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骨柔情一放翁——陸遊

2021-01-08 雲起四海喻九州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如今,身已垂老,心卻依舊在北方的天空,久久不願收回。眼見北方告急,而我卻不能上陣殺敵,唯有「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我用詩滋養生命和思念,每當思念故鄉時,只能抓一把詩解饞,我只能用詩歌守望心中的夙願,只能讓詩歌隨金戈鐵馬馳騁於硝煙瀰漫的搏殺間,用豪邁填補內心的空白。(《陸遊日記》節選)

『人物簡介』陸遊(1125- 1210),字務觀, 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少年時即受家庭中愛國思想的薰陶,高宗時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生活,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但收復中原信念始終不渝。創作詩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內容極為豐富。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陸遊像

『人物事略』◎少年壯志陸遊出身於一個有文化傳統的官僚地主家庭。幼年時期,正值金人南侵,他隨著家人逃難,「兒時萬死避胡兵」,嘗盡了顛沛流離的痛苦。父親陸宰,是具有愛國思想的士大夫,和他交往的也多是愛國志士。他晚年回憶當時的情況說:「紹興初,某甫成童,親見當時士大夫相與言及國事,或裂訾嚼齒,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殺身翊戴王室,雖醜裔方張,視之蔑如也」(《跋傅給事帖》)。慘痛的經歷和環境的薰陶,從小就培養了他憂國憂民的思想:「少小遇喪亂,妄意憂元元」(《感興》),立下了「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的壯志。

◎書巢勤學南宋詩人陸遊從小就刻苦勤奮、敏而好學。他的房子裡,桌子上擺的是書,櫃中裝的是書,床上堆的也是書,被稱作書巢。他勤於創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詩,成為我國歷史上一位傑出的大文學家。

◎一字之師

南宋乾道八年初春,夔州通判陸遊應詔前往抗金前線南鄭,途經四川梁山(今重慶梁平)蟠龍山時,忽聞山頂鞭炮震耳,鑼鼓喧天。循聲而至,原來是當地官員和山民正在慶祝蟠龍橋落成,鑼鼓喧天。 但見這蟠龍橋像一條蛟龍飛跨山澗,又如雨後的彩虹橫亙天際,如詩如畫,陸遊不禁連連稱讚。 當地官員得知來者是大詩人陸遊,立即捧出文房四寶,恭請他給蟠龍橋寫一副對聯。陸遊略思片刻運腕揮毫,在橋頭石壁上寫下了:「橋鎖蟠龍,陰雨千縷翠;林棲鳴鳳,曉日一片紅。」然後跨馬下山到縣城住宿。

陸遊走後,當地一姓肖的父女走來觀看。女兒肖英姑看完陸遊的對聯,若有所思地說:「此聯不愧出自大詩人之手,只是有一字不太貼切,弱了氣魄。」英姑這無意中一句評論,不多時竟傳到了陸遊的耳朵裡。他聽後大為納罕,思來想去,卻不知哪一字弱了氣魄。次日,陸遊獨自一人來到蟠龍山,直奔肖氏父女所住的蟠龍洞。連喚數聲,竟無人回應。他沉吟片刻,信步走進洞中,原來英姑父女並未在洞裡。陸遊四下環顧,見一塊大石上放著筆墨紙硯,便鋪紙提筆,寫道:「為龍意蟠,洞府未然,不留空下,重見英山,求深何在,女才知返,姑悵去賢。」署上姓名,然後回身走了。

陸遊剛走不久,英姑父女打柴回來,知是陸遊來過。父女倆看著陸遊那文不成文,詩不是詩的文字,經一番琢磨,方破解出這是一首七言詩:「重返蟠龍為求賢,見英未姑意悵然。才女不知何處去,空留洞府在深山。陸遊回到住所,當晚又是一夜沒睡,仍未想出哪個字不妥。

第二天早晨,竟踏露又來到蟠龍洞。英姑父女聽見招呼,忙將他請進洞中。稍事寒暄,陸遊直言向英姑求教,請她指出對聯中哪一字不妥。英姑含著笑道:「大人,奴家乃山野村女,本不敢妄評大人之作。承蒙大人不棄,光臨寒舍,鬥膽直言,不當之處,還望大人指教。」然後侃侃說道:「大人上聯『橋鎖蠕龍,陰雨千縷翠』無懈可擊;下聯『林棲鳴鳳,曉日一片紅』,若改為「一聲紅』豈不更妙?鳳凰叫而旭日升,有聲有色。不知大人以為如何?」陸遊聽罷,沉吟片刻後,連聲贊道:「妙,妙,妙,好個『一聲紅』!真是一字師也!」陸遊心悅誠服,欣然來到蟠龍橋,將「片」字改為「聲」字。

▲陸遊

◎文武雙全陸遊自幼就好學,他說「我生學語即耽書,萬卷縱橫眼欲枯」(《解嘲》)。為了實現自己的壯志,他特別注意兵書,詩中屢次提到「夜讀兵書」;同時他還學劍,《醉歌》說:「學劍四十年,虜血未染鍔。」所以他曾這樣自負:「切勿輕書生,上馬能擊賊。」(《太息》)陸遊十七八歲時便有了詩句,大約二十五歲左右,又從曾幾學詩,在曾幾的指教和積極影響下,更確定了他的詩歌的愛國主義基調,並進一步衝破了「江西派」的樊籠。因此,即使他早期的作品也表現了軒昂豪壯的氣魄。

◎仕途坎坷紹興二十三年(1153),陸遊二十九歲,赴臨安應進士試,主考官陳阜卿取為第一,明年試於禮部,復置遊前列,因名居秦檜孫秦壩之前,又「喜論恢復」,致觸怒秦檜,竟遭黜落。秦檜死後三年(1158),才出任福州寧德縣主簿。孝宗(趙目)繼位之初,抗戰派稍得抬頭,他被召見,賜進士出身。他乘機提出了許多政治、軍事方面的建議,積極贊助張浚北伐。但隨著北伐的失利,主戰派失勢,在鎮江通判任上的陸遊,也以「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罷官居家。

◎報國熱情乾道八年,四川宣撫使王炎邀請他為幹辦公事,襄贊軍務,他從夔州到了南鄭。這是他一生得以身臨前線的唯一機會,急欲殺敵報國的陸遊,十分振奮。他身著戌裝,成衛在大散關頭,來往於前線各地,接觸了愛國民眾,考察了南鄭一帶的形勢,出謀獻策,積極準備打擊敵人。他生活在戰士中間,有時射獵深山,親刺猛虎。所有這些火熱的戰鬥生活,更加激發了他的愛國熱情,也擴大了他的詩歌領城,並使他領悟到「詩家三昧」。從現實生活中、從火熱的鬥爭中汲取題材,因而形成了他的宏麗悲壯的風格。這是陸遊詩歌成熟的關鍵時期。為了紀念這段有意義的生活,後來他把自己的詩集題名為《劍南詩稿》。

◎琴瑟相和陸遊20歲時與表妹唐婉結婚,倆人從小青梅竹馬,婚後也是相敬如賓。但是陸遊的母親一直就不喜歡唐婉,逼他二人離婚。在古代父母之命是不可違的,作為孝子,陸遊最後萬般無奈,只得與唐婉分開,兩人另行嫁娶。十年之後陸遊獨自在沈園內借酒消愁,突然看見唐婉和她改嫁後的丈夫,陸遊悲上心頭,正欲離開,唐婉卻給他送來一杯酒。 陸遊看到唐婉這一舉動,體會到了她的深情,兩行熱淚悽然而下,一仰頭喝下這杯苦酒,奮筆在粉牆上寫下了這首千古絕唱《釵頭風》。寫完之後深情地望了唐婉一眼,便悵然離去。

▲陸遊像

◎分茶遊戲陸遊對江南茶葉,尤其是故鄉茶非常熱愛。他自比陸羽,「我是江南桑薴翁,汲泉閒品故園茶」。這「故園茶」就是當時的紹興日鑄茶。他認為「囊中日鑄傳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嘗」。「汲泉煮日鑄,舌本方味永」。陸遊在詩中還對「分茶遊戲」作了不少的描述。分茶是一種技巧性很強的烹茶遊戲,善於此道者,能在茶盞上用水紋和茶沫形成各種圖案,也有「水丹青」之說。陸詩中反映出,他常與自己的兒子進行分茶,很有生活情致。陸遊在《臨安春雨初霽》一詩中吟道「矮紙斜行閒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詩中表露的閒散和無聊的心境,間接地反映出在國家多事之秋,愛國志士卻被冷落的沉痛的社會景象,也反映出南宋王朝的腐敗和衰落。

◎臨終留詩宋孝宗剛剛即位的時候,決心改變屈辱求和的政策,很想做一番恢復中原的大事業。公元1163年,他任用了一名很有名望的老將張浚做樞密使。張浚決定出兵北伐,並請朝廷發布詔書,號召中原人民奮起抗戰,配合宋軍收復失地。當時陸遊任樞密院編修官,很有文才,張浚就派陸遊起草這份詔書。陸遊熱情支持北伐,可是擔任統帥的張浚缺少指揮的才能。張浚手下的兩名主將又相互猜忌,發生摩擦。宋軍出兵沒有多久,就在符離(今安徽宿縣北)打了一個敗仗,宋軍全線潰退。

▲陸遊畫像

北伐失敗,一貫主張求和的大臣在宋孝宗面前對張浚大肆攻擊,還說張浚用兵,原是陸遊慫恿出來的。後來,張浚被排擠出朝廷,陸遊也罷官回山陰老家去了。宋孝宗在金兵的威脅下,抗金決心也就動搖起來。第二年又跟金朝訂立了屈辱的和約,從此以後,再也不敢提北伐的事。陸遊一生渴望的收復失地、統一祖國的強烈願望,始終沒有實現。直到公元1210年,這位八十六歲的愛國詩人病重時,還念念不忘恢復中原。他把兒孫們叫到床邊,念了他最後一首感人肺腑的《示兒》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結語:久已抱病臥床的你,靜靜地坐在藤椅上。初春的陽光,透過窗欞灑在屋內的地上,有一絲的炫目。遠方的炮聲的鈍響,把你帶回到瀰漫硝煙的戰場,樓船夜雪,鐵馬秋風,慘烈的廝殺,滿地狼藉,映襯著你爐火般的面龐。千裡挺進,八面戰旗飄揚,滿身的疲憊掩抑不住你內心的喜悅與歡暢。昨夜的殺伐之音尚未散去,今日放逐之命猶未收回。幾度被貶,從臨安到山陰,從山陰到夔州,千裡流逐,只因為你反對屈辱求和。塵滿面,鬢如霜。欲說心事,誰人話悽涼。猛然驚醒,乾枯的眼角,淚痕依稀。屋外傳來孫子的叫聲,勉強支撐著身體,蹣跚至門前,低聲吟誦:「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相關焦點

  • 百歲光陰半歸酒,亙古男兒一放翁——陸遊
    詩人與酒有不解之緣他們或開懷暢飲,或借酒澆愁,或以酒起興然而,真正將詩與酒融為一體而且"傾身事詩酒"的當屬放翁陸遊。南宋偉大詩人陸遊,一生官場坎坷,大志難伸但終其一生,竟寫了一萬多首詩,數量之多,當屬詩人第一陸遊,字務觀,號放翁,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陸遊一生筆耕不輟,詩詞文具有很高成就
  • 陸遊84歲再次寫詩悼念唐琬,50年的痴情,50年的遺憾
    陸遊遊與唐琬的的愛情悲劇,總是讓人不住感嘆。陸遊的人生,有兩大遺憾,一是北伐收復家國無望,二是失去摯愛唐琬。這兩大遺憾,一是大義,一是柔情,向我們展現了陸遊立體的人生形象,而兩方面的悲劇,則使得陸遊的人生充滿悲劇的藝術之美。
  • 《俠骨柔情》:英雄神話構建消解的背後,是文明變遷下的豁然通達
    由此可見,其在「西部片」這一領域內的影響力。電影《俠骨柔情》是約翰·福特的「西部片」中時常被忽視的一部。儘管從時間上看,它不似《關山飛渡》恰好處在「西部片」的興盛期,也不似《西部開拓史》那般近3小時彩色寬銀幕鴻篇巨製,記錄了「西部片」的衰落史;但在福特個人西部片美學的踐行上,影片卻保持了很高的觀賞性。
  • 「集中十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被詩詞耽誤的書法家
    陸遊(1125-1210年) ,字務觀,號放翁,東京開封(今河南開封)人,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懷成都十韻詩》【譯】放翁五十猶豪縱,錦城一覺繁華夢。竹葉春醪碧玉壺,桃花駿馬青絲鞚。鬥雞南市各分朋,射雉西郊常命中。壯士臂立綠絛鷹,佳人袍畫金泥鳳。
  • 清明節祭奠陸遊:二十句古詩詞,「老子」 戲說一個不一樣的陸遊
    同時,告放翁:祖國安好!南宋時期,著名的愛國詩人陸遊,號放翁,世人稱之為陸放翁,出生於1125年11月13日,死於1210年11月26日,享年85歲。陸遊出身於顯赫世家,名門望族,同時又是文化世家,祖輩父輩都酷愛詩詞,編撰立著,出名的江南藏書世家。
  • 「她」力量,俠骨柔情!
    她們堅守在疫情防控每個崗位上,以春風化雨的柔情、敢闖敢拼的韌勁,全力以赴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持續穩定。鐵骨柔腸亦紅顏,英姿颯爽半邊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在武漢、在湖北、在全國各地的戰場上,廣大女民警不畏艱險、忠誠擔當,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貢獻著公安巾幗力量。
  • 俠骨柔情 快意江湖 遊客打卡烏蘇武俠小鎮
    武俠小鎮引遊客流連。  來自奎屯的遊客嬋心用相機在小鎮內多角度拍攝,「在這裡能感受到電影裡的『刀光劍影,俠骨柔情,快意江湖』,我要記錄下來發到朋友圈。」  遊客的到來,讓在景區內開牛肉麵館的馬麗喜笑顏開,「這個長假收益應該不錯。」
  • 「詩家天子」王昌齡的俠骨柔情
    比如他的組詩《從軍行》,幾乎每一首都是經典。在唐朝之前的魏晉南北朝,王謝兩個高門大族的聲勢接近甚至超越皇室,尤其是王昌齡所屬的琅琊王氏。王昌齡雖然已經家道中落,但他從來沒有忘記自己是芝蘭玉樹的王謝子弟。他的邊塞詩有一種縱橫天地的豪情自信,剛柔相濟哀而不傷,比高適和岑參的作品更能代表盛唐氣象。
  • 最美越野賽道的俠骨柔情
    在這條充滿了俠骨與柔情的賽道上,詩和遠方從衝出起點的瞬間,便接踵而至。
  • 好漢還要俠骨柔情-楊雄和潘巧雲的愛情解析
    所以,生活給了我們啟示,俠骨還需要柔情,這樣你的生活才可能完美!
  • 劉燁與翡翠相結合,盡顯「硬漢」的俠骨柔情
    劉燁與翡翠的完美結合,盡顯「硬漢」的俠骨柔情。好了,今天關於明星翡翠的知識,另外有什麼想要了解的歡迎大家評論區留言補充。
  • AJ 1 High Zoom 「Racer Blue」與喬峰的俠骨柔情
    如果非要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喬峰的話,我想應該是「俠骨柔情」吧,不論是聚賢莊為女人生死一戰,還是少林寺為老爹力克群魔,鐵肩擔道義做得幾乎滴水不漏,正所謂「自古正邪不兩立,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但是就因為生於契丹人,此生永負契丹狗的罵名。在今天看來這是一個可悲的現象,試問誰能夠選擇自己出生?再者,國與國之間的矛盾為什麼要轉嫁到一個武林人士當中?
  • 俠骨柔情駱賓王! - 唐詩宋詞天地
    雖是一首《送別》詩,卻無濃重的愁情別緒,反而透出一絲清純真摯,以及坦誠相見的赤誠和「一片冰心在玉壺」的高潔。膂力風塵倦,疆場歲月窮。河流控積石,山路遠崆峒。壯志凌蒼兕,精誠貫白虹。06就這樣一身豪氣的駱賓王,正直剛毅,看不慣世上的不公,愛抱打不平,卻也不乏溫婉柔情。曾經轟轟烈烈的王靈妃和李榮的愛情,隨著李榮的長安僧道辯論失敗被貶蜀地,之後杳然無蹤而落下帷幕,只剩下痴情的王靈妃在苦苦期盼。駱賓王同情她,替她寫了《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一詩。
  • 看過上海世紀公園的梅花,才明白陸遊對「一樹梅花一放翁」的痴迷
    我去世紀公園看梅花,是因為有段時候看了很多陸遊的詩,發現他真的是個實打實的「梅痴」。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的梅花絕句「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他已經痴迷到願意和這千千萬萬盛開的梅花合為一體不分你我了。放翁是陸遊萬晚年的名號。
  • 陸放翁《釵頭鳳》裡的「紅酥手」,到底指的是什麼
    主要理由如下:從《釵頭鳳》的創作背景來看,這裡的「紅酥手」不可能是唐婉的手《釵頭鳳》是宋代詩人陸遊比較著名的詞,不光因為詞好,或緣於這裡面藏有一則欲說還休的悽美愛情故事。陸遊和唐婉先是表兄妹,後來成為一對伉儷情深的夫妻。在那個年代來講,表兄妹成親的很多,而且都是由父母包辦,長輩們會覺得親上加親。
  • 張飛煮酒論書法,真英雄都劍膽琴心,俠骨柔情
    這個題目一出,讀者也許立馬想到「曹操煮酒論英雄」怎麼變成了「張飛煮酒論書法」?按理說身長八尺,豹頭環眼,燕頷虎鬚,聲若巨雷,勢如奔馬的張飛喝酒應該是氣若吞虹的豪邁海飲啊,怎麼還要煮酒?「且趁青梅煮黃酒,要看細雨熟黃梅」,煮酒品酌應是文雅人幹的事啊,怎麼和張飛扯上了?
  • 陸遊唐婉釵頭鳳: 一往情深深幾許
    陸遊的少年是美好的,一如初春明媚的江南。鮮衣怒馬的少年郎十二歲便能為詩作文,放在今天,也是妥妥的一枚學霸。忠良之後,如此人才,怎可錯過,於是皇上大筆一揮,恩封陸遊登仕郎。學霸的傳奇永遠不會結束,1153年陸遊進京趕考,初試牛刀,便奪得鎖廳考試魁首。次年,再應禮部科考,而後入仕。
  • 陸遊的兩首詞,筆走龍蛇,悠閒淡泊,更令人心情愉悅
    陸遊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詩人,他一直堅持抗金,也曾奮不顧身地馳騁於沙場之中。可是南宋的那些王公大臣們為了一己之私,寧願偏居一隅、醉生夢死,也絕不願意收復河山、迎接徽欽二帝。壯志難酬,放翁還一再地遭受打擊,不得已只好退隱山林,可是他的凜然之氣卻一直影響後世。
  • 陸遊:家風,才是最珍貴的不動產
    一錢亦分明,誰能肆饞毀? 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做個君子,公正細心,勤儉廉直,報國恤民。 相從勉講學,事業在積累。 仁義本何常,蹈之則君子。
  • 陸遊:斷雲幽夢事茫茫
    陸遊呈現在大家的印象,一貫是以愛國者而被譽為「亙古男兒一放翁」(梁啓超《讀陸放翁集》),嘗自稱「老夫壯氣橫九州」(《冬暖》),渴望「上馬擊狂胡,下馬草軍書」(《觀大散關圖有感》)。其作品抒發志向,雄渾豪放,宏麗遒勁。如果以為這就是陸遊的全部面貌,也會犯主觀方面的錯誤。在陸遊的一生裡,曾經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便是與前妻唐琬的「釵頭鳳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