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治療有哪些突破?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發布十大醫療創新

2020-12-10 健康界

10月7日,由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引領的第18屆年度醫療創新峰會線上舉行,熱點之一是揭曉2021年十大醫療創新產品。這十個有望在明年產生影響的突破性醫療設備和治療方法涉及血紅蛋白病、原發性多發性硬化症、囊性纖維化、C型肝炎、前列腺癌、偏頭痛等疾病。

Gene Therapy for Hemoglobinopathies

血紅蛋白病的基因治療

血紅蛋白病是一種會影響血紅蛋白分子的遺傳性疾病。血紅蛋白負責在血液中輸送氧氣。血紅蛋白病最常見的包括鐮狀細胞病和地中海貧血,這些疾病加在一起每年影響全球330,000多名嬰兒。兩者都會導致人體血紅蛋白和氧氣不足,從而損害神經和器官,包括腎臟,肝臟和脾臟,並且可能致命。目前唯一的治療方法是血液和骨髓移植。血紅蛋白病領域的最新研究帶來了一種實驗性的基因療法,通過最精準的科學,有希望幫助病人身體生成具有正常功能的血紅蛋白分子。

Novel Drug for Primary-Progressive Multiple Sclerosis

治療原發性多發性硬化症的新藥

多發性硬化症(MS)是一種人體免疫系統異常攻擊大腦、脊髓、視神經的神經細胞髓鞘而引起的慢性疾病,表現為肌肉虛弱、疲勞、視物困難,最終導致殘疾。全球大約有230萬例MS患者,目前尚無法完全治癒。

原發性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脊髓神經變性疾病,稱為原發性側索硬化症。FDA批准了一種新的具有新靶標的治療性單克隆抗體。羅氏集團旗下藥物OCREVUS®(ocrelizumab)用於治療通過臨床和影像學特徵定義的活動性復髮型多發性硬化症,以及早期原發進展型多發性硬化症,以改善疾病進程、致殘程度以及炎症活動的影像學特徵。據悉,Ocrelizumab是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針對原發性進展期MS患者的治療藥物。

Smartphone-Connected Pacemaker Device

心臟起搏器連接智慧型手機

心臟起搏器首次與患者每天使用的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相連,無縫進入患者生活,進行安全而直接的通訊,便於追蹤、理解和關注患者心臟健康,使患者與醫生的互動更加緊密和高效。尤其在COVID其間,減少了親臨就診的必要。最先進的技術提供最先進的護理。

New Medication for CysticFibrosis

治療囊性纖維化的新藥

囊性纖維化是一種肺部遺傳性疾病,其特徵是粘稠的粘液會阻塞氣道,蓄積細菌,從而導致感染,炎症和其他併發症。該病是由於CFTR蛋白發生缺陷而引起的。以往開發的藥物僅對具有高度特異性突變的人有效。

Elexacaftor/tezacaftor/ivacaftor是CFTR調節劑和氯通道開放劑的固定劑量聯合藥物,已在2019年10月獲FDA批准用於CFTR基因中至少有一個F508del突變的CF患者,緩解病情。據估計,帶有F508del突變的患者佔該疾病患者的90%。

Universal Hepatitis C Treatment

通用的C型肝炎治療

C型肝炎被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列為「無聲的流行病」,已成為美國主要的公共衛生問題。感染C型肝炎病毒會導致嚴重的威脅生命的健康問題,例如肝衰竭,肝硬化和肝癌。由於沒有針對該病毒的疫苗,患者只能使用藥物治療,但是許多治療方法都伴隨有不良副作用或僅對某些基因型有效。

Sofosbuvir/velpatasvir被批准為治療成人C肝的最適方案。該藥物可有效抑制在C肝病毒RNA複製中起關鍵作用的蛋白質。大多數患者每天只需服用一粒藥,持續12周。它覆蓋六種C型肝炎基因型1-6,有效率超過90%,為更廣泛的患者提供了更有效的治療選擇。

Bubble CPAP for Increased Lung Function in Premature Babies

Bubble CPAP提高早產兒的肺功能

體重過輕,身體虛弱的早產嬰兒通常需要特殊護理。對嬰兒呼吸窘迫症候群(IRDS)患者,通常在機械通氣期間給嬰兒服用表面活性劑,這種做法可能引起長期肺部傷害,並導致慢性肺部疾病的發展。與機械通氣不同,b-CPAP是一種非侵入性的通氣策略,可向新生兒提供持續的氣道正壓,在呼氣時保持肺活量。振蕩而不是恆定的壓力增強了安全性和有效性,當長期使用時,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物理損傷並刺激肺部生長。

Increased Accessto Telemedicine through Novel Practice&Policy Changes

新政策催增遠程醫療服務

COVID-19期間,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在線診療和遠程醫療。自三月以來,美國各州和聯邦監管機構迅速採取行動,打破壁壘,清除種種障礙。這些政府和醫療提供者政策上的根本轉變,使得越來越多的虛擬護理模式和遠程醫療得以實現。不僅加快病患獲得醫療服務的速度,同時也保護了醫療工作者和社區成員。這些措施為遠程醫療打開了閘門,催生了很多新網絡和新項目。

Vacuum-Induced Uterine Tamponade Device for Postpartum Hemorrhage

控制產後出血的真空誘導的子宮壓塞器

產後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 PPH)是分娩後的一種可怕的併發症,產後大出血的產婦可能需要輸血,使用有危險副作用的藥物,長時間的手術,甚至不得不緊急切除子宮,最終失去生育能力。

非手術方式,使用球囊壓迫子宮內出血部位是很常用的止血方法。該領域的最新進展令人矚目,由真空誘導的子宮壓塞器利用宮內產生的負壓使出血腔塌陷,比球囊壓迫更具生理性。這個設備為臨床醫生應對產後併發症提供了另一種微創手段,另外,這種技術含量低的解決方法也更容易惠及資源匱乏的發展中國家。

PARP Inhibitors for ProstateCancer

PARP抑制劑用於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是常見的一種男性癌症。Rucaparib和Olaparib均於2020年5月FDA被批准用於治療前列腺癌,為世界各地的男性拓寬了治療選擇,打開了提高生存率的大門。

Rubraca(rucaparib)是一種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劑,它可阻斷癌細胞中受損DNA的修復,從而導致癌細胞死亡。2020年5月15日,FDA加速批准Rubraca用於治療既往接受過雄激素受體靶向療法和紫杉烷類化療的攜帶BRCA基因突變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成人患者。這是首個獲批治療前列腺癌的PARP抑制劑。奧拉帕裡布(Olaparib)是一種缺乏化學療法副作用的藥,可以靶向前列腺癌中的跟腱,但其修復受損DNA的能力較弱。現在,這種藥物可能被批准為前列腺癌的第一個基因靶向治療方案。

Immunologics for Migraine Prophylaxis

預防偏頭痛的免疫藥物

偏頭痛是一種非常常見的慢性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世界上每十個人中就有一人飽受偏頭痛的折磨,其中女性患者是男性的三倍。患者經常會出現疾病發作,症狀包括頭痛,畏光,怕聲、幻覺以及噁心。目前,急性治療偏頭痛的常見藥物為曲坦類藥物。然而,這類藥物具有導致血管收縮的副作用,因此攜帶心血管疾病風險的患者無法使用這類藥物。

2月22日,丹麥靈北(Lundbeck)宣布,Vyepti(eptinezumab-jjmr)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成人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建議劑量為每3個月100毫克;一些患者可能會受益於300毫克的劑量。Vyepti是FDA批准的首個用於預防偏頭痛的靜脈注射(IV)藥物。

整理自:

https://innovations.clevelandclinic.org/Programs/Top-10-Medical-Innovations/Top-10-for-2021

相關焦點

  • 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發布2021年十大醫療創新
    當地時間10月7日,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揭曉了2021年十大醫療創新產品。這十個有望在明年產生影響的突破性醫療設備和治療方法涉及血紅蛋白病、原發性多發性硬化症、囊性纖維化、C型肝炎、前列腺癌、偏頭痛等疾病。
  • 克利夫蘭醫學中心被評為全美最佳醫院排名第二,連續 26 年心臟疾病...
    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2020-21 年度最佳醫院排名中,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再次被評為全美第 2 名,心臟疾病專科第 1 名。這是克利夫蘭醫學中心 連續 26 年獲得心臟病學與心臟外科排名第一,也是連續 22 年獲得綜合排名前 5 名。
  • 我被教授的這波操作折服了,克利夫蘭醫學中心進修體驗!
    克利夫蘭醫學中心(Cleveland Clinic Foundation, CCF)是世界最著名醫療機構之一,機構集合醫療、研究和教育三位一體,提供專業醫療和最新治療方案的非營利性機構。
  • 好消息: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已有序開放!
    本文由盛諾一家原創編譯,轉載需經授權 5月4日開始,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俄亥俄州和佛羅裡達州分院,恢復因新冠疫情而暫停的門診預約和手術。
  • 鄭少強:醫學影像對疾病的預防有哪些作用?
    鄭少強:醫學影像對疾病的預防有哪些作用?光聽名字大家可能會很陌生,但只要聽到「拍片子」大家就大概明白什麼是醫學影像檢查了。其實在很多人眼裡它仍是可有可無的輔助項目。殊不知,隨著現代醫學的不斷發展,影像技術也迎來了新的崛起,醫學影像學逐漸發展成為越來越重要的臨床診斷方法。那你知道醫學影像到底包含了哪些?對疾病的預防有哪些作用呢?讓我們來聽聽同濟醫生說。1. 醫學影像包含了哪些內容?
  • 除了基因密碼,2020年還有哪些你可能錯過的醫學創新?
    但是,新冠肺炎疫情仍然無法掩蓋醫學界在2020年所取得的偉大創新成果。從腫瘤學、基因療法、心臟健康等方面的突破,到現在國內外使用的新冠病毒疫苗……2020年,醫學界有很多值得驕傲的創新。
  • 江北新區打造長三角區域醫療中心~
    打造「特色化」專科聯盟與英國、瑞典、美國、日本、臺灣等醫療機構和大學醫學院合作,建立腫瘤、生殖、口腔、重症醫學、精準治療、健康服務等專科聯盟。小北獲悉,方案將通過建立協同推進機制、加強經費投入保障、推進管理體制改革、創新人事薪酬制度、鼓勵創新藥械使用、推進前沿醫療技術研究及應用、完善綜合監管體系、加強督導考核評價等措施保障其順利推進。Q長三角區域醫療中心的建設的意義何在?能給居民就醫帶來哪些便利?
  • 美國陸軍醫學研究與發展部新冠病毒及醫療對策研發進展
    WRAIR的科學家正在與工業夥伴密切合作,為小型、中型和大型軍事治療設施(MTFs)提供一系列的檢測方案。包括高通量檢測,以確定哪些人目前感染而哪些人不再具有傳染性。此外,WRAIR和USAMRIID都在開發MTFs應對突發應急情況的檢測能力。
  • 美國十大癌症醫院排行榜,赴美治療腫瘤必讀指南
    據《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估計,每年有近200萬名癌症住院患者需要手術或特殊護理,這其中隱藏著並不尋常的技術挑戰。這家雜誌同時提醒,排名是一種工具,旨在幫助患有罕見或危及生命疾病的患者做出明智的決定。選擇醫院與醫生是一個癌症病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選擇,但這並不意味著病人必須單獨承擔風險。4.
  • 2021年度十大醫療創新:基因療法、CD20單抗、PARP抑制劑等
    近日,美國克利夫蘭診所(Cleveland Clinic)評選出了「2021年度十大醫療創新」。本次入選的創新技術/療法,包括CD20靶向療法ocrelizumab,用於囊性纖維化的新型藥物Trikafta,C肝泛基因型療法,PARP抑制劑等多款創新藥物。克利夫蘭診所專家組表示:「這些是可以在未來改善治療效果並改變醫療保健的創新技術。」今天,我們將為大家介紹一下,這十大醫療創新有關的技術和藥物。1.
  • 阿斯利康發布十大AI+醫療應用場景,聚焦多個中國主要疾病
    跨國藥企阿斯利康發布十大「AI+醫療」應用場景,並在線招募合作夥伴。 7月10日下午,2020世界人工智慧大會雲峰會「AI聚勢,共見未來——阿斯利康AI醫療行業論壇」上,阿斯利康發布十大「AI+醫療」應用場景,並在線招募合作夥伴。
  • 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揭牌 中外專家攜手努力實現細胞治療新突破
    中新網上海12月24日電 (陳靜 肖鑫)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24日揭牌,將致力建成國際一流精準醫療中心、頂尖的以「免疫治療+」為特色的臨床研究型醫院以及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基地及轉化應用平臺。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院長程傳苗當日表示,在不斷加強基礎醫學研究的同時,該院將不斷拓展國際視野,在全球範圍內吸納醫學科技英才,源源不斷地為科研及臨床轉化注入創新活力。程傳苗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上海大學附屬孟超腫瘤醫院依託上海細胞治療集團的科技創新能力,以白澤T技術為核心手段,以納米抗體研發、非病毒載體轉染為核心技術平臺,努力實現細胞治療新突破。
  • 2020最新全球十大醫院排行
    醫院一直在醫學前沿領域探索,最近,Mayo Clinic宣布了幾項新的癌症計劃。羅徹斯特的研究人員發現,刺激癌症突變可以通過免疫療法更好地對腫瘤進行靶向治療,不久將對兒童腦腫瘤患者進行臨床試驗。此外,Mayo Clinic最近還宣布了一項協議,計劃在佛羅裡達州傑克遜維爾(Jacksonville)建立北美第一個碳離子療法治療中心。
  • 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正式啟動!落戶中山醫院,葛均波任...
    介入治療是在醫學影像引導下進行非直視下診療的新學科,是與內科、外科並駕齊驅的第三大學科,也是心臟、血管、腫瘤等疾病的三大治療手段之一。相比其它學科,介入學科的發展歷史較晚。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長期致力於心臟、血管和腫瘤介入診療技術的創新轉化研究、臨床循證研究及示範推廣,產生國內及國際多項「第一」或「首例」,如國際首枚可降解塗層藥物洗脫支架,打破了國外企業對我國藥物支架的價格壟斷,累計節省醫療費用100億元以上;首創完全腔內化介入治療升主動脈疾病理論,全球單中心大樣本主動脈介入治療;國際最早提出肝癌「雙血供」理論,確立了肝癌介入治療的理論基礎
  • 深圳迎來醫療器械領域全國唯一創新中心,該怎麼建?有何利好?
    深圳醫療器械產業的「隱藏實力」從幕後走到臺前,日前國家組建16個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其中全國唯一的國家高性能醫療器械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就落戶在深圳。這意味著,「後疫情時代」深圳還將在醫療器械產業上有更高規格的規劃,以及資金、人力成本等方面更大的投入。
  • 衡水四院遠程醫療與網際網路醫學中心傳來好消息
    隨著遠程醫療與網際網路醫學中心的不斷完善,基層醫生可以將臨床工作中遇到的疑難病例上傳至平臺,經過後臺匯集的全國專家病例大數據的分析,得到參考性意見,給予相應的治療方案,這既能提升大眾皮膚病診療效率,也能免去患者四處就診的奔波。
  • 醫學引入虛擬實境技術,解決哪些醫學治療難題?
    隨著虛擬實境技術的不斷提高以及成本降低,虛擬實境在醫療健康領域的運用漸漸成為可能。尤其在醫學教學和幹預治療上有實質性的應用和解決方案。下面跟隨廣州華銳互動一起看看vr在醫學上解決哪些治療難題。在醫療領域,通過虛擬實境視頻能讓醫生和醫療專業人員接觸到平時不能接觸的手術操作,通過虛擬實境技術仿佛置身其中,觀察手術操作的每一個細節,實現更好的醫療培訓和醫療教育。虛擬實境技術可以幫助醫生熟悉手術過程,利用vr技術建立一個虛擬環境,醫生藉助虛擬設備,在虛擬環境中進行手術計劃和練習。
  • 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滬啟動
    12月5日,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上海啟動。該中心落戶於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由該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院士任中心主任。12月5日上午,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舉辦的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啟動大會暨第一次學術研討會上,上海市副市長宗明、復旦大學黨委書記焦揚等領導和王威琪、趙繼宗、宋爾衛、樊嘉、葛均波等院士,共同為「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揭牌,同時向首期認證的20家「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分中心」和94家「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核心單位」授牌。
  • 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滬啟動,葛均波院士擔任主任
    12月5日,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在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揭牌啟動,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主任葛均波擔任該研究中心主任。採訪中,葛均波院士告訴健康界,「成立後的國家放射與治療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將全面覆蓋心臟介入、外周血管介入、神經介入、腫瘤介入和綜合介入五大介入學科分支,並形成各自的研究團隊,以泛血管理論為指導,構建介入創新技術平臺。」
  • 融合創新 首都醫療再造康復新實力
    作為大健康領域的排頭兵,首都醫療英智康復集團(以下簡稱「英智康復」)擁有北京八裡莊院區、北京英智京西康復醫院、杭州樂天派英智康復醫院、江陰英智澄江康復醫院、江蘇英智德美康復醫院,以及位於鳥巢的全球頂級運動康復中心。十二年的發展濃縮了現代康復醫學的發展精髓,伴隨這個時代,英智康復用融合、創新創造了康復學科發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