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諾獎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她的詩作大多關於死、生、愛、性,像...

2020-12-14 瀟湘晨報

北京時間10月8日晚7時,瑞典皇家文學院宣布將2020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

獲獎原因是:因為她充滿詩意的聲音,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

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是美國當代著名女詩人,美國桂冠詩人(2003-2004),曾獲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波林根獎等。

露易絲·格麗克1943年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現居麻省劍橋,任教於耶魯大學。她17歲因厭食症輟學,開始為期七年的心理分析治療,隨後在哥倫比亞大學詩歌小組學習,1975年開始在多所大學講授詩歌創作。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2012年11月出版詩合集《詩1962-2012》,至今著有十餘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

2016年,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推出了她的2本詩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

該書譯者柳向陽曾說,最初讀到格麗克,是震驚。「僅僅兩行,已經讓我震驚——震驚於她的疼痛。」

人都在死亡。而這只是個開頭。

柳向陽表示,露易絲·格麗克的詩像錐子扎人。扎在心上。她的詩作大多是關於死、生、愛、性,而死亡居於核心。經常像是宣言或論斷,不容置疑。在第一本詩集中,她即宣告:「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棉口蛇之國》)

從第一本詩集開始,死亡反覆出現,到1990年第五本詩集《阿勒山》,則幾乎是一本死亡之書。第六本詩集《野鳶尾》轉向抽象和存在意義上的有死性問題。

此後的詩集,死亡相對減少,但仍然不絕如縷。與死亡相伴的,是對死亡的恐懼。當人們戰勝死亡、遠離了死亡的現實威脅,就真能擺脫對死亡的恐懼、獲得安全和幸福嗎?格麗克的詩歌給了否定的回答。

在《對死亡的恐懼》(詩集《新生》)一詩裡,詩人寫幼年時的一個惡夢,「當那個夢結束 /恐懼依舊。」在《愛之詩》裡,媽媽雖然一次次結婚,但一直含辛茹苦地把兒子帶在身邊,給兒子「織出各種色調的紅圍巾」,希望兒子有一個溫暖、幸福的童年。但結果呢?詩中不露面的「我」對那個已經長大的兒子說:「並不奇怪你是現在這個樣子,∕害怕血,你的女人們 /像一面又一面磚牆。」

柳向陽說,或許只有深諳心理分析的詩人才會寫出這樣的詩作。

露易絲·格麗克詩選柳向陽 譯習慣法①

①習慣法(unwritten law):又譯不成文法,與成文法相對,指以習慣為基礎而獲得合法地位的法律。②巴蘭欽(George Balanchine,1904-1983):俄裔美國芭蕾舞導演和舞蹈動作設計者。乳酪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出爐:美國桂冠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折桂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出爐,美國桂冠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折桂她有著詩意般的聲音與樸素的美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俊宇編者按: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獲獎者是美國的桂冠詩人露易絲·格麗克,這是一個對大多數中國讀者來說有些陌生的名字。為便於讀者更好地了解這位當下美國最傑出的女詩人,本報特推出簡略介紹,以饗讀者。
  • 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諾貝爾文學獎|評論及詩作
    僅僅兩行,已經讓我震驚——震驚於她的疼痛:露易絲·格麗克的詩像錐子扎人。扎在心上。她的詩作大多是關於死、生、愛、性,而死亡居於核心。經常像是宣言或論斷,不容置疑。在第一本詩集中,她即宣告:「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 著名詩人李元勝:諾貝爾文學獎頒給露易絲·格麗克是爆冷,但也是對...
    這個結果我覺得還是比較意外的……」北京時間10月8日晚7點,萬眾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如約揭曉:來自美國的77歲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成了今年那個讓人驚訝的名字。這個「驚訝」不光有驚喜的成分在裡面,還包含著意外+冷門。魯迅文學獎詩歌獎得主、著名詩人李元勝在獲知結果後,坦言後面一種感覺就要多一點。
  • 露易絲·格麗克作品四年前首度引進中國,譯者震驚於「她的疼痛」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曲鵬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出乎很多人預料,僅在四年前她的作品首度引進中國。美國桂冠詩人,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 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榮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1943- ),美國詩人,生於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 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她的詩似錐子扎心
    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美國詩人,1943年生於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十二本詩集和一本詩隨筆集,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
    當地時間10月8日,瑞典文學院宣布,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ck)獲得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是「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露易絲·格麗克,美國當代女詩人,美國桂冠詩人(2003-2004)。格麗克於1968年出版處女詩集《頭生子》,至今著有10餘本詩集和1本詩隨筆集。她曾獲普立茲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各種詩歌獎項;2012年11月出版詩合集《詩1962-2012》。
  • 譯者柳向陽:格麗克的詩「像錐子扎人」
    「美國桂冠詩人」、普立茲獎、美國國家圖書獎……格麗克享譽詩壇已久,她的作品《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中文版2016年由世紀文景推出,這是其作品首度引進國內出版。
  • 「在我苦難的盡頭有一扇門」說露易絲·格麗克,也說我們小鎮的詩人
    這陣子大家談論的都是美國著名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在中國文壇似乎誰也沒有猜到她能獲2020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連預測的博彩公司也未將她選入其中,但在美國詩界她早就名聞遐邇。她得過普立茲獎、美國國家圖書獎、美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因此,她獲諾獎我也不覺得驚訝,畢竟比起加拿大著名詩人安妮·卡森,她是更純粹的詩人。
  • 露易絲·格麗克:在我苦難的盡頭有一扇門
    格麗克的部分詩歌作品已在中國出版,被收錄於詩集《月光的合金》《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中。她的詩作大多與生、死、愛等有關,「其詩歌黯淡的外表掩映著一個沉淪世界的詩性之美」。死亡是一個悲痛的隱喻  ……在松林裡  一條盤曲在苔蘚上的棉口蛇,直挺,聳立,在敗壞的空氣裡。  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我知道。我也曾在那兒留下一層皮。
  • 露易絲·格麗克的詩,讓人震驚於她的疼痛
    她的詩作大多是關於死、生、愛、性,而死亡居於核心。經常像是宣言或論斷,不容置疑。在第一本詩集中,她即宣告:「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棉口蛇之國》)從第一本詩集開始,死亡反覆出現,到 1990 年第五本詩集《阿勒山》,則幾乎是一本死亡之書。第六本詩集《野鳶尾》轉向抽象和存在意義上的有死性問題。此後的詩集,死亡相對減少,但仍然不絕如縷。
  •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格麗克被譽為「必讀的詩人」村上春樹陪跑14年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授予作家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獲獎原因:因為她充滿詩意的聲音,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米蘭·昆德拉、《使女的故事》作者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村上春樹紛紛陪跑。截止到目前,村上春樹已經陪跑了14年。
  • 諾獎花落美國女詩人 「格麗克的詩意之聲讓個體的存在普世化」
    這位女詩人已出版12本詩歌集和一本隨筆集,在摘得諾貝爾文學獎之前,已在美國詩歌界獲得眾多獎項肯定:她的作品《野鳶尾》獲得1993年的普立茲獎,詩集《忠誠與善良之夜》獲得2014年美國國家圖書獎。2003年8月28日,美國國會圖書館授予她「美國桂冠詩人」稱號。「拯救詩歌」,德國新聞電視臺8日評論稱,格麗克的獲獎讓世界再次關注困境中的詩歌。
  • 露易絲·格麗克:樸實無華的詩意之聲,並以一種嚴峻的美感普世化個體的生活
    ,遍獲各種詩歌獎項,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僅僅兩行,已經讓我震驚——震驚於她的疼痛:       我要告訴你些事情:每天露易絲·格麗克的詩像錐子扎人。扎在心上。她的詩作大多是關於死、生、愛、性,而死亡居於核心。經常像是宣言或論斷,不容置疑。在第一本詩集中,她即宣告:「出生,而非死亡,才是難以承受的損失。」
  • 露易絲·格麗克,新晉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我不會有任何朋友了」
    露易絲·格麗克的詩歌一直以來還是頗受讚譽的,她曾經獲得包括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美國詩人學院華萊士·斯蒂文斯獎、波林根獎等各種詩歌獎項。還曾是2003-2004年度美國桂冠詩人,被譽為「美國必讀的詩人」選擇露易絲·格麗克的確兌現了諾貝爾文學獎自身的承諾:逐漸淡化「以歐洲為中心,以男性為中心」的評獎標準。格麗克正好符合這一「承諾」,一位來自美國的女作家、女詩人。不過依然有評論認為露易絲·格麗克是為優秀的詩人,但還稱不上「偉大」,也並不足夠匹配諾貝爾文學獎。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資料作品介紹
    北京時間昨晚7時,瑞典皇家文學院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授予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ück),獲獎理由為:「她充滿詩意的聲音,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這是繼鮑勃·迪倫之後,時隔4年諾貝爾文學獎再次頒給了一名美國詩人。
  • 拿下諾獎的美國女詩人,和她的疼痛之詩-虎嗅網
    僅僅兩行,已經讓我震驚——震驚於她的疼痛:  我要告訴你些事情:每天  人都在死亡。而這只是個開頭。露易絲•格麗克的詩像錐子扎人,扎在心上。她的詩作大多是關於死、生、愛、性,而死亡居於核心。經常像是宣言或論斷,不容置疑。
  • 美國華裔詩人王屏:格麗克真的是人們所指責的那樣「狂妄」嗎?
    新晉諾獎詩人格麗克在不同讀者中引起十分不同的評價,有評論認為其詩平庸,還有人認為其人「狂傲」。我們應如何看待格麗克及其詩歌?美國華裔詩人、普利茲詩歌獎入圍者王屏與格麗克在同一詩歌現場,與格麗克有過接觸,在本文中給出了自己的觀點。她認為,讀格麗克的詩,要有耐心和毅力,敞開心扉直面生活的苦痛;在你受難、掙扎、奮力走出深淵後,再去讀她的詩,看看此時能否感受到什麼。
  • 詩人露易絲·格麗克領取今年諾獎後如是說:驚慌,光線太明亮了,聲勢...
    時隔兩個月後,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終於接到了屬於自己的那塊金光燦燦的獎牌——美國當地時間12月7日,她親手接過獎牌這一幕發生在格麗克自家門外的花園裡。上面印著「露易絲·格麗克 2020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的英文字樣,盒子下面就鑲嵌著以諾貝爾側面頭像為核心元素的金色諾獎獎牌。戴著口罩領取獎牌後露易絲·格麗克隨後發表了自己的獲獎感言。根據其作品中文版權方北京世紀文景文化提供的翻譯稿,可以看出即便是在領獎這樣的重大時刻,格麗克依然保持著冷靜和對詩歌的虔誠。
  • 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 2020-10-08 22: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