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了世界上第一隻真正實用,且進行了商業化生產的轉輪連發步槍——柯爾特第一型指環槓桿轉輪步槍,著重講解了這款轉輪步槍的性能和缺點,以及它最終不得不退出生產線的原因。
但其實柯爾特在研製出第一型指環槓桿轉輪步槍後不久,就有感於這款轉輪步槍糟糕的性能和慘澹的銷售表現,認為這已經註定是一款失敗品了,為了讓公司能拿到武器訂單繼續生存下去,對轉輪步槍還不死心的柯爾特又搞出了一款新型轉輪步槍,其名為M1839型轉輪步槍,並且分出了幾種不同的型號。
今天咱們主要講生產數量最多的柯爾特帕特森1839型霰彈槍(Colt Paterson Model 1839 Shotgun),但這款轉輪槍也不是特別靠譜,也沒有大賣,不過卻也為人類以後製造連發步槍打好了基礎指明了道路,所以其在槍械史上的地位很重要。
現在就請各位讀者朋友跟隨本篇文章,來一起了解一下柯爾特帕特森M1839型轉輪霰彈槍(下文簡稱M1839型轉輪霰彈槍)的起源、細節和應用吧。
柯爾特M1839型轉輪霰彈槍的起源
M1839型轉輪霰彈槍是柯爾特在1839年時研製的,屬於他的早期作品,目的是替代此前銷量極差的第一型指環槓桿轉輪步槍。
柯爾特對M1839型轉輪霰彈槍寄予厚望,期望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能扭轉自己公司產品銷售冷淡的窘境,挽救處在破產邊緣的槍械工廠。
為了滿足軍隊和民間對大威力武器的要求,柯爾特特意將該槍的口徑設計的很大,還增大了轉輪彈巢的直徑,使其能裝載更多黑火藥和更重、更多的鉛彈。
同時,柯爾特還吸納了第一型指環槓桿轉輪步槍的經驗教訓,取消了此前轉輪步槍上的槓桿式槍機,將轉輪手槍上的擊錘式槍機引入到步槍上。
但無奈M1839型轉輪霰彈槍雖然威力巨大,還使用了當時已經較為成熟的擊錘式槍機,但也不是一款優質可靠的武器,毛病同樣很多。
當時的人們因為種種原因,對其很不認可,所以最終M1839型轉輪霰彈槍也沒有銷售出多少,因而這款轉輪槍雖然設計理念先進,但卻也算不上是劃時代的武器,沒能取代舊式火槍,也沒有改變當時戰爭的進行方式。
柯爾特M1839型轉輪霰彈槍的細節
M1839型轉輪霰彈槍為單動式轉輪槍,口徑為0.62英寸(約為15.7毫米),槍管長32英寸(約為81釐米),內部刻有數條螺旋形膛線(一些沒有),其轉輪彈巢直徑巨大,容彈量為6發,火力強勁。
與以往採用槓桿式槍機,在使用時需要用手拉動鐵環,帶動轉輪彈巢旋轉的第一型指環槓桿轉輪步槍不同,M1839型轉輪霰彈槍採用的是與轉輪手槍相同的擊錘式槍機,可以說其本質就是一把延長了槍管,加裝了槍託的轉輪手槍。
而因為柯爾特採用了擊錘式槍機,所以M1839型轉輪霰彈槍在射擊時所需的操作被大大簡化,使用者只需要將擊錘向後扳動,轉輪彈巢就會在機械結構的帶動下「自動」旋轉,將彈巢內部的某一個膛室對準槍管。
在槍管材質的選擇上,柯爾特選用大馬士革鋼製作(花紋鋼),然後採用多種金屬熱處理方法對槍上的金屬部件進行表面硬化、防鏽等處理。另外,這種操作還賦予了M1839型轉輪霰彈槍上金屬部件不一樣的美麗,在光線的照射下,槍上的金屬部件會展現出炫麗的色彩。
柯爾特在M1839型轉輪霰彈槍上運用的設計理念和製作工藝太過超前,一些金屬部件的加工在當時的工業生產水平下很難完成,對當時的工業來說還太過複雜,這就使M1839型轉輪霰彈槍存在很多結構上的毛病。
首先,因為當時金屬強度不高的緣故,為了能讓槍體承受住火藥燃燒時產生的高壓,柯爾特對槍上的多個金屬部件採取了加厚處理,這就使得M1839型轉輪霰彈槍的重量比後世的同類槍械要重一些。
其次,因為金屬加工工藝的粗陋,M1839型轉輪霰彈槍的氣密性差較差。其實事實上,當時幾乎所有的轉輪槍槍管和轉輪彈巢之間都存在著較大的空隙,都存在氣密性差的毛病,只不過M1839型轉輪霰彈槍上的這一問題更為突出。
當使用者扣動扳機引燃彈膛內的火藥時,大量膨脹而出的火藥氣體就會從空隙處猛烈噴出,而火藥氣體的洩露會極大降低火藥的威力和彈丸的初速度,使得M1839型轉輪霰彈槍的射程只有同等舊式火槍的一半左右。若想解決這個毛病,使用者就必須增大裝藥量,但這又會造成火藥浪費和增加轉輪彈巢炸膛的風險。
另外,從空隙處噴出的火藥氣體還非常危險,會灼傷使用者的手指,而M1839型轉輪霰彈槍因為在使用時需要雙手把握,所以火藥灼傷使用者手部的情況非常常見,有時火藥燃燒產生的高壓氣流甚至還會直接切斷使用者的手指!
柯爾特M1839型轉輪霰彈槍的使用
除了結構上存在極多缺陷外,M1839型轉輪霰彈槍在日常使用上同樣毛病眾多。
首先,因為零件眾多的緣故,M1839型轉輪霰彈槍的故障率很高,但其修復和保養卻較為複雜。並且因為需要用到眾多零件,使得M1839型轉輪霰彈槍的製造成本較高,售價自然也就比當時的舊式火槍高很多,價格對於當時的民間人士來說很不友好。
其次,M1839型轉輪霰彈槍和柯爾特當時製作的大多數轉輪槍一樣,其槍管下方都缺少了一個重要部件——摺疊式壓彈杆!
摺疊式壓彈杆對於當時還在使用分離式彈藥的轉輪槍來說非常重要,能極大增加轉輪槍的裝彈效率,而柯爾特因為還沒有意識到摺疊式壓彈杆的好處,就還沒有想到將壓彈杆加裝在槍體上這一設計,還在採用以往的固定式壓彈杆,將轉輪槍和壓彈杆分為兩個不同的部分。
而因為M1839型轉輪霰彈槍的轉輪彈巢是被固定在槍體上無法擺出的緣故,使用者若想裝彈就必須要將槍體拆分,取下轉輪彈巢放在固定式壓彈杆上,然後往膛室內填入火藥和彈丸,在用壓彈杆將其壓實後,使用者還要再將轉輪彈巢重新固定在槍體上,這樣之後才能正常射擊。
這種裝彈方式決定了M1839型轉輪霰彈槍對使用者所處狀態的高要求,使用者無法或是很難在騎馬、跑步等狀態下完成裝彈,這是一個很大的限制。
除此之外,M1839型轉輪霰彈槍因為使用的黑火藥數量較多的緣故,其六個膛室全都填充完彈藥後,很容易出現串聯現象,也就是在射擊時從某一個膛室中飛出的火焰點燃其他膛室內的彈藥,引發共同發射或是大爆炸,這種情況非常危險,不但會引發炸膛,從其他膛室內飛出的彈丸還會擊傷使用者的左臂。
一般在時間充足的條件下,使用者在給M1839型轉輪霰彈槍的轉輪彈巢膛室全部填入火藥和彈丸後,會用油脂或是蠟油封口,以阻擋火藥意外竄入膛室內引燃火藥。
但在戰場上,因為時間緊張的緣故,使用者為了避免轉輪彈巢串聯現象的發生,一般都只給彈巢內的一個膛室裝上彈藥,將其從連發槍變成單發槍,但這樣雖然能避免串聯現象的發生,卻也不能發揮出M1839型轉輪霰彈槍火力強大的優點。
柯爾特M1839型轉輪霰彈槍的應用
因為毛病眾多、價錢昂貴等原因,M1839型轉輪霰彈槍的銷售量很差,只有德克薩斯共和國(1836年~1845年)和美國軍方購買了數百把。
在此後的戰爭中,比如美國徵服佛羅裡達時發動的第二次塞米諾爾戰爭(又稱「佛羅裡達戰爭」,1835年~1842年)中就使用了這款武器,結果美國軍械部對M1839型轉輪霰彈槍嗤之以鼻,因為這款轉輪槍在戰爭中暴露出了脆弱、性能差、可靠性低、故障率高等致命缺點。故此,美國軍部停止了對M1839型轉輪霰彈槍的後續購買。
沒有了客戶的購買,M1839型轉輪霰彈槍前後只生產了225支就被淘汰了,不過也因為其產量極少的緣故,使得現存的每一把M1839型轉輪霰彈槍都顯得彌足珍貴,很多歐美收藏家都願意花費超過25萬美元的高價將其收入囊中,比如最近出現在一家拍賣會上的M1839型轉輪霰彈槍就最終以276000美元的高價賣出。
而且M1839型轉輪霰彈槍雖然存在著極多的毛病,是柯爾特的一款失敗之作,但其在槍械史上的地位卻很高,因為它為之後出現的轉輪步槍打下了基礎,比如後世的柯爾特M1855式轉輪步槍就是以M1839型轉輪霰彈槍為藍本改進而來的。除此之外,後來大多數轉輪步槍的結構和原理都與M1839型轉輪霰彈槍很像,可見其重要性。