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逸聞:穆彰阿、倭仁說曾國藩過目不忘,道光帝偏偏不信

2020-12-22 義薄雲天蔣麻子

曾國藩27歲中進士後,被道光皇帝欽點進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當時,年輕的曾國藩拜理學家倭仁為師,他的才幹還得到了軍機大臣穆彰阿的極度賞識。穆彰阿、倭仁與曾國藩結交甚密、亦師亦友。有穆、倭二人的栽培,年輕的曾國藩看上去仕途一片光明。

穆彰阿和倭仁曾不遺餘力地多次向道光帝推薦曾國藩,說曾「留心時務,熟悉掌故」、「天性聰慧,過目不忘」。兩位股肱重臣的大力推薦,讓曾國藩這個其貌不揚的湖南伢子,迅速進入了道光帝的視線。穆、倭二人對曾國藩「過目不忘」的評語,引起了道光帝的注意。難道世間真有如此器材?道光帝便決定親自考察一番,以試真偽。

某天,曾國藩突然接到皇帝旨意,著令其立即入宮相見。曾國藩不知何事,趕緊進入宮中,由太監引到一座裝潢考究的宮殿內,專等聖駕。

然而頗感意外的是,曾國藩足足等了一個多時辰,仍不見皇帝的影子。

正當曾國藩滿腹狐疑之際,突然又接到旨意:明天早上再來召見。

曾國藩認為皇帝日理萬機,別有事務,因此推遲了召見。於是,他也將此事拋於腦後。出宮後,曾又順便去拜見穆、倭二位老師。

三人閒聊中,曾國藩與二位老師輕描淡寫地說起剛才的事。沒想到穆、倭二人聽聞後卻大驚失色,趕緊向曾國藩仔細詢問來龍去脈。

原來,穆彰阿、倭仁混跡官場多年,見多識廣,經驗豐富。曾國藩一說此事,二人立馬覺得其中蹊蹺,這很有可能是道光帝在有意考察曾國藩「過目不忘」和「熟悉掌故」的本領。

於是,穆、倭詢問當時處在何殿何所,房間內有何裝飾,裝飾上有何文字。但曾國藩卻一無所知,只因當時誠惶誠恐、正襟危坐,不敢左顧右盼、東張西望,因此未曾留心房間四壁上的字畫。

穆彰阿、倭仁不愧是老江湖,趕緊派遣心腹連夜進宮,找到當值太監,獻上花銀400兩,只求一件事——偷偷地將那個房間的所有字畫內容全部抄出。

一個時辰後,太監便將所有內容全部抄出。原來那是懸掛清朝列祖列宗遺像和遺訓的偏殿。

曾國藩遵照穆彰阿、倭仁之意,連夜將這些祖訓背得滾瓜爛熟。

果然不出穆彰阿、倭仁所料,第二天天剛亮,道光皇帝就再次召見曾國藩,並詢問祖宗遺訓之事。

此時的曾國藩暗暗得意,他胸有成竹、不慌不忙,與皇帝詳解祖訓之事。道光皇帝也心中大喜,頻頻含笑點頭。

召見結束後,曾國藩還是驚出了一身冷汗。他連忙準備重禮,拜謝穆彰阿、倭仁二位老師的相助之恩。

經過這一番親自考察,道光帝這才真正相信曾確有「過目不忘」、「熟悉掌故」之大才,遂決定委以重任。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外表忠厚呆板,卻很會揣摩別人心理,因此得到穆彰阿的信任
    曾國藩在當時的翰林院裡成績並不突出,而且其為人呆板謹慎,幾次朝考成績都不理想,很有可能被外放當縣令。一旦被外放當了縣令,想回到京城往上爬,就很難了。當年在江蘇借錢給他的那個易縣令,到現在還是個縣令,原地踏步好些年。曾國藩幫著恩師穆彰阿出主意,讓琦善當了替死鬼,這事穆彰阿還沒好好感謝他。得了,就用在這一次吧!
  • 曾國藩的最高官位,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曾國藩祖父曾玉屏擁有一百多畝土地,他要求家人:男子耕讀,女必紡織。曾國藩的父親曾麟書,43歲才考取秀才,同時兼顧著私塾。 曾國藩兄弟九人,曾國藩為長子,曾國藩從小就好學,很快中了秀才、舉人。道光十八年(1838年)曾國藩中進士,從此踏入仕途之路,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
  • 曾國藩年輕時無錢無勢,憑什麼得到一代權臣穆彰阿的賞識
    曾國藩怎麼結識到穆彰阿的呢?原來,穆彰阿是道光十八年戊戌科會試的主考官,算是曾國藩的老師。曾國藩在會試結束後,通過湖南老鄉、監察御史勞崇光,搭上了穆彰阿這條線。曾國藩沒錢給穆彰阿送禮,就將自己的詩文送了點上去。如果是別的官員,一定會將這些詩文全部扔掉,正眼也不瞧一下。
  • 曾國藩:如何與領導溝通並獲得賞識?
    鹹豐皇帝登基後不久,遭遇了鴉片戰爭,當時朝廷分成兩大派別:以杜受田、林則徐為首的主戰的和以穆彰阿、耆英首的主和派。 在鹹豐看來,主和派都是賣國求榮,他準備徹底清理門戶。所以親政之後第一件事就是下發硃諭:《罪穆彰阿、耆英詔》,把穆彰阿一黨徹底剷除。 這時曾國藩就開始陷入了隱性危險之中。
  • 曾國藩的志氣很大,他認為在皇帝面前轉悠還不行,還得想辦法造勢
    吳學華講歷史原創作品,拒絕轉載唐鑑離京城時,曾國藩和倭仁等一幫理學名流,還有不少大臣及湖南老鄉們,將唐鑑送到離京三十裡的驛館。在內心,曾國藩真的不捨得唐鑑離開,有唐鑑在,他好歹有一棵大樹可以乘涼,對於理學的知識,隨時上門求教。而且與唐鑑他們交往,心情非常舒暢,不像在穆彰阿的面前那樣受拘謹。曾國藩為了顯示自己在遇到唐鑑之後獲得新生,還將自己增加了一個叫「滌生」的號。古代人都有字號,你要起幾個都沒人管。
  • 道光帝駕崩,留下特殊遺囑難壞鹹豐,曾國藩上奏三全齊美之策
    道光帝的意思是:我死以後不進太廟,有什麼祭祀活動也不用帶上我,我不配。我們今天肯定會說:你總算有點自知之明,鴉片戰爭是你在位時打敗的,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也是你在位籤訂的,去世第二年洪秀全就起事了。就憑這幾條,你確實不配進太廟,和康熙大帝一塊享受同等的祭祀待遇。
  • 曾國藩官至二品大員,為何突然要去辦團練?曾國藩:靠山倒了
    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但曾國藩兄弟五人,個個都頗有才能,這絕對算是罕見的;曾國藩是通過科舉考試踏足官場的,公元1838年時,曾國藩第二次參加會試,成功登第,殿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可以說很不顯眼;但他卻在機緣巧合下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往往看起來足夠笨
    可以說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化建設的開拓者。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曾國藩的故事。梁啓超評價曾國藩說:「曾文正者,豈唯近代,蓋有史以來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豈唯我國,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毛澤東主席也表白曾國藩:「愚於近人,獨服曾文正。」
  • 曾國藩心學:心學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在感動中接受你的一切
    曾國藩從四川主持鄉試回到京城,在拜謁座師、軍機首輔大臣穆彰阿時,無意中從其口中得知,道光皇帝心情不好,要曾國藩在給皇上講解「四書五經」時,務必小心。曾國藩並不喜歡打聽別人的隱私,但對於皇上,他卻格外關心。於是多問了一句:「恩師,皇上遇到什麼事情了嗎?」
  • 晚清三曲為誰彈,中興第一曾國藩
    夏天的氣溫高,蚊子又多,小偷伴隨著曾國藩的讀書聲等到了深夜實在是堅持不住了。於是一腳踹開了曾國藩家的房門,只見二人四目對視,曾國藩先是受驚一懵,正在猶疑之間竊賊倒先開了口,只見他氣憤不已道:「你是什麼榆木腦袋!一篇文章讀了這許多遍也背不下來!我來背給你聽。」說完,小偷竟將曾國藩反覆誦讀的那篇文章從頭到尾一字不差地背誦了出來,之後便摔門揚長而去。
  • 曾國藩的最高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官職太高,你可能都不信
    曾國藩的官職、爵位、諡號又在清朝處於何等地位呢?嘉道時期的曾國藩嘉慶十六年,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的一個普通家庭,乃係儒家代表人物——曾子的嫡系後代。賞識便提拔了曾國藩,或許是奸臣穆彰阿一生唯一值得稱道之事。道光二十六年之前,曾國藩歷任檢討、侍讀、侍講,最顯赫的官職也不過是個「日講起居注官」,總體以虛銜文職為主;道光二十七年,曾國藩迎來了第一個實職官銜——內閣學士加禮部侍郎銜,行政級別為省部級正職。道光二十八年,曾國藩歷任禮部右侍郎、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
  • 曾國藩:打脫牙齒和血吞的處世智慧
    但是也有意外的時候,比如曾國藩就曾遇到過這樣的事。曾國藩領導的湘軍,曾一度收復武昌、漢陽,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封爵都不為過,尤其是在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那一時期,這一戰功耀眼之極,足以配上封爵的獎賞。鹹豐帝對曾國藩的這一功勞也是看在眼裡,一道聖旨到了曾國藩的手中,任命曾國藩署理湖北巡撫。
  • 曾國藩如何打擊政治對手?不僅手段要狠,還要準
    曾國藩在京城是二品禮部侍郎的時候,何桂清還是一名正四品鴻臚寺卿,併入值南書房,為道光皇帝講解《大學》。可是,何桂清善於鑽營,朝中誰得勢,他就攀附誰。當穆彰阿權傾天下的時候,何桂清就百般討好穆彰阿,並在穆彰阿的大力提拔下,短短四年時間,就做到了二品刑部侍郎的位置上。
  • 曾國藩人微言輕時,如何駕馭朝中一品大臣?方法簡單,手段高明
    閱讀提示: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馭人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曾國藩曾經使用過的方法。建議從第一章看起,以全面了解曾國藩的馭人術。曾國藩則不一樣,他初入官場時,人微言輕,誰也沒把他放在眼中,但他非常清楚,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在別人駕馭自己的同時,尋找機會,反客為主,駕馭對方。下面,我們用曾國藩駕馭軍機首輔大臣穆彰阿的事例詳細講解。穆彰阿,滿洲鑲藍旗人。
  • 唐鏡海傾囊相授儒家禮法,曾國藩醍醐灌頂二次啟蒙
    道光二十ー年七月十四日,曾國藩吃過早飯後,拜訪了幾個好友,最後來到唐鑑的府上,向他討教檢身之要和讀書之法。曾國藩深受啟發,將唐鑑的一些核心思想記載了下來。曾國藩寫道:「聽之,昭然若發蒙也。」曾國藩的步入仕途的道路非常坎坷。
  • 曾國藩落魄時如何應對?善用權謀術,避免急功近利,一切水到渠成
    晚清名臣曾國藩提供了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這是一個弱者如何攀上強者的真實故事,也是一個落魄書生如何得到貴人幫助的真實故事。這不是普通的人際交往,而是影響曾國藩一生的權謀術。曾國藩通過權謀術,輕鬆找到軍機大臣穆彰阿的軟肋,並得到他的賞識,成為其座下首席大弟子。
  • 湘軍無糧無餉,曾國藩被官降兩級忍辱籌來,能變通方能成大事
    愣是鍥而不捨地以進獻文章為途徑被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看中,十年七遷,成就二品侍郎之位。 大軍蓄勢待發,卻一沒大炮二沒軍餉 曾國藩清廉、自律,但是為官做人卻並不迂腐死板,他在關鍵時刻總會以大局為重,做出和自己的信條與原則不太一致的選擇,比如在翰林院時想出頭做事而投靠穆彰阿,比如鎮壓太平天國時為了瓦解敵軍士氣而發動的大量殺戮,尤其是後者,在整個鎮壓太平天國的戰役中,曾國藩曾三番五次的「服軟」,最經典的一次便是為籌集軍餉而給貪官奏請入鄉賢祠
  • 官場哲學:曾國藩被清朝第二大奸臣提拔,連升十級,靠的是這一點
    曾國藩被後人尊稱了聖人,因為此人在修身方面十分嚴格,每天必須要三省吾身,相信大家讀過歷史的都知道這隻有在春秋時期才會出現,而到了清朝末年,已經是禮崩樂壞,雖然名義上拜孔子為至聖先師,但是哪還有真正把這一套當回事的,但是曾國藩卻堅持了一輩子,說他是聖人也不為過。
  • 曾國藩:見風使舵的人,能風光一時卻下場悽涼,總有後悔的時候
    晚清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如此精明的一個人,也在他40歲的時候,栽了一個跟頭,而且,差點冤死在刑部大牢中。不過,從這件事上,曾國藩也發現了官場上形形色色的人,往往都戴著面具生活,並終於明白,見風使舵的人,即使能風光一時,但下場都比較悽涼,總有後悔的時候。
  • 曾國藩逸聞:曾國藩剛辦團練,先向叫花子借一樣東西
    正因為有「欲用重典」的決心和勇氣,曾國藩在長沙辦團練時,下大力氣整頓會黨、維護治安,期間殺人無數,因此又得一綽號「曾剃頭」。長沙城中小孩啼哭,一提「曾剃頭」,哭聲立止。為了樹威,曾國藩有時也不免濫殺無辜。鹹豐二年(公元1852年),曾國藩到長沙辦團練,在城中魚塘口設立行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