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美大多數福音派領袖稱聖經並不禁止基督徒之間的法律訴訟

2020-12-16 基督教資訊平臺

圖源:Pixabay

根據美國全國福音派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Evangelicals)的一項新民調,基督教領袖中有82%稱聖經並沒有禁止基督徒彼此起訴。

調查是在全國福音派協會的負責人董事會中進行統計的,參照的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6:1-8給與哥林多教會就解決衝突的命令。

經文有說:「你們中間有彼此相爭的事,怎敢在不義的人面前求審,不在聖徒面前求審呢?」

保羅的這份書信講到,基督徒不應該與基督徒訴諸公堂,而是應該與其他基督徒共同決定事情。基督徒終有一天會審判這個世界,因此他們是有著足夠的能力來解決教會內部爭執的。

書信還提到,對於基督徒而言,發起法律訴訟是一種失敗,還問信徒們為何不願意被欺騙。書信沒有提到基督徒與非基督徒之間的訴訟。

大多數福音派領袖稱,聖經段落並沒有禁止基督徒之間所有的民事訴訟。

恩典共融國際(Grace Communion International)的主席格雷格·威廉士(Greg Williams)向協會表示說:「很明顯,基督徒兄弟姐妹之間互訴彼此、打到公共法庭上來解決衝突是個糟糕的見證,尤其是如哥林多教會那番同會眾成員景象的事例。21世紀,就連基督徒也需要法律上的協議合同,而且可能不得不在公共法庭上解決爭端。儘管如此,最好的辦法還是成員們為著公開討論、禱告和解決目的而聚在一起,就衝突各方面各抒己見。」

美國聖公會一直就教會財產進行著法律訴訟,因為很多會眾就神學問題而投票從教派中分離出去。前超大型教會牧師詹姆斯·麥克唐納(James MacDonald)就指控他在領導職位上不當行為的基督徒發起過訴訟。小傑瑞·法威爾(Jerry Falwell Jr.)因為誹謗和違反合同而起訴自由大學,但後來撤訴。

國際神國代禱者網絡(Kingdom Intercessors Network International)現執行董事、前專業談判代表勞瑞·加百(Lary Graber)告知協會,自己不認為保羅禁止基督徒之間的所有民事訴訟。

他表示:「即便如此,基督徒之間進行任何民事訴訟應該是在採取了一切用以解決不涉及訴訟的事情的努力後,包括使用專業談判人員和具有約束力的仲裁,是最後的手段。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複雜的世界,有時解決方案非常困難。可能的民事訴訟可以為友好解決基督徒之間的爭議提供動力。」

全國福音派協會主席沃爾特·金(Walter Kim)表示,當基督徒發起訴訟時,應當公正地、以與這個世界不同的態度來進行。

金稱:「我們應該盡一切努力來避免將基督徒兄弟姐妹告上法庭。但是,我們的責任並沒有就此停止。如果要提起訴訟,則我們要記得我們始終代表著基督,包括在法庭上和談判期間。我們應該有著最高的公平原則,尋求最合適於所有人。確保法律保持在最高標準,以免我們和其他人免遭輕率起訴也是我們的公民責任。」


翻譯自《基督郵報》原版英文版

相關焦點

  • 1000多位美國福音派領袖誓言成為大選後的和平締造者
    圖源:YouTube/Tony Evans 因為極端團體威脅在美國總統就職日在全國上下製造暴力,美國福音派領袖們鼓勵社區超越政治黨派和社會分歧
  • 埃及:與往日相比,基督徒的待遇現在「好得多」
    Yarbrough)稱他最近拜訪過埃及的基督教領袖。雅伯為達拉斯神學院學術事務主席、學術教務長及聖經揭示學的教授。在埃及,博克拜會了約60至70名埃及新教領袖。這些人向博克表示:「現在對我們基督徒來說,情況要比埃及長久以來的要好太多。」
  • 彌賽亞猶太人領袖的回應:「基督徒該如何向猶太人作見證?」
    雖然這些人帶有猶太血統,也自認是猶太人或猶太教徒,但以色列高院認為他們都是基督徒,不屬於猶太社區)的一位領袖就基督徒該如何向猶太人社區作見證提出重要幾個步驟。布裡克納稱:「您很快就會發現大多數猶太人並不真正了解他們的信仰。而且如果他們可能對聽到你的故事很好奇,那分享您的想法也是沒錯,甚至你也可以不那麼猶太,而故事則是講述了上帝待您如何真實以及他如何成為您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時候,一位猶太人遇見一個活躍的基督徒所發生的第一件事就是他們會回去讀自己的經卷。他們不會理解,但這是一個很好的步驟。」
  • 社會關懷--福音派教會的覺醒
    這喚醒了一些福音派的領袖。在一九六六年的一個千人宣教大會,福音派領袖發表了惠頓宣言(Wheaton Declaration),第一次提出要把屬靈的原則應用在社會關懷上面。一九七四年,在第一屆洛桑宣教大會上,更是提出了傳福音與社會行動應該同時進行,因為這才是真正神愛世人的表現。
  • 美國人說|福音派基督徒:茶黨未死,仍在發出保守右翼的憤怒
    去年夏天,川普與國會兩黨領袖達成預算協議,提高2020和2021兩個財政年度的聯邦政府支出上限,同時暫緩執行法定聯邦政府債務上限,直至2021年7月底。《紐約時報》評論稱,「茶黨」的主張顯然已經被川普領導的共和黨人拋棄,萬億美元的財政赤字又回來了,而且還在不斷增長。
  • 【訪談】提姆·凱勒談福音派與政治、社會正義及教會該如何對待非...
    提姆·凱勒(Timothy Keller)接受《基督郵報》採訪,談及就媒體對福音派與政治的看法、基督徒是否應該支持社會正義以及《約拿書》是如何教導當今教會該怎樣對待非基督徒等問題。這個世界和全球的教會在看著美國福音派教會,認為美國福音派教會關注自己的政治權力,多於關注外來者和邊緣化群體。我認為這並不完全公平,因為我認為有很多美國教會並不是這樣。儘管如此,我認為在這個方面,教會足夠以招致批評。《基督郵報》:在本書的第七章中,您注意到約拿在尼尼微的事工涉及到社會改革和傳講上帝的審判。
  • 探討:福音派和自由派對基督教信仰觀的不同解釋
    所以福音派認為,建立個人與上帝的關係最重要,建立人與人的關係是次要的。信仰始於我們在基督裡與上帝相遇,並非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愛。自由派則不相信可以通過與耶穌建立關係經驗到上帝,而是可以在人類自身的經驗中——在幸福和痛苦的經驗中發現上帝。耶穌基督的贖罪和我們的日常沒有關係,那完全是耶穌基督自己的無私,戳破了我們虛偽的自信。人的這種自信被打破,才有可能和上帝建立關係。
  • 「聖經」基督徒的性情與遭遇
    基督徒與主耶穌是供應與被供應的關係如果讓我用類似方法來形容基督徒與主耶穌的關係的話,我會使用『泉源與河流的關係』來形容基督徒與耶穌之間的關係。他中間有的在自己的私慾與主耶穌之間來回徘徊,有的直接離棄耶穌,放縱私慾,任意而行。他們順服主時,就會因自己暫時的順服而得到主的供應;他們離棄主時,就會因自己的悖逆與離棄而脫離主的供應。㈢ 基督徒的遭遇⒈『聽命順服的基督徒』的遭遇——『不公』
  • ...創辦人艾得理傳:為中華福音獻上一生,努力培養亞洲基督徒領袖
    艾得理看到這種現象,深表痛心,於是和中國同工趙君影一起組建了基督徒學生聯合會,在學生中傳播真理。研究現代中國教會的趙天恩牧師對此評價說:「從歷史角度看,艾得理和趙君影牧師在大學中建立基督教學聯,領導福音派學生運動,影響非常深遠,尤其當時的『基督徒學生運動』(SCM)正趨向新派,而艾得理等人所領導的學聯,不但傳講純正的福音,而且常因真道為SCM所抨擊,卻為中國校園福音派學生提供了一個合乎聖經的明確路線。」由此可見基督徒學生聯合會的重要意義。
  • 我希望通過對上帝的共同信仰,吸引白人福音派信徒支持非裔美國人
    在領導信徒進行非暴力抗議時,黑人牧師還呼籲白人福音派信徒如何在他們自己的社區中做出反應。馬丁說道:「我生活在絕望和希望之間。」他每天都會與他的妻子和9個月大的女兒,共同關注被白人警察暴力執法致死的弗洛依德引起的後續消息馬丁繼續表示:「作為一個黑人,我想,『我們又來了。』作為一個牧師,我想,『我們要如何前進?』」
  • 350多位宗教領袖支持拜登恢復美國的靈魂:基督教是沉睡的巨人
    「信仰2020」得到了不同宗教信仰領袖的支持,包括基督教、猶太教、錫克教、穆斯林和其他宗教。 這350多位宗教領袖包括一些著名人物,比如路德教會的牧師納迪亞·博茲·韋伯,他在丹佛建立了LGBTQ友好之家;羅伯特·W·李四世是南部邦聯將軍的後裔,他辭去了北卡羅來納州一所教堂的牧師職務,成為「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的支持者。
  • 基督徒靈修:聖經中的燈
    基督徒若是有主的話語在心,作我們生命的明燈,便可以照明我們前面當行的道路。有一個基督徒,他是做石雕工作的。但當他面臨要雕刻偶像時,他猶豫了。想到聖經中的話,他堅守立志,只雕刻非偶像類的石頭雕像。感謝神,恩典夠用。雖然不雕刻偶像,但公司知道他的情況,知道他手藝很好,便把非偶像類的單子都交給他。他的業務量並沒有減少,反面增多。
  • 【信仰問答】葛培理:我們如何理解聖經無誤?
    36年前,有關聖經是否絕對無誤的爭論如同一場戰爭肆虐了整個世界。這場爭論引發了國際性會議。有300個福音派領袖出席並發表了「芝加哥聖經無誤宣言」。身兼作家和教授於一身的諾曼·蓋斯勒(Norman Geisler)出席了1978年的大會,並為宣言的最終成稿做了關鍵性陳述。諾曼也聯合創辦了南方北卡羅納州夏洛特福音派神學院。
  • [ 焦點 ] 巴西千名基督徒 將圍繞世足決賽球場傳和平信息
    2014/7/12 上午 09:00:00 記者時代論壇/巴西報導 今日基督教報巴西聖經公會同工們正在發放小冊子
  • 《聖經》對基督徒的什一稅是怎麼說的?
    基督徒應該什一奉獻嗎?   許多基督徒在什一奉獻的問題上掙扎。
  • 美國福音派標杆自由大學與校長小法威爾火爆的性醜聞
    拋開飲酒聖經,差不多就是90年代中期中國絕大部分大學的樣子。我校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兩顆門牙,就是在那時候制止兩個年輕學生親嘴的時候遺失的。所以華人對這所大學都比較親切,當然小孩是不會送去的,那不白移民美國了嗎?
  • 「聖經」基督徒的職分——勸人與神和好
    文中講述的是基督徒當以福音為寶貝,為寶貴。保羅說,雖然他在地上帳篷裡勞苦嘆息,但他並不想脫去這個(地上的帳篷),只是願意穿上那個(天上的房屋)。使徒保羅在這裡把自己從神和基督那裡得來的「屬靈生命」比作「天上的房屋」,把「肉體的生命」比作「地上的帳篷」,形象刻畫出了使徒保羅對於天國的渴望與嚮往。
  • 調查:美國基督徒擅長人際關係,但不擅長門徒訓練
    在一份聲明中,生命之路的執行董事斯科特•麥克康奈爾(Scott McConnell)表示:「在教會人際關係中,存在著一種不同的要素,而大多數基督徒並沒有將其置於優先考慮的位置。基督徒表示自己愛上帝的方式之一就是對其他信徒進行投資。教會人際關係不僅僅是有關共同利益,更是要主動對他人的信仰感興趣。」
  • 世界盃中的傳福音活動:預備聖經以及多種語言講道
    四年一度的世界盃引發球迷的狂熱時,同時也是許多基督徒傳福音的絕好機會,這不巴西聖經公會與基督教團體限量推出世界盃版紀念聖經,向眾多各國球迷傳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