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年輕時無錢無勢,憑什麼得到一代權臣穆彰阿的賞識

2020-12-22 勇哥讀史

1838年,28歲(虛歲)的湖南學子曾國藩,來到京城參加了道光十八年戊戌科會試。這是曾國藩人生中第三次參加會試。前兩次會試,曾國藩均名落孫山,失敗而歸。

這次又將如何呢?

在清朝時期,會試是科舉考試的第三關,關係到萬千考生的人生命運。考中了,從此飛黃騰達,青雲直上;考不中,就得灰溜溜地回到老家,繼續寒窗苦讀,等待來年再戰。會試的淘汰率很高,許多人一輩子都沒有跨過這一關。比曾國藩年輕的左宗棠,3次參加會試均失敗,一怒之下不再參考。

曾國藩比左宗棠幸運,他在1838年這次會試中成功通過,考中貢士,並在隨後舉行的殿試中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

殿試之後,一甲的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即狀元、榜眼、探花,直接進入翰林院。二甲和三甲的考生,則必須還要參加一場朝考,從中選擇優秀成績進入翰林院。在朝考中,曾國藩又發揮得相當好,取得一等第三名的好成績。道光皇帝在審卷時,很欣賞曾國藩的文章,將第三名改為第二名,於是曾國藩順利地進入翰林院,選為翰林院庶吉士。

入選翰林院,俗稱為「點翰林」,是天下無數讀書人夢寐以求的事情。一旦點了翰林,前途無限。混得好的,拜相封侯,不在話下;混得差的,外放地方上,也能當上威風八面的道員、知府。

1840年,翰林院舉行散館考試,曾國藩名列二等十九名,授任翰林院檢討——這是曾國藩的第一份正式官職,級別為從七品。如果是在地方上,相當於知縣的副職。由此可見,曾國藩的起點不算高。

可是,曾國藩的官場之路走得格外順利。接下來的10年裡,曾國藩沒隔多少時間,就要升遷一次。短短十年間,竟然從一名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升為從二品的工部左侍郎,正所謂「十年七遷,連升十級」,平均每年就升了一級。

對於一個沒有身份、背景的農家小子來說,這樣的升遷速度堪稱神速。

曾國藩之所以能夠十年升了十級,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身後站著一個人——穆彰阿。

穆彰阿是滿洲鑲藍旗人,生於1782年,24歲考中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刑部侍郎、左都御史、理藩院尚書、漕運總督、軍機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文華殿大學士等職。他當了20多年軍機大臣,深得道光皇帝信任,在朝廷裡面權勢顯赫,炙手可熱。

曾國藩怎麼結識到穆彰阿的呢?

原來,穆彰阿是道光十八年戊戌科會試的主考官,算是曾國藩的老師。曾國藩在會試結束後,通過湖南老鄉、監察御史勞崇光,搭上了穆彰阿這條線。曾國藩沒錢給穆彰阿送禮,就將自己的詩文送了點上去。

如果是別的官員,一定會將這些詩文全部扔掉,正眼也不瞧一下。可是,穆彰阿作為滿洲官員中少有通過進士正途步入官場的人,明白讀書人的辛酸,頗為愛心人才。他讀過曾國藩的詩文後,立即敏銳地察覺到,這是一名不可多得的人才,便經常在道光皇帝面前推薦曾國藩。

有了穆彰阿的推薦,升官就成了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於是,曾國藩在10年間連升10級。

而且,曾國藩先後做過禮部侍郎、兵部侍郎、工部侍郎、刑部侍郎、吏部侍郎。除了戶部侍郎,六部侍郎他做了一個遍。清朝時期,六部最有實權,基本掌控了國家大事。雖然六部尚書級別最大,但由於大多數為內閣大學士兼任,所以實際上都由侍郎在主持工作。曾國藩在這些部門擔任侍郎,獲得了寶貴的人脈和經驗,為他以後訓練湘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曾國藩當上從二品的侍郎後,不無自傲地說:「湖南三十七歲至二品者,本朝尚無一人。」這倒是一句實話。

對於穆彰阿的提拔之功,曾國藩常懷感激之情,想辦法投桃報李。

1843年7月,曾國藩外放為四川鄉試正考官。京官俸祿不高,日子都過得很緊巴。能夠外放擔任鄉試考官,是許多京官求之不得的事情。曾國藩在任職翰林院檢討3年後,就獲得了這一任務,實屬難得。

曾國藩在主持這次鄉試後,獲得了1000多兩銀子的「外快」,決定買點像樣的禮品送給穆彰阿。曾國藩知道穆彰阿喜歡古玩字畫,便在四川成都的古玩店裡到處搜尋,終於獲得了一幅唐伯虎的真跡,喜滋滋地給穆彰阿送去。

後來,鹹豐皇帝繼任後,穆彰阿失勢,被革去職務,永不敘用,晚年生活過得悽悽慘慘,無人光臨。曾國藩沒忘記恩師的提攜,多次看望穆彰阿,並為穆家修了舊宅。

【參考資料:《清史稿》《曾國藩全集》等】

相關焦點

  • 曾國藩外表忠厚呆板,卻很會揣摩別人心理,因此得到穆彰阿的信任
    在清朝,官員進了翰林院,雖然有很多機會出人頭地,但是如果不能得到皇帝的賞識,歷次考試成績差者,都會被外放地方,要是沒有攀上高枝,升遷之途肯定遙遙無疑。曾國藩在當時的翰林院裡成績並不突出,而且其為人呆板謹慎,幾次朝考成績都不理想,很有可能被外放當縣令。
  • 曾國藩逸聞:穆彰阿、倭仁說曾國藩過目不忘,道光帝偏偏不信
    曾國藩27歲中進士後,被道光皇帝欽點進入翰林院,任庶吉士。當時,年輕的曾國藩拜理學家倭仁為師,他的才幹還得到了軍機大臣穆彰阿的極度賞識。穆彰阿、倭仁與曾國藩結交甚密、亦師亦友。有穆、倭二人的栽培,年輕的曾國藩看上去仕途一片光明。
  • 曾國藩:如何與領導溝通並獲得賞識?
    花無千日紅,隨著道光皇帝駕崩,與新登基鹹豐皇帝相處,讓他跌到了職業生涯的谷底。 從開始的目標清晰-互動,陷入完全無目的互動,幸虧後來在回去幫辦團練裡才又重新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將一切重新拉回到正確的軌道。
  • 曾國藩落魄時如何應對?善用權謀術,避免急功近利,一切水到渠成
    晚清名臣曾國藩提供了一個非常典型的案例。這是一個弱者如何攀上強者的真實故事,也是一個落魄書生如何得到貴人幫助的真實故事。這不是普通的人際交往,而是影響曾國藩一生的權謀術。曾國藩通過權謀術,輕鬆找到軍機大臣穆彰阿的軟肋,並得到他的賞識,成為其座下首席大弟子。
  • 官場哲學:曾國藩被清朝第二大奸臣提拔,連升十級,靠的是這一點
    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曾國藩的前半生仕途走的是比較順利的,曾國藩的家庭並沒有什麼大背景,甚至和當時的普通老百姓一樣,都是耕種之家,只不過他的父親是一位村裡的老師,於是少年時期的曾國藩就接受了一般農村孩子接觸不到的私塾教育,這對他後來辦洋務,修身正己有著十分大的影響。
  • 曾國藩:見風使舵的人,能風光一時卻下場悽涼,總有後悔的時候
    晚清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如此精明的一個人,也在他40歲的時候,栽了一個跟頭,而且,差點冤死在刑部大牢中。不過,從這件事上,曾國藩也發現了官場上形形色色的人,往往都戴著面具生活,並終於明白,見風使舵的人,即使能風光一時,但下場都比較悽涼,總有後悔的時候。
  • 曾國藩官至二品大員,為何突然要去辦團練?曾國藩:靠山倒了
    曾國藩出生於湖南長沙的一個普通耕讀家庭,但曾國藩兄弟五人,個個都頗有才能,這絕對算是罕見的;曾國藩是通過科舉考試踏足官場的,公元1838年時,曾國藩第二次參加會試,成功登第,殿試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可以說很不顯眼;但他卻在機緣巧合下成為軍機大臣穆彰阿的得意門生。
  • 曾國藩的最高職務,相當於現在什麼官職?官職太高,你可能都不信
    雖然家境普通,但其祖、父均為注重傳統儒學教育,曾國藩也得到了系統、完善的傳統教育並選擇了「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文人出路。道光十八年,經過12年的努力,曾國藩參加會試並成功登第,被賜「同進士出身」。很快,曾國藩拜在時任軍機大臣穆彰阿門下,被道光皇帝授為翰林院庶吉士。
  • 曾國藩心學:要想輕鬆駕馭人心,先要問自己三個問題
    趙楫雖然也是一個漢人官員,卻偏偏喜歡巴結滿人官員,對比自己職位低的漢人官員一向看不起,加上曾國藩身材瘦小,長相也不雅觀,而且沒有銀子賄賂他,因此,對曾國藩一直很不禮貌,對他百般刁難。在曾國藩剛剛工作的三年時間裡,趙楫一個好評也沒給他。當然,這還不算,後來,乾脆以曾國藩「辦事糊塗為由」,向道光皇帝告了一狀,讓曾國藩被貶為翰林院一名候補檢討。
  • 曾國藩人微言輕時,如何駕馭朝中一品大臣?方法簡單,手段高明
    閱讀提示:本專欄是一個系列,講述曾國藩如何運用馭人術,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的全過程。沒有高深的理論,只有曾國藩曾經使用過的方法。建議從第一章看起,以全面了解曾國藩的馭人術。曾國藩則不一樣,他初入官場時,人微言輕,誰也沒把他放在眼中,但他非常清楚,要想出人頭地,就必須在別人駕馭自己的同時,尋找機會,反客為主,駕馭對方。下面,我們用曾國藩駕馭軍機首輔大臣穆彰阿的事例詳細講解。穆彰阿,滿洲鑲藍旗人。
  • 湘軍無糧無餉,曾國藩被官降兩級忍辱籌來,能變通方能成大事
    愣是鍥而不捨地以進獻文章為途徑被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看中,十年七遷,成就二品侍郎之位。 大軍蓄勢待發,卻一沒大炮二沒軍餉 曾國藩清廉、自律,但是為官做人卻並不迂腐死板,他在關鍵時刻總會以大局為重,做出和自己的信條與原則不太一致的選擇,比如在翰林院時想出頭做事而投靠穆彰阿,比如鎮壓太平天國時為了瓦解敵軍士氣而發動的大量殺戮,尤其是後者,在整個鎮壓太平天國的戰役中,曾國藩曾三番五次的「服軟」,最經典的一次便是為籌集軍餉而給貪官奏請入鄉賢祠
  • 曾國藩如何打擊政治對手?不僅手段要狠,還要準
    官場的競爭異常激烈,曾國藩成為兩江總督後,他要想坐穩寶座,就必須清除他的政治對手,也就是原兩江總督何桂清和他的嫡系。曾國藩如何打擊政治對手?從其實施的方法來看,不僅手段要狠,還要準,讓其永無翻身之日。我們先來看曾國藩是如何將何桂清置於死地的。何桂清,雲南昆明人,進士出身。
  • 曾國藩心學:心學運用的最高境界,就是讓人在感動中接受你的一切
    曾國藩從四川主持鄉試回到京城,在拜謁座師、軍機首輔大臣穆彰阿時,無意中從其口中得知,道光皇帝心情不好,要曾國藩在給皇上講解「四書五經」時,務必小心。曾國藩並不喜歡打聽別人的隱私,但對於皇上,他卻格外關心。於是多問了一句:「恩師,皇上遇到什麼事情了嗎?」
  • 曾國藩:先弄清楚背後隱藏的三條規律
    《曾國藩心學》不講晦澀艱深的道理,只分享曾國藩那些靠心學獲得升遷和朝廷重用的真實技能,看他如何一步步走上權力巔峰,從而給我們帶來啟發,打開普通人逆襲的大門。為了能系統、快速掌握曾國藩心學,建議從第一章看起。一個人能被人利用,說明你有價值。
  • 曾國藩:真正聰明的人,往往看起來足夠笨
    並且脾氣火爆,看誰都不順眼,連自己的同鄉、刑部主事鄭小珊一言不合也惡言相向,口無遮攔地謾罵。久而久之,曾國藩的人際關係緊張,內心焦慮,精神頹廢。有一次父親來看曾國藩,發現兒子飄了,就開始教導他說,是不是應該改變。
  • 看下曾國藩是怎麼從凡夫俗子變成一代聖賢的
    聖人曾國藩年輕時也是和我們一樣的,但後來他一步步改變,克服不足,發揚長處,終成一代聖賢。一、曾國藩年輕時反思自己的缺點1840年曾國藩被授予翰林院檢討一職,翰林主要目標是讀書養望,日常沒有具體工作,曾國藩樹立了學做聖人的目標。他認為自己有幾個毛病需要改正。
  • 曾國藩:打脫牙齒和血吞的處世智慧
    但是也有意外的時候,比如曾國藩就曾遇到過這樣的事。曾國藩領導的湘軍,曾一度收復武昌、漢陽,立下了赫赫戰功,可以說封爵都不為過,尤其是在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那一時期,這一戰功耀眼之極,足以配上封爵的獎賞。鹹豐帝對曾國藩的這一功勞也是看在眼裡,一道聖旨到了曾國藩的手中,任命曾國藩署理湖北巡撫。
  • 讀《曾國藩傳》摘記,創造那麼多「第一」,我不得不服
    王燕 著一、酷愛讀書道光十六年,為了得到一部精刻的《二十三史》向同鄉借銀子、當了衣物作回家的盤纏。二、貴人相助「曾國藩的家世是很平凡的,他能如此迅速地攀升於官場,與那個叫穆彰阿的人的幫助是分不開的」,「在道光年間,除了皇帝的權勢,無疑是沒有人能壓得過穆彰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