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先在心中描繪出人生夢想,並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實現

2020-12-22 東方文史

導語

"人生的道路都是由心來描繪的。所以,無論自己處於多麼嚴酷的境遇之中,心頭都不應為悲觀的思想所縈繞。"這是稻盛和夫對於人生的理解,在他的觀念中,無論人生經歷怎樣苦難的境地,都不應用悲觀的心態來面對,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才能撥開烏雲見日明,他是這麼說的,亦是這麼做的。

1、 第一次讀書,感受心態力量

常言道:"讀萬卷書行萬裡路""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籍所能帶給我們的財富是無窮無盡的。稻盛和夫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都有賴於他所閱讀過的書籍。

1943年,13歲的稻盛和夫迎來了人生中第一次徹底的黑暗。美軍轟炸機沒日沒夜地在鹿兒島市上空盤旋,一次又一次的轟炸讓人們流離失所。糟糕的環境也沒能阻止災難降臨,稻盛和夫的不幸讓他遇到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他患上了"白色瘟疫",也就是當時被稱作不治之症的肺結核。

突如其來的黑暗雖然沒能將稻盛和夫光明的內心籠罩,但他也因此鬱鬱寡歡,閉門不出。所幸命運並未放棄這個年僅13歲的孩子,讓他遇到了一位親切善良的鄰居,在她的推薦下,稻盛和夫第一次接觸了《生命的真相》這本書。雖然淺薄的學識讓他沒能夠完全讀懂這本書,但是從書中他感受到了對生命熱切的渴望並且深受鼓舞,振作起來的他開始以樂觀的心態對待生活。奇蹟總會在降臨,在稻盛和夫患病幾個月後,原本被譽為不治之症的肺結核竟然奇蹟般的好了,經過這次生死之間的經歷,稻盛和夫第一次真切的體會到了樂觀的心態對人生的重要性,無論是何種災禍,只要充滿信心樂觀面對,就會有意想不到的好的結果。

2、 第二本書,學會心存善念

有了第一次靠良好的心態打敗病魔的完美體驗,稻盛和夫明白了好心態的重要性,他也體會到了"書中自有黃金屋"的奧妙。

從鹿兒島大學畢業後的稻盛和夫進入了一家大企業工作,剛畢業的少年,心中總不免有"一腔熱血",想要幹出一番大事業。可事不遂人願,進入公司以後,稻盛和夫並未能受到重用或是平步青雲,年輕氣盛的他一怒之下便離開了這個不看重自己才華的公司。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稻盛和夫另闢蹊徑,創辦了屬於自己的公司,可由於當時的經濟發展態勢很不穩定,稻盛和夫的公司也面臨著種種困境。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幾乎讓稻盛和夫喘不過氣,於是對下屬大發雷霆變成了他發洩壓力的途徑。

一而再再而三的發火讓公司的員工都對稻盛和夫心存不滿。一次,因為業務上的不順,稻盛和夫又一次對自己的朋友發了脾氣,看著暴怒的稻盛和夫,朋友的委屈一湧而出,竟然大哭出聲。看著情緒崩潰的朋友,稻盛和夫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對。

為了改變自己的心態,稻盛和夫開始尋找有用的書,希望自己能夠再一次從書籍中找到指引自己走出迷惘的方法。在機緣巧合之下,稻盛和夫接觸到了《了凡四訓》一書,並在讀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時感觸頗深,書中這句話仿若觀音之水,寥寥數語便令人如同醍醐灌頂一般。於是稻盛和夫便試著改善自己的心態,嘗試心平氣和地跟下屬溝通,平時也會熱衷於做各種善事。稻盛和夫的這次改變讓他的心態更加平和柔軟,這也為他日後事業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 第三次閱讀,提升心靈

稻盛和夫的一生堪稱商業傳奇,從白手起家到把企業做到世界知名,生活的磨難不僅沒有讓他投降,反而讓他越變越強。在這個過程中,他一直在不斷努力,始終堅持用好的心態面對困難。可以這樣說,在稻盛和夫事業的成功中,好的心態給了他最有力的支持。

成功後的稻盛和夫並未停止前行的步伐,不僅僅是事業上,他也一直在尋求心靈上的進步。熱衷於讀書的他又一次從書中悟得了生活的真諦。在研究王陽明的《陽明心學》時,稻盛和夫對這個"一心渴望做聖人"的王陽明產生了深厚的興趣。了解了王陽明的生平之後,稻盛和夫發出了由衷地感慨,並從中悟得了適合自己的成功哲學。

(王陽明)

"先在心中描繪出人生夢想,並用正確的思維方式去實現。"這是稻和盛夫從王陽明身上學到的。秉持著這一成功哲學,稻盛和夫繼續在商業成功的道路上疾馳。這也向人們證明著合適的心態往往是通向成功的不二法門。

生活像是一場戲,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刻會發生什麼,幸福和不幸總是會在其某一刻交織。在事業蓬勃發展之時,六十六歲的稻盛和夫被確診患了胃癌。得知這個消息的他,神色沒有一絲慌亂,面對這人生的苦難他只是淡然一笑。不慌不忙地用兩個月做完了所有的工作交接,退休時把個人股份全部捐獻給了員工,然後在所有人關心的目光下,淡然皈依佛門,從此青燈古佛常伴左右,他也從叱吒商界的風雲人物變成了一個默默無聞的僧人。稻盛和夫的所作所為或許會讓很多人難以接受,但順從自己的內心是他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心靈的寧靜會讓自己忘卻滿身的疲憊,忘卻胃癌的傷痛,從而追求去至高財富來提煉自己的心智,這也許就是稻盛和夫如此選擇的原因吧。

總結

一次又一次的黑暗和挫折並未將稻盛和夫打敗,面對生活的苦難,他頑強起身,從閱讀中尋求著走出迷惘的途徑,也因此一次又一次的提升著自己的心態。稻盛和夫用他的經歷向我們闡述著好心態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

做小企業難,做大企業更難。稻盛和夫不但能白手起家,建立起兩個世界500強企業,是因為在他心中,已經有了一個成型的方法論。他從明代哲學家王陽明那裡充分汲取營養,最終化用成自己的哲學理念。

到了晚年,稻盛和夫決定將自己的經營之道整合成書,讓後人借鑑他的成功之道。因此他連續寫出《幹法》《活法》《心法》等一系列經營和做人寶典。

《心法》是稻盛哲學的總集,無論是深陷困境的失敗者,還是春風得意的成功者,如果你對前路仍感到迷茫,不如讀讀這本書。讀了這本書,你就能知道,你下一步該做什麼;

《幹法》偏重於實幹,是稻盛先生結合自己一生的切身經歷所獲得的工作經驗,想做成一番事業,扭轉事業頹勢的朋友,可以用這本書作為自己未來的指路明燈。

《活法》是稻盛和夫人生觀和方法論的結晶,這本書對於那些質疑工作意義、活著的價值,從此渾渾噩噩、碌碌無為的人很有幫助。

為大家推薦這套《心法》+《幹法》+《活法》的集合,原價103元,現價89.9。少看自己電影,少點幾次外賣,就能獲得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先生一生的哲學精華。無論是企業老闆、創業者、職場員工還是即將步入社會的學生,都有巨大的借鑑意義。

相關焦點

  • 想要改變人生,先改變自己的心:稻盛和夫《心》
    稻盛和夫,是企業界的傳奇,曾經一手創建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正當他潛心佛學、安度晚年之際,日本航空公司負債並宣告破產,時任首相的鳩山由紀夫,登門邀請78歲的稻盛和夫出山,擔任這家破產公司的董事長。在他的領導下,日航重新復活,使之成為當年最賺錢的航空企業。
  • 稻盛和夫:思維方式決定人生方向,迷茫無助時,牢記這2種思維
    如果有空去煩惱,不如去幹活,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稻盛和夫為什麼你終日奔波卻一無所獲?為什麼有些人整日「悠閒自在」卻也能有所成就?如果你有這些困惑,先不要感到不知所措,學學稻盛和夫的成長路徑,相信你會找到答案。日本有四大經營之聖,對日本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目前,四大經營之聖只有稻盛和夫仍在世上了。這個88歲的老人曾用一年的時間逆轉了日本航空瀕臨破產的危機。
  • 稻盛和夫:人生的一切源始於心,終於心
    繁 雜 世 界,慢 下 來 讀 一 讀 如果這能夠成為精神食糧,幫助大家滿懷希望,積極面對明天,為大家度過美好人生助上一臂之力,我將感到無比的幸福。—— 稻盛和夫我們應該如何度過自己的一生?雖然我們不能複製他們的人生,但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生活經歷和感悟中得到幫助,找到前進的道路,提高自己。稻盛和夫就是這樣一個能夠給我們幫助的智者在他最新出版的《心:稻盛和夫的一生囑託》一書中,他指出「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也就是說,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由心塑造的,內心的思想可以影響和改變我們周圍的環境。
  • 稻盛和夫:你思維的方式決定你人生的方向,請牢記這2種思維
    稻盛和夫從一個家境貧寒,到最後成為「經營之聖」離不開他的思維方式,而想要改變人生的方向,不想繼續窮下去,一定要先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謹記這兩種思維:1、停止抱怨,從改變環境的幼稚轉換到改變自己的成熟稻盛和夫也是如此,從小就患有肺結核,成績也不理想,大學也沒能考上一個好的學校,畢業更是沒能找到一個人好的工作,最後在老師的推薦下去了一家頻臨破產的公司。可以說所有的倒黴事都被他給攤上了。他也經常抱怨,可一次次的抱怨,卻發現越是抱怨,處境越是惡化。
  • 敢於描繪夢想,稻盛和夫用親自經歷告訴你,敢想是人生起飛的跳板
    學生時期,特別是初中時期,相信大家都寫過「我的夢想」這類的作文,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你的夢想是什麼?相信那時大對數人的回答,不外乎是教師、科學家、醫生、律師之類我們身邊常見的職業。當被老師問到怎樣實現自己的夢想時,很對人人都低下頭陷入了深思。
  • 《稻盛和夫給年輕人的忠告》:為年輕人解惑,共享成功的人生經驗
    人的一生很短暫,如何度過就是你自己的選擇,是碌碌無為的終老,還是轟轟烈烈的奮鬥,都是自己的選擇,也許在實現夢想的路上荊棘叢生,但也是人生的歷練和經歷,至少活得精彩,過得舒心。我們無論什麼時候,都要擁有開闊的心胸,更要謹記的自己的理想,只有持有一個正面的思維方式才會有成功幸福的人生。用正面思維克制負面思維,用正面思維來置換負面思維,這就是事業成功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唯一途徑。
  • 《稻盛和夫自傳》:戰勝挫折,追逐夢想!
    稻盛和夫在《你的夢想一定能實現》中說到:「要取得事業和人生持續的成功,有兩個條件。第一你先要做一個好人,第二就是你必須付出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這樣就會實現自助人助天助,你自身的潛力可以充分發揮、你周圍的人由衷地支持你,你的成功將不可阻擋。」
  • 作為人,何謂正確?啥是人生的目的?稻盛和夫:這是我最好的答案
    「作為人,何謂正確?」這句話,是日本管理學大師稻盛和夫先生說的。可能大家還會對這句話覺得比較懵。但是當時的稻盛在經營企業方面並沒有足夠的經驗,所以,最後他乾脆想出了這麼一句話:作為人,何謂正確?以這句話來作為判斷的標準。
  • 日本經營大師稻盛和夫送給孩子的一本人生啟蒙書
    >稻盛和夫送給孩子的 一本人生啟蒙書。 這一主題,也是暢銷15年、銷量達450萬冊的常銷書《活法》反覆告訴讀者的人生準則。在《活法》中稻盛和夫說:「如果要問我成功的理由,理由就是這一點。就是說,我的才能或許有限,但我擁有雖然單純卻非常有力的指針——追求做人的正確的準則。」
  • 當你陷入困境時,記住稻盛和夫「賣紙袋」思維,翻身有望
    究竟,任正非從稻盛和夫身上學到了什麼呢?或許我們可以從稻盛和夫的「賣紙袋」思維中得到啟示。「賣紙袋」思維稻盛和夫的家境並不優渥。初中時,為了減輕家裡的生活壓力,稻盛和夫就和父親一起做了賣紙袋的生意。因為父親曾經在造紙廠工作,所以可以低成本收購很多紙,父親負責生產紙袋,稻盛和夫負責銷售,但是剛開始無人問津。
  • 若你沒錢沒人脈,切記稻盛和夫「賣紙袋」思維,任正非:學到了
    」關於稻盛和夫的財富密碼,財富秘籍,或許他的「賣紙袋」思維能給我們一定的啟示。「賣紙袋」思維稻盛和夫小時候家境不好,在讀初中的時候他說服父親生產紙袋,自己負責銷售來補貼家用。剛開始他像很多小販一樣,拿著紙袋在大街上吆喝兜售,但是根本無人問津,還受到很多人人的白眼和嘲笑。一個禮拜過後,稻盛和夫決定改變自己的售賣方式,他研究了一些書本上的知識和前人的經驗,決定通過按區域銷售的方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市場。
  • 當你沒錢沒人脈,牢記稻盛和夫「賣紙袋」思維,任正非:學到了
    賣紙袋思維稻盛和夫的家境並不好,初中時,稻盛和夫和父親做起了賣紙袋的生意。父親生產紙袋,小稻盛和夫就滿大街的吆喝兜售,結果無人問津。受到打擊的稻盛和夫沒有放棄,而是暗暗決定一定要將紙袋賣出去。他將自己的紙袋推銷給附近的小賣鋪,便利店和批發商,還承諾會生產出他們需要的紙袋樣式。比如一個裝蛋糕和水果的紙袋大小和樣式會有所不同,根據消費者的需求生產出各式各樣的紙袋。剛開始很難,稻盛和夫處處碰壁,沒人相信他這種銷售方法。只有一個糕點店的大嬸看小孩不容易,就批發了一些紙袋放在店裡銷售。稻盛和夫很感激,給大嬸讓利了很多。
  • 當你沒錢沒人脈,牢記稻盛和夫「賣紙袋」思維,馬雲:學到了
    稻盛和夫出身平凡,他的成功經驗,非常值得借鑑,有一套著名的「賣紙袋」思維,當你沒錢沒人脈時,希望這種思維能給你啟迪。在稻盛和夫初中的時候,為了改善家庭狀況。父親和他開始賣紙袋。在一開始,稻盛和夫採取和其他小販一樣的方式,通過滿大街吆喝,或者親自到店鋪裡推銷的方式售賣紙袋,但是效果並不好,受了白眼卻不能夠賣出去幾個紙袋。
  • 稻盛和夫: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稻盛和夫:決定你人生高度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有人說做一個自律的人,就要過苦行僧般的日子。我可以變得不那麼美,不那麼聰明,不那麼有錢,頂多心中有些失落怨念。你錯了努力不是為了自虐,是為了讓我們堅持自己想做的事,活得更健康,更快樂。開始願望可能是會為了誰,但最終受益最多的是自己。
  • 稻盛和夫:人生瞬息萬變,唯有修心,方能以不變應萬變
    小升初考試,他失敗了兩次才勉強上了一所初中;關乎一生的高考,他也發揮失常,和自己理想的大學失之交臂;大學畢業後,入職考試也是一波三折。這樣的稻盛和夫,不就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嗎?然而,不同的是,稻盛和夫僅靠數年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把一手爛牌打成了人生的王炸,我們卻手持爛牌到終生。
  • 沒錢沒人脈時,牢記稻盛和夫「賣紙袋」思維,別等50歲以後才頓悟
    稻盛和夫的哲學思維不僅在日本非常出名,而且在全球範圍內同樣非常出名,喜歡稻盛和夫哲學的人自發組成了「盛和塾」,學習稻盛和夫的哲學理念,其中稻盛和夫的「賣紙袋」思維最為出名。稻盛和夫的家境並不好,常常被親戚們看不起,後來,因為一場大火燒毀了家裡所有的家當,讓本來就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後來一次放學回家,稻盛和夫看見媽媽一個人坐在那裡掉眼淚,讓年紀小小的稻盛和夫備受打擊,因此在心裏面暗暗發誓,再也不能讓媽媽掉眼淚了,稻盛和夫想到了一個主意,就是家這邊紙袋緊缺,如果賣紙袋的話,將會非常有市場,於是跟父母商量了一下,父母負責生產,自己拿出去賣。
  • 稻盛和夫:人生的意義在於磨鍊靈魂
    我會毫不含糊地回答:「是為了在人生謝幕之時的靈魂,比人生開幕之初更純潔一點,或者說帶著更美好、更崇高的靈魂去迎接死亡。」以下,Enjoy: 作者:稻盛和夫 來源:身邊的經濟學(ID:jjchangshi) 01
  • 稻盛和夫:人生的旅途沒有捷徑,只能自己用雙腳一步一步向前進
    ——稻盛和夫年輕的時候,我們往往擁有夢想,夢想在人生中取得偉大的成就。我們應該鼓勵所有的年輕人都擁有這樣的夢想。然而,年輕人應該明白,如果他們想實現一個偉大的事業,就必須每天努力工作,全身心地投入。不願努力,最遠大的目標不過是脫離現實的單純夢想。只有努力——只有毅力、持續和有意義的努力——才能實現有價值的目標。
  • 稻盛和夫:利他就是利己
    經過慎重思考,稻盛和夫決定參與其中,並於1984年創立了第二電電。在他宣布入局後,國鐵、日本電信也紛紛進場。 國鐵本來就擁有負責鐵道通信的團隊,只要在新幹線的側溝里舖設光纜,就能輕鬆實現東京、名古屋、大阪之間的長距離通信,而日本電信本身也是通信界的行家裡手。
  • 稻盛和夫告訴我們:沒有知識、能力沒關係,但要有「將來時」思維
    2010年1月19日,日本航空公司因為債務纏身而申請破產保護,日本政府邀請稻盛和夫出任日航的董事長。稻盛和夫不負眾望,提前1年實現了扭虧為盈,使得日航重新具備了申請恢復上市的環境與條件。你可能不知道的是,這樣一位被稱為世界企業經營史上的傳奇人物,年輕時卻是一個連求學都一波三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