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小說中還沒有出現師爺形象。話本小說《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六《奪風情村婦捐軀假天語幕僚斷獄》中的「幕僚」,指的是四川省都指揮使司下屬的斷事官,仍是傳統的幕職官,而非師爺。但是到了清代可就完全不同了,清代那可是師爺的黃金時代。
隨著師爺全盛時代的到來,清代小說但凡涉及官場的,師爺是當仁不讓的重要角色,從而成為眾多人物形象中獨一無二的「這一個」,這與他們在清代官場中的特殊地位,可謂相輔相成。
師爺的種類很多,依據職能可分為刑名師爺、錢穀師爺、書啟師爺、掛號師爺、徵比師爺、帳房師爺、知客師爺等。在督撫等高級衙門裡,還有戎幕師爺、閱卷師爺、著書師爺等。
此外,一些衙門可根據某些專門需要,設有章奏師爺、書享師爺、朱墨師爺、教讀師爺、錢糧師爺、河工師爺、庫款師爺、籌銅師爺等。而小說中的師爺形象,則以刑名師爺、書啟師爺、帳房師爺三類居多。
一、易遭報應的刑名師爺
在所有的師爺中,刑名師爺和錢穀師爺的地位是最高的,稱之為「大席」,他們所分管的司法訴訟和戶婚田土等事務,「官之考成倚之,民之身家屬之」二者相較,刑名尤重,故而刑名又稱「首席」。與此相對應的是,小說家筆下的師爺形象,也以刑名師爺為主。
不過,和現實生活中頤指氣使的刑名師爺相比,小說裡的刑名師爺多少有些狼狽,他們往往是因果報應的主要對象。據粗略的統計,在清代小說裡,最受天譴的職業是訟師,其次便是刑名師爺。
刑名師爺易遭報應,與他們的工作性質有很大的關係。如前所述,他們負責辦理司法訴訟事務,包括命案、姦情、鬥毆、偷盜等各類刑事案件的查勘、集審、聽訟、擬刑等,「非官而操官之權,筆墨之間,動關生死,為善易,為惡亦易」。
誠然,不少刑名師爺運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公正合理地辦案,保全了主官的聲譽,更維護了司法的公正。清代著名文言小說《子不語》和《閱微草堂筆記》中,都記載了名臣唐執玉為宵小愚弄誤斷殺人案,多虧師爺及時點破才挽回顏面的故事。
但是,也有一些不自重的刑名師爺或任意妄為,或玩忽職守,或貪贓枉法,製造了一起起的冤假錯案。這種現象引起很多有正義感的小說家強烈的憤慨,在他們筆下,就演化成一個個報應不爽的故事,讀來令人膽戰心驚。
《螢窗異草》的故事《眉雯》裡,描寫了一個姓盧的師爺,年未三旬,仗著自己斷獄精嚴,令人無從置嚎,遂傲脫一世。在閩中審理案件時,他僅憑當地素矜男色這一點,便認定某富家子行為不檢,最終逼死兩條人命。
幾年後,冤鬼前來索命,盧某暴卒。即便如此,小說作者還是認為「任性失出,尚當顯催陽刑,僅受冥罰,猶為僥倖」,可見時人對這種自以為是的刑名師爺的痛恨。
《裡乘》卷八《某氏子》則是另一種情況:一起婦人與姦夫合謀,殺死本夫的案件上報到巡撫,巡撫懷疑婦人有冤,便請教師爺。師爺正在專心致志地下圍棋,不逞旁鶩,就漫應道:「這個案子幾經推敲,想來沒有冤曲,大人何必多事?」巡撫一向視師爺為左右手,於是不復平反,婦與姦夫均坐大闢。後查明果系冤案。
該書作者,曾做過刑名師爺的許奉恩借婦人之口罵道:「爾以布衣為軍門上賓,不過粗識幾個之無,便謂精熟申韓,謳騙居停,坐享厚棒,以人命為草營,毫不詳慎……」,一句話將所有不稱職的同行,通通罵盡。
相較於上述兩種情況,還有一些刑名師爺的行徑更為可惡,因此其所遭的報應也更甚。某郡獲大盜數人,其中二人為從犯,法當矜釋不至死,為放心起見,他們花重金請師爺郭岱幫忙。
郭雖許之,又怕放出二人則群盜都來找他幫忙,事必敗,於是拿人錢財,送人性命。當夜群鬼呼號,累月不止,郭驚恐而死。其子本才士,卻連科不第,遂得心疾,盡易平生所行,近無賴。家道從此敗落。
由於在辦案過程中,免不了按律引例,定罪量刑,有時甚至剝奪罪犯的生命,再加上社會輿論普遍認為,殺人是造孽的行為,因此刑名師爺總懷著深深的負罪感和恐懼感,生怕那些死在自己手裡的鬼魂前來索命、報復。於是,一套「四救」的辦案原則在刑名師爺中流行開來。所謂「四救」,即「救生不救死,救官不救民,救大不救小,救舊不救新。」
其中,又以「救生不救死」流傳最廣,應用也最多。大意是死者已矣,生者(兇手)尚存,若殺之抵命,就多死一人,且於事無補,不如開脫生者,使其免死,以示「公門之中好修行」。
刑名師爺也因此以「四救先生」自居,儼然一副「以君子之心,行忠厚長者之事」的做派。
事實上,所有的刑名師爺都面臨著一個兩難選擇:救生吧,屈死的亡靈銜恨九泉,前來索命報仇;不救吧,那些命喪己手的兇犯的鬼魂,又會鬧得雞犬不寧。一言概之,「凡作刑名的人,總要作孽" 。這也許是貌似風光的刑名師爺,永遠也無法逃避的宿命吧。
二.賣弄筆頭的書啟師爺
書啟師爺,是負責草擬公私函件及其他應酬文字的師爺。比起刑名和錢穀兩個行當,其專業性較弱,有人認為「凡略通文義者,皆謂勝任愉快」。話雖如此,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書啟師爺,還是要有一套真功夫的。
據《清稗類鈔》記載,有個叫劉樹森的著名師爺
「文章宗柳州,簡練峭潔,其敘事之奏犢,雖極煩頤瑣屑,他人數十語所不能盡者,輒以數語了之,曲折奧窒,無不畢舉,以是名動九重」。
鹹豐皇帝還親自垂詢他的情況。清代名臣林則徐也是書啟師爺出身,入仕後仍悉心物色尺犢人才,別人問他嫌煩瑣否,他回答道:「寒士緣此增重,官吏亦緣此加意佐治人才,所系固不細也。」
有的書啟師爺才思平平,拿起筆來儘是陳詞濫調,正如《歧路燈》裡所描述的:
「託他個書札,他便是『春光曉霧,花柳爭妍』『穩維老寅臺長兄先生,循聲遠著,指口高耀,可預卜其不次也。額賀,額賀』云云。俗氣厭人,卻又顧不得改,又不好意思說它不通。」
《禱機萃編》中,更是將「書啟師爺做那賀年賀節的通稿」與「衙門廚子辦那四大四小的例菜」相提並論,認為這是最無趣的事。
滿紙套話固然討厭,然而與某些書啟師爺的大作相比,這簡直是小巫見大巫。《諧鐸》裡就有一個號稱「巾幗幕賓」的蔣生,只能記四子書及半部《尚書》,為納粟縣令司筆札。因縣令目不識丁,蔣生故作大言以欺之。撫院太夫人誕辰,縣令挽其作文以賀,蔣生扼拾舊所集排偶秘本敷衍成之。然不解典故,中雜男人壽言,如「慶騷客之庚寅,頌老人之甲子。」撫公覽之大笑。明年,撫公正誕,蔣生又集其秘本中排偶,雜以女人壽言,如「巾幗增輝,漩閨益壽。」撫公笑不能止,並問該生。
於是蔣生益自負,私念才望如此,何便屈居縣署?倘作戟門揖客,所獲當有什倍於此者。於是渴撫公,備述知己之感,申言壽章系其所撰。撫公曰:「先生大才,僕所欽服。然家慈固非『騷客』,如僕者,亦豈鬚眉而『巾幗』者哉?」蔣生大窘而退。由是,浙中群呼為「巾幗幕賓」。到處求薦,卒無有聘之者。
同男女不分的「巾幗幕賓」一樣,令人噴飯的還有人畜一體的「禽獸師爺」。甲午時某書啟師爺代提督飛章告警,有云:「臣等既不能為抵羊之觸藩,又不能為困獸之猶鬥。」居然引禽獸自喻,真是妙解人頤。
三.生財有道的帳房師爺
帳房師爺主要負責衙門收支帳目,在眾多師爺中,他們是頗為特殊的一類。首先,帳房師爺往往由與主官有著特殊關係的人擔任。
其一,是主官的親戚,以「三爺」為主,即少爺、姑爺、舅爺。三者未必才無可用,只是由於身份特殊,這些人難免狐假虎威,而處治時又投鼠忌器,常常使主官陷於「以法則傷恩,以恩則壞法」的兩難境地,因此清代官場有一句頗為流行的諺語:「莫用三爺,廢職亡家。」
儘管如此,然而在任人唯親觀念的支配下,還是有不少官員委派自家人來做帳房師爺。《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一回地方官瞿耐庵的帳房師爺賀推仁就是他的舅子。此人原在家鄉教書度口,因姐夫得缺,升他作帳房,便興頭的了不得,專會見風使船,看眼色行事,活脫一副狗仗人勢的嘴臉。
其二,有不少帳房師爺是「帶肚子師爺」。據《見聞瑣錄》記載:
「候補州縣貧至奢饗不給,不得已借重債以救目前,苟延性命,於是有放官債者,謂之賭子,言以此為賭也。關書約定,一旦署事則聘其為帳房師爺,帳房出息,或平分,或三七分,或全歸師爺。彼時急於得銀,惟命是聽。邑有訟事,賭子便通賄受賂,顛倒是非,挾制主人,不得不從。」
賭子後訛傳為肚子,也有稱馱子的,意思是師爺帶了錢來墊借,有如騾馬的負重一樣。
聘用帶肚子師爺在清代是非常普遍的,《官場現形記》第五回寫到,一個叫王夢梅的縣官「到任之後,別的猶可,倒是他那一個帳房,一個稿案,都是帶肚子的,凡百事情總想挾制本官。起初不過有點呼應不靈;到得後來,漸漸的這個官竟像他二人做的一樣」,便是對這種現象的反映。與其他以惰金為主要收入來源的師爺相比,帳房師爺自有其獨特的生財之道。
縱觀清代師爺的小說創作,我們也許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經歷使得他們的作品呈現出別樣的風貌。
具體而言,師爺是文人,但他們既不同於「學而優則仕」的得意文人,也不同於淪落到賣文為生的底層文人,甚至和同為失意文人的塾師也不盡相同,屬於特殊的社會群體。他們遊幕四方,輔佐不同的主官,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這又在無形中增長了他們的見識,豐富了他們的閱歷。
參考資料
【1】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
【2】K. E.福爾索姆《朋友·客人·同事:晚清的幕府制度》
【3】鄭秦《清代司法審判制度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
【4】項文惠《紹興師爺》,南京出版社
【5】李喬《中國的師爺》,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
【6】王振忠《紹興師爺》,福建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