讀到格麗克,是震驚!僅僅兩行,已經讓我震驚——震驚於她的疼痛」。 柳向陽說的「疼痛」和格麗克詩作的一大特色息息相關,那就是生死是她筆下永恆的主題。
  • 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譯者柳向陽:如何翻譯格麗克
    露易絲·格麗克作品《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月光的合金》露易絲·格麗克的詩像錐子扎人。扎在心上。她的詩作大多是關於死、生、愛、性,而死亡居於核心。經常像是宣言或論斷,不容置疑。在第一本詩集中,她即宣告:「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出爐:美國桂冠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折桂
    至今,格麗克著有十餘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證據與理論》,2012年11月出版詩合集《詩1962—2012》。她曾獲普立茲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各種詩歌獎項,2003—2004年成為美國桂冠詩人。格麗克1943年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7歲因厭食症輟學,開始為期7年的心理分析治療,隨後在哥倫比亞大學詩歌小組學習。
  • 中文譯者柳向陽為你「導讀」:「要引來閃電的...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因「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獲得2020年諾貝尓文學獎。很多人對她了解不多。露易絲·格麗克的作品在國內並不多見,世紀文景於2016年推出了她的兩本詩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後,封面新聞記者採訪到獲獎者中文作品出版方世紀文景。兩本詩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的中文譯者柳向陽在詩集的導讀中,評價露易絲·格麗克「要引來閃電的眷顧」。
  • 露易絲·格麗克的詩,讓人震驚於她的疼痛
    撰文|柳向陽最初讀到格麗克,是震驚!僅僅兩行,已經讓我震驚——震驚於她的疼痛:我要告訴你件事情:每天人都在死亡。而這只是個開頭。露易絲·格麗克的詩像錐子扎人。扎在心上。她的詩作大多是關於死、生、愛、性,而死亡居於核心。經常像是宣言或論斷,不容置疑。在第一本詩集中,她即宣告:「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棉口蛇之國》)從第一本詩集開始,死亡反覆出現,到 1990 年第五本詩集《阿勒山》,則幾乎是一本死亡之書。第六本詩集《野鳶尾》轉向抽象和存在意義上的有死性問題。
  • 露易絲·格麗克:在我苦難的盡頭有一扇門
    格麗克的部分詩歌作品已在中國出版,被收錄於詩集《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中。她的詩作大多與生、死、愛等有關,「其詩歌黯淡的外表掩映著一個沉淪世界的詩性之美」。死亡是一個悲痛的隱喻  ……在松林裡  一條盤曲在苔蘚上的棉口蛇,直挺,聳立,在敗壞的空氣裡。  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我知道。我也曾在那兒留下一層皮。
  • 譯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詩集的中國詩人柳向陽:她對翻譯精準度...
    因為格麗克從來都沒有在諾貝爾文學獎的『名單』中,村上春樹他們是一直都在這個單子上的。」柳向陽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柳向陽譯《月光的合金》從2006年開始,最初柳向陽只是因為喜愛寫詩,喜愛格麗克的詩,才開始試著翻譯。「格麗克詩集在中國出版之初有點難,一是國內關於翻譯的詩集不好出版,二是她在國內也沒有什麼名氣,好在出版的時候比較幸運。」
  • 獨家專訪丨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作品的中文譯者翻譯...
    圍繞本次諾獎的獲得、創作的獨特性以及華語世界對她作品此前的反響,專訪國內露易絲·格麗克作品的譯者,翻譯家柳向陽、範靜譁。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美國當代著名詩人,2003-2004年美國桂冠詩人, 耶魯大學駐校作家, 耶魯青年詩歌獎評委。
  • 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榮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格麗克的詩長於對心理隱微之處的把握,早期作品具有很強的自傳性,後來的作品則通過人神對質,以及對神話人物的心理分析,導向人的存在根本問題,愛、死亡、生命、毀滅。自《阿勒山》開始,她的每部詩集都是精巧的織體,可作為一首長詩或一部組詩。從《阿勒山》和《野鳶尾》開始,格麗克成了「必讀的詩人」。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資料作品介紹
    北京時間昨晚7時,瑞典皇家文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獎理由為:「她充滿詩意的聲音,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這是繼鮑勃·迪倫之後,時隔4年諾貝爾文學獎再次頒給了一名美國詩人。
  • 美國女詩人獲2020諾貝爾文學獎,譯者稱其「劍走偏鋒」
    格麗克回憶道,在她出生的環境裡,任何一個家庭成員都有權將其他人的句子補充完整,像這個家庭的大多數人一樣,她有強烈的說話欲望,但這欲望經常受到挫折,她很早就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意識,如果不能精確、清晰地說出觀點,說話就沒有意義。
  • 露易絲·格麗克為什麼能獲諾獎?「對白·流年」講壇活動在羅湖舉行
    北京時間2020年10月8日,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露易絲·格麗其人是誰?她為什麼能夠獲得諾獎?在本次講壇中,露易絲·格麗克作品中文版譯者柳向陽先生和高級編輯、海洋文化學者梁二平先生以及到場的作家、詩人代表展開了一場豐富深入的文學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