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這是稻盛和夫對於人生的理解,在他的觀念中,無論人生經歷怎樣苦難的境地,都不應用悲觀的心態來面對,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撥開烏雲見日明,他是這麼說的,亦是這麼做的。
1、 第一次讀書,感受心態力量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籍所能帶給我們的財富是無窮無盡的。稻盛和夫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都有賴於他所閱讀過的書籍。
1943年,13歲的稻盛和夫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徹底的黑暗。美軍轟炸機沒日沒夜地在鹿兒島市上空盤旋,一次又一次的轟炸讓人們流離失所。糟糕的環境也沒能阻止災難降臨,稻盛和夫的不幸讓他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他患上了"白色瘟疫",也就是當時被稱作不治之症的肺結核。
突如其來的黑暗雖然沒能將稻盛和夫光明的內心籠罩,但他也因此鬱鬱寡歡,閉門不出。所幸命運並未放棄這個年僅13歲的孩子,讓他遇到了一位親切善良的鄰居,在她的推薦下,稻盛和夫第一次接觸了《生命的真相》這本書。雖然淺薄的學識讓他沒能夠完全讀懂這本書,但是從書中他感受到了對生命熱切的渴望並且深受鼓舞,振作起來的他開始以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奇蹟總會在降臨,在稻盛和夫患病幾個月後,原本被譽為不治之症的肺結核竟然奇蹟般的好了,經過這次生死之間的經歷,稻盛和夫第一次真切的體會到了樂觀的心態對人生的重要性,無論是何種災禍,只要充滿信心樂觀面對,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的結果。
2、 第二本書,學會心存善念
有了第一次靠良好的心態打敗病魔的完美體驗,稻盛和夫明白了好心態的重要性,他也體會到了"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奧妙。
從鹿兒島大學畢業後的稻盛和夫進入了一家大企業工作,剛畢業的少年,心中總不免有"一腔熱血",想要幹出一番大事業。可事不遂人願,進入公司以後,稻盛和夫並未能受到重用或是平步青雲,年輕氣盛的他一怒之下便離開了這個不看重自己才華的公司。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稻盛和夫另闢蹊徑,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公司,可由於當時的經濟發展態勢很不穩定,稻盛和夫的公司也面臨著種種困境。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幾乎讓稻盛和夫喘不過氣,於是對下屬大發雷霆變成了他發洩壓力的途徑。
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火讓公司的員工都對稻盛和夫心存不滿。一次,因為業務上的不順,稻盛和夫又一次對自己的朋友發了脾氣,看著暴怒的稻盛和夫,朋友的委屈一湧而出,竟然大哭出聲。看著情緒崩潰的朋友,稻盛和夫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
為了改變自己的心態,稻盛和夫開始尋找有用的書,希望自己能夠再一次從書籍中找到指引自己走出迷惘的方法。在機緣巧合之下,稻盛和夫接觸到了《了凡四訓》一書,並在讀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時感觸頗深,書中這句話仿若觀音之水,寥寥數語便令人如同醍醐灌頂一般。於是稻盛和夫便試著改善自己的心態,嘗試心平氣和地跟下屬溝通,平時也會熱衷於做各種善事。稻盛和夫的這次改變讓他的心態更加平和柔軟,這也為他日後事業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 第三次閱讀,提升心靈
稻盛和夫的一生堪稱商業傳奇,從白手起家到把企業做到世界知名,生活的磨難不僅沒有讓他投降,反而讓他越變越強。在這個過程中,他一直在不斷努力,始終堅持用好的心態面對困難。可以這樣說,在稻盛和夫事業的成功中,好的心態給了他最有力的支持。
成功後的稻盛和夫並未停止前行的步伐,不僅僅是事業上,他也一直在尋求心靈上的進步。熱衷於讀書的他又一次從書中悟得了生活的真諦。在研究王陽明的《陽明心學》時,稻盛和夫對這個"一心渴望做聖人"的王陽明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了解了王陽明的生平之後,稻盛和夫發出了由衷地感慨,並從中悟得了適合自己的成功哲學。
(王陽明)
"先在心中描繪出人生夢想,並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實現。"這是稻和盛夫從王陽明身上學到的。秉持著這一成功哲學,稻盛和夫繼續在商業成功的道路上疾馳。這也向人們證明著合適的心態往往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門。
生活像是一場戲,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幸福和不幸總是會在其某一刻交織。在事業蓬勃發展之時,六十六歲的稻盛和夫被確診患了胃癌。得知這個消息的他,神色沒有一絲慌亂,面對這人生的苦難他只是淡然一笑。不慌不忙地用兩個月做完了所有的工作交接,退休時把個人股份全部捐獻給了員工,然後在所有人關心的目光下,淡然皈依佛門,從此青燈古佛常伴左右,他也從叱吒商界的風雲人物變成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僧人。稻盛和夫的所作所為或許會讓很多人難以接受,但順從自己的內心是他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心靈的寧靜會讓自己忘卻滿身的疲憊,忘卻胃癌的傷痛,從而追求去至高財富來提煉自己的心智,這也許就是稻盛和夫如此選擇的原因吧。
總結
一次又一次的黑暗和挫折並未將稻盛和夫打敗,面對生活的苦難,他頑強起身,從閱讀中尋求著走出迷惘的途徑,也因此一次又一次的提升著自己的心態。稻盛和夫用他的經歷向我們闡述著好心態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
做小企業難,做大企業更難。稻盛和夫不但能白手起家,建立起兩個世界500強企業,是因為在他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成型的方法論。他從明代哲學家王陽明那裡充分汲取營養,最終化用成自己的哲學理念。
到了晚年,稻盛和夫決定將自己的經營之道整合成書,讓後人借鑑他的成功之道。因此他連續寫出《幹法》《活法》《心法》等一系列經營和做人寶典。
《心法》是稻盛哲學的總集,無論是深陷困境的失敗者,還是春風得意的成功者,如果你對前路仍感到迷茫,不如讀讀這本書。讀了這本書,你就能知道,你下一步該做什麼;
《幹法》偏重於實幹,是稻盛先生結合自己一生的切身經歷所獲得的工作經驗,想做成一番事業,扭轉事業頹勢的朋友,可以用這本書作為自己未來的指路明燈。
《活法》是稻盛和夫人生觀和方法論的結晶,這本書對於那些質疑工作意義、活著的價值,從此渾渾噩噩、碌碌無為的人很有幫助。
為大家推薦這套《心法》+《幹法》+《活法》的集合,原價103元,現價89.9。少看自己電影,少點幾次外賣,就能獲得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的哲學精華。無論是企業老闆、創業者、職場員工還是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都有巨大的借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