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普人的馴鹿文化歐洲最後的原始部落

2020-12-18 異世視角

拉普人又叫薩米人居住在北歐地區,靠近挪威芬蘭、瑞典。作為歐洲最後保持著傳統文化的原始部落,置身其中仿佛回到了白雪公主的童話世界。拉普人的所有生活方式都是圍繞著馴鹿展開。食物來源也主要是馴鹿肉,出行交通是馴鹿拉車,在冰天雪地裡十分充滿樂趣。馴鹿肉價格比較貴,燒烤味道相當棒。拉普人居住在帳篷裡過著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有自己獨特的語言和文化習俗,這在整個歐洲是十分少見的,當歐洲大陸普遍進入到了工業文明中,拉普人依然保持著一種幾乎原始的生活方式。當然今天的拉普人管理鹿群已經非常現代化了,用直升機管理方便快捷。

拉普人生活

拉普人從長相上看不像白人,更像亞洲人,可能是1萬年前從亞洲大陸遷移過去定居的西伯利亞民族。他們喜歡穿紅綠相間的服裝,頭戴大帽子。拉普人生活的區域屬於極地氣候,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短暫,即使是六月暴風雪也是說來就來。一般來說拉普人結婚選擇在一月份,在集市的日子裡結婚以便在結婚典禮之後招待客人。和中國一樣參加婚禮的根據自己的財力贈送錢或者馴鹿,婚禮當天交換戒指幸福甜蜜一輩子。

傳統拉普人

每年3月拉普人會舉辦賽鹿節,誰家的鹿跑的最快,誰就獲勝。今天的拉普人已經把旅遊業作為支柱產業加以發展,獨特的傳統文化吸引了大量遊客,北極圈無汙染的自然環境讓人倍感舒心,來杯咖啡驅散冬日的嚴寒確實是種享受。遊客們可以坐在馴鹿上觀賞北極圈的美麗風光,穿行在林海雪原之中。不想回旅館的遊客還可以選擇住在拉普人家中,拉普人家裡裝飾古樸典雅,別有一番滋味。拉普人是一個信奉自然的民族,即使是到了現代工業文明時代,拉普蘭地區依然一塵不染看不到什麼工業汙染。號稱是歐洲最後一塊原始保留區,值得一去。

馴鹿交通

相關焦點

  • 歷經3000年,神秘的原始馴鹿部落
    歷經3000年,神秘的原始馴鹿部落 風中傳來鈴聲
  • 使鹿鄂溫克人:中國最後的馴鹿部落
    使鹿鄂溫克人生活在內蒙古自治區根河市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是從原始社會末期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一個特殊的少數民族群體,歷史上被稱為「使鹿部」「雅庫特」,是中國境內迄今唯一飼養馴鹿和保存「馴鹿文化」的民族。據有關民間傳說的推演,使鹿鄂溫克人已有近三千年的文化歷史。
  • 住在聖誕老人故鄉的民族,拉普人在北極怎樣生活?
    拉普人有著非常敏銳的視力,就算是到了老年也不會衰退。他們還有著極具特色的民族服裝,雖然在不同的國家和部落,拉普人的服裝款式會有所不同,但基本都是由三種耀眼豔麗的色彩組成的,那就是海藍色、火紅色和金黃色。
  • 北活故事丨歐洲「最後的遊牧民族」,薩米人的現代生活
    作為從新石器世代就存在的原始部落,薩米人一直居住在極其寒冷的北極圈內,所以也很少遭遇其他國家的戰爭紛亂,這大概是部落文明可以延續幾千年的原因。原始遊牧民族薩米(Sámen)有著許多的頭銜,如「歐洲最後的遊牧民族」、「四國之民」、「最後的土著」及「拉普人」。
  • 走進大興安嶺深處,探訪最後的鄂溫克馴鹿部落
    馴鹿是他的好夥伴。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裡,鄂溫克族人覺樂是最後的馴鹿部落人。鹿鈴的聲音頻繁在耳邊響起,覺樂終於下了決心,該回去了。自從學校畢業,留在北京工作,一晃已經好幾年過去了。覺樂早先挺喜歡大城市的繁華與熱鬧,但時間越久,他卻越來越想念山林間的日子了。
  • 中國最後的馴鹿人
    中國最後的馴鹿部落從三四百萬年前人類出現開始,狩獵就作為一種古老的生活方式存在至今
  • 這裡是我國最後一個馴鹿部落,快來這裡看看這些可愛的小精靈吧
    大家好,我是詩詩,今天小編要帶你們去一個地方,那裡生活著一群可愛的小精靈——馴鹿,而且這裡生活著我國最後一個馴鹿部落,接下來就讓小編帶你們去這個部落好好看看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鄂溫克族是我國唯一依靠馴鹿捕獵為生的民族,如今僅剩兩百多人,他們早已放棄捕獵馴鹿,轉而直接從原始社會過渡到現代社會。如果你對馴鹿感興趣,請到鄂溫克馴鹿園去看看,這裡的馴鹿都是自然放羊,它們在叢林山嶺之間自由穿梭。
  • 中國唯一的馴鹿村,這裡的「鹿族」,被稱為「中國最後的狩獵」!
    三百多年前,鄂溫克族從西伯利亞遷徙到大興安嶺,建立了鄂溫克族馴鹿村,世世代代以狩獵、馴養馴鹿為生,這裡被稱為敖魯古雅,這就是今天介紹給大家的地方,這裡是中國僅存的鹿族,也是中國最古老、最神秘的民族,走進古雅的奧盧,就是走進一個夢幻童話世界。
  • 都知道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馴鹿背上的民族你們知道嗎
    說到馴鹿,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聖誕老人和他的小精靈。但是聖誕老人畢竟只是一個傳說,真正把馴鹿和生活相結合起來的民族是拉普人。蒙古人因生產娛樂打仗都離不開馬而被稱為馬背上的民族。但是與被稱為馴鹿背上的拉普人則略有不同。
  • 守護「最後的原始部落」
    守護「最後的原始部落」 2020-12-21 14: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物道|隱匿在大興安嶺深處的這100人,是中國最後的馴鹿人
    中國最後的馴鹿部落文 | 物道從三四百萬年前人類出現開始,狩獵就作為一種古老的生活方式存在至今。它和漁獵文化、農耕文化一樣,在人類文明進程中,代表著自然對人的反哺、人對天地的敬畏,以及人和萬物的共生不息。然而時代走到如今,狩獵文化終究在遠去,只有當你走進大興安嶺深處的鄂溫克族,在這不足100人的馴鹿部落裡,才能隱約看到一個古老文化遺留的側影。
  • 內蒙古根河,藏著我國最後的使鹿部落,網友:真得有四不像?
    可是冬天的內蒙古,除了白色的專屬色調,在阿爾山,零下二十幾度的河流依然不凍;在根河,最後的使鹿部落原始生活,內蒙古除了粗獷,比我們想像中更有內涵。鄂溫克族是我國目前唯一飼養馴鹿的民族,被人們稱為「中國最後的使鹿部落」。
  • 中國唯一的馴鹿部落正在消失,一百人日夜守護著它!了不起的村落
    在《最後的馴鹿村》這集中,有一個世代以狩獵和馴鹿為生的村落—— 馴鹿村。馴鹿村遠離城市,一年四季風景優美。攝製組來到這裡時,正是秋天,楓葉紅紅,隨手拍攝一張,都能拿來做手機壁紙。他們的一生都離不開酒、馴鹿、獵槍和原始森林,這些都被融進了整個民族的血液。但大約在10年前,許多馴鹿村人遷出森林,去了城鎮。如今只剩下14戶居民繼續守護著那裡的森林和馴鹿~那一年,鄂溫克人以生態移民的方式進入根河市郊的新定居點,馴鹿也開始了人工圈養的實驗。
  • 「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 發生嚴重火災
    「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發生嚴重火災
  • 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國慶走起
    ,就是現在,也還是留下了很多原始社會的印記。佤族在古語中的意思為「住在山上的人」, 翁丁古寨是佤山群落中最獨特的地方。「翁」為水,「丁」為接,翁丁,意為連接之水。走進翁丁,你就會感受到佤族村寨的各種傳統元素,如寨門、寨樁、撒拉房、打歌場、祭祀房、木鼓房、人頭樁、牛頭樁、佤族圖騰等,都散發著濃鬱的原始部落氣息,一切都在訴說著佤族的滄桑歷史和千年傳承。
  • 北歐|歐洲「最後的土著」薩米人
    在斯堪地那維亞半島上居住著諸多少數民族部落,其中「薩米人」是最古老的原住少數民族之一,被人們稱為歐洲「最後的土著」。想追最美的極光就一定要進入拉普拉地區,而在拉普蘭沒有薩米人幫助的話,就無法真正了解這片土地。接下來,薩米導遊Aslak為你娓娓道來這片北國故事。
  • 「中國最後原始部落」遭遇大火|回顧《佤族「原始部落」翁丁的語言生活》
    位於瀾滄江畔的翁丁村寨擁有近400年的歷史,終年雲霧嫋繞,被譽為世界佤鄉,是中國唯一一個完整保存原始風貌的佤族部落。2006年它被《中國國家地理》雜誌稱為「中國最後一個原始部落」 。圖片來源:騰訊新聞 中國最後的原始部落,佤族民俗文化的活態博物館,在新春佳節毀於大火,令人痛惜!語言資源保護刻不容緩,今特重刊《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2018)》領域篇《佤族「原始部落」翁丁的語言生活》一文。
  • 大興安嶺密林深處,藏著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遠而神秘的馴鹿之鄉
    在每次旅行中我都很喜歡停下來和當地人聊一會,當地的文化永遠都是最吸引我的部分。初冬時節,筆者懷著無比敬畏的心情,探訪了這個帶有傳奇而神秘色彩的鄂溫克族獵民部落——敖魯古雅。敖魯古雅,鄂溫克語意為「楊樹林茂盛的地方」。敖魯古雅是中國最後的狩獵部落。
  • 映象|鮮為人知的使鹿部落——敖魯古雅
    在大興安嶺根河市最北部的敖魯古雅河畔,有一個隱匿於密林深處的部落,他們靠放養馴鹿和狩獵為生,至今還保留著原始社會的森林狩獵文化和民族風情,原始的少數民族部落處在森林和草原的交界處,來到這裡遊覽的遊客往往被一面是呼倫貝爾草原和河流,一面是大興安嶺森林山崗的景色所吸引,卻往往無暇顧及這個鮮為人知的使鹿部落
  • 華夏九州還有這些古老部落值得深情守護
    翁丁老寨是中國保存最為完整的佤族村落,也是中國部落文化最後的活體。它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築風格和原始風土人情,寨門、寨樁、打歌場、木鼓房、牛頭樁等,都散發著濃鬱的原始部落氣息。  敖魯古雅:最後的馴鹿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