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逸聞:曾國藩剛辦團練,先向叫花子借一樣東西

2020-12-18 義薄雲天蔣麻子

曾國藩雖然是個文人,但他殺起人來卻毫不手軟。他在給朝廷的上疏中寫道:「欲用重典,以鋤強暴,即臣得殘忍之名,亦不敢辭。」

正因為有「欲用重典」的決心和勇氣,曾國藩在長沙辦團練時,下大力氣整頓會黨、維護治安,期間殺人無數,因此又得一綽號「曾剃頭」。長沙城中小孩啼哭,一提「曾剃頭」,哭聲立止。

為了樹威,曾國藩有時也不免濫殺無辜。

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曾國藩到長沙辦團練,在城中魚塘口設立行轅。

開轅之日,曾國藩突然決定用人頭來祭奠帥旗。於是,他交給下屬一個特別任務——捉拿兩個匪徒。

由於事出倉促,下屬一時之間無法捉到匪徒,任務難以完成。情急之下,下屬只好在小吳門外抓了一個乞丐回來復命。

乞丐不知何事,跪在堂前瑟瑟發抖。曾國藩見只有一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並沒有發怒,反而和顏悅色地對乞丐說:「本帥行轅開張,想向你借一件東西,不知肯否?」乞丐答道:「小人但有,一定奉上。只是不知大人所要和物?」曾國藩說:「項上人頭。」於是,曾國藩不管三七二十一,命下屬砍了乞丐,用這顆人頭祭奠帥旗。

殺戒一開,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曾國藩辦團練伊始,發現湖南地區會黨極多,長沙尤盛。太平軍入湘後,會黨更是蠢蠢欲動,曾國藩便決定拿會黨開刀。

會黨原是城鄉無業游民、手工業者和社會黑惡勢力組建的一種民間秘密組織。在不良頭目的唆使下,會黨常幹殺人越貨、綁架盜竊之事。著名的會黨有天地會、串子會、紅黑會、半邊錢會、一股香會等。會黨雖然影響了社會治安,但無關大局,官府歷來也不予深究。

自從太平軍入湘,會黨就開始活躍,有的甚至公開投靠,如天地會。這引起曾國藩的極度恐慌和高度警覺。於是,他痛下決心,將清查會黨當作第一要務。

曾國藩在魚塘行轅設立審案局,一旦抓獲會黨成員或匪徒,便用嚴刑拷打加以審訊,並分別以會匪、散匪、盜匪、尋常痞匪等名目,誅戮處死。據說,審案局開局,他又殺了200多會黨匪首祭旗。

有一次,在湘江上發現有強行勒索民船的會黨,曾國藩聞訊後立即派人捉了三人,當即梟首示眾。長沙湘鄉碼頭開張,他殺了16個會匪「慶賀」。曾國藩還下令湖南各地團紳和地方官員,可以自行捕殺會匪,不必一一上報。

曾國藩的舉動令上下震恐,一時「曾剃頭」之名廣為傳播。

曾國藩的門生李瀚章,時任益陽縣令,見其殺戮過多,曾寫信勸諫「廣施仁義,緩於刑法」。曾國藩斥之為「書生之論」,置之不理。

至今,在曾國藩的家鄉荷葉塘,仍有民諺云:「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不怕萬一,就怕寬一。」寬一即曾國遊小名。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官至二品大員,為何突然要去辦團練?曾國藩:靠山倒了
    曾國藩在清朝歷史上,絕對算是一個傳奇人物,在滿清生死存亡之際,是他力挽狂瀾,在地方辦團練,組建湘軍,並最終擊敗太平天國;但是,在回地方辦團練之前,曾國藩已經官至工部左侍郎,是朝堂之上手握實權的二品大員,而當時的曾國藩年僅39歲,絕對算是朝堂之上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前途無量。
  • 曾國藩靠團練起家,團練有何工作內容?可不止帶兵打仗這麼簡單
    曾國藩11月,因喪母丁憂在家的曾國藩,接到了朝廷命令,讓他和湖南巡撫張亮基組織團練。把這兩項做好,才能保障團練工作的可攻可守,退入城內能穩妥防守,打出城外無後顧之憂。曾國藩的臨危受命曾國藩接到的聖旨中有這樣一句話:「幫同辦理本省團練鄉民、搜查土匪諸事務」。
  • 清廷任命的團練大臣有43人,為什麼只有曾國藩成功了?
    作者:熊貓哥導讀:中國的團練傳統,源自周朝的保甲制。是一種利用自然村落鄉裡鄉親保護自己的一種民兵制度。南宋嶽飛的嶽家軍和明朝戚繼光的戚家軍也是團練的一種形式。比如說明朝的李自成就是死於明朝地主組織的團練之手。每當國家有難,國家正規軍不中用的時候,統治階級就會拿出團練的法子。而曾國藩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走上歷史舞臺的。但是,並不是說團練誰都能辦好,其實在晚清辦團練上,也就是曾國藩成功了。其他42個團練都以失敗告終。而後期的左宗棠的楚軍和李鴻章的淮軍都有湘軍的根基。
  • 鹹豐皇帝多疑寡斷,在43名團練大臣中,為何獨讓曾國藩組建湘軍?
    晚清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在組建湘軍的時候,非常艱難。朝廷不僅沒有糧餉支持,就連招兵買馬,也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限制。可是,性格多疑寡斷的鹹豐皇帝,在他任命的43名團練大臣中,為何獨讓曾國藩組建湘軍呢?並不是鹹豐皇帝信任曾國藩,對他格外器重,而是曾國藩自己爭取來的機會。
  • 曾國藩如何借鹹豐皇帝之手組建湘軍?瞞天過海,操作手法老道
    手中有了兵權,即使朝廷要想卸磨殺驢,也不敢貿然行動了,反之,手握重兵的曾國藩向朝廷提出一些過分的要求時,朝廷也不得不答應。那麼,曾國藩是如何成為一個關鍵人物的呢?這來源於他駕馭上層領導的能力。從鹹豐皇帝在部署和太平天國作戰的一系列政策中,曾國藩看到,他能改變清朝的歷史和命運。
  • 湘軍的組建:從湖南民間團練到私人武裝,看曾國藩如何訓練湘軍
    湘軍的由來湘軍發源於團練,團練是清朝為了鎮壓農民起義專門搞出來的一種模式。團練興起之後,農民起義軍沒有糧草和兵源,嘉慶九年(1804年)被清軍鎮壓。在白蓮教起義之後,清王朝對付全國大大小小的農民起義軍就非常喜歡使用團練之法:修築土堡聚集民眾,堅壁清野、舉辦團練。
  • 1857年,曾國藩向皇帝要求加官進爵,鹹豐大筆一揮:你別幹了!
    1857年,曾國藩的父親去世,他向鹹豐上書說:皇上,您要不給我督撫大權,我就回家不幹了。鹹豐怒極,大筆一揮:那你別幹了!曾國藩懵了:是我做的太霸蠻了?借著回家丁憂的機會,他找來了《道德經》、《莊子》、《南華經》等佛道典籍來解惑。
  • 曾國藩返回湖南,組建軍事力量對抗太平軍,升級已存在的團練部隊
    曾國藩本人此時已受命負責軍事,因為朝廷在1852年12月任命他為「團練大臣」以協助湖南巡撫。當然,朝廷並不想授權搞什麼新的軍事計劃,而只想通過一名受 到信任的京官對已在進行之中的地方軍事化加強控制而已。不久在其他省份也頒布了同樣的任命。不過曾國藩知道團練完全不足以應付太平軍的挑戰,他稍事猶豫便決定以新辦法來利用現有資源。
  • 曾國藩逸聞:穆彰阿、倭仁說曾國藩過目不忘,道光帝偏偏不信
    曾國藩27歲中進士後,被道光皇帝欽點進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當時,年輕的曾國藩拜理學家倭仁為師,他的才幹還得到了軍機大臣穆彰阿的極度賞識。穆彰阿、倭仁與曾國藩結交甚密、亦師亦友。有穆、倭二人的栽培,年輕的曾國藩看上去仕途一片光明。
  • 薪盡火傳:曾國藩與李鴻章
    因為他是曾國藩的學生,這個師生之誼大概是在曾國藩35歲的時候開始的。這一年,曾國藩得了肺病,在北京的報國寺靜養。李鴻章以弟子的身份來侍奉他,這就得到了曾國藩的親炙,成為他的弟子。  後來曾國藩回鄉,因為太平天國起義,他就在湖南搞團練,要鎮壓太平軍。李鴻章也沒閒著,他跑回老家安徽合肥,也搞起了團練。不過他在安徽混得很不得志,就寫信給曾國藩:「老師我混得不行,我到你門下來做幕僚吧。」
  • 曾國藩組建湘軍,為何要徵調一個滿人來當副將?曾國藩:一石二鳥
    在太平天國起義席捲半個清王朝疆土的時候,清政府派出大量正規軍,但這些皆不堪一擊,在此之際,清王朝統治者借鑑了漢末時期的做法,屢次頒發獎勵團練的命令,力圖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裝來遏制太平軍勢力的發展。而當時的曾國藩官至吏部左侍郎,在去江西任鄉試正考官時,途中因母喪歸家守孝丁喪。
  • 曾國藩與靖港——是失敗還是浴火重生?
    曾國藩,1811年出生於湖南雙峰縣,6歲開始入家塾,自幼天資聰慧,勤奮好學。道光十八年(1838年),28歲的曾國藩會試及第,賜同進士出身,從此開啟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他是湘軍創立與統帥者、與太平天國多次鏖戰後終將其攻滅;也是"洋務派"的代表人之一,對中國近代化進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 曾國藩:如何與領導溝通並獲得賞識?
    但直面鹹豐皇帝之後,曾國藩開始很尷尬,陷入了完全無目標的互動,唯一能做的就是瘋狂寫奏摺,向皇帝提議,表表忠心 二、陷入無目標互動的曾國藩到處得罪人 原先在穆彰阿的保護傘下,不用自己出來擔責任,做事也有人指點。
  • 石達開屢次擊敗曾國藩,為何曾國藩還是看不起他?有意思
    其中,石達開指揮過的戰鬥,最知名的莫過於湖口大捷、樟樹鎮大捷、摧毀江南大營這三大軍事行動,屢次三番將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打得落花流水,迫使其兩次投水自盡而未遂。不過,有意思的是,雖然曾國藩屢次被石達開擊敗,但他卻不太看得起石達開。曾國藩在《與彭九峰》一文中說道:「在寶之賊,不堪善戰,不逮陳狗遠甚」!石達開屢次吊打對手,卻依然被對手「輕視」,這實在是有意思。
  • 維基精選:【曾國藩】
    四月,曾國藩上《敬陳聖德三端預防流弊疏》,鹹豐帝將奏摺怒擲於地。次年,又上《備陳民間疾苦疏》。1852年,生母江氏去世,丁憂回籍。此時太平軍已經攻入湖南,氣勢正盛。鹹豐二年底(1853年1月),曾國藩接到幫辦湖南團練旨。經郭嵩燾力勸,離家前往長沙,與湖南巡撫張亮基商辦團練事宜。一月後,太平軍攻佔江寧(今江蘇南京),定都於此,改稱天京。
  • 曾國藩開始屢戰屢敗,最後剿滅太平軍,他用了什麼致勝戰術?
    在中國歷史上,太平天國持續時間之長,戰爭規模之大,死亡人數之多,涉及地域之廣,堪稱農民起義之最,最終卻被另一隻類似農民組織起來的地方武裝團練——湘軍剿滅。而領導這個武裝團練的曾國藩,卻是一個從來沒有帶過兵、打過仗的書生。
  • 曾國藩的成功經驗分享:勤、忍、準
    在辦團練時,清朝正規軍綠營兵瞧不起民辦的湘勇,常找團練麻煩,欺負湘勇。曾國藩沒辦法,只好來一個「忍」字解決,把團練遷到城外,避開綠營兵的擾亂。這種忍辱負重的辦法,最終成全了湘勇日後的輝煌。當時,清朝各地辦團練的都沒有成功,只有曾國藩成功了,並把團練辦成且歷練成了實力強大的湘軍。官場上的「忍」是需要真功夫的。
  • 曾國藩第一次自殺
    放眼望去,廣闊的坪地上旌旗招展,塵土飛揚,雖是初秋,日頭仍然毒辣,但見坪中數千人分作十餘方陣,營陣分明,有持短刀長矛者,亦有雙人抬槍者,頂著灼灼烈日,跟隨號令揮刀、舉槍,喊聲震天,竟也令這平靜的蒸水激起波瀾,江水激蕩拍打著古舊的河堤,只見那河堤之上立著一位身著黑布長袍的中年人,身形略顯佝僂,一雙三角眼略有濾色的望向北岸,此人正是半年前從長沙出走衡陽的曾國藩……
  • 曾國藩的最高官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曾國藩創建的湘軍,被稱為「中興之臣」,縱觀曾國藩的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禮治為先,以忠謀政,在官場上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國藩的最高官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
  • 曾國藩幕府
    他們按照曾國藩的條令,對一切靠攏湘軍的士紳,不管過去是否從苗從捻,一律加以提拔、重用、獎勵,對一切不願為其所用的士紳,即使並未從苗從捻,也要加以撤任和懲辦,對一些回鄉捻眾或同捻軍有聯繫的人,更是大加捕—殺。曾國藩為了多捕多殺,對查圩委員以殺人多少定功過,多殺者大加鼓勵,心慈手軟者嚴厲斥責。不少人開始縮手縮腳,被斥後膽大妄為,濫捕濫殺,遂成「能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