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心學:心學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在感動中接受你的一切

2020-12-22 客多邦

《曾國藩心學》不講晦澀艱深的道理,只分享曾國藩那些靠心學獲得升遷和朝廷重用的真實技能,看他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從而給我們帶來啟發,打開普通人逆襲的大門。為了能系統、快速掌握曾國藩心學,建議從第一章看起。

善於心學的人,總能從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中,為自己尋找到機會。

曾國藩從四川主持鄉試回到京城,在拜謁座師、軍機首輔大臣穆彰阿時,無意中從其口中得知,道光皇帝心情不好,要曾國藩在給皇上講解「四書五經」時,務必小心。

曾國藩並不喜歡打聽別人的隱私,但對於皇上,他卻格外關心。於是多問了一句:「恩師,皇上遇到什麼事情了嗎?」

從穆彰阿的口中,曾國藩得知,道光皇帝的心情不好,是因為皇后得了一種非常奇怪的氣症,腹脹而不瀉,太醫們都束手無策。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道光皇帝和皇后感情一直很好,如果能幫助皇上治好皇后的病,那麼,自己就能真正得到道光皇帝的信任了。

曾國藩不動聲色,回到府邸後,來回在院子裡走動,思考良久後,決定冒死向皇上送禮物,即獻藥。

曾國藩並不懂醫學,但他卻偏偏有治療氣症的藥方。

原來,曾國藩的祖父曾星岡也患上了氣症,是靠祖傳的一個方子救活,而曾國藩在十歲的時候,也是靠祖傳的秘方,挽救了性命。

曾國藩入京時,曾星岡怕他到京城復發,連夜按照秘方,趕製了二十粒藥丸,讓曾國藩隨身攜帶,以防萬一。

曾國藩聽祖父講,患上氣症的人,一般不能超過五天時間,否則就回力無天了。而曾國藩從穆彰阿的口中,得知皇后娘娘已經三天沒有見食。這就說明,皇后娘娘危在旦夕了。

向皇帝獻藥方,這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行為,曾國藩不能不謹慎。

他權衡利弊後,決定冒險一試。

曾國藩有兩個把握,一是自己的藥丸藥方是祖傳下來的,祖上沒有因為吃此藥而喪命的事例。況且,自己和祖父都是受益者;二是道光皇帝在宮廷御醫束手無策的情況下,肯定會尋找宮外的名醫或者藥方,而誰也沒有把握能治好皇后娘娘的病。

當然,如果道光皇帝不相信,他也可以當場吃給皇上看。可如果能治好皇后娘娘的病後,其結果可想而知,自己就是功臣了。

這是一件別人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正是如此,曾國藩才決定進宮給道光皇帝送禮。而道光皇帝的第一反應是:你沒騙朕吧?

為了能讓道光皇帝信任,曾國藩每一步,都無不抓住道光皇帝求藥心切的心情,即使道光皇帝閱人無數,也不能不被曾國藩感動。

心學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在感動中接受你的一切。這一點,曾國藩做得滴水不漏,非常高明。

他分兩步來完成: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心學:打敗對手的兩條天機,悟透一條,都不是平庸的人
    《曾國藩心學》不講晦澀艱深的道理,只分享曾國藩那些靠心學獲得升遷和朝廷重用的真實技能,看他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從而給我們帶來啟發,打開普通人逆襲的大門。為了能系統、快速掌握曾國藩心學,建議從第一章看起。#曾國藩#明明自己很有才華,為何總是競爭不贏別人?在官場上,這樣的事情司空見慣。
  • 心學和理學的意義,學習王陽明會做人,學習曾國藩會做事
    孔子教的是怎麼做人做事,儒學被分成心學和理學之後,心學只教怎麼做人,理學只教怎麼做事,代表人物就是王陽明和曾國藩。學習王陽明,必然會做人王陽明分離出來的心學,其實有一定的黃老思想,比如《傳習錄》中有這麼一句:「聖人無善無惡,只是,無有作好,無有作惡,不動於氣。」
  • 陽明心學讀書會:「心學的智慧」
    他創立的陽明心學,曾經影響了很多人,其中包括曾國藩、毛澤東、孫中山、梁啓超、岡田武彥、稻盛和夫等,其影響遠至日本、韓國、東南亞及歐美等國家。關於陽明心學,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王陽明的心學正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增強中國人文化自信的切入點之一,作為中國人,不可不知王陽明。」
  • 曾國藩讀王陽明心學,發現人的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做到4點
    一個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找一個目標人物,然後模仿他,最終你會活成他的樣子。曾國藩就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曾國藩被稱為「完人」,半個聖人,而他最崇拜的人就是心學大師王陽明。儘管如此,曾國藩卻成為晚清最厲害的人物之一,曾國藩經常讀王陽明的書,在王陽明的心學上,他悟出了一套處世、識人、交友經驗,而後他的路也越走越寬,飛黃騰達、封侯拜相,成了晚清首屈一指的人物。我最近再次讀了《曾國藩家書》後,領悟了其中的要義,總結起來就四個字「清,慎,勤,忍」。
  • 假如你不懂王陽明的心學,建議看看這篇文章,或許會改變你的一生
    在參與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更多的人希望自己的人生價值得到實現,希望自己的人生能上升到一個更高的境界。事實上,人生的價值也好,境界也好,都取決於一己之「心」。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片面地追求外在的人生高度,竭力追求金錢、地位、名利等身外之物,從而使心靈沉重不堪。所以,王陽明心學對於壓力日益難耐的現代人來說,更具有救贖意義。
  • 《知行合一王陽明》|研習陽明心學,做有行動力的人.
    為什麼能成為曾國藩、梁啓超、蔣介石、伊藤博文、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靈導師?後世無數王陽明的崇拜者,為什麼也能走出精彩人生,成就輝煌事業?這是因為他們無一例外地掌握了解決一切問題的利器——陽明心學。王陽明的哲學稱陽明心學。他認為,心是萬事萬物的根本,只有療救人心,才能拯救社會,才能解決現實社會問題。其「心學」並不是紙上學問,而是實踐中的智慧。
  • 無敵聖人王陽明心學的重要基石—「心即理」
    近年心學越來越得到推崇,主要還是因為陽明心學的博大精深,影響世界五百年。而若干年前「心學」曾被誤解為唯心主義,只有少數利根之人,也就是悟性好的,能直從本源上悟入,比如明朝徐階、徐渭、明穆宗,清朝紀曉嵐、曾國藩、左宗棠,近代孫中山、毛澤東、蔣介石,現代稻盛和夫……等等。
  • 王陽明的心學是什麼?「知行合一」你真的明白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聖」通常被用來形容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一領域做到極致的人。有人說,中華上下五千年,能稱得上聖人這個稱號的,只有兩個半。其一就是儒家學派的孔子,其二就是王陽明,再加半個曾國藩。王陽明究竟是何許人也,竟能有如此高的地位呢?明代王守仁,自號陽明子,因此被人稱為陽明先生,又稱王陽明。他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以及軍事家,是陸王心學之集大成者。
  • 王陽明:最高明的實踐心學,其實是這八個字,成就了我一生
    不過最為人們所知的還是他所創立的陽明心學,他的心學思想影響了無數後人,比如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變法維新康有為、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等中外名人都十分崇尚陽明心學,並深受影響,他們都曾說過自己取得的成就與陽明心學有莫大的關係。其實從這些人的經歷,我們也能發現陽明思想其實就是一種十分高明的實踐心學,而其中最為精髓的其實是這八個字:「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 白話解說王陽明心學,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明朝一哥王陽明已經成為家喻戶曉的傳奇聖人,歷史上很多名人都在學王陽明,比如徐階、曾國藩、蔣介石……太多了就不一一列舉,那麼陽明心學到底有什麼獨到之處,讓那麼多名人紛紛敬仰拜學。陽明心學粗略一看有點唯心主義又好像佛道儒都有關聯,可越是鑽研越感到博大精深,經天緯地,用白話解說可真是需要謹慎避免曲解!首先重溫下心學三大經典:把陽明心學比作一把長劍,那「心即理」就是陽明學的劍柄,「知行合一」就是陽明學的劍刃,「致良知」就是這把寶劍那個直指蒼穹的劍鋒,散發寒光凜冽的劍芒直指長空,所向披靡!
  • 每日一句心學名言,通曉知行合一大智慧
    陽明心學是500年來中國人最精妙的神奇智慧,歷史上的名人都對他推崇備至:偉大領袖毛澤東評價他:「名世於今五百年,諸公碌碌皆餘子。」曾國藩說他:「王陽明矯正舊風氣,開出新風氣,功不在禹下。」365天,每日從一句王陽明語錄開始,陪伴你一整年。到底什麼是「格物」?格物就是保持善良、祛除惡意。王陽明是如何看待上下級關係的?要能接納不同的建議,不同的建議使我們成長。為什麼企業家都在學王陽明?把良知放到謀利上,謀利也是正大光明的。
  • 了解王陽明心學,從這裡開始
    王學這種「心即理」看法的發展,也影響了明朝晚期思想中,對於情慾的正面主張和看法。由於心即理,因此人慾與天理,不再如朱熹所認為的那樣對立,因此是可以被正面接受的,這種主張的代表人物就是李贄,徐階,張居正,唐順之。11、王陽明心學的核心是什麼?核心理念是「心即理」、「心外無物」、「知行合一」、「致良知」。
  • 為什麼你一事無成?王陽明「心學」智慧:心若安定,萬事皆可成
    為什麼你一事無成?王陽明「心學」智慧:心若安定,萬事皆可成中國五千年一共出了兩個半聖人,一個是孔子,一個是王陽明,剩下半個是曾國藩,今天就說和孔聖人齊名的王陽明。人生在世間時時刻刻像處於荊棘叢林之中一樣,處處暗藏危險或者誘惑。
  • 《陽明心學·實踐的哲學》第23講:陽明心學第四大理念之事上磨練
    《陽明心學·實踐的哲學》第23講:陽明心學第四大理念之事上磨練最後我們介紹一下心學的第四大理念:事上磨練。也就是我們一開始講的心學的修行的第二個方面——做事。以上,我們講的更多的是修心的層面,但修心的目的是什麼?不要為修心而修心,修心的目的是為了把人生的事辦明白。
  • 王陽明心學:內心強大的人,往往在這2件事上很低調,多數人不知
    王陽明,是我國歷史長河中除了孔子外,被大多數人承認做到了「立德,立功,立言」的聖人。王陽明不僅有著文學家、思想家和軍事家的名號,也是「王陽明心學」的創始人,「陽明心學」在亞洲其他國家都有著巨大影響力。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覺得生活太辛苦,就開始羨慕那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古人生活。其實古人為什麼能夠達到這樣強大的內心世界,就是因為他們擁有一顆平常心,在心態上非常低調。王陽明認為,平常心就是要以知識為底蘊;以勇氣為後盾。
  • 獵鷹解期:王陽明心學三大核心是哪三點?
    明朝扳倒奸臣嚴嵩,肅清朝綱的閣老徐階;架空皇權,開啟改革,為大明續命半個世紀的張居正;明末清初被譽為中國啟蒙之父的黃宗羲,無一不是陽明心學的傳人。  清末改革,救亡圖存,林則徐、曾國藩、梁啓超、陳獨秀、嚴復、胡適,這些在風口浪尖上的改革者也無一不是陽明心學的信徒。
  • 王陽明心學:為何人生一事無成?只因太過浮躁,心定,則萬事可成
    心光明了,世界好像都可以一同點亮,此後的幾百年間,王陽明和心學理論真的點亮了很多人的內心世界。現代社會中,很多人越來越焦慮、迷惘、缺乏安全感。人的一生,放下一切,便是對的嗎?湛若水在王陽明的墓志銘上寫了這麼一句話「溺於佛氏之習」。
  • 陽明心學:人要做大人,不一定要做大事!追求一種境界而非目標
    陽明心學是國學裡面一個比較熱的分支,但是很遺憾,很多人學習陽明心學都只是功利心在作祟,希望學了之後能夠成為一個道德境界很高的人,又或者能夠更好地達成目的,甚至有些人追求形上學的哲學談資。陽明心學不是速成之學,相反即便你領悟到陽明心學的要領,你也要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修行。修行和修心是一體的,因為人說到底是環境的產物。
  • 象山先生心學之路
    之後有劉基,宋濂,章溢,葉琛等「浙東四君子」,劉基就是劉伯溫,以及嶽浚,危素,王陽明,徐階,張居正,海瑞,吳悌,湯顯祖,李紱,曾國藩,梁啓超,康有為,孫中山,章太炎,蔣介石,毛澤東,熊十力,徐復觀,唐君毅,牟宗三,梁漱溟,賀麟,日本的東鄉平八郎,西鄉隆盛,伊藤博文。日本的「明治維新」運動,也深受「心學」影響,梁啓超說:「日本維新之治,心學為之用也」。
  • 王陽明心學是成功學?不要過度神話
    能做到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比如王陽明,曾國藩,立德自己是道德楷模、立言都有著作傳世、立功,曾國藩平定太平天國,王陽明平定寧王叛亂。皇上沒從北京出兵,王陽明就已經把寧王捉拿了,以至於皇上覺得很不過癮。但知道王陽明的故事,你就能知道王陽明的成功是什麼嗎,是心學嗎?那應該不是,他立功是帶兵平叛,帶兵平叛一般人能學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