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晉諾獎得主讀不懂?中文譯者柳向陽為你「導讀」:「要引來閃電的...

2020-12-14 封面新聞

封面新聞記者 張杰

美國女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因「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獲得2020年諾貝尓文學獎。很多人對她了解不多。露易絲·格麗克的作品在國內並不多見,世紀文景於2016年推出了她的兩本詩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後,封面新聞記者採訪到獲獎者中文作品出版方世紀文景。兩本詩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的中文譯者柳向陽在詩集的導讀中,評價露易絲·格麗克「要引來閃電的眷顧」。

柳向陽說,在面對格麗克詩歌的十年裡,作為譯者和一名詩歌寫作者,最深切的感受,「是她的詩歌寫作有許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也有許多讓人頗費思量的地方,即閱讀的問題。」柳向陽以她的 2006 年詩集《阿弗爾諾》嘗試分析,「與 1985 年詩集《阿基裡斯的勝利》和 1999 年詩集《新生》類似,這本詩集以一個希臘神話故事作全書的基礎,在格麗克眾多詩集中頗具代表性。譯者在《露易絲·格麗克的疼痛之詩》一文中引用了尼古拉斯·克裡斯託夫關於這本詩集的書評文字:「詩集中的 18 首詩豐富而和諧:以相互關聯的複雜形象、一再出現的角色、重疊的主題,形成了一個統一的集合,其中每一部分都不失於為整體而言說。」 期待讀者從整體出發,對 18 首詩作進行分類,細加琢磨,或能窺得格麗克創作的一些奧秘。但實際閱讀恐怕遠沒有那麼容易。首先,對每首詩細細勘察,即會遇到一些難解之處。如第一首詩《夜徙》前兩節:

正是這一刻,你再次看到那棵花楸樹的紅漿果以及黑暗的天空中有鳥兒夜徙。這讓我悲傷地想到死者再看不到它們——這些事物為我們所依賴,但它們消逝。

這裡「你」與「我」、「我們」的轉換是多麼不易察覺!但細讀之下,我們不免起疑:這裡的人稱「你」、「我」和「我們」是泛指的,還是特定的?如果是特定的,指的是誰?初讀時我們不妨假定是泛指,但這本詩集中還有一首與它內容相近的詩作《夜星》,有助於我們進一步的追索,其中寫道:

因為在我的另一種生活裡,我曾傷害過她:維納斯,這顆黃昏之星,……

在柳向陽看來,「格麗克是一位值得多角度閱讀的詩人,包括我們很少提及的她的詩隨筆,亦是理解她的詩歌的一把鑰匙。」隨後還引述了一段她的隨筆:「吸引我的是省略,是未說出的,是暗示,是意味深長,是有意的沉默。那未說出的,對我而言,具有強大的力量:經常地,我渴望整首詩都能以這種詞彙製作而成。它類似於那看不到的;比如,廢墟的力量,已毀壞的或不完整的藝術品。這類作品必然地指向更大的背景;它們時常縈繞心頭,就因為它們不完整,雖然完整性被暗示:暗示另一個時代,暗示一個世界,讓它們置於其中就變得完整或復歸完整。」

露易絲·格麗克詩集中文版簡介:

《月光的合金》

作者:[美]露易絲·格麗克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紀文景出品)出版

《月光的合金》收錄了格麗克的四本詩集,《野鳶尾》(普利茲詩歌獎)、《草場》、《新生》(《紐約客》詩歌圖書獎)、《七個時期》(普利茲詩歌獎短名單),均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

《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

作者:[美]露易絲·格麗克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世紀文景出品)

《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完整收錄了格麗克的《阿弗爾諾》(新英格蘭筆會獎)和《村居生活》(格林芬詩歌獎短名單)兩本詩集;此外還有早期五本詩集的精選,涉及的詩集為《頭生子》(美國詩歌學會詩人獎)、《沼澤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裡斯的勝利》(全國書評界獎)、《阿勒山》(國會圖書館麗貝卡·博比特全國詩歌獎)。

相關焦點

  • 中文譯者為你「導讀」:「要引來閃電的眷顧」
    諾貝爾文學獎揭曉後,封面新聞記者採訪到獲獎者路易絲·格呂克中文作品出版方世紀文景。兩本詩集《月光的合金》和《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的中文譯者柳向陽在詩集的導讀中,評價路易絲·格呂克「要引來閃電的眷顧」。
  • 中文譯者柳向陽談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格麗克:她的詩有令人震驚的疼痛感
    10月11日,路易絲·格麗克詩歌中文譯者柳向陽接受河南青年時報記者採訪時說道。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太意外了吧。」北京時間10月8日晚7點多,得知露易絲·格麗克獲獎後,柳向陽第一時間在微信朋友圈這樣表達自己的內心。
  • 夜讀|柳向陽:他用15年將諾獎神秘女詩人的詩歌譯成中文
    他在格麗克詩集《月光的合金》中文譯本代譯序中說,那是像錐子在「扎人」,扎在人心上。這句「扎人」的詩句來自格麗克的《幻想》。柳向陽說,這句話是戳中了人的痛點,而這個人,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應該理解為人類的整體。這種將個人的感受轉化為普遍性的詩句,正是格麗克獲獎的理由:「因為她充滿詩意的聲音,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柳向陽認為,這句頒獎詞很中肯,不過頒獎詞中「樸素」一詞似譯為「冷峻」更合適。
  • 譯者柳向陽: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的詩像錐子在「扎人」
    他在格麗克詩集《月光的合金》中文譯本代譯序中說,那是像錐子在「扎人」,扎在人心上。這句「扎人」的詩句來自格麗克的《幻想》。柳向陽說,這句話是戳中了人的痛點,而這個人,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應該理解為人類的整體。這種將個人的感受轉化為普遍性的詩句,正是格麗克獲獎的理由:「因為她充滿詩意的聲音,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柳向陽認為,這句頒獎詞很中肯,不過頒獎詞中「樸素」一詞似譯為「冷峻」更合適。
  • 美國女詩人「爆冷」奪諾貝爾獎,看中文版譯者怎麼說
    露易絲·格麗克獲獎的消息公布後,原版圈第一時間聯繫到其中文版詩集的譯者柳向陽先生進行專訪。柳向陽是國內較早翻譯格麗克詩歌的譯者,多年來一直關注這位美國女詩人。那麼,柳向陽是否也與外界一些聲音一樣,認為此次格麗克獲獎有些「冷門」?他又是如何評價格麗克的作品,並從中讀出了哪些不一樣的東西呢?
  • 柳向陽:「斜槓青年」的詩歌翻譯之旅
    他在格麗克詩集《月光的合金》中文譯本代譯序中說,那是像錐子在「扎人」,扎在人心上。這句「扎人」的詩句來自格麗克的《幻想》。柳向陽說,這句話是戳中了人的痛點,而這個人,並不是一個具體的人,應該理解為人類的整體。這種將個人的感受轉化為普遍性的詩句,正是格麗克獲獎的理由:「因為她充滿詩意的聲音,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柳向陽認為,這句頒獎詞很中肯,不過頒獎詞中「樸素」一詞似譯為「冷峻」更合適。
  • 淺談新晉諾獎得主露易絲·格裡克詩集
    而暢銷作者更是難得一見,哪怕是像莫言那樣的中國作家,在諾獎之前和之後對於其著作的銷量都沒有什麼真正的提高,更可怕的是諾獎作家中的「經典」真的少,幾乎每一年對於諾貝爾文學獎,大象都覺得就是看個寂寞。 每年文學獎總有呼喚村上春樹應該怎麼都要給一個了,但是在大象看來,村上基本可以說和諾獎是無緣的,跟那幫評選的人的口味實在有點距離。
  • 譯者柳向陽:格麗克的詩「像錐子扎人」
    》、《新生》(獲《紐約客》詩歌圖書獎)、《七個時期》(入選普利茲詩歌獎短名單),均為成熟期的重要作品。《直到世界反映了靈魂最深層的需要》完整收錄了格麗克的《阿弗爾諾》(獲新英格蘭筆會獎)和《村居生活》(入選格林芬詩歌獎短名單)兩本詩集;此外還有早期五本詩集的精選,涉及的詩集為《頭生子》(獲美國詩歌學會詩人獎)、《沼澤地上的房屋》、《下降的形象》、《阿基裡斯的勝利》(獲全國書評界獎)、《阿勒山》(獲國會圖書館麗貝卡 博比特全國詩歌獎)。
  • 專訪|新晉諾獎得主威廉·凱林:大學第一次實驗經歷是場災難
    ICphoto 圖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揭曉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時,正是美國東部時間10月7日凌晨4時50分許,61歲的威廉·喬治·凱林(William George Kaelin)在睡意朦朧中接到了電話,隨後成為新晉諾獎得主。
  • 獨家專訪丨訪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作品的中文譯者翻譯...
    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0月8日消息(記者 宮池) 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8日下午1點,瑞典學院將2020年度諾貝爾文學獎頒給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獲獎理由是「因為她無可挑剔的詩意之聲,以樸素的美感使個體的生存普遍化」。
  • 未來大猜想2020丨專訪新晉諾獎得主哈維阿爾特 不會講段子的科學家...
    「諾獎電話是我聽到的最棒的鬧鐘!」「我想和你們分享我的獎金啊……但我得先去問問我愛人同不同意。」「你問我諾獎如何改變我的生活?它讓我意識到我曾經是有生活的。」你以為他是個不苟言笑的醫學家,其實他是個風趣幽默的段子手。你以為他是個嚴謹的病毒學家,其實他是個會寫詩的文學青年。他就是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
  • 新晉諾獎詩人露易絲·格麗克:她的詩作大多關於死、生、愛、性,像...
    露易絲·格麗克(Louise Gluck),是美國當代著名女詩人,美國桂冠詩人(2003-2004),曾獲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波林根獎等。露易絲·格麗克1943年生於一個匈牙利裔猶太人家庭,現居麻省劍橋,任教於耶魯大學。
  • 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資料作品介紹
    格麗克詩集的中文譯者柳向陽表示,自己是因為特別喜歡格麗克的詩,才開始從2006年正式翻譯,「她是一位非常有個性的詩人,找到她不是一個特別難的事,但是當時翻譯出版詩集還是比較難的。」柳向陽看來,格麗克的詩給人一種特別冷、特別酷的感覺,同時,「她的詩是回歸古希臘傳統的,非常難得。」  露易絲·格麗克獲得諾獎的消息,在國內詩歌界引發熱議。
  • 美國女詩人獲2020諾貝爾文學獎,譯者稱其「劍走偏鋒」
    此前,在一個短暫的線上採訪中,Anders Olsson在被問及新冠如何影響到諾獎評審工作時表示一切照舊,唯一不同的就是開會和交流的方式改變了,就像世界上其他正在經歷疫情的人們一樣,但不變的是「對文學品質的關注」,他說,「每一年我們都會對到底何為文學品質進行激烈的探討,但最終關心的還是文學的普遍性和全球性,也依靠那些可以從全球範圍內提名的專家。」
  • 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譯者柳向陽:如何翻譯格麗克
    最初讀到格麗克,是震驚!僅僅兩行,已經讓我震驚——震驚於她的疼痛:我要告訴你件事情:每天人都在死亡。而這只是個開頭。譯者曾希望她為中文讀者寫幾句話,也被謝絕了;她說她對這本書的唯一貢獻,就是她的詩作。此外,讓她的照片、籤名出現在這本詩選裡,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露易絲·格麗克格麗克出生於一個敬慕智力成就的家庭。她在隨筆《詩人之教育》一文中講到家庭情況及早年經歷。
  • 譯諾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詩集的中國詩人柳向陽:她對翻譯精準度...
    柳向陽譯《月光的合金》從2006年開始,最初柳向陽只是因為喜愛寫詩,喜愛格麗克的詩,才開始試著翻譯。「格麗克詩集在中國出版之初有點難,一是國內關於翻譯的詩集不好出版,二是她在國內也沒有什麼名氣,好在出版的時候比較幸運。」柳向陽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他曾經跟格麗克溝通,想要出版詩選,但她不願意,她希望柳向陽能從《阿弗爾諾》《七個時期》等新詩集起,倒過去翻譯她以前的詩集。
  • 77歲美國女詩人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詩集中文譯者這樣評價她……
    在《詩人和作家》雜誌的採訪中,她談到她的生活和工作之間的平衡時說,「如果你做的是創作類的工作,就必須好好生活」,因為「你的作品需要來自真實的生活。如果你為一項藝術服務時抑制了你最強烈的熱情和衝動,你會犯下可怕的錯誤」。格麗克說:「我年輕的時候過著我認為作家應該過的生活,那就是否定世界,炫耀地把所有精力都奉獻給藝術創作。
  • 2020諾貝爾文學獎點評:終於把獎給了一位正經的美國詩人
    而從2004-2020,一共誕生了17位諾獎得主,女作家佔據其中8位,獲獎率提升到了47%,幾乎與男性作家分庭抗禮。 一方面,女性作家本來就是與男性作家各撐半邊天的狀態;另一方面,近年來女性在諾貝爾科學獎項的得主中也逐漸多了起來,女性獲獎成為主流意識。在這兩種趨勢的加持下,今年把獎給到一位女性,自然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 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諾獎得主也是瘋狂打工人,為科學打工
    孩子們一直表現得非常好,我為他們自豪。他們給我帶來了四個孫輩。1984年,我遇到了終身伴侶——我現在的妻子黛安妮。儘管她從來沒有進入過實驗室或者參與我的研究,她卻以最密切的方式進入了我的生活。她總是對我優雅而有風度,即使我要瘋狂地在實驗室長期苦幹,趕完一個工期又接著另一個。她一直是我最堅定的支持者,她對我的信心更甚於我自己。
  • 3名翻譯家獲第11屆傅雷翻譯獎 譯者也是「擺渡人」
    11月23日,第11屆傅雷翻譯出版獎(以下簡稱傅雷獎)在成都頒發,3名翻譯家從44位中法文化「擺渡人」中脫穎而出。翻譯要遵循原作 否則文字再優美也不行網際網路的去中心化,讓法譯漢圖書的標杆——傅雷獎走出北京,進入全國各大城市,今年傅雷獎在成都迎來第11屆。每一年,傅雷獎都會將聚光燈投到譯者這一默默無聞卻對文化交流至關重要的職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