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喜歡吃奇怪的肉——馬肉刺身

2021-02-13 葉醬與安醬

一直想在京都吃頓馬肉,倒不是因為這肉有多稀奇,只是對刺身控來說,單單的海鮮、湯葉、蒟蒻刺身已經無法滿足需求了,一旦聽說有「馬肉刺身」這種東西的存在,舌頭已經對「さしみ」(撒西米)這三個發音形成了直接分泌口水的條件反射。

直接的契機是跟美髮店的山下小姐聊天,不知怎麼說到想吃馬肉刺身。她一陣激動,「我倒知道一家不錯的店,名字叫馬鹿(日語裡傻瓜的意思)凡人,很有意思吧!」開拓一種新口味必須要迅速,趁著欲望滿分的時候。

說起來,日本吃馬肉的歷史也很悠久了,公元675年,天武天皇頒布了最早的肉食禁止令,「不可食用牛、馬、犬、猴、雞之肉。」鹿肉和豬肉則不包括在此列。是不是生吃不知道,但至少在1300多年前,這裡就有吃馬肉的習慣了。

但現在在日本也是一樣,說起刺身就是金槍魚、鯛魚、北極貝之類的海鮮,京都頂多是湯葉刺身常見些,馬肉什麼的,一次都沒吃過的也大有人在。何況這還是一家店如其名,又有馬肉還有鹿肉的居酒屋。菜單看上去很繽紛,點了貌似很有人氣的馬腿肉刺身、燻炙馬舌、馬肉石板燒、炸蝦夷鹿肉、鐵板韭菜炒鹿肉,還有生拌馬肉。就著幾個素的小菜,如非常的小清新的豆腐皮刺身,靜候馬肉上場。

(豆腐皮刺身)

馬肉總是滋補強壯的代名詞,要說「以形補形」的話也沒錯,又因馬肉那個粉粉的顏色,直接被稱為「櫻肉」,可是上來一看,比我想像中的櫻花粉要深沉地多。雖然我是名副其實的生食動物,連幾乎不碰的豬肉也唯獨可接受生火腿,可這樣赤裸裸地吃生畜肉也真是人生第一次,不免產生一種返回原始社會茹毛飲血的心情。意外地不腥也不怪,沒有禽畜肉一貫有的羶騷味。

(馬肉刺身)

說回食物,馬肉冠以熊本縣的名號就給人很地道的感覺,就跟北海道奶油、宇治抹茶一個道理。單純作為下酒菜的話,燻制馬舌的確有點鹹。舌頭是我唯一能接受的畜類除瘦肉以外的部位。舌頭的肉質有種特別的膠著感,對我這種不擅長「嚼」這個動作的人來說,吃的過程略微有些痛苦,不過anyway,很好吃就是了。

(燻馬舌)

馬肉石板燒又是要怎樣?看到名字的時候雖然已經想像了很多畫面,沒想到還真是直接上來一塊大石頭,剛鋪上去的馬肉尚且紅得血脈噴張的樣子,被高溫石頭烤得滋滋作響,可愛妹子提醒我們記得翻面,一翻之後烤出來的濃稠汁水順著石頭縫往下流。這道菜最大程度上滿足了好吃這種感覺的兩個前提元素,形象的聲音和動態的變化,反倒是味道不如感覺好了。

(馬肉石板燒)

鹿肉炒韭菜應該是所有菜色裡最平庸的了,明明是主打鹿肉的,結果卻是裡面的韭菜和菌菇比肉好吃太多,而且鹿肉有點老和羶味。若不是還點了一道超棒的炸鹿肉,可能我會因此產生「鹿果然中看不中吃」的錯誤想法吧。

(鐵板韭菜炒鹿肉)

這道炸蝦夷鹿肉一上來就驚豔了,色相就很像奈良公園那些鹿的外皮啊。擠上檸檬汁,嫩得入口即化,日語裡這種做法叫「竜田揚げ」,先將魚肉禽肉等用醬油和味醂略微醃製,再裹上片慄粉(生馬鈴薯澱粉)油炸而成,所以表面非常柔軟,吃上去也不覺得很油膩。鹿肉高蛋白低脂肪、鐵分含量又高,一直被認為吃了可預防生活習慣相關的小病。但我對食物的最終信仰還是,who cares,好吃才是第一位的!

(炸蝦夷鹿肉)

接下來的韓式生拌馬肉可與炸鹿肉媲美。「ユッケ」這個單詞是朝鮮外來語,本意指加入鹽、胡椒、麻油、醬等各種調味料後的生牛肉,特徵是上面還會打一個生鵪鶉蛋。以前吃壽喜燒的時候就覺得,生雞蛋和涮牛肉特別搭,立刻就讓肉質變滑很多,怪不得港式裡有一道著名的簡餐叫「滑蛋牛肉飯」。

然而生拌馬肉還勝在它是生的,早在《論語·鄉黨》裡就有言,「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這個「膾」,就是現在的魚生、肉生。我們吃生肉的歷史少說也有2000多年了,可現在作為中華料理的代表全世界流行的卻是「麻婆豆腐」、「青椒肉絲」這樣調味過度又沒什麼特點的俗菜,不知怎麼「炒」就變成中華料理的一個最大特徵了,說起來倒是有點悲傷。

(生拌馬肉)

在《五味》汪曾祺說過,「為什麼切膾生魚活蝦好吃呢,曰:存其本味也。」這也是日料的整體感覺,部分粵菜也是如此,說到底,花樣繁複的烹飪方法也只是錦上添花而已,做那麼多前戲,為得還是最好地發揮食物的本味。不吃生食的人,真是替你們覺得可惜啊。

女性還被贈送了抹茶味的冰淇淋,不過還是不加奶油的白桃冰清爽可口又解膩啊!


馬鹿凡人
地址:京都府京都市南區東九條上殿田町1-3 EMBLEM KYOMON2F(coco咖喱一番樓上),從京都站步行5分鐘。
人均消費:3000~4000日元
營業時間:17:00~01:00 無定休

相關焦點

  • 頂級馬肉刺身大賞
    後來,就有人開始過量飼養牛和馬(即超出農作與騎乘的需求,多量養殖),或從山林裡偷偷獵取野豬和鹿來取肉食用。但又怕被治罪,所以給這些動物的肉都用一種植物來命名。比如,把馬肉比喻成櫻花,把鹿肉比喻成楓葉,把野豬(不是家豬,那時期禁肉,所以也沒有人養豬)比喻成牡丹花。所以直至今日,馬肉在日本仍被稱為「桜肉」。
  • 來日本京都,連馳名的馬肉刺身你都沒吃過就OUT了!
    是不是生吃不知道,但至少在1300多年前,這裡就有吃馬肉的習慣了。但現在的日本,說起刺身就聯想到金槍魚、鯛魚海鮮類,京都頂多是湯葉刺身(生豆腐皮)更常見一些,馬肉什麼的,一次都沒吃過的也大有人在。何況這還是一家店如其名,又吃馬肉又吃鹿肉的居酒屋。
  • 日本馬肉刺身,幾百元一份,看上去如櫻花一般,你敢吃嗎
    馬是一種十分常見的動物,在人類的歷史進程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很少有人願意吃它,據說它有一股很濃的酸味,口感並不好!但是在日本,馬肉一度是貴族才能吃的美食,而且價格不菲,日本人甚至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櫻花肉!
  • 【品世界】馬肉刺身:日本熊本的另類傳統美食
    《放心吃吧》時刻與您相伴,微信ID:lyscbfxcb  日本熊本地區吃馬肉的習俗,源自於早年戰亂,士兵為了果腹只有宰殺戰馬食用,演變至今發展出多種料理馬肉方式。其中以生馬肉「馬刺」最為有名,菜單上面馬刺常被稱為「櫻Sakura」。
  • 順德某日料店驚現馬肉刺身,你敢吃我敢送!
    經過小編親身試食和資料搜集馬肉在日本是非常受歡迎的一道料理而且它的肉更加的細膩和柔軟關於吃馬肉,在日本已經有400年的歷史。當時熊本的第一代藩主加藤清正帶兵攻打朝鮮,由於糧食不足,只好食馬肉。從此以後,馬肉料理文化在熊本生根開花。馬肉是熊本的特色料理,現在在日本的其他地方也可享用。
  • 賣鹽池灘羊的日料店,還有馬肉刺身,赤峰人...你敢吃嗎?
    雪花馬肉刺身赤峰人...你敢吃嗎?
  • 馬肉
    快速關注▕  漢▕  子▕  說▕  吃▕說說食材的前世今生,聊聊美食背後的故事【微信號:hanzishuochi】吃馬肉的想法會讓很多人感到厭惡,在英格蘭地區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他們「寧可吃騎馬的人,也不願意吃馬」。
  • 櫻肉刺身,有點重口味噢,你試過嗎?
    可是認真一琢磨,馬肉您吃過嗎?追憶半天,沒吃過的人十有八九。這在中國食文化史上,該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貓肉老鼠肉水蟑螂肉都能列身名菜之列的民以食為天的民族,何以單單對渾身是肉的馬視而不見呢?深諳「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的饕餮們,怎麼可能不由美味驢肉聯想到有過之而無不及的馬肉呢?答案並不難找到——古人認為馬肉有毒。
  • 河豚肝刺身之後是……馬肝刺身
    這隻吉祥物在熊本還真的滿街都是。先是到熊本城逛了一會兒。和大阪城一樣,熊本城也是後來重建的鋼筋混凝土建築。我最想去的還是正在維修中的姬路城。在食客眼中,熊本幾乎就是馬肉刺身的代名詞。雖然這玩意兒在日本很多地方都有,但不知怎地心裡就會有種還是得在熊本吃才正宗的感覺啊。
  • 日本人吃刺身到底有多野?連這種肉類都敢生吃,哪來的勇氣?
    用「萬物皆可刺身」來形容日本人的飲食習慣應該沒有不妥,在日本,幾乎沒有哪種肉類是不能生吃的。即使不能,他們也會想方設法地把它變成可能。雖然小汐自問也喜歡吃刺身,但也是有設限的,暫時來說只限於比較容讓人接受和喜愛的三文魚、金槍魚、蝦和海膽。
  • 別以為日本人不敢吃內臟,其實他們什麼部位都敢吃,魚白最經典!
    喜歡的朋友可以轉發朋友圈,分享是一種美德~在日本曾經聽過櫻花鍋、紅葉鍋、牡丹鍋的說法,不明就裡的人或許以為日本人頗為風雅,有以花入饌的情趣。真相卻令人大跌眼鏡,櫻花肉指的是馬肉、紅葉肉是鹿肉,而牡丹肉則是野豬肉。別以為日本人不敢吃內臟,其實他們什麼部位都敢吃,魚白才最經典!今天大叔下廚房帶你領略一下日本料理,這有你了解和你不知道的!
  • 本草綱目記載馬肉有毒,食用者會口吐白沫,日本人經常吃怎麼沒事
    筆者-小文人類作為地球生物鏈頂端的生物,幾乎把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包括食肉和食草生物都吃了個便,而在偷獵者的迫害下,就連森林之王老虎或是海中霸王鯊魚的肉都被人們品嘗過了。而在所有的草食和雜食動物當中,雞肉、牛肉、羊肉是我們經常食用的,但為什麼卻很少有人會食用馬肉呢?在李時珍編寫的《本草綱目》中記載,「食馬肉中毒者,飲蘆菔汁,食杏仁可解」,也就是說,馬肉是有毒的,而在另一則記載當中,「馬肉辛苦冷,有毒,食杏仁或蘆根汁解之。其肝,食之殺人。」
  • 哈薩克人為什麼吃馬肉?
    曾經聽過很多人質疑哈薩克斯坦人食用馬肉的習俗,因為「愛馬如命」的民族跟「吃馬肉」這件事似乎格格不入。記得前些年我到石林、桂林遊覽時,遇到了一個個美麗自然的石洞,洞口都比平常人低,奇特的造型充滿了神秘和誘惑,這就是需要我們低頭的時候。假若不進去,就不知裡面有什麼風景和奇特的構造,有時還會留下遺憾;假如進洞口時不低頭,就會被碰頭甚而被碰得頭破血流。這個時候,無論怎麼顯赫、富有的人物,都低下了昂貴的頭,彎下了最貴的腰,去探尋石洞裡的風景。
  • 日料冷知識:金槍魚曾是「豬都不吃」的下等魚,雞睪丸也能做刺身
    直到上世紀60年代,隨著冷藏技術的發展,日本漁民發現,金槍魚從零下30攝氏度的冷藏環境解凍後,口感竟然出人意料的鮮美,隨後,日本人又嘗試用膩滑的金槍魚刺身搭配著清淡的山葵、白蘿蔔絲一同食用,結果味道奇佳。從此,金槍魚才鹹魚翻身,從豬嫌狗憎的低端食材,一躍成為日本刺身中的王者,從某種意義上說,金槍魚刺身就是日本料理的代表。
  • 豬牛羊肉被人們常吃,但馬肉卻很少人吃,網友看完:原來如此
    農村有句諺語:「驢肉的香味、馬肉的味道、騾子的肉都不吃」。吃過的人都是肯定的,這句話一點也沒有摻雜假貨。味道太重,口感不好就是其中之一。同樣的肉,也可以吃牛羊肉,但是不太能吃馬肉。必須從馬肉開始。馬肉的營養價值其實比我們吃的牛羊肉還高,多種胺基酸、維生素和不飽和脂肪酸對三高集團和虛弱群體不太友好。但是,正如前面所述,馬在興奮地跑了很長一段時間,馬肉本身就有酸味,即使是熟食也很難隱藏酸味,不符合群眾的口味。所以,專門賣這種馬肉的餐廳很少。某寶也有馬的肉乾,銷售額非常低,在網上銷售,馬肉也不怎麼常見。
  •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幾乎沒人吃?說出來你不敢不信
    然而令人好奇的是,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簡直沒人吃?                                      而那個時分,人們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馬。另外,古代在交兵的時分,有一匹好馬也是至關重要的。所以,當時即使是人們餓得不行,也不會輕易吃馬肉,而這種文化就一直延續到了現在。
  • 馬肉也是一種肉,為什麼感覺幾乎沒人吃?
    家裡的馬,可能在當時是重要的勞動工具,所以人們是捨不得吃,把馬看作是家裡重要成員之一。馬匹在當時生產特別落後的時候,馬就是重要的資產,是可以創作更多價值的工具。所以人們不可能吃的,在人的長期思想作用下,覺得馬肉不能吃,而到現在科技,生產水平都得到更大的提高,人們思想和情感上感覺馬肉是不能吃的,馬是人們的生產工具。
  • 為什麼美國人不吃馬肉?
    美國總統歐巴馬跟貝爺一起錄製了野外求生節目雖然美國人吃豬肉、牛肉、雞肉等等各種肉,但是,卻唯獨不吃馬肉,這到底是為什麼?然而,美國審計署(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6月公布的報告顯示,這道禁令只不過把馬匹屠宰轉到了國外,那裡的食客並不排斥食用馬肉。為什麼美國人不願意吃馬肉呢?相對於許多其他的食物禁忌來說,很難解釋為什麼美國人在吃牛肉、豬肉、雞肉的同時卻對馬肉嗤之以鼻。
  • 馬肉怎麼做好吃 馬肉有這些功效
    但其實,馬肉的營養價值也非常豐富,它含有鐵、鋅等,並且具有高蛋白含量,不但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還具有養肝補血、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現在,鄙人就為大家介紹一種醬制馬肉的方法。食材主料馬肉1000g鮮湯2500g方法/步驟把馬肉洗乾淨,然後用刀把馬肉切開,之後倒水到鍋裡,然後用火把水燒開,之後把肉放入鍋中焯一下,然後撈出來歷幹,放涼。
  • 日本有一種食材叫櫻肉,櫻花盛開時其肉最美味,你猜是什麼動物?
    古代文獻中稱馬肉有毒,詩句也稱朱門馬肉臭,農村裡都有俗語:驢肉香馬肉臭,打死不吃騾子肉。究竟真假如何也無從考證,但馬肉到底是什麼味道,相信很多吃貨都沒嘗過。可一向以會吃聞名的日本早就開始食用馬肉,因馬肉紋理如櫻花般美麗,櫻花盛開也是馬肉最鮮美的時候,所以為其取名為「櫻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